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丁二酸
icon
搜索文档
华恒生物(688639):单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产品销量持续提升
天风证券· 2025-11-12 23:18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持有”,6个月评级为“持有(维持评级)” [5]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43%,但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3% [1] - 单三季度业绩显著改善,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1% [1] - 公司收入增长主要由产品销量提升驱动,但主要产品价格同比表现弱势,缬氨酸均价同比下行4.5%,色氨酸均价同比下行29%,精氨酸均价同比下行25% [2] - 公司通过优化产品资源配置和柔性生产技术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在建工程为12.53亿元 [2]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1亿元,同比增长17.58%,研发费用率为4.9%,并推动“生物+AI”技术融合 [3]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境外股份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调整后盈利预测显示,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亿元、3.1亿元、3.6亿元 [3] - 基于盈利预测,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0.90元,对应市盈率(P/E)为42.63倍 [4] - 预计公司营业收入将持续增长,2025E-2027E增长率分别为44.98%、26.58%、14.53% [4] - 主要盈利能力指标预计将逐步改善,预计净利率将从2025E的7.16%提升至2027E的7.94%,ROE从2025E的8.14%提升至2027E的11.20% [11] 公司战略与行业发展 - 公司致力于打造高效开放式研发体系,探索AI技术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应用,整合菌株平台、工艺放大体系和大规模生产能力 [3] - 公司产品体系涵盖氨基酸、维生素、生物基新材料单体等,1,3-丙二醇等生物基新材料单体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2] - 行业属于基础化工/化学制品领域,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生产线的柔性生产,以应对市场波动 [2][5]
金明杰教授:非粮生物炼制如何实现全链条创新?
技术突破与全链条创新 - 构建新型预处理技术及生物炼制体系,解决了原料收储运成本高、预处理条件苛刻、毒性副产物多、生物转化效率低及木质素降解利用难等关键难题[2] - 通过数学建模解析秸秆高固酶解过程,开发高固酶解技术使可发酵糖浓度达200g/L以上[2] - 所得水解液无需水洗或脱毒即可利用工程微生物高效发酵生产纤维素乙醇、乳酸、丁二酸、柠檬酸、油脂等产品[2] - 利用"生物漏斗"策略构建多株工程菌,实现木质素向黏糠酸和没食子酸等高值化产品的高效转化[2] 产业化进展与公司动态 - 金明杰教授于2024年在苏州高新区创办苏州溿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成套技术[4] - 公司技术突破了秸秆等非粮生物质废弃物到高附加值生物化学品的产业化瓶颈[4] - 相关企业畔米生物已获得天使轮融资[5] - 金明杰教授将出席2025年11月27-29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并作报告[5]
华恒生物: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18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21,122,510股 每股发行价格33.14元 募集资金总额699,999,981.40元 扣除发行费用16,190,921.91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683,809,059.49元[1] - 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70,000万元调整为68,380.91万元 调减1,619.09万元[2] - 募集资金已全部存放于专项账户 并签署专户监管协议[2]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调整 - 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原名为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 - 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原名为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生产建设项目[2]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68,380.91万元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 另使用156.14万元置换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3] 募集资金使用进度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已投入40,014.20万元 投入比例100.04%[4] - 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已投入28,390.77万元 投入比例100.03%[4] - 两个项目累计投入68,404.97万元 略高于调整后募集资金计划总额68,380.91万元[4] 项目延期具体情况 - 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从2025年延期至2026年10月[1][4] - 延期原因系2025年3月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实现苹果酸产品(5万吨/年)与色氨酸产品(1.2万吨/年)的交替柔性生产[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项目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 后续支出将使用自有资金[5] 项目延期影响与保障措施 - 延期仅涉及进度变化 未改变投资方向、实施主体和实施方式[5][6] - 公司承诺加强对募投项目的监督管理 保障项目按期完成[6] - 监事会认为延期符合业务发展规划 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7] 审议程序与机构意见 - 该事项已经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1][6] - 保荐机构兴业证券出具无异议核查意见 认为程序符合相关规定[7][8] - 该事项在董事会审批权限范围内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6]
