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替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高端美妆消费者指数:引领美国美妆消费者的下一个前沿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11-14 17:49
过去十年行业增长回顾 - 全球美妆市场已增长至1240亿美元,其中高端品类展现出强劲的复合增长率:香氛增长7%,护肤增长5%,护发增长4% [2] - 推动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高端化趋势、独立品牌的颠覆性创新,以及由意见领袖和社交媒体驱动的传播模式 [2] - 在细分市场中,份额增长者通常是具备清晰差异化价值主张的品牌,而份额流失者多为传统大众化品牌或缺乏快速应变能力的老牌品牌 [3] 未来十年行业趋势与挑战 - 高端美妆在消费者支出中的占比正趋于稳定,预计增长将放缓 [4] - 行业竞争显著加剧,仅护肤品类就有超过1000个品牌在争夺前80%的销售份额,Sephora所销售的品牌数量在不到十年内已增长一倍以上 [4] - 消费者面临经济压力,做出选择时更加理性,并对品牌的表现、透明度和便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4] 消费者画像与支出特征 - 调研识别出五种典型的消费者原型:极简理性派(占比21%)、习惯坚定派(13%)、平衡美学派(29%)、高端纯粹派(22%)以及自信潮流派(15%) [5][6] - 不同画像的消费者月均美妆支出差异显著,从极简理性派的78美元到自信潮流派的257美元不等 [6] - 消费者画像在年龄、内在动机和生活方式上存在鲜明差异,例如自信潮流派以潮流为导向、爱尝试且高消费,而极简理性派则价格敏感、参与度低 [6] 消费者忠诚度的演变 - 美妆领域的忠诚度正在从情感层面的品牌依附转向基于产品功效与价值的理性选择,仅22%的消费者将品牌传承与历史置于首位,而48%更关注产品质量与功效 [8] - 超过一半(56%)的消费者尝试过平替产品,并认为效果与高端品牌一样好,平替趋势正逐步走向主流 [10] - 品牌启示包括:以具备显著功效的明星单品建立产品信任度,建立多层级价格体系,以及通过动态创新吸引不断尝新的消费者 [12][14] 产品功效作为基本要求 - 85%的受访者认为“更高质量或更优质的成分”非常重要或重要,将功效的重要性置于价格和好评之上 [13] - 功效是各品类中最普遍且尚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消费者在护发领域的不满意度最高(39%),其次是护肤(36%) [13][15] - 消费者追求的并非“新鲜感”而是“前沿性”,超过80%的消费者表示科学验证会影响他们的购买选择 [16] 引领趋势的创新技术 - 三大引领趋势的技术包括:临床级护肤(39%消费者感兴趣)、个性化产品配方(38%感兴趣)以及生物科技成分(35%感兴趣) [16][17][19] - 个性化产品配方在已尝试过的人群中满意度极高,近三分之二(65%)的用户表示“非常满意” [19] - 不同消费人群对技术趋势的偏好存在差异,例如极简理性派依赖临床级护肤,而自信潮流派则对生物科技成分表现出热情 [18][19] 健康与自我表达成为消费驱动力 - 健康始终被视为美妆产品最重要的属性,消费者期望产品能让他们感到更健康、更平衡 [21] - 超过一半(52%)的Z世代受访者表示,美妆是他们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远高于年长一代 [25] - 品牌启示包括:强化“促进健康”的角色,围绕仪式感与自我护理打造品牌故事,以及拥抱包容与大胆创新以回应自我表达需求 [25][28] 全渠道竞争格局 - 美妆购物正日益受到线上渠道影响,亚马逊在“发现”(42%)、“研究”(44%)、“购买”(45%)及“复购”(46%)四个环节中均位列首位 [27][31] - 消费者评估美妆购物渠道的四大核心支柱是:精选度(47%消费者看重)、体验感(41%)、便利性(37%)和社群感(44%) [31][32] - 各大渠道表现差异显著,例如亚马逊在便利性与规模上领先,而丝芙兰与Ulta在精选度与体验感方面占优 [32][33] 品牌未来制胜策略 - 未来行业的赢家需要能够将科学转化为信任与成果,在可及功效与前沿创新之间取得平衡 [37][39] - 品牌需以健康与仪式感为核心,同时满足新世代对身份认同与自我表达的需求 [37][39] - 品牌必须在各渠道触点实现一致体验,同时深耕最契合核心消费者的关键支柱 [34][36][39]
