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实力
icon
搜索文档
软实力:自信开放更有魅力
经济日报· 2025-08-18 05:49
中国软实力排名提升 - 中国软实力排名从2024年全球第三跃升至2025年全球第二 [1] - 在八大支柱中的六项及三分之二具体指标上实现显著增长 [1] - 文化吸引力与创新力是软实力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2] 文化产业发展与出海 - 网剧、网文、网游"新三样"成为文化出海主力: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上线约6000部翻译网文,累计海外用户近3亿 [2] - 微短剧海外应用突破300款,全球下载量超4.7亿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2024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达185.57亿美元,《原神》《黑神话:悟空》成为爆款代表 [2] - 泡泡玛特、小红书等品牌通过文化共鸣和产品创新打开海外市场 [3] 文旅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同比增长20.6%,消费总额突破3.15万亿元 [3] - 境外游客在华离境退税销售额和退税额双双增长90%以上 [3] - 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量的71.2% [3] 发展理念与国际影响 - 中国减贫经验被多国借鉴:乌兹别克斯坦试点推广后贫困人口逐年减少,泰国孔敬府采用精准扶贫理念成效显著 [4][5]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获国际认可,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多次引用"两山论"介绍中国绿色发展经验 [5] - 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突破:中国制造"新三样"、DeepSeek大模型等创新成果吸引10余位外国元首访深考察 [5] 全球治理与倡议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三大全球倡议获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 [6][7] - "一带一路"倡议建立覆盖融资、环境评估、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标准体系,成为全球共同繁荣实践平台 [7]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原油库存增幅超出预期 利空报告加剧市场悲观情绪 油价走低
搜狐财经· 2025-08-14 12:10
国际油价承压下行 - 国际油价面临供需失衡、政策博弈与地缘风险三重压力 [1] -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9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52美元至62.65美元,跌幅0.82% [1] - 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10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49美元至65.63美元,跌幅0.74% [1] 供需失衡 - 美国原油库存增加300万桶至4.267亿桶,超出预期减少27.5万桶 [1] - 美国原油净进口量日增加69.9万桶,出口量持续低迷 [1] - IEA上调今年石油供应增长预测,下调需求预测,预计明年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创纪录的供应过剩 [1] - IEA供需预测调整反映非欧佩克国家增产与清洁能源发展加速的双重挤压 [2] 政策博弈 - 美国原油出口受关税政策影响下降,竞争力减弱 [1] - 美国财长警告若美俄会晤未果,将升级对俄制裁并动员欧洲协同行动 [2] - 制裁可能引发俄油日供应量缩减50万~80万桶,但市场担忧加剧全球贸易碎片化 [3] 地缘风险 - 美俄会晤结果将成为短期油价风向标 [1] - 欧佩克联盟重心从"限产保价"转向市场份额争夺,近四月累计日增产超120万桶 [3] - 欧佩克内部协调软实力弱化使油价丧失关键支撑锚 [3] 油价走势预测 - 当前油价核心矛盾已从"地缘风险主导"转向"供需再平衡硬着陆",短期下行通道确立 [2] - 若8月下旬美国炼厂开工率回落,叠加印度采购转向不及预期,油价可能下探年度新低 [2]
人民论坛:魅力中国的软实力
人民日报· 2025-08-13 10:53
入境旅游升温 - 中国成为德国游客首选目的地 主要受免签政策和"魅力"因素驱动 [1] - 皮尤研究中心报告显示 过去一年全球对中国正面评价持续攀升 [1] - 巴西记者在华观察到中国发展的三个维度:历史厚重感(北京)、红色文化(井冈山)、现代科技活力(上海) [1] 文化软实力建设 - 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六尺巷等文化载体 实现"古老与现代"双向奔赴 [2] - 考古热/文博热/国潮文创兴起 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 [2] - 嘉兴依托红船精神实现产业突破 在无资源条件下发展出羽绒服(全国50%+产量)/箱包(全国三大基地)/化纤(世界高地)等产业 [2] 经济发展动能 - 中国制造业持续升级 人工智能领域拥有1509个大模型(占全球40%+) [3] - 宏观调控政策包括优化出口退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为企业提供支撑 [3] - 多家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反映产业支撑(制造业)/创新动能(科研)/政策保障的综合效应 [3] 现代化发展路径 - 中国式现代化融合文明根基(历史)/红色基因(精神)/实践创新(科技)三大要素 [3] - 上海等城市展现的高科技发展 成为引发全球文化共鸣的创新源泉 [1][3] - 外国企业家评价"没北京可不行" 凸显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关键地位 [3]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欧佩克增产预期与亚洲需求表现成关键变量 油价震荡运行
