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准发酵
icon
搜索文档
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 | 食品生物合成:机遇与挑战
SynBio团队 | 陈坚院士、刘龙教授 食品生物合成技术在从解决全球粮食供给问题,到满足人们对健康、营养食品的追求,再到应对日益 严峻的环境挑战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合成生物学、精准发酵等前沿技术的快速迭代,突破传统 食品生产的限制,为食品工业带来全新机遇。然而,如同任何新兴领域一样,它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 着诸多挑战。 食品生物合成以合成生物学与精准发酵为技术基础,能够解决食物供给的压力并为食品的绿色、可持 续生产提供坚实保障,推动食品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并为满足人类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全面支撑。 全球各国也非常重视食品生物制造领域的发展。日本《生物战略2020》将食品生物制造列为重点,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计划》要求农业部促进食品创新,我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大食 物观的发展战略,并在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生物制造的重要任务。 02 食品生物合成的典型应用场景 近日, 江南大学生物 工程学院陈坚院士、刘龙教授 团队在《 中国食品学报 》发表了 《食品生物 合成:机遇与挑战》 一文。全文如下: 01 食品生物合成的机遇 03 食品生物合成面临的挑战 1、新质蛋白 2、油脂 3、淀粉 4、食品 ...
菌钥大健康半年度发展回顾:以创新为翼,铸行业标杆
技术创新 - 公司构建"FTCM精准发酵技术"研究路线,涵盖原药材质量评价、发酵菌种筛选及功能活性成分研究到发酵物质功效评价的全链路技术路线 [2] - 精准发酵技术核心在于菌种筛选,基于自有专利菌株资源库从4000+株典藏菌株中匹配最优菌株,并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在肠道的生物可及性与生物利用度 [4] - 研发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上半年获得2项核心专利认证,覆盖口服美容胶原蛋白和中药发酵专利菌株领域 [5] 专利成果 - "植物乳植杆菌FTCM001"获国内与澳门专利双认证,该菌株从道地中医药药材中分离筛选,动物实验显示其改善小鼠症状效果显著优于普通药物且安全性更高 [7] - "鲜活胶原蛋白肽抗氧化抗衰老功效认证专利"采用双重酶解工艺提取分子量更小、活性更高的胶原蛋白肽,实验证实其抗氧化、抗糖化及抗炎作用表现显著优于传统胶原 [7] 行业认可 - 上半年公司获国际奖项1个、行业权威奖项5项,并被认定为"中药发酵技术全国领导者" [8] - "陈皮党参铁皮石斛发酵饮技术"获2025年日本东京创新天才国际发明展金奖,体现传统药食同源文化与现代生物科技结合的国际突破 [10] - 公司依托20+项中药发酵相关国家发明专利及高校合作,建立特色中药发酵专利菌株库,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10]
华恒生物(688639):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生物加AI战略稳步推进
新浪财经· 2025-05-29 20:2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1.78亿元,同比增长12.37%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减少57.80% [2]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减少59.54%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37.20% [2]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减少40.98% [2] - 2025-2026年EPS调整为1.12/1.58元,新增2027年EPS为2.09元 [2] 产品与研发 - 公司基于生物制造全产业链能力,持续加大新产品布局投入 [2] - 1,3-丙二醇、丁二酸、色氨酸、精氨酸等新产品取得关键突破 [2] - 公司拟增加丁二酸项目实施内容,调整部分产能用于生产L-缬氨酸、肌醇 [3] - 公司拟增加苹果酸项目实施内容,调整部分产能用于生产色氨酸 [3]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设高通量等关键平台 [3] - 公司成立AI数字化实验室,引进专业人才探索AI技术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应用 [3] 战略与合作 - 公司牵头成立"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加速原材料国产替代和核心材料产业破局 [3] - 公司拟投资3.2亿元建设"人工智能精准发酵及蛋白质工程共享示范项目" [3] - 公司持续推进华恒研究院合成生物平台的升级建设 [3]
华恒生物拟3.2亿元投新项目构建智能化体系 五年研发费累达3.95亿获发明专利78项
长江商报· 2025-05-22 07:11
投资计划 - 公司拟投资3 2亿元建设人工智能精准发酵及蛋白质工程共享示范项目 [1] - 项目内容包括新建生产车间 成品库 罐区 办公楼 研发楼 综合楼等 [1] - 项目预计建设期为36个月 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 [1] - 投资有助于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 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低成本产品的需求 [1]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1 78亿元 同比增长12 37% 净利润1 90亿元 同比减少57 80%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 87亿元 同比增长37 20% 净利润5110万元 同比下降40 98% [2] - 净利润缩水主因是缬氨酸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及市场竞争加剧 [2] - 2025年一季度缬氨酸价格呈现回升迹象 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改善 [2] 研发投入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012 4万元 5284 3万元 7861 2万元 1 09亿元 1 24亿元 五年累计3 95亿元 [3] - 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10项 实用新型专利8项 [3]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8项 实用新型专利77项 [3] - 成功搭建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