优衣库中国市场遇冷:收入利润双降,年轻人“不买账”
新京报· 2025-10-22 15:33
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 迅销集团2025财年全年营收达到3.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9.6%,营业利润5511亿日元,同比增长13.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30亿日元,同比增长16.4% [3] - 旗舰品牌优衣库是集团核心支柱,2025财年收益约2.9万亿日元,占总营收约86% [3] - 集团预计2026财年整体营收将增至3.7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约10.3%,营业利润提升至6100亿日元,同比增长10.7% [6] 区域市场表现 - 日本本土业务稳健,优衣库日本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0.1%,营业利润增长17.5%,创下历史新高 [3] - 国际市场是主要增长引擎,2025财年国际业务收入达1.9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1.6%,占集团总营收的56%,其中北美和欧洲市场分别录得24.5%和33.6%的增长 [3] - 大中华区业绩显著承压,2025财年优衣库在该区域收入降至6502亿日元,同比下滑4%,营业利润减少12.5%至899亿日元,为近年来首次收入与利润双降 [4] - 尽管业绩承压,大中华区仍是集团在日本以外的最大单一市场,2025财年收入占集团总营收约19%,高于北美(约8%)和欧洲(约10.9%)的市场份额 [4] 品牌业务表现 - 副线品牌GU营收3307亿日元,同比增长3.6%,但营业利润下降12.6%,未能形成新的增长支撑 [3] - 集团旗下Theory、PLST等全球品牌事业收入下滑5.3%至1315亿日元,经营利润录得亏损9亿日元,多品牌战略执行受阻 [3] 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 - 优衣库曾凭借高性价比和简约舒适系列赢得中国消费者青睐,但当前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心态转变 [2][7] - 电商生态成熟与平替文化兴起,大量国货品牌和白牌工厂在中端价位崛起,削弱了优衣库的价格优势 [7][8] - 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讨论优衣库是否变贵、不再值这个价,部分消费者转向国潮品牌或直播间商品,认为其设计平淡、品质一般 [7] - 公司面临产品策略与品牌认知的双重挑战,包括退换货政策调整、风格趋同化及公关事件,产品创新与设计力未达消费者期待 [7][9] - 国际品牌如H&M、Zara重新发力中国市场,本土品牌UR凭借更快上新和社交媒体影响力占领年轻消费者,李宁、安踏等国产品牌在功能性领域蚕食市场份额 [8] 公司战略调整 - 迅销集团将通过业务重组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市场回归增长 [6] - 优衣库在中国的店铺布局进入调整期,门店数量从2024年8月的926家降至2025年8月的902家,一线城市布局旗舰店,二三线城市网点收缩,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优化 [8]