搜狐财经· 2025-07-28 14:53
原油市场核心矛盾 - 当前原油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政策软实力压制与地缘风险溢价之间的博弈 [2] - 油市处于政策压制(美欧)与资源自主权(欧佩克联盟、俄罗斯)的再平衡阶段 [2] - 短期震荡格局能否突破取决于亚洲实际进口量能否修正机构悲观预期以及欧佩克联盟是否通过产量调节重塑市场信心 [2]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引发经济衰退担忧导致原油多头资金持续撤离 [1][2] - 关税政策可能拖累经济增长进而抑制全球燃料需求阻碍石油软实力运营 [1] - 政策不确定性削弱了市场对供需平衡的稳定预期 [2] 亚洲需求表现 - 欧佩克预测2025年亚洲非经合组织国家石油日需求将增加61万桶其中中国贡献21万桶印度贡献16万桶 [1] - 国际能源署预测更为保守预计中国成品油总日需求增加8.1万桶印度增加9.2万桶亚洲非经合组织国家日总需求增量为35.2万桶 [1] - 尽管机构预测数字不高但结合2025年上半年亚洲进口的强劲表现这些预测似乎低估了市场实际潜力 [1] 欧佩克增产预期 - 欧佩克联盟计划在8月日增产54.8万桶及可能回归220万桶日剩余产量的供应预期形成对油价的系统性压制 [2] - 7月28日JMMC会议及8月3日产量会议若暂缓增产可能成为利空出尽契机 [3] 地缘风险溢价 - 中东冲突外溢风险加沙停火僵局及伊拉克库区油田遇袭(20万桶的日供应中断)持续注入地缘溢价 [3] - 市场对伊朗等势力卷入的担忧构成隐性支撑 [3] 俄罗斯能源制裁 - 欧盟对俄制裁升级原油价格上限动态下调至每桶47.60美元(较乌拉尔原油均价低15%)北溪管道交易禁令及成品油进口封锁三重制裁直接压缩俄罗斯能源软实力价值 [2] - 印度低价进口俄油量激增8000万吨可能削弱制裁实际效果 [2] 委内瑞拉供应增量 - 委内瑞拉解禁雪佛龙获准增产或带来20万桶的日重质油增量缓解供应紧张但冲击油价反弹空间 [3] 软实力透支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过度依赖硬实力压制破坏国际规则与信任削弱美国作为"自由市场倡导者"的价值地位 [3] - 关税政策被视为规则破坏行为恶化全球贸易环境稳定性导致原油多头资金因风险规避持续退出而空头增仓 [3] - 软实力透支动摇了美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合法性激发盟友如欧盟加速"去美国化"放大市场不确定性 [3]
第三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意欲何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6:40
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事件分析 事件背景 -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宣布将于2026年12月31日正式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是40多年来美国第三次宣布退出该组织[1][2] - 美国退出的理由包括"推进分裂性社会文化事业"和"过度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认为其不符合"美国优先"政策[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回应称该决定"违背多边主义原则",但表示"这一声明在意料之中"[2][3] 美国退出的深层原因 - 体现"美国利益优先"立场,将国内法律和意志置于国际规则之上,是单边主义政策的延续[1] - 不仅出于财政压力(美国会费占比从其他联合国机构40%降至教科文组织的8%),更反映其领导全球意愿的减弱[3][4] - 政策转变受特定利益集团影响,如能源领域放弃绿色减排目标,退出《巴黎协定》等[3] 国际社会反应 - 中国外交部批评美国"长期拖欠会费",呼吁各国重申对多边主义承诺[2] - 教科文组织表示已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自愿捐款额度自2018年以来翻番[4] - 该组织目前管理全球2000多处世界遗产、1.3万所联系学校及多个国际网络[5] 对中国的影响与机遇 - 美国反复退出使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寄予更高期待,为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造机会[4] - 中国曾在该组织财务危机时出资支持其官方杂志《信使》复刊,并推动建立上海教师教育中心[5] - 中国明确表态坚定支持教科文组织工作,强调其在促进文明融合和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5] 组织现状与未来 - 教科文组织拥有194个会员国,在54国设办事处,雇员2300余人[4] - 总干事表示无裁员计划,将继续推进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多边合作[4] - 近年来通过业务调整展示使命重要性,如促进和平领域的行动力度[3]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当前油价脱离传统供需框架 转向对“规则重构成本”的定价
