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龄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业应更好地为银发经济服务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1
核心观点 - 银发经济是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以创新驱动供给和服务满足需求 并坚持长期主义精神[1] - 银发经济规模达7万亿元 占GDP的6% 养老服务企业达74000家且呈快速发展态势[2] - 养老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面临供给端产品服务不足和需求端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的双重挑战[3] - 发展养老金融是促进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的关键着力点[4] - 保险业正加速布局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 已有8家保险机构在广东省投资21个养老社区项目[5]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4方面26项举措[2]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 对养老服务工作作出系统性制度设计[2]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从15个扩大到49个 参保人数超过1.8亿人[4] 市场规模 - 2024年银发经济规模达7万亿元 占GDP的6%[2] - 2023年养老服务企业数量达74000家 呈快速发展态势[2] - 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银发健康业 银发制造业 银发金融业 银发文化业[2] 行业挑战 - 供给端存在产品服务供给不足 市场细分不够 无法精准满足多样化需求[3] - 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不匹配[3] - 需求端因个性化 动态化 私密化特点难以标准化 制约银发经济发展[3] - 长护险面临筹资和支付 服务内容和质量 人才培养等现实问题[4] 创新解决方案 - 保险业探索医养联合体模式和"支付+服务"商业模式 丰富医养康宁服务体系[5] - 头部保险公司加速布局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5] - 建议通过社保与商保结合 低费率全周期缴费 建立行业统一标准等措施促进长护险落地[4] - 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 打造老年全科学科 创建可持续高质量的医养服务体系[5] - 积极拥抱AI时代 让科技为医养融合贡献力量[5]
老龄产业或迎黄金十年 “银发化”将渗透360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7:18
人口老龄化趋势与银发经济机遇 - 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截至2023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2 97亿占总人口21 1% 65岁及以上人口达2 17亿占15 4% [2] - 老龄化催生经济银发化 几乎所有产业需为老龄社会转型细分 形成全新社会形态 [1][3] - 国家出台首个银发经济专门文件 提出26项举措推动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2] 银发经济规模预测 - 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预计达19 1万亿元 占消费比重27 8% GDP比重9 6% 2050年将增至49 9万亿元 占消费35 1% GDP12 5% [3] - 未来十年老龄产业将迎黄金发展期 呈现养老服务高速增长医养+跨界创新等八大趋势 [3] 老年群体财富积累 - 60岁以上人群持有储蓄基金保险理财达76万亿元 仅储蓄存款50万亿元占居民储蓄总额34% [5] - 60后70后群体金融资产总额约120万亿元 其中储蓄存款近72万亿元 未来十年每年新增2000万退休人口 [5] - 2030年后60%-70%社会财富将集中于老年人手中 形成银龄财富时代 [5] 养老产业供需分析 - 需求端庞大人口基数+强烈养老意愿+丰厚财富积累 创造巨大发展空间 [6] - 供给端产业仍处起步阶段 服务产品经营主体与国际水平差距显著 存在广阔提升空间 [6]
从医养结合到“城市养联体” 十岁的泰康之家锚定新方向
经济观察报· 2025-06-26 22:34
行业发展趋势 - 未来十年是健康行业从服务到产业化发展的十年,也是老龄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1] - 老龄产业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蓝海,养老服务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2] - "医养+"将成为中国式跨界创新的主流,医养结合与养联体将成为多层次养老体系重要支撑 [2] - 低龄老人将催生银发消费新蓝海,老年人群将成为财富持有主力 [2] - 老年健康将成为医疗创新和老年消费主力方向,养老劳动力短缺问题将凸显 [2] - 智慧养老领域发展潜力巨大 [2] 公司战略与布局 - 泰康之家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医养康宁服务体系,改变了国人养老生活方式 [1] - 公司全国布局36个城市44个项目,开业22城25家社区,在住居民超17,000位 [1] - 公司推进"城市养联体"模式,包含旗舰CCRC社区、城心机构、社区+居家业务三位一体 [2] - 目标构建长寿时代老年生命产业链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向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延伸 [2] - 已在北京、上海、成都、青岛等多个城市探索"城市养联体"建设 [2] - 北京已落地四个项目,形成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组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