2025年零食行业消费者洞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09 22:08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零食行业社交媒体讨论声量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2770万次,较2024年下半年上升50%,但互动量下降2% [1] - 消费者零食消费动机主要分为三类:为身心满足、为探索尝试、为保持健康 [6] - 品牌可通过红人营销、精准定位受众和跨界合作来把握高端化机遇 [1] 全球零食行业社交媒体讨论概况 - 日本市场讨论声量达1370万次,同比上升170%,成为全球声量最高的市场 [17] - 中国市场讨论声量达24.4万次,同比上升110%,增速显著 [17] - 美国和英国市场声量下滑,分别下降8%(199万次)和13%(24.2万次) [17] - 印度市场讨论声量17.3万次,虽下降2%,但参与度保持高位 [15][17] - 全球零食话题互动量下降2%,显示声量与参与度存在差距 [1][16] 消费动机一:为身心满足而吃零食 - 消费者注重零食的方便性与情感联结,价格实惠的零售店零食如奥利奥、童子军饼干受青睐 [10][20] - 怀旧零食需求上升,预算紧缩推动"平替文化",商店自营品牌提及量上升31% [1] - 人文与社会议题(如食品标签、安全法规)讨论声量激增192%,影响消费决策 [1][24] - 该动机相关话题声量达76.1万次,上升2%,但互动量下降19%至518万次 [22][23] - 热门内容涵盖节日零食、便利店零食和地域特定零食,情感联系驱动品牌忠诚度 [26][27][30] 消费动机二:为探索尝试而吃零食 - 口味和口感是消费者首要关注点,占讨论量33.8%,远超包装(21.3%)和健康属性 [33][35] - 限量版、地域特色零食(如迪拜风味巧克力)通过红人营销实现声量上升105%、互动量上升341% [1][36] - 迪拜网红玛丽亚·维赫拉的ASMR视频为Fix Dessert巧克力创造2870万美元预估媒体价值 [36] - 迪拜风味巧克力提及量从2024年下半年58.1万次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257万次 [39][40] - 高端化依赖感官体验,品牌可通过限量版、地域特色产品提升话题热度 [44][46][47] 消费动机三:为保持健康而吃零食 - 健康与营养话题参与度最高,功能性需求凸显,蛋白质、铁、维生素D等营养素讨论量增长显著(铁上升174%、维生素D上升37%) [1] - 健身相关零食声量增长17%,运动前后营养(如蛋白质零食)成为热门品类 [1] - 消费者愿为适配生活方式的健康零食支付高价,成分透明化成为信任基础 [12][30] 行业趋势与营销建议 - 零食高端化机遇显著,消费者对风味层次和独特体验需求强烈 [35][46] - 红人营销是品牌引爆话题的关键手段,可通过高雅审美提升产品价值 [36][47] - 品牌需精准定位受众,结合跨界合作与感官设计(如色彩、质感)强化市场渗透 [1][46]
盘后暴跌15%!Lululemon下调全年业绩预期,二季度EPS超预期35/64
美股IPO· 2025-09-05 12:26
核心财务表现 - Q2每股收益3.10美元超出预期2.87美元 [1][4][5] - Q2营收25.3亿美元略低于预期25.4亿美元 [1][4][5] - 同店销售增长1%远低于预期3.7% [1][5] - 全年营收指引从111.5-113亿美元下调至108.5-110亿美元 [1][5][6] - 全年每股收益指引从14.58-14.78美元下调至12.77-12.97美元 [6] - 预计2025年关税削减毛利润2.4亿美元 2026年运营利润受损3.2亿美元 [7] - 毛利率保持58.5% 但面临下行压力 [24] 区域市场表现 - 北美核心市场同店销售下滑4% [8] - 中国市场同店销售强劲增长17% [8] - 其他国际市场增长12% [8] - 管理层承认美国市场产品创新停滞 产品变得乏味可预测 [8][15] 竞争与品牌挑战 - 面临平替文化冲击 低价竞品威胁高端定位 [9][12] - Costco的Kirkland瑜伽裤售价16美元 亚马逊Essentials低于20美元 模仿公司98-118美元Align系列 [12] - 消费者在通胀压力下更倾向选择替代品 品牌溢价能力受挑战 [13][14] - 疫情期间收入四年增长140% 但增长势头已消散 [9] 成本与关税压力 - 约40%产品在越南制造 近30%面料来自全球制造大国 完全暴露于关税政策冲击 [17] - 美国最低限额豁免政策取消 占全年关税相关利润下滑2.2个百分点中的1.7个百分点 [18] - 通过加拿大向美国电商订单发货避税策略失效 [18] - 管理层考虑选择性提价和供应商重新谈判 [19] 财务状况 - 手持13.3亿美元现金 债务17.1亿美元 债务权益比39.8% [22] - 经营现金流20.3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11.8亿美元 [23] - 库存同比增长15% 部分因关税前战略性备货 [24] - 股本回报率42.5% 资产回报率22% 远超行业竞争对手 [24] 市场反应 - 财报公布后盘后股价大幅下挫超15% [10] - 年内股价累计下跌44.65% [10]
Lululemon二季度EPS超预期,下调全年业绩预期,盘后跌15%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9-05 12:03
核心观点 - Lululemon第二季度业绩未达预期并大幅下调全年指引 连续三个季度令投资者失望 公司面临核心市场增长停滞 品牌护城河受挑战及关税成本压力等多重挑战 [1][2][3]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每股收益3.10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2.87美元 [1] - 第二季度营收25.3亿美元 略低于25.4亿美元的市场预期 [2] - 第二季度同店销售仅增长1% 远低于3.7%的市场预期 [2][3] - 公司大幅下调全年业绩指引 营收指引从111.5-113亿美元下调至108.5-110亿美元 意味着年增长率将从此前的两位数跌至2-4% [2][3] - 全年每股收益指引从14.58-14.78美元下调至12.77-12.97美元 远低于华尔街14.45美元的普遍预期 [3] 区域市场表现 - 作为核心市场的北美地区同店销售下滑4% [3] - 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同店销售增长17% [3] - 其他国际市场同店销售增长12% [3] - 管理层承认美国市场产品创新停滞 产品变得乏味和可预测 [3][4] 竞争格局与品牌挑战 - 公司面临Alo Yoga和Vuori等新兴竞争对手的挑战 市场份额被抢占 [2] - 品牌溢价能力受到平替文化冲击 Costco的Kirkland瑜伽裤售价16美元 亚马逊Essentials不到20美元 均远低于公司98到118美元的Align系列 [4] - 消费者习惯转变 在通胀压力下更愿意选择低价替代品 [4] 成本与关税影响 - 关税政策变化预计将显著冲击利润 2025年预计削减毛利润2.4亿美元 2026年运营利润受损3.2亿美元 [3] - 公司约40%产品在越南制造 近30%面料来自全球制造大国 使其完全暴露于新关税政策冲击 [5] - 美国最低限额豁免政策取消是主要压力 占全年关税相关利润下滑2.2个百分点中的1.7个百分点 公司此前通过从加拿大向美国电商订单发货避税的策略失效 [5][6] - 管理层正考虑选择性提价和供应商重新谈判以应对成本压力 [6] 财务状况与资产负债表 - 公司持有13.3亿美元现金 债务为17.1亿美元 债务权益比为39.8% 处于健康水平 [8] - 经营现金流为20.3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为11.8亿美元 为公司提供抵御风险和战略调整的充足弹药 [9] - 库存同比增长15% 部分原因是为锁定较低成本在关税实施前进行的战略性备货 [10] - 盈利效率指标稳健 股本回报率高达42.5% 资产回报率为22% 毛利率为58.5% [10]
品牌价值大分离
36氪· 2025-07-16 19:20