搜狐财经· 2025-07-22 11:15
油价走势分析 - 国际油价微幅走低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8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 14美元至67 20美元跌幅0 21% 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9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 07美元至69 21美元跌幅0 10% [1] - 布油料维持在每桶64~70美元区间 短期关注库存数据影响 [1][2] - 油价维持区间波动的本质是软实力要素的动态制衡 压制因素包括美国关税潜在需求抑制和欧盟制裁执行力存疑 支撑因素包括库存紧张可能性和地缘冲突未升级 [4] 供需动态 - 需求端软实力势能疲弱 市场对原油需求的担忧持续发酵 美国关税政策潜在抑制全球经济活力削弱石油消费信心 [2] - 供应侧软实力运营显示韧性 俄罗斯已对西方制裁产生免疫力 供应通过各种渠道持续流入市场强化过剩格局 [2] - 当前油价已脱离传统供需框架 转向对规则重构成本的定价 包括欧盟制裁的监管成本 美国关税的联盟维护成本和俄罗斯规避制裁的物流成本 [4] 政策影响 - 欧盟第十八轮制裁将印度Nayara能源公司纳入范围 并试图通过动态油价上限比市价低15%压缩俄能源收入 但市场反应冷淡 [2] - 美国贸易谈判缺乏进展 8月1日关税生效窗口期风险犹存 可能压制石油需求和经济活动 [2] - 欧盟制裁未形成有效的价值认同闭环 俄罗斯通过调整贸易流向如印度 土耳其维持出口韧性 欧盟禁令存在执行漏洞如第三国成品油监管难度 [2] 市场反应 - 市场认为供应仍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 并未引发过度担忧 [1] - 特朗普50天停火期限的次级关税威胁因缺乏实操路径如未明确制裁俄油出口沦为空洞叙事 市场对此反应平淡 [3] - 油价短期盘整是美欧软实力内耗与俄罗斯软实力韧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4]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夏季驾驶高峰季汽油需求反季节性下降 油价短期弱势震荡
搜狐财经· 2025-07-17 13:22
油价走势 - 国际油价受需求疲软、政策冲击和供应扩张三重压力小幅走低,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8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14美元至66.38美元,跌幅0.21%,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9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19美元至68.52美元,跌幅0.28% [1] - 原油追随整体金融市场从低点回升,但未能完全收复美国官方库存数据公布后创下的跌幅 [1] - 摩根士丹利预测布伦特原油价格在第四季度维持在每桶65美元,2026年四个季度均为每桶60美元 [2] 需求端分析 - 夏季驾驶高峰季汽油需求反季节性下降,作为需求指标的汽油产品日供应量减少67万桶至850万桶 [2] - 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馏分油需求下降且重要储油枢纽俄克拉荷马州库欣的库存增加 [1] - 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贸易紧张已实质性削弱全球能源消费预期,欧盟拟对美报复性措施将进一步加剧需求端软实力坍塌 [3] 供应端分析 - 摩根士丹利预警夏季后供应过剩重现,预计未来12个月经合组织的库存将增加不超过1.65亿桶,使库存水平回到2017年的水平 [2] - 欧佩克联盟增产策略与美洲产能扩张叠加,7月超预期日增54.8万桶 [4] - 当前过剩非周期性波动,而是全球能源秩序重构中的结构性过剩 [4] 政策与市场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制造多维冲击,既打压需求前景,又通过供应链扰动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3] - 特朗普否认解雇鲍威尔短暂提振市场情绪,但美联储维持利率的决策仍构成长期压制 [4] - 俄乌冲突缓和预期削弱风险溢价,进一步剥离价格支撑 [4] 行业趋势与预测 - 油价短期弱势震荡已不可避免,而中长期修复取决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能否实现软实力范式革新 [3] - 库存积累直接稀释石油稀缺性软实力,使价格向历史成本中枢回归 [4] - 大摩预测2026年油价每桶60美元,本质是对软实力长期贬值趋势的量化 [4]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贸易战冲击需求、地缘风险消退与增产预期形成三重原油利空
搜狐财经· 2025-07-15 11:33
