Workflow
算力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数智赋能 绿动未来:2025超云能源行业伙伴大会探索转型新路径
中国能源网· 2025-09-19 13:1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贡献了全国62%的碳减排量 [3] - 高峰时段存在5%的电力缺口,威胁电力系统稳定与能源供应安全 [3] - 中小企业电力交易成本占营收比重高达6%-8%,导致其普遍放弃采购绿电,目前参与电力交易的工业用户仅占三成 [3] - 大型企业凭借规模与专业优势,交易成本占比仅2%-3%,与中小企业差距显著 [3] - 新能源作为不稳定出力电源,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 [8] 数字化转型路径与需求 - 必须依托算力实现实时预测、秒级撮合与毫秒级调度,以破解当前困局并实现双碳目标 [5] - 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线,需通过大型能源基地平衡出力和加速新一代调度系统迭代来应对稳定性问题 [8] - 算力赋能、数据增值与生态协同被一致认为是推进零碳转型的关键支撑 [15] 超云公司的战略与成果 - 公司强调技术是手段,伙伴是根基,认为携手合作才能应对复杂挑战并实现共赢发展 [6] - 自2021年能源事业部成立以来,先后顺利推进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集采等关键项目,今年成功入围中石油供应商名录 [6] - 公司在国际市场实现突破,包括缅甸、墨西哥等 [6] - 公司将持续通过自主研发推动技术创新,与伙伴共同把握能源转型的历史机遇 [6] 超云公司的技术解决方案 - 以国产AI服务器R3428和HS311工作站为核心构建的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可帮助电力用户实现能效提升15%、故障响应时间降低60%、数据采集准确率提高至99.99%的目标 [9][10] - 公司在新能源储能协调控制、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等方面提供了专业解决方案 [10] 合作伙伴的技术应用 - 海光信息的高性能、高安全通用处理器已广泛搭载于超云服务器,应用于电力DCS控制系统、新能源集控平台等核心业务 [15] - 天数智芯的自研GPU凭借强大并行计算能力,正加速赋能电力仿真、AI负荷预测、智能巡检等高算力需求场景 [16] - 上海远景智能的AI“数字员工”可实现7×24小时智能值守、自动诊断与决策支持,助力企业从“无人值班”迈向“无人操作” [17] 行业实践案例 - 水力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转型期通过多能互补、抽蓄发展、扩机改造提升调节能力 [11] - 零碳园区是双碳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融合多项数智化和人工智能赋能的能流关键技术与碳流关键技术 [13]
大同市去年原煤产量1.62亿吨
新华财经· 2025-09-08 08:46
京东物流客服中心的AI应用 - 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提升客服效率,例如修改快递地址等操作通过小程序快速完成,降低了沟通成本并改善了用户体验[1] - 京东物流(大同)客服中心去年接线量接近2000万通,其中30%由人工智能解决[1] - 支持客服中心AI应用的算力服务来自京东集团华北(大同灵丘)智能算力数据中心,该中心一期项目已于2023年10月完成验收,二期和三期项目正在建设中[1] 大同市算力产业发展背景与优势 - 大同市作为传统煤炭城市寻求产业转型,去年原煤产量为1.62亿吨[1] - 发展算力产业的天然优势包括年平均气温约6摄氏度,可为算力机组提供良好的冷却环境[1] - 电价低和绿电充足是突出优势,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1839.65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56.46%[2] - 地理优势明显,与北京直线距离约200公里,到京津冀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单向网络时延仅3毫秒,并已建成千兆城市[2] 算力产业投资与企业布局 - 秦淮数据、中联数据、京东集团、抖音集团等头部企业已相继在大同市建成算力中心[2] - 算力中心基建累计投资达282亿元,服务器投资累计达491亿元,主要依靠市场驱动[2] - 根据2025中国算力大会发布的《2025综合算力指数》,大同市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中国第三[2] - 大同市被列为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算力产业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 人才配套与未来发展 - 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于今年5月正式揭牌,将专注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领域的人才培养[2] - 未来将继续加强政策和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以支持算力产业发展[2]
工信部将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涉及教育医疗能源等行业
第一财经· 2025-08-23 16:50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2024年6月底 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EB 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42 [2] - 干线400G端口数量大幅增加至14060个 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持续提升 [2] - 推动完善算力布局政策体系 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 [3] 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 - 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 扩大基础共性技术供给 [3] - 深入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 聚焦计算 存储 网络等重点方向 [1][3] - 推动"智算生态圈"建设 推广标志性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2] 平台建设与区域协同 - 中国算力平台正式完成山西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青海 宁夏 新疆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 [6] - 中国算力平台(山西)具备算力分析决策 资源登记 供需信息共享等能力 推进算力资源"一本账" 算力监测"一张网"建设 [6] - 平台助力山西省算力资源统筹纳管 有效承接周边热点地区外溢算力需求 [7] 行业应用与全球化 - 面向教育 医疗 能源等重点行业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 [2] - 推动实施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加快建设中国算力平台 [2] - 持续在北京 上海 海南 深圳开展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 支持国内算力企业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