品牌价值大分离趋势 - 消费者行为呈现矛盾现象:高奢品牌与平价商品同时购买,反映品牌有形价值(功能、材质)与无形价值(品牌精神、社交溢价)的分离[1] - 平替文化通过供应链整合复刻知名品牌产品功能,剥离品牌溢价,以低价直面消费者[3] - 消费者明确表示仅愿为商品使用价值付费,拒绝照单全收品牌情绪价值和社交溢价[3] 品牌价值分离的驱动因素 供应链去神秘化 - 中国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成熟开放,新锐品牌可快速整合一流设计、面料和代工厂[4] - 网易严选ODM模式公开解密供应链,宣称与国际大牌共享制造商,提供同等质量但低价产品[4] - Costco推出lululemon平替版服装,显示优质瑜伽服生产技术已无难度[4] 信息壁垒瓦解 - TikTok等社交媒体揭露大牌真实制造成本,如爱马仕铂金包物料加人工成本仅1395美元 vs 售价3.8万美元[7] - 成分党崛起:护肤品看配方表,服饰究面料成分与克重,寻找核心价值一致但价格差异大的产品[7] - 平替博主通过对比评测证明百元T恤与千元T恤面料同源、版型相似,比明星代言更具说服力[8] 消费者心态变化 - 经济放缓促使消费决策更理性务实,品牌梦想光环吸引力减弱[10] - 年轻一代身份认同多元化,不再依赖特定品牌获取归属感[10] - 社交媒体社交货币反转:精明消费和平替分享成为新荣耀,带来点赞关注等正向反馈[10] - 中产消费者预期转向保守,审视开销时选择平替,发现放弃Logo后产品核心体验几乎无损失[12][13] 品牌重建价值壁垒的路径 产品技术壁垒 - 山姆会员店通过全球直采和严苛品控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爆款商品[15][16] - 英伟达AI芯片绝对统治力源于数十年研发投入,无平替选项[17] - 早期特斯拉定义高性能电动车标准,无竞品能在续航、智能化、性能上匹敌[18] 软硬合一用户运营 - iPhone硬件可被模仿,但iOS生态系统及数据无缝流转带来高昂迁移成本[21][22] - 产品+用户数据+长期服务模式将竞争升级为长期关系维护,品牌转型为生活服务商[23] 附加价值创造 - Lululemon从服装品牌转型健康生活方式社群平台,用户购买社群入场券[25] - 茅台超越酒本身,成为社交润滑剂和金融属性硬通货,承载复杂社会功能[25] - Labubu通过稀缺属性、盲盒机制和独特气质提供无法平替的情绪价值[25] 品牌本质进化 - 品牌从"我是谁"的广播式宣告转向"我为你"的精准化服务[27] - 成功品牌成为特定人群需求的服务者和赋能者,无论极致性能、数字生活还是情感共鸣[27] - 品牌权力下放,消费者自由配置金钱、时间和情感在不同价值资产上[27] - 未来品牌需深刻理解人性中对确定性、归属感和意义的渴望,这些无法被供应链复制[27]
lululemon诉Costco抄袭,当平替成为全球趋势
36氪· 2025-07-08 18:28
核心观点 - lululemon 起诉 Costco 旗下品牌 Kirkland Signature 与 Danskin 销售高度模仿其标志性服饰的仿款产品,价格仅为原价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1][3][4] - 平替文化正在全球消费市场崛起,消费者追求以极低价格获得与奢侈品外观和功能高度相似的产品 [8][13][17] - 零售渠道自有品牌凭借数据洞察和供应链优势,能够快速推出爆款平替产品,对原品牌构成威胁 [20][21] - 品牌价值正在经历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分离,迫使品牌方在产品设计和品牌叙事上同时应对挑战 [23][25] 价格对比与诉讼细节 - lululemon Define 夹克定价 99-168 美元,Costco 仿款 Jockey 瑜伽夹克仅售 17-30 美元 [1] - lululemon ABC 裤标价 98-128 美元,Kirkland 仿款裤子售价 20 美元 [3] - Scuba 卫衣原价 74-128 美元,Danskin 仿款仅售 8 美元 [4] - Costco 网站上的疑似侵权商品在诉讼消息传出后迅速售罄或下架 [8] 平替文化案例 - 沃尔玛推出"Wirkin"手提包,售价 78-100 多美元,外观模仿爱马仕铂金包,在 TikTok 上获得病毒式传播 [9][11] - TikTok 用户 Kristi Stephens 的"Wirkin"开箱视频获得近 900 万次观看,引发抢购潮 [11] - TikTok 上出现揭露奢侈品制造细节的内容,例如爱马仕铂金包物料加人工成本仅约 1395 美元,而售价高达 3.8 万美元 [14] -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如敦煌网、速卖通和淘宝因平替风潮而受益 [15] 消费心态与零售格局变化 - Z世代和千禧一代在通胀压力下更注重性价比,追求产品真实体验而非品牌溢价 [17] - 消费驱动力从炫耀性消费转向悦己消费,社交媒体价值观从展示名牌转向推崇精明消费 [19] - 零售渠道自有品牌如 Costco 的 Kirkland Signature、亚马逊的 AmazonBasics、沃尔玛的 Great Value 等,凭借数据洞察和供应链优势快速推出爆款平替产品 [20][21] - 中国山姆会员店成功将自有品牌与高性价比绑定,竞争力超越许多大众消费品牌 [21] 品牌价值分离与挑战 - 平替文化将商品的有形价值(功能、材质、设计)与无形价值(品牌故事、社会地位)分离 [23] - 品牌方面临产品防线上的阵地战(通过专利保护设计)和品牌叙事上的认知战(回答为何支付溢价) [25] - 品牌需要找到无法被复制的终极护城河,以应对平替文化的挑战 [25]
奢侈品市场放缓 “平替”“二手”崛起 年轻人消费风向变了 为价值埋单 不为LOGO付费
广州日报· 2025-05-20 03:26
奢侈品市场放缓与消费趋势转变 - 今年以来奢侈品市场明显放缓,"平替"需求上涨,消费者情绪价值需求达到新高度 [1] - 57.2%消费者在质量功能相近时更偏爱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商品,90后00后群体尤为明显 [1] - 消费者从为"梦想"与"品位"买单转向偏好"质价比"与"新文化"表达,"价值导向"消费成为主流 [1] 轻奢市场受冲击与平替文化崛起 - 轻奢市场失去价格优势,被快时尚与新高街品牌冲击 [3] - 快时尚品牌通过与大牌设计师联名提升格调,高街品牌以"小众设计师+定价优势"吸引年轻人 [3] - 近半数奢侈品消费者认为品牌价格虚高,性价比成为年轻消费者衡量奢侈品的新准则 [2] - 过去三年全球奢侈品平均售价累计上涨约15%,产品质量和形象频遭质疑 [2] 二手奢侈品与可持续消费兴起 - 年轻一代更注重性价比和个性化消费,对二手奢侈品接受度更高 [4] - 二手奢侈品平台Vestiaire Collective去年营收增长25%,"绿色消费"成为长期增长引擎 [4] - Isabel Marant与Vestiaire联名推出二手系列,Alexander McQueen推出回购项目构建二手闭环生态 [5] - 可持续环保产品融入年轻人生活场景,成为时髦社交符号 [5] 消费模式与溢价逻辑重构 - 消费者从"品牌迷信"转向"价值导向"的消费新模式 [3] - 时尚商品的"溢价逻辑"正在被重构,"质价比之战"和消费者觉醒是平替风潮兴起的主因 [6] - 真正的奢侈是让更多人享有超越期待的美学体验,而非价格标签 [6] - 行业将回归产品本身,谁能让必需品变得有趣、有态度、有身份,谁就拥有未来话语权 [6]
平替,赢麻了?
36氪· 2025-05-09 17:02
平替文化现象 - "平替文化"由消费理性和国货自信共同催生,既推动国货品牌崛起也隐含长期隐患 [1] - 典型案例:徕芬以戴森五分之一价格实现像素级对标,通过降低差异化体验消费门槛快速占领市场 [1] - 平替策略帮助国产品牌降低消费者认知门槛,采用"借势打力"方式快速进入市场 [1] 平替战略的局限性 - 平替易使品牌被固化在"低价版"心智中,导致高价值定位重建困难并陷入低价区间竞争 [2] - 徕芬面临华强北白牌厂商冲击,相似外型吹风机价格被压至100元以下,显示平替模式可持续性挑战 [3] - 茶饮赛道出现平替链式反应(星巴克→瑞幸→幸运咖→蜜雪冰城平替),反映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 [5] 消费市场价值取向 - 冻干咖啡带动冲泡咖啡品类售价增长9%,高端椰子水品类增长率达100%,显示高价创新品类崛起 [5] - 市场格局由价值而非价格定义,消费者对商品基础价值进行重新评估而非单纯消费降级 [5] 差异化竞争路径 - 平替品牌普遍采用"起家→尖刀突破→溢价"三阶段策略,最终目标仍是获取高利润 [6] - CTR调查显示50%广告主将打造产品差异化优势列为主要工作方向 [7] - 本土品牌好望水通过"轻补"食材+慢熬工艺成功案例,揭示文化契合度对差异化实现的关键作用 [12] 品牌营销趋势 - 54%广告主计划增加自媒体合作投入,反映内容营销向差异化布局转型 [14] - 品牌建设重点从短期爆款转向长期资产积累,包括品牌故事挖掘和IP打造 [14] - 权威媒体公信力受重视,总台等平台成为品牌价值传递的重要渠道 [14] 国产品牌发展展望 - 高品质产品市场空间扩大,平替仅是品牌发展起点而非终点 [17] - 品牌差异性建立需专业人群识别、需求深挖及科学产品结构设计,形成增长支撑 [17] - 2025年"中国制造战略"收官节点为国产品牌提供新发展起跑线 [17]