华恒生物: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18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83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1,619万元)[1] - 募集资金于2024年10月21日全部到位并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确认[1]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调整 - 调整后募集资金分配为:"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投入4亿元,"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投入2.838亿元[2] - 项目名称变更:"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更名为"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生产建设项目"更名为"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2] 募集资金使用进度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两个募投项目均超额投入资金:"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投入4.001亿元(100.04%),"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投入2.839亿元(100.03%)[5] - 募集资金专户设于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及兴业银行,相关账户已完成资金拨付[5] 募投项目延期具体情况 - "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由2025年延期至2026年10月[5] - 延期原因:为匹配色氨酸产品产业化需求,公司于2025年3月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苹果酸(5万吨/年)与色氨酸(1.2万吨/年)柔性生产[6] - 该项目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后续支出由自有资金支付,不影响资金使用计划[6] 项目延期影响与保障措施 - 延期仅涉及进度调整,未改变投资方向、实施主体或实施方式,不影响项目实质[7] - 公司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项目监管保障按期完成[7] 审议程序与监管意见 - 项目延期事项经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符合监管规则且无需股东大会批准[8] - 保荐机构认为延期决策合规,无异议[8]
华恒生物(688639):业绩环比改善,项目有序推进
长江证券· 2025-08-31 18:4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1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46.5%,但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23.3%至1.1亿元 [2][6] - 第二季度业绩显著改善,单季度收入8.0亿元(同比+55.6%,环比+16.7%),归属净利润0.6亿元(同比+1.0%,环比+24.9%) [2][6] - 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技术改造提升盈利能力,重点推进1,3-丙二醇等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化 [12] - 子公司表现分化:赤峰华恒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0.52亿元),巴彦淖尔华恒净利润同比增长17.4%至0.73亿元 [12] - 2025Q2毛利率为23.9%(同比-5.7个百分点,环比-0.4个百分点),净利润率7.5%(同比-4.6个百分点,环比+0.3个百分点) [12] - 公司积极推动"生物+AI"技术融合,成立AI数字化实验室以增强研发效率 [12]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3.8亿元和6.4亿元 [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4.9亿元(同比+46.5%) [2][6] - 2025Q2单季度收入8.0亿元(同比+55.6%,环比+16.7%) [2][6] - 2025Q2归属净利润0.6亿元(同比+1.0%,环比+24.9%) [2][6]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27.03亿元,2027年增至41.15亿元 [18] - 预测2025年归属净利润2.83亿元,2027年增至6.44亿元 [18]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1.13元,2027年增至2.58元 [18] 业务进展 - 加大对1,3-丙二醇等生物基新材料的产业化投入,与东华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12] - 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装置柔性化,可交替生产苹果酸/色氨酸、丁二酸/L-缬氨酸/肌醇等产品 [12] - 赤峰基地新品种放量推动业绩增长,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等项目实现部分转固 [12] - 在建项目包括年产5万吨生物基1,3-丙二醇建设项目、秦皇岛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等 [12] 技术发展 - 成立AI数字化实验室,探索AI技术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应用 [12] - 整合菌株平台、工艺放大体系和大规模生产能力,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12]
