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搜索文档
浙江昂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14:20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实现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92.51万元,母公司净利润1.14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合并报表累计可供分配利润6.84亿元,母公司累计可供分配利润6.95亿元[68] - 董事会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总股本1.96亿股为基数(扣除回购专户股份561.97万股),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1961.08万元,不送红股且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7][61][68] - 公司总股本为2.02亿股,回购专户持有股份561.97万股,该部分股份不参与利润分配[47][61][68] 募集资金管理 - 2018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4.64亿元,其中承销保荐费用3350.51万元,其他发行费用2203.79万元[6]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2.67亿元,其中承销保荐费用550万元,其他发行费用222.94万元[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2018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141.57万元(含利息),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存放于1个专户[15][19] 重大投资项目 - 公司拟投资3.89亿元建设年产8000吨阿莫西林、2000吨氨苄西林项目,其中建设投资3.36亿元,建设期利息1638.6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650.95万元[27][30] - 该项目预计建设周期2年,建成后年均营业收入(不含税)13.48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19亿元,总投资收益率26.13%,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22.51%,投资回收期7.09年(含建设期)[29][32] - 项目采用酶法工艺,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旨在完善公司在抗感染领域的产品布局,强化上游原料供应稳定性,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31][33][37] 战略合作与授权许可 - 公司与亚飞生物、亲合力签署授权许可协议,获得IMD-1005药物分子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的研发、生产、商业化独家权益[72][73] - 根据协议安排,公司2025年需向合作方支付首付款共计1亿元人民币,可能对本年度净利润构成影响[72] - 该授权许可协议尚需亲合力控股股东亚飞生物董事会批准及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生效[72]
产业园区运营商:向轻资产和多元化服务转型
36氪· 2025-08-13 10:34
产业园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6%,其中工业增加值约9.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 [1][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约2.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32.5%,同比增长2.2%,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5.5个百分点 [2] - 国家高新区集聚全国33%高新技术企业、4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67%独角兽企业 [2] 工业用地市场动态 - 2024年全国300城工业用地推出规划建筑面积9.5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8%,成交规划建筑面积8.3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7.7% [5] - 工业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258元/㎡,同比上升7.5%,溢价率为1.47%,较2023年下降0.16个百分点,土地出让金为3217.98亿元,同比下降10.38% [6] - 工业用地成交占比自2018年阶段高点后震荡下浮,2019年至2024年处于波动状态 [5] 产业园区结构升级特征 - 技术密集型产业驱动园区向特色化、高端化转型,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8] - 数字基建推动园区从硬件铺设转向生态构建,发展动能向创新驱动转变 [8] - 园区通过循环经济、清洁能源替代降低单位GDP能耗,零碳智慧园区成为主流形态 [8] - 光伏覆盖率超40%,绿色建材使用率超70%,区块链碳足迹溯源系统覆盖率超80% [8] 区域协同与产业转移 - 产业转移从单向"东部向中西部"拓展为多向流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成本洼地迁移 [8] - 中西部高端制造环节通过"反向飞地"模式在东部设立研发中心,如贵州大数据园区与深圳共建"研发在湾区、制造在贵州"协作链 [8] - 技术密集型环节呈现多点扩散趋势,"雁阵模型"被打破 [8] 高新技术园区发展趋势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逐年上升,形成"基础研究—中试验证—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9] - 政产学研协同机制深化,"百园百校万企"行动推动70%以上高校与园区建立定向合作 [9] -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明显增长 [9] - 物联网、云计算、AI大模型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化改造覆盖率提升 [9] - 