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搜索文档
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新华日报· 2025-07-04 06:2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南京国家农高区(下称"农高区")作为 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通过深化校地合作,集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与产业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人才政策双驱动 激活发展新动能 打造农业科技新高地 农高区集聚7家高校院所,布局市级以上科研平台55个。南农大建成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属国际最 大),动物医学研发中心将建成华东最大P3实验室。 南林大与创新港共建"碳谷"项目,涵盖智慧生态、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等研究中心。携手江南大学 建成江苏省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南农大成功转化细胞培养肉技术,实现世界首次细胞培养猪脂 肪中试(500L生物反应器)放大生产。 加快成果转化 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 农高区发起成立长三角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联盟,挂牌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2024年举办 对接活动6场,发布成果超500项,技术交易额破2亿元。种业创新成效显著:中国科学院植物所蓝莓、 黑莓推广超10万亩,经济效益超20亿元;江苏省农科院南粳系列水稻推广超1亿亩,多品种列国家主 导。本地蓝莓产业通过科技赋能,2024年鲜果产值达1 ...
报告显示: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已具备
科技日报· 2025-06-17 14:00
科技日报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马爱平)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在京发布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2006—2020年,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效率提升驱动;'十四五'以来,技术进步取代效率提升重新成为驱动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当前中国已具备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坚实现实基础,'十五 五'时期,需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以持续提升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产业竞争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表示。 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农业持续发力,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增加5.1公斤。稻 谷、小麦和玉米均实现增产,大豆产量小幅下降至2065万吨,油菜籽和花生扩种成效明显,大豆进口增 至10503万吨。猪肉去产能到位,猪肉产量小幅下降,降至5706万吨,蛋类、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棉 花和食糖生产及进口增幅明显,水果和蔬菜供给保持稳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 好,粮食总产量预计 ...
江苏南京:“农业小镇”蝶变“农科新城”
南京日报· 2025-05-30 08:2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南京国家农高区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植物生长周期比传统大棚缩短20天,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 [1][6] - "植物工厂"通过LED灯带调节光照配比,每日生产生菜等蔬菜500斤,年营收约150万元 [3][6][7] - 三角堇日销售量达7000-8000朵,批发价每朵0.15-0.2元,主要供应上海餐饮市场 [6] - 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光伏发电覆盖10余种果蔬种植,包括葡萄、无花果等 [7] 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 中饮巴比食品南京基地日产能达30-35吨馅料及45万只面点,覆盖华东1000家加盟店 [8] - 江苏合悦食品拥有2万平米生产基地,主打脱骨凤爪等卤味零食,品牌包括李小掌、掌一哥 [8] - 大希地道格勒工厂引进3D扫描切割机,每分钟精准切割牛排400片,每小时产能1.6万片 [9] - 园区已形成主流食品、休闲食品、网络食品三大集群,乐饮咖啡、王老吉基地即将投产 [9]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 农高区筛选650项技术成果在交易平台推广,覆盖干旱地区及北方农业应用 [10] - 南农1632、苏豆7号等品种通过江苏省农科院转化,以大米、黄豆产品形式全国销售 [10] - 与13所高校共建科研平台,形成"实验室-生产线-大市场"闭环,累计产出850项科技成果 [10] - 未来将推进"碳谷"项目,聚焦林木生物质利用及双碳研究,并落地AI驱动的"伏羲农场" [11] 产业生态与战略布局 - 园区以生物农业为主导,协同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科技服务业,定位长三角创新策源地 [7] - 实施EOD项目打造"生态-农业-科技"增长链,开展绿色低碳技术试点 [7] - 集聚41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名高层次人才,承担370余项农业科技项目 [10] - 目标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推动"农业硅谷"式创新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