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明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从十大国际酒饮趋势,看中国市场的“下一步”
搜狐财经· 2025-08-22 20:33
全球酒饮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IWSR最新报告表明,在通胀压力、消费行为代际更迭和技术创新的多重驱动下,2024年,全球酒饮行业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高端酒饮在新兴市 场保持增长,而无酒精饮料则以9%的增速成为最大亮点。 对于中国酒行业人士而言,了解这些全球性的宏观趋势,是预判中国未来3年-5年市场走向的重要路标。 预计2019年-2029年, 即饮鸡尾酒和长饮品类将实现全球销量翻倍,北美市场增幅可能高达400%。 这一趋势提示我们,中国白酒虽然拥有深厚的高端化基础,但下一代消费者可能更看重"品饮体验"而非"宴请场合",这要求品牌在产品创新和体验设计上 投入更多精力。 理性饮酒从边缘走向主流 全球无酒精饮料销量在2024年实现9%的增长,这一趋势由啤酒引领,其他品类也在快速跟进,消费者交替饮用含酒精和无酒精饮品的"斑马式饮酒"模 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风尚。除了经济因素外,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主要推手:超过60%的千禧一代表示,会主动减少酒精摄入。 高端化进入"精明消费"新阶段 2024年,高端及以上酒饮销量增长3%,但增长引擎完全切换。新兴市场成为主要驱动力,贡献了超过70%的增量, ...
花王发布面向Z世代高价位护发产品
日经中文网· 2025-08-11 16:03
产品发布与定位 - 花王针对Z世代推出护发新品"MEMEME",主打"省时"概念,护发素可在10秒内涂开,相比传统60秒使用时间大幅缩短 [2][4] - 产品定价1540日元(约75.2元人民币),比面向30/40岁群体的"MELT"和"THE ANSWER"系列便宜10%,更贴近年轻消费能力 [4] - 产品理念为"展现自己的可爱",通过红色容器设计和社交媒体传播吸引Z世代,与营销组织"SHIBUYA109 lab"合作进行前期调研 [5] 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正从大众市场转向高价位细分市场,高价位产品占比从2017年16%提升至2024年50% [5] - 通过引入跨部门"SCRUM会议"提升开发效率,采用社交媒体情感营销推广品牌 [5] - 这是公司护发产品改革的最后一步,此前已成功推出面向30/40岁群体的高价位系列,市场份额回升至第四位 [6] 财务与市场表现 - 日本护发业务年销售额约500亿日元(占总销售额3%),营业利润率从顶峰20%降至10%,计划2027年恢复至20%以上 [7] - 市场份额从2009年22.7%降至2023年12%,主要受I-ne等新兴品牌挤压 [5] - 积极股东要求削减低利润品牌,此次新品是提升市场份额和利润率的关键举措 [7]
“抠门”的新人,急坏了婚纱城的老板们
创业邦· 2025-08-01 11:24
行业变革背景 - 传统婚礼消费观念以"排面文化"为主导,涉及接亲车队、婚纱、宴席、三金首饰等高额支出[3] - 90后、00后适婚人群更注重性价比与实用性,推动婚庆行业消费降级[3][8] - 苏州虎丘婚纱城作为全国70%婚纱产量基地,成为观察行业变革的核心样本[4][28] 消费行为转变 - 新人简化婚礼流程,取消接亲、缩减三金预算、采用千元级轻婚纱替代万元套餐[9] - 新娘礼服从6套缩减至1-2套,单场婚礼服饰支出从3万元降至千元级[11][14] - 二手平台交易兴起,部分新人重复利用同一礼服于领证、订婚、婚礼等多环节[18] 市场供需变化 - 高端重工婚纱销量下滑,素净缎面款和日常可穿的轻婚纱占比提升[21][22] - 婚纱城旺季单店月销量从超百件跌至不足十件,销售提成从月入2万锐减[21][23] - 结婚登记人数从年超千万对持续下降,导致婚纱馆等B端客户进货频次降低[30][36] 产业链困境 - 婚纱城租金峰值达300平年租50万元,固定成本压力挤压利润空间[33][38] - 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无工厂店铺抄袭爆款,原创设计店铺被迫月均上新[39][41] - 设计师成本高企,部分转向"致敬"大牌或社交平台热门款式[42][44] 渠道转型尝试 - 展销会效果不佳,亚洲市场整体需求萎缩且展位费高昂[53] - 零售渠道因价格不透明(实体店报价达电商3倍)和货不对板问题受阻[55][58] - 线上转型加剧价格战,部分商家通过主播/买手引流但利润进一步压缩[66][67] 商业模式调整 - 手工定制旗袍等小众路线受限于高门槛,仅少数非遗商家可维持[63][64] - 品牌化运营成为新方向,但流量获取成本侵蚀线下实体优势[65][68] - 行业从业者普遍面临年龄/技能转型困境,退出成本较高[48][49]
“抠门”的新人,急坏了婚纱城的老板们
36氪· 2025-07-30 12:13