贸易战对原油市场的影响 - 特朗普重启贸易战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间接削弱原油需求前景 [1][2] - 中美互征关税导致双边贸易流量降至"半禁运状态",抑制石油消费效能 [2] - 欧盟准备对价值720亿欧元(约合84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征收额外反制关税,可能进一步撕裂全球供应链 [1][2] 俄乌停火计划与原油供应 - 特朗普威胁对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征收100%的"次级"关税,但未直接制裁俄罗斯石油出口 [1][3] - 交易员此前预期特朗普将直接制裁俄油出口,但计划落空导致地缘风险溢价挤出 [3] - 美伊核谈判进展及沙特增产预期进一步弱化供应端软实力价值 [3] 原油价格变动 -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8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1.47美元至66.98美元,跌幅2.15% [1] - 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9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1.15美元至69.21美元,跌幅1.63% [1] - 花旗预测2025年下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或降至每桶60~65美元 [3] 需求预期调整 - 欧佩克将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从145万桶下调至130万桶 [2] - 国际能源署(IEA)同步下调日需求预测30万桶 [2] 市场博弈与定价逻辑 - 当前市场处于非物质因素与实体基本面博弈关键阶段,贸易战压制需求、地缘风险消退与增产预期构成三重利空 [1][3] - 美国单边关税政策与欧盟反制形成"软实力对冲",暴露全球协作机制失效 [3] - 欧佩克联盟在需求疲软期选择增产保份额,陷入"增产-跌价-份额收益抵消"的恶性循环 [3]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油市方向迷茫 国际能源署上调供应增长预测下调需求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7-14 21:31
原油市场软实力博弈 - IEA上调2024年供应增长预测(因欧佩克联盟增产),同时下调需求预期(近几个月石油使用量大幅放缓)[1] - 现货市场表现紧张(价格信号、炼厂需求)与IEA供应过剩预测形成核心冲突,冲击IEA数据可靠性和模型公信力[1] - 欧佩克联盟停止使用IEA数据并公开批评其准确性,争夺规则话语权,质疑IEA服务于欧美政治议程[2] 市场参与者行为分析 - 交易员对矛盾信号(报告过剩vs市场强劲)感到困惑,转向短视交易,IEA报告引导市场预期的能力失效[2] - 俄罗斯产能数据被列为机密,IEA依赖船舶追踪等间接数据,信息透明度不足削弱分析权威性[2] - 沙特通过产量配额解释维护信誉,同时传递灵活操作信号,市场需时间消化其真实性[3] 地缘与规则博弈 - 欧盟拟实施动态俄油价格上限(每桶47美元),旨在限制俄罗斯收入并维持全球供应稳定,但初始价格设定过低可能引发俄罗斯抵制[3] - 欧盟规则面临执行力和国际协调挑战,非欧盟国家参与度影响有效性[3] - 沙特通过大幅提高OSP定价传递短期需求信心,对抗过剩预期[4] 供需结构变化 - IEA强调供应增长主要来自非欧佩克联盟(如美国),削弱传统产油国联盟的结构性影响力[5] - 短期现实需求(炼厂开工、发电、旅游)和地缘风险溢价压倒远期过剩预测[4] - 宏观情绪(大宗商品普涨、通胀担忧)蔓延至油市,风险偏好支撑油价[4] 行业格局重塑 - 欧佩克联盟增产行为及成员国复杂情况(沙特产量数据、俄罗斯出口下降)使其作为市场稳定器的可信度受质疑[4] - 全球能源供应结构变化(非欧佩克崛起)挑战传统主导力量的软实力基础[5] - 市场更关注当前紧张而非未来过剩,短期软实力组合压制模型预测[5]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征收30%关税系统性削弱美国在全球格局中的软实力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7-13 18:10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分析 政策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分别征收30%关税 [1] - 关税政策被解读为"硬实力优先"策略 短期内强势但严重透支美国软实力 [1] 国际规则与形象影响 - 特朗普单方面加税行为被视为对WTO框架的粗暴践踏 强化美国"规则破坏者"形象 [1] - 30%惩罚性关税远超一般贸易壁垒 损害美国"可靠贸易伙伴"和"开放市场"形象 [2] 跨大西洋联盟关系 - 关税政策直接针对欧盟和墨西哥 措辞强硬伤害盟友感情 [2] - 欧盟成员国迅速统一立场 表达团结并准备反制 [5] -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欧盟坚定捍卫欧洲利益 欧盟委员会主席强调必要时对等反制 [2] 经济与供应链影响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指出关税损害欧美企业供应链稳定性 [2] - 可能加速欧盟企业寻求供应链多元化或替代市场 [2] - 墨西哥出口和就业将受严重冲击 但立场显示不会轻易在主权问题上妥协 [4] 长期战略影响 - 欧盟加速推进战略自主 寻求在贸易和安全领域降低对美国依赖 [3] - 欧盟积极构建更独立多元的全球伙伴网络 深化全球伙伴关系 [3][5] - 墨西哥通过组建多部门代表团与美磋商 展现专业性和解决问题意愿 [5] 政策效果评估 - 关税作为硬实力工具对欧盟效果有限 因欧盟经济体量庞大且具备反制能力 [4] - 特朗普突然加税威胁破坏谈判氛围 使达成协议更加困难 [4] - 政策引发广泛反对和批评 削弱美国全球声望和道义权威 [4] 软实力对比变化 - 欧盟在危机中展现内部协同 高举多边贸易体系旗帜占据价值高地 [5] - 墨西哥总统"寻求外交解决"与"主权不让步"并重 展示理性务实姿态 [5] - 美国软实力价值基础被严重透支 国际声誉和信誉受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