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链

搜索文档
工商银行构建覆盖粮食产业链全场景金融服务体系
证券日报· 2025-07-14 00:10
工商银行粮食产业链金融服务 - 公司聚焦粮食全产业链,在耕种管收、流通加工等重点环节提供金融服务,守护夏粮从田间到餐桌 [2] - 截至目前公司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近3000亿元 [6] 农户资金支持 - 在浙江将粮油种植贴息政策与贷款产品结合,一站式发放信用贷款并协助申请政府贴息 [3] - 在吉林推出专属"工银兴农贷·农资贷",发放贷款超亿元,惠及农资经销商和下游农户千余户 [3] 农机购置支持 - 在江苏常州创新"农机e贷",帮助超300户农户获得购机融资支持 [4] - 服务覆盖东北、华南等多个农机需求旺盛地区 [4] 粮食收购支持 - 在河南鹤壁为收购大户发放300万元纯信用"粮食收购贷",帮助提前10天完成800吨小麦收储 [4][5] - 已为超200户收购主体提供超2亿元资金支持,助力收购小麦上万吨 [5] 粮食加工升级 - 在安徽亳州首创"用水权质押融资贷款",支持小麦深加工企业翻新改造生产线 [6] - 将"水资源权益"转化为企业发展资金,实现融资降门槛、提额度 [6]
报告显示: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已具备
科技日报· 2025-06-17 14:00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5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达到1.4万亿斤新台阶 亩产增加5.1公斤 [1] - 稻谷 小麦和玉米均实现增产 大豆产量下降至2065万吨 油菜籽和花生扩种成效明显 [1] - 大豆进口增至10503万吨 猪肉产量降至5706万吨 蛋类和水产品产量创新高 [1] - 棉花和食糖生产及进口增幅明显 水果和蔬菜供给保持稳定 [1] - 预测2025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426万亿斤 大豆油料扩种持续增效 [1] - 生猪产能调控成效显现 猪肉进口下降 畜产品和水产品供应稳定 [1]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 - 1978-2005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 [2] - 2006-2020年转为效率提升驱动 "十四五"以来技术进步重新成为核心动力 [2] - 当前具备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 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投入 [2] 气候变化对粮食产业影响 - 温度升高将导致三大主粮生产环节普遍减产 产后环节粮食损失增加 [2] - 需制定科学适应战略 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2]
粮食ETF(159698)受益稳产政策与成本改善,机构看好农业链
新浪财经· 2025-05-19 09:59
截至05月19日09:43,粮食ETF(159698.SZ)上涨0.46%,其关联指数国证粮食(399365.SZ)上涨0.15%;主要成分股中,荃银高科上 涨2.08%,雪榕生物上涨4.17%,承德露露上涨4.31%,海大集团上涨0.68%,华绿生物上涨3.01%。 消息面上,水利部数据显示全国春灌面积已达3.6亿亩,5230处大中型灌区灌溉2.5亿亩,山西、河南等受旱区域供水超17亿立方 米,粮食生产灌溉保障力度加强;同时《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达2.95亿,较2023年增加 1370万,为连续第六年增长。国内稳产措施与全球供需紧张格局共同强化粮食产业链市场预期。 关联个股: 大北农(002385)、隆平高科(000998)、北大荒(600598)、荃银高科(300087)、海大集团(002311)、苏垦农发 (601952)、亚盛集团(600108)、农发种业(600313)、神农种业(300189)、登海种业(002041) 券商研究方面,兴业证券指出食品饮料行业呈现结构性复苏特征,乳制品和调味品板块价格压制减弱,需求端温和修复有望带 动销量回升,与粮食ETF成分股 ...
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经济日报· 2025-05-02 06:03
关税反制与进口多元化 - 对美国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加征关税是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必要反制措施 [1] - 来自美国的粮食进口量显著下降,但不会影响国内粮食稳定供应 [1] - 入世初期大豆、玉米进口超90%依赖美国,2003年大豆贸易战导致国内压榨企业部分破产 [1] - 目前巴西已成为大豆和玉米最大进口来源地,澳大利亚成为小麦最大进口来源国 [1] - 2024年美国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占我国消费量比重很低,且可替代性强 [1] 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2] - 去年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 - 大豆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稳步增加 [2] - 今年将稳定水稻、小麦生产,巩固提升大豆产量,同步提升油料自给能力 [2] 粮食储备调控体系 - 已建立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 [2] - 粮食库存充足、结构优化,口粮储备保持较高水平 [2] - 可通过释放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满足市场需求 [2] - 需加强政府储备粮管理,优化储备结构,强化穿透式监管 [2] 粮食节约减损措施 - 实施全谷物行动,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型 [3] - 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利用加工副产物提高食用油自给率 [3] - 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 [3] - 利用菜籽粕、棉粕、花生粕等替代豆粕,减少大豆进口 [3] 粮食安全保障策略 - 通过进口多元化、产能挖潜、储备调控、全链减损四重防线提升粮食安全 [3] - 强化底线思维,运用政策组合拳应对外部冲击 [3] -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