行业趋势变化 - 婚庆行业传统"排面文化"逐渐被年轻人摒弃,转向注重性价比与实用性 [1] - 苏州虎丘婚纱城作为全国婚纱产量70%的产业地标,正经历深刻变革 [1][12] - 年轻人婚礼消费模式转变:取消接亲车队、缩减三金预算、精简宴席桌数、采用千元级轻婚纱替代万元套餐 [1][6][9] 消费行为转变 - 新娘服饰从6-10套缩减至1-2套,预算从近3万元压缩至千元级别 [3][6] - 二手平台婚纱交易兴起,多环节重复利用同一礼服成为新趋势 [9] - 选购标准从"华丽度"转向"未来复用可能性",缎面婚纱和日常可穿款式需求上升 [10][11] 市场供需变化 - 高端重工婚纱单件成交价从5000-10000元跌至素净款主导,轻婚纱占比提升 [10][11] - 婚纱城旺季单日销量从"爆单"状态降至月销不足10件,从业者提成收入从2万元/月锐减 [11] - 全国结婚登记人口从超千万对持续下滑,导致婚纱馆进货频次大幅减少 [14][15] 产业链困境 - 虎丘婚纱城30万平方米商业体中,300平旺铺年租金超50万元的历史高点难维持 [15] - 同质化竞争加剧:无工厂店铺抄袭爆款,原创设计店铺被迫月均上新一次 [17][19] - 设计师成本压力导致抄袭现象普遍,库存积压使运输成本占比提升 [19][21] 商业模式转型尝试 - 展销会拓展受限于亚洲结婚人口下降和展位费高昂 [24] - 零售转型受阻于价格不透明历史问题,实体店报价普遍高于电商平台30%-60% [24][26] - 手工定制旗袍等小众路线仅限少数非遗商家,多数店铺转向流量争夺但利润率受压 [28][29][31] 行业结构性矛盾 - 传统旺季"抢四大金刚、抢酒店"盛况消失,产业链上下游均陷入价格战 [14][17] - 试纱费无标准、定价随意等历史乱象反噬行业信誉,维权纠纷频发 [15][26] - 线上渠道冲击加剧:电商价格仅为实体店3-4折,进一步降低线下客流 [26][32]
lululemon诉Costco抄袭,当平替成为全球趋势
36氪· 2025-07-08 18:28
核心观点 - lululemon 起诉 Costco 旗下品牌 Kirkland Signature 与 Danskin 销售高度模仿其标志性服饰的仿款产品,价格仅为原价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1][3][4] - 平替文化正在全球消费市场崛起,消费者追求以极低价格获得与奢侈品外观和功能高度相似的产品 [8][13][17] - 零售渠道自有品牌凭借数据洞察和供应链优势,能够快速推出爆款平替产品,对原品牌构成威胁 [20][21] - 品牌价值正在经历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分离,迫使品牌方在产品设计和品牌叙事上同时应对挑战 [23][25] 价格对比与诉讼细节 - lululemon Define 夹克定价 99-168 美元,Costco 仿款 Jockey 瑜伽夹克仅售 17-30 美元 [1] - lululemon ABC 裤标价 98-128 美元,Kirkland 仿款裤子售价 20 美元 [3] - Scuba 卫衣原价 74-128 美元,Danskin 仿款仅售 8 美元 [4] - Costco 网站上的疑似侵权商品在诉讼消息传出后迅速售罄或下架 [8] 平替文化案例 - 沃尔玛推出"Wirkin"手提包,售价 78-100 多美元,外观模仿爱马仕铂金包,在 TikTok 上获得病毒式传播 [9][11] - TikTok 用户 Kristi Stephens 的"Wirkin"开箱视频获得近 900 万次观看,引发抢购潮 [11] - TikTok 上出现揭露奢侈品制造细节的内容,例如爱马仕铂金包物料加人工成本仅约 1395 美元,而售价高达 3.8 万美元 [14] -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如敦煌网、速卖通和淘宝因平替风潮而受益 [15] 消费心态与零售格局变化 - Z世代和千禧一代在通胀压力下更注重性价比,追求产品真实体验而非品牌溢价 [17] - 消费驱动力从炫耀性消费转向悦己消费,社交媒体价值观从展示名牌转向推崇精明消费 [19] - 零售渠道自有品牌如 Costco 的 Kirkland Signature、亚马逊的 AmazonBasics、沃尔玛的 Great Value 等,凭借数据洞察和供应链优势快速推出爆款平替产品 [20][21] - 中国山姆会员店成功将自有品牌与高性价比绑定,竞争力超越许多大众消费品牌 [21] 品牌价值分离与挑战 - 平替文化将商品的有形价值(功能、材质、设计)与无形价值(品牌故事、社会地位)分离 [23] - 品牌方面临产品防线上的阵地战(通过专利保护设计)和品牌叙事上的认知战(回答为何支付溢价) [25] - 品牌需要找到无法被复制的终极护城河,以应对平替文化的挑战 [25]
渠道洞察特辑Vol.2:自有品牌进阶战:从“平价替代”到“品质革命”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5-20 10:28
自有品牌崛起 - 自有品牌在欧美市场贡献显著增量,近70%来自欧洲市场,其中西欧是主要来源,亚洲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2] - 中国自有品牌渗透率提升,2024年45%的中国消费者至少购买过一次自有品牌产品 [5] - 食品饮料和家庭清洁是自有品牌主战场,饮料、饼干、坚果、纸品等高频刚需品类渗透率更高 [8] 消费者买单逻辑 - 自有品牌从低价替代品转向"平价优质",平均单价指数逐渐向厂商品牌靠拢 [12] - 消费者追求"性价比与品质感的平衡",既要求省钱又注重高级感和健康优质生活方式 [12] 目标人群画像 - 年轻单身族或夫妇偏好成分升级和新奇功能,成年家庭更注重性价比和便利性 [16]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自有品牌推动零售商从"销售渠道"转型为"品牌商",传统零售与品牌运营界限模糊 [18] - 厂商品牌面临选择:与自有品牌直接竞争或与零售商深度协同优化产品布局 [18] 品类管理解决方案 - 通过分析消费者购物篮数据,帮助品牌评估零售商表现、定位自身优势并谈判合作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