2025消费者趋势
上海奥美广告· 2025-04-01 09:2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供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9][10][11][12][13][15][16][17][19][20][21][23][24][25][26][27][28][29][30][31][32][33][35][36][37][38][40][41][42][43][44][45][46][47] 核心观点 - 拉美消费者正在突破传统标签 重塑与品牌和社会的互动方式 [10] - 2025年消费者行为受多重宏观力量影响 包括市场营销积极性提升、选择性消费模式、气候现象、AI整合及政治经济政策等 [9] - 品牌需强化价值主张、个性化体验、透明沟通和参与度以应对新市场动态 [9] - 报告提出七大关键趋势转变 涵盖文化认同、代际行为、消费方式、健康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9][11][16][20][25][29][35][40] 趋势总结 拉美骄傲 - 消费者从推崇北美文化转向重视本土根源 优先选择真实且社区驱动的叙事 [11] - 区域性产品和传统偏好改变购买行为及媒体习惯 如Orgullo Latino在TikTok和Instagram迅速流行 [12] - 年轻人拒绝西方审美标准 原住民文化遗产内容成为热点 [12] - 品牌需强调真实文化叙事、与本地创作者合作、赋能而非挪用文化身份 [13][15] 代际悖论 - 代际边界模糊 年轻消费者养成保守习惯而年长者追求年轻化活动 [16] - 55岁以上美国人酒精消费从49%上升至59%(过去20年 Gallup数据) [16] - TikTok出现跨代际意见领袖 年轻消费者采用复古美学和怀旧生活方式 [16] - 品牌应关注心态细分而非年龄刻板印象 开展跨年龄层营销并打破陈旧观念 [17][19] 联结的双重性 - 消费者在数字融合与线下互动间寻求平衡 既追求联结又重视独立性 [20] - 静默漫步(无数字干扰步行)成为热门趋势 AI虚拟伴侣受欢迎 [20] - 品牌需保留数字化便利性同时推动线下互动 打造交融型模式并建立真实相联空间 [21][23][24] 新消费方式 - 消费者优先购买影响长远、充实自我的产品 进行有计划消费 [25] - 平替文化(经济实惠替代品)和投资时尚(少而精购买)盛行 [25] - 奢侈被重新定义为可触及的、有意义的体验 [25][27] - 品牌应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定位 提供持续收益产品并融合个性化元素 [26][27][28] 全方位健康理念 - 健康演变为情感、精神和身体融合的生活方式 融入所有消费决策 [29] - 自我关怀成为日常选择 如TikTok上“毫无负罪感休息”和“浪漫化生活”趋势 [30] - 品牌需在产品研发中优先考虑全面健康信息 将健康定位为必然需求并提供切实方案 [31][32][33] 重新定义自然 - 76%全球人群表示未来12个月更愿户外活动(Further with Ford 2024报告) [35] - 自然体验从生态责任转向个人成长 慢徒步和田园风生活方式兴起 [35] - 品牌应将自然定位为创造力与成长源泉 融入可持续解决方案并通过叙事重建与自然联系 [36][37][38] 逃避还是面对 - 消费者要求实质性和透明性 反对流于形式的社会行动或可持续承诺 [40] - 社交媒体反对“漂绿”和“彩虹洗涤” “去影响化”运动鼓励避免不必要开销 [40] - 品牌需确保措施产生可衡量影响 避免过度允诺并通过长期对话与消费者联系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