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肖像权
icon
搜索文档
AI复活“茶界泰斗”为企业代言,是推广茶文化还是侮辱逝者?
新京报· 2025-10-16 20:49
AI技术商业应用与法律争议 - 福建省张天福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其微信视频号“张天福茶业”发布了一段由AI技术合成的已故茶界泰斗张天福的视频,公司工作人员称视频由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授权制作[1] - 张天福之子张德友声明称,张天福的肖像、声音、签名等授权是其在生前通过正规法律程序亲自授权交予其本人管理和使用,手续合法合规,AI复原视频的目的是为了推广茶文化[1] - 福建省民政厅回应称,经了解,视频的制作属于个人行为,不涉及基金会,民政部门不予介入[1] 家族内部授权分歧与法律分析 - 张天福遗孀张晓红对AI视频表示强烈反对,称张天福生前低调,视频是丑化和侮辱,要求茶企下架视频并停止虚假宣传,并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2] - 律师李昀锴分析指出,人的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肖像权随之消亡,张天福生前授权时未包含AI数字形象概念,因此授权书涉嫌失效[4] - 法律上,逝者的肖像权转化为一种“受保护的利益”,近亲属共同共有权益,当内部出现分歧时,司法实践可能优先保护维护逝者尊严和名誉的一方[5] AI复现逝者形象的行业案例与风险 - 类似AI“复活”逝者案例包括已故公众人物李玟、乔任梁,乔任梁父亲表示不能接受且未征得同意,美国已故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女儿也对此表示反感[6][7] - 音乐人包小柏通过AI技术“复活”已故爱女以寄托思念,展示了技术应用的另一种心态[7] - 律师指出,若AI生成的逝者影像涉及商业利益,如视频背景有品牌名称且账号发布销售内容,可能违反《广告法》中关于广告应真实、合法、不得误导消费者的规定[8][9] 法律规范与行业建议 - 目前尚无专门法律规制AI生成的逝者影像,主要依据《民法典》,禁止歪曲、丑化、诽谤逝者形象或用于虚假宣传等行为,但实践中尚无相关法院判例[8] - 企业即便合法持有逝者姓名或相关商标,商标权也不能自动延伸为对逝者形象的数字克隆和代言权[9] - 律师建议,利用AI生成虚拟人物用于商业广告时,应在显著位置全程标注“本内容由AI技术生成”,并加大处罚力度,立法机关可考虑确立数字人格继承或生前预嘱制度[9][10][11]
Sora2“复活”已故名人,家属强烈反对
量子位· 2025-10-13 16:47
文章核心观点 - Sora 2的迅速走红使已故名人肖像权问题成为焦点,引发了关于AI生成内容版权和伦理的激烈讨论[1][7] - 已故名人亲属对未经授权使用其肖像生成AI视频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气愤,认为这对其造成了情感伤害[4][5][20] - 行业面临AI技术快速发展与现有版权法规滞后的挑战,呼吁更新法律并加强平台责任[10][28][29] Sora 2发布及影响 - OpenAI于9月底推出新一代视频生成平台Sora 2,发布后几天内便冲上App Store免费榜第一,一度碾压ChatGPT[18] - Sora 2能够生成极度逼真的视频,例如"复活"迈克尔·杰克逊与罗宾·威廉姆斯并让他们在街头即兴表演[2][3] - 其快速发展的背后,版权方面存在严重担忧,侵犯版权的视频在OpenAI服务和社交媒体上激增[18][27] 亲属反应与情感冲击 - 罗宾·威廉姆斯的女儿泽尔达·威廉姆斯公开表示强烈不满,要求停止发送其父亲的AI视频,称这种行为"令人发疯"[5][6][20] - 泽尔达批评此类行为是将人类的生活和艺术历史变成"恶心、过度加工的'热狗'"以博取点赞,而非艺术创作[20][21] - 这并非泽尔达首次抨击,2023年她就曾指出AI重现父亲声音令其"深感不安",已故喜剧演员乔治·卡林的女儿也表达了类似观点[23][24] 行业回应与版权争议 - OpenAI回应称,尽管描绘历史人物涉及言论自由,但公众人物及其家属应拥有对其形象使用方式的控制权[25] - 对于近期逝世的公众人物,其授权代表或遗产所有者可要求Sora不在客串中使用其肖像[26] - 美国电影协会主席Charles Rivkin强硬表示,防止侵权行为是OpenAI自身的责任,而非版权方的义务,要求其立即采取果断行动[27][28][29] 公众讨论与法律展望 - 网友讨论认为,已故名人的肖像权应由亲属或相关组织继承,AI快速发展下的版权法需要更新[8][10] - 核心争议在于不应让任何人的权利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遭到轻视,需要完善的版权法保护创作者权利[10][29]
全红婵孙颖莎王楚钦带货土鸡蛋?用“AI盗声”牟利该担何责?
环球网资讯· 2025-08-24 09:54
事件概述 - 社交平台出现利用AI技术仿冒奥运冠军声音带货事件 涉及全红婵 孙颖莎 王楚钦等运动员 通过高度逼真的声音合成技术诱导粉丝误认本人代言实现流量变现 [1][3] 侵权规模与影响 - 某自媒体账号发布17件AI仿冒全红婵声音带货视频 单个视频点赞量达1.1万 商品链接显示已售出4.7万件土鸡蛋 [1] - 全红婵家人于今年4月证实未对相关农产品代言或授权 [1] - 同类仿冒行为同时出现在孙颖莎和王楚钦的AI克隆声音带货中 [3] 技术滥用与风险 - AI语音克隆技术依托开源模型 仅需十几秒语音样本即可生成高度相似声音 并可操纵说出任意内容 [5] - 该技术与AI换脸结合可生成高度逼真"数字人" 存在严重诈骗危害风险 [5] - 网络平台存在大量克隆工具下载教程 进一步降低侵权门槛 [5] 法律责任认定 - 仿冒行为侵犯被仿冒者姓名权 声音权 肖像权 若造成社会评价降低还可能侵犯名誉权 [6] - 侵权主播需承担停止侵害 消除影响 恢复名誉 赔偿损失 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6] - 情节严重可能涉嫌虚假广告罪或诈骗罪等刑事犯罪 [6] 消费者维权机制 - 消费者可向主播 平台或商家直接投诉 或寻求消费者协会及市场监管部门帮助 最终可通过法律诉讼维权 [7] - 建议对直播过程录屏保存证据 通过合法途径鉴定商品真伪或保存商家承认假货记录 [7] -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主张三倍赔偿 若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可主张十倍赔偿金 [7] 平台义务与责任 - 平台需核验直播间运营商及主播身份 对AI生成内容确认授权并建立动态核验机制 [8] - 需通过技术手段迅速发现并锁定违法违规AI生成内容 严格落实添加标识规定 [9] - 未及时下架侵权视频需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包括对受害消费者及被假冒名人的赔偿责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