园区管理平台集成AI预警、碳排放监测功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效率提升40% [9] -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空间规划与应急管理,实现全周期智能化 [9] - 清洁能源占比提升,绿色金融工具规模突破千亿,ESG评级影响企业融资成本 [10] - 园区设立海外创新中心与离岸孵化器,RCEP框架下东盟成为技术出口第三大市场 [10] 生态循环工业园发展 - 物联网与5G技术普及实现"源-网-荷-储"全链条数字化 [10] - 生物技术与材料科学交叉应用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10] - 企业间副产物交换形成跨行业循环链,如钢铁厂余热供造纸厂、废渣制水泥 [11] - 第三方循环服务商入驻降低中小企业资源化成本及全产业链碳排量 [11] - 长三角、珠三角园区淘汰高污染产能,中西部依托资源禀赋建设"飞地园区" [11] - 内蒙古风光氢储一体化基地绿电成本较东部低0.15元/度,吸引东部电解铝企业迁入 [11] 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特征 - 数字化转型从单一技术应用迈入全链条智慧化阶段 [12] - "文化+旅游"模式通过AR导览、非遗工坊体验将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4-6小时 [12] - 深圳、上海园区引入国际设计团队合作开发数字艺术展项,提升品牌认知度 [12] 园区运营商转型方向 - 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能源消耗、环境指标及人流动态 [13] - 智慧招商系统基于产业链图谱和投资行为数据实现精准匹配 [14] - 运营从物理空间集聚转向产业生态构建,形成"10分钟产业配套圈" [17] - 推动"制造+服务""科技+金融"跨界合作,设立共享实验室及产业投资基金 [17] - 轻资产运营成为新增长极,互联网企业及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工具和金融服务切入运营 [17] - 产业地产REITs试点扩大,2024年发行规模超500亿元,推动运营商向"持有运营"转型 [17] - 服务形成基础服务标准化、产业服务专业化、增值服务生态化、社群运营品牌化四大层级 [18]
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举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0 09:30
活动概况 -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四川成都、德阳、眉山三地举行 这是世运会历史上首次火炬传递活动[1] - 火种采集仪式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 由两位原馆长肖先进和朱章义共同采火 首棒火炬手为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金牌得主黄张嘉洋[1] - 火炬传递为期一天 共设置120棒火炬手 途经6个主题传递点位[1][2] 传递路线与主题 - 传递点位包括三星堆、金沙遗址、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武侯祠、三苏祠和兴隆湖湿地公园[1] - 各点位主题分别为"古蜀之光""璀璨金沙""熊猫家园""三国华章""寻迹三苏""万千气象"[1] - 在大熊猫基地采用独特塔式结构传递 寓意"熊猫家园节节高" 在兴隆湖展现"绿道即跑道 公园即赛场"的办赛理念[2] 参与者构成 - 火炬手涵盖多个领域代表 包括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知名演员成龙 奥运冠军马龙 外籍大熊猫专家詹姆斯·爱德华·阿亚拉 非遗传承人李子柒等[2] - 参与者包括国际友人 基层工作者和青年学子等全球各领域代表[2] - 退役军人焦大银作为普通工作者代表参与传递 称火炬"像一束光照在我们头上"[3] 文化意义 -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在武侯祠展现三国文化底蕴 在三苏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 活动向世界展现成都"公园城市"的生态魅力与人文温度[2] - 通过"湖光与景色交织 生态与科技共融"的场景 展现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的城市形象[2]
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第一财经· 2025-07-26 21:05
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活动 -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收官站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湿地公园举行 [1] - 火炬传递以"万千气象"为主题 展现"湖水与景色交织 生态与科技共融"的场景 [5] - 传递路线全程约4公里 从天府新区规划展示厅前草坪出发至路演中心 [9] 公园城市建设理念 -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考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 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 [1] - "公园城市"理念在兴隆湖畔首次提出 为天府新区擘画发展蓝图 [2] - 成都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揽 推进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生活 高效能治理 [5] 赛事特色与城市发展 - 采用"绿道即跑道 公园即赛场"理念 诠释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精神 [5] - 兴隆湖湿地公园的湖滨广场和兴隆长滩将成为比赛场馆 [5] - 活动展现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奋进中的创新之城"形象 [5] 火炬手阵容 - 共设38棒火炬手 涵盖体育冠军 科技先锋 文化使者 青年典范 [6] - 首棒火炬手为重庆首位羽毛球世界冠军张亚雯 [6] - 末棒火炬手为德国水上救生名将马塞尔·哈塞迈尔 [6] 城市品牌建设 - 成都构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 [9] - 打造"公园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体品牌 [9] - 实施全球品牌推广计划 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