华恒生物:二季度业绩回升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6.54%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2:36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14.89亿元 同比增长46.54% 主要得益于产品销量增加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 扣非净利润1.15亿元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6379.61万元 环比增长24.86% 扣非净利润6405.05万元 环比增长26.32%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7473.17万元 环比大幅增长275.36% [1] 研发与技术 - 研发费用6867.33万元 同比增长8.40% 占营业收入比例4.61% [1] - 新增发明专利6项 实用新型专利3项 累计拥有发明专利84项 实用新型专利80项 [1] - 技术储备覆盖菌株构建 发酵控制 分离提取 母液产物回收等生物制造全流程 [1] - 成立AI数字化实验室 整合菌株平台 工艺放大体系与大规模生产能力 实现技术成果快速转化 [1] 生产能力与产品布局 - 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柔性智造 苹果酸装置可交替生产苹果酸或色氨酸 丁二酸装置可生产丁二酸 L-缬氨酸和肌醇 [2] - 实现一套设备多品生产布局 提升设备潜能和资产利用效率 增强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 [2] - 主要产品包括氨基酸系列(丙氨酸系列 L-缬氨酸 异亮氨酸 色氨酸 精氨酸) 维生素系列(D-泛酸钙 D-泛醇 肌醇) 生物基新材料单体(1,3-丙二醇 丁二酸)和其他产品(苹果酸 熊果苷) [2] - 产品应用于中间体 动物营养 日化护理 功能食品与营养 植物营养等领域 [2] 产品销售与市场需求 - 氨基酸系列产品实现营收10.57亿元 同比增长42.29% [2] - 氨基酸需求增长受益于精准营养 低蛋白质饲粮及豆粕减量替代政策推广 [2] 生物基新材料发展 - 1,3-丙二醇可用于药物 新型聚酯PTT 医药中间体及抗氧剂合成 是生产不饱和聚酯 增塑剂 表面活性剂的原料 [3] - 丁二酸(琥珀酸)可用于生产生物基PBS BDO 丁二酸酐等产品 广泛应用于食品 医药 农业领域 [3] - 采用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和丁二酸 具有原料可再生 成本较低 过程绿色环保的优点 符合碳中和理念 [3] - 与东华大学共建生物基化学纤维联合实验室 牵头成立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 推动1,3-丙二醇在PTT纤维领域市场化落地 [3] 境外业务与客户合作 - 境外资产规模2.77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5.23% 形成境内生产加全球销售模式 [4] - 境外与巴斯夫 诺力昂 味之素等世界500强企业保持稳定合作 [4] - 境内与华海药业 牧原股份 双胞胎集团 新希望等公司建立长期业务往来 [4]
华恒生物: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22:0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48,916.05万元,同比增长46.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89.21万元,实现季度环比增长[1] - 公司持续聚焦生物制造领域,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研发及中试示范基地优化生产过程,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1] - 公司深化国际化战略,在生物基新材料、动物营养等多个下游市场深耕,与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龙头合作开拓国际市场[2] 业务发展 - 公司构建涵盖氨基酸、维生素、生物基新材料单体等的多维产品体系,加大对1,3-丙二醇等生物基新材料单体的产业化投入[2] - 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苹果酸/色氨酸、丁二酸/L-缬氨酸/肌醇等产品的交替柔性生产,释放设备设施潜能[2] - 在Vitafoods Europe 2025展会上展示Flexnergy运动营养系列等绿色创新产品,获得国际企业关注[3] 研发创新 - 研发费用6,867.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0%,优化研发流程提高效率[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专利申请总量512项,授权专利275项,上半年完成16项专利申请并获得9项授权[3] - 研发人员总数286人,占员工总数13.42%,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技术瓶颈[3][4] 公司治理 - 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治理结构,形成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机制[4] - 严格按照监管规则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沟通交流[4][5] - 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30,154.71万元,2024年度派发现金红利6,240.48万元,占净利润比例32.93%[5] 可持续发展 - 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展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领域的实践成果[6] - 坚持"绿色制造,低碳先行"理念,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环境影响[6] - 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升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6]
生物基化学品龙头,官宣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03 00:21
华恒生物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境外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以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 [1] - 公司已于2021年4月22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目前市值约83.5亿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 专业从事生物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是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 - 主要产品包括丙氨酸系列、缬氨酸、D-泛酸钙、泛醇和熊果苷等 可广泛应用于中间体、动物营养、日化护理、植物营养和功能食品营养等领域 [1] - 在丙氨酸、缬氨酸领域产销量已位居全球首位 [1] 产能扩张与投资项目 - 2023年6月拟募资不超16.89亿元 建设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生产建设项目 [1] - 2024年3月赤峰基地年产5万吨生物基1,3-丙二醇(PDO)项目、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项目生产线顺利量产 [2] 战略合作与产业布局 - 2023年8月与凯风基金合计向睿嘉康增资2000万元 后者聚焦非粮大宗醇酸 部分产品进入中试阶段 [2] - 2024年7月与东华大学共建"生物基化学纤维联合实验室" 推进PDO-PTT产业链发展和生物基纤维技术领域研究 [2] - 2024年8月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东方美谷研究院成立可持续个人护理原料创新联合实验室 重点开发Bioblanca®1,3-丙二醇应用 [3] - 2024年9月牵头成立全球首个"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 构建完整生物基聚酯产业链创新联合体 [4] 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 [8][9] - 大会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 [9] - 将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活动 [9][13][18]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 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 [10]
生物基化学品龙头,官宣赴港上市
DT新材料· 2025-08-03 00:04
华恒生物公司动态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 目前市值约83.5亿元 [4] - 公司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 从事生物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丙氨酸系列、缬氨酸、D-泛酸钙等 应用于中间体、动物营养、日化护理等领域 [4] - 公司在丙氨酸、缬氨酸领域产销量全球首位 重点布局1,3-丙二醇、丁二酸、L-苹果酸等生物基化学品 [6] - 2023年6月拟募资不超16.89亿元 建设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项目 [6] - 2023年8月与凯风基金合计向睿嘉康增资2000万元 后者聚焦非粮大宗醇酸 [7] - 2024年3月赤峰基地年产5万吨生物基1,3-丙二醇和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项目量产 [8] - 2024年7月与东华大学共建生物基化学纤维联合实验室 推进PDO-PTT产业链发展 [9] - 2024年8月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成立可持续个人护理原料创新联合实验室 重点开发Bioblanca®1,3-丙二醇应用 [10] - 2024年9月牵头成立全球首个"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 构建完整产业链创新联合体 [11] 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第四届大会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 [14] - 大会将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科技成果展示对接等活动 [14]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 [15] - 8月20日同期活动包括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和生物制造青年论坛 [19][24] - 8月21日议程包括开幕式、全体大会和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 [20][34] - 8月22日议程包括AI赋能生物制造专题论坛和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 [20][44] - 大会将发布《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分布图(2025版)》和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 [47][48]
南京工大纪晓俊等:合成生物学优化酵母代谢过程中的碳保存和碳固定
合成生物学优化酵母代谢过程中的碳保存和碳固定 - 文章核心观点: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优化酵母代谢途径,构建碳保存和碳固定系统,减少CO2排放并提高化学品生产效率[3][4][5] 酵母中碳保存系统构建 - 避免非必要脱羧反应减少碳损耗:通过非氧化糖酵解(NOG)途径避免丙酮酸脱羧,提高乙酰辅酶A衍生产物得率,如酿酒酵母β-法尼烯得率提升25%,解脂耶氏酵母油脂含量提升16.4%[10][11][12][13] - 强化天然羧化反应促进碳保存:通过丙酮酸羧化酶(Pyc)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强化天然羧化反应,如毕赤酵母苹果酸产量达199.4g/L,得率0.94g/g;解脂耶氏酵母丁二酸产量111.9g/L,得率0.79g/g[15][16][17] 酵母中碳固定系统构建 - 二氧化碳回用系统构建:通过卡尔文循环RuBisCo分支途径回用CO2,酿酒酵母乙醇得率提升15%,甘油得率降低86%[19][23][24] - 二氧化碳固定系统构建:在毕赤酵母中构建完整CBB循环实现自养生长,最大生长速率达0.018h-1;通过内共生体系统实现酿酒酵母以HCO3-为底物生产柠檬烯[25][26] 未来发展方向 - 开发碳固定途径关键元件,提高固碳效率[30] - 结合系统生物学等方法释放酵母天然碳固定潜力[30] - 构建光驱微生物固碳体系实现碳负性生产[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