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东博弈
icon
搜索文档
格力金投减持ST长园,面临股东博弈和退市风险下的无奈之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0:13
公司股权变动与股东博弈 - 第一大股东格力金投计划在90日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9,563,404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 [1] - 减持完成后,若其他股东权益发生变动,格力金投可能不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 [1] - 当前格力金投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4.38%,第二大股东吴启权持股8.02%,第三大股东山东至博持股7.84%,后两者若联合持股比例将达15.86%,超过格力金投 [4] - 格力金投的减持被视为在股东博弈僵局难解和退市风险高悬背景下的无奈之举 [1]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斗争 - 公司长期处于无实控人状态,导致大股东们在高管人选和运营管理上存在严重分歧,重大决策难以达成共识 [1][5] - 在9月份的董事会选举中,格力金投提名的董事候选人卫舸琪以43%的得票率落败,而原董事长吴启权提名的乔文健以56%的同意票当选 [6] - 在董事长选举和总裁聘任议案中,代表格力金投的两位董事均投出反对票,但议案均获通过,乔文健当选董事长,强卫被聘任为总裁 [7] - 格力金投多次尝试推动公司规范化治理变革的努力均告失败,原管理团队仍牢牢掌控公司运营权 [5][7] 内部控制与关联交易风险 - 公司曾秘密召开董事会审议出售控股子公司长园共创股权给原董事长吴启权亲属控制的企业的关联交易议案,该议案因遭反对被否决 [8] - 长园共创是公司核心优质资产,总资产16.62亿元,净资产2.74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5亿元,净利润超4190万元 [8] - 公司存在被时任董事长吴启权控制的企业通过第三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情况,占用金额最高时达4.9亿元,关联方已归还本息并支付利息2158.98万元 [11][12] - 因资金占用问题,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被审计机构出具否定意见,股票自2025年4月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2] 法律诉讼与财务影响 - 公司因财务造假问题面临多起投资者诉讼,第三大股东山东至博和第五大股东沃尔核材分别提起民事诉讼,涉案金额约5.72亿元和5608.11万元 [16] - 深圳中院一审判决公司支付山东至博赔偿款3.45亿元,公司已支付股民诉讼赔偿款3.46亿元,但未按规披露重大诉讼进展 [16] - 另有12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已立案,129起案件达成诉前调解,公司已支付129名投资者补偿款共计830.91万元 [16] - 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为34.7亿元,同比下降0.9%,归母净利润亏损3.44亿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的4699万元显著扩大 [18] 经营业绩与退市风险 - 公司股价从历史最高28.47元/股跌至约3.48元/股 [18] - 按照交易所规定,连续三年被出具内控非标意见将面临强制退市 [15] - 会计师指出无法确认公司是否存在其他利益输送情况,且无法确定内部控制问题在期后是否得到有效整改 [14] - 公司已成立专项整改小组开展全面自查,但未来发展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14][18]
曾经的李嘉诚概念股 开了一场“秘而未宣”的董事会会议
财联社· 2025-09-30 22:3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动态 - 作为第一大股东代表的两位董事在最近五次董事会会议中的三次投出反对票,反对意见均指向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人事变动,表明主要股东间的博弈强度上升 [1] - 公司于7月4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包括出售控股子公司长园共创股权在内的七项议案,但会议后公司通知暂缓审议,且未对外公告此次会议情况 [2][3] - 7月21日公司公告的“第九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实际为重新召开,审议议案缩减为三项且获全票通过,与7月4日会议内容存在差异 [2][3] - 公司董事会会议操作存在三大问题:会议通知至召开间隔7天却未提前关注董事意见;未依规披露独立董事可能提出的延期审议要求;关联交易议案提交董事会审议的程序与上市规则存在矛盾 [4][5] - 代表第一大股东格力金投的两名董事对独立董事候选人提名投反对票,理由为候选人年龄较大且兼职过多,可能影响内控整改期间的工作强度 [6] - 两名董事对选举乔文健为董事长投反对票,理由为公司内部董事占比超过董事会总数二分之一,违反交易所自律监管指引和公司章程 [7] - 两名董事对聘任强卫为公司总裁投反对票,理由为强卫在2024年1月任职副总裁后列席股东大会次数过少,违反公司章程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勤勉义务的规定 [10][11] - 原董事长吴启权辞职并退出董事会,其提名的乔文健经股东大会补选进入董事会并当选董事长,但乔文健随后辞去总裁职务 [7][8][9]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非独立董事、3名独立董事和2名职工代表董事,当前非独立董事中两人代表格力金投,一人代表第三大股东,乔文健曾为吴启权特别助理 [9] - 格力金投在丘运良、吴启权辞任后提名的独立董事及董事人选均未当选 [10] 关联交易与资产出售 - 公司拟出售控股子公司长园共创98.3%股权,买方之一深圳启恒创智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主要权益持有者吴晓林为时任董事长吴启权亲属,构成关联交易 [2] - 在7月4日董事会会议上,至少两位非独立董事对出售长园共创股权议案投反对票,理由包括核心优质资产流失风险及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风险 [3] - 吴启权旗下珠海运泰利控股存在通过第三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截至2024年底占用资金含利息达2.64亿元 [3][12] - 关联方已于2025年9月26日支付2023、2024年资金占用利息2158.98万元,并在2025年1月及4月分别退还占用款2.41亿元和2.45亿元 [13] - 若未来再次提交出售长园共创股权议案且买方不变,因吴启权已离职,交易可能不再构成关联交易,全体董事无需回避表决 [8]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股价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逆势下跌逾21%,同期大盘涨幅超40%,截至2025年9月30日收盘价为3.48元/股,较2024年9月24日的4.45元/股进一步下跌 [1][12] - 公司因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而被冠以“ST”帽子 [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4.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但归属净利润亏损3.439亿元,同比大幅增亏,主要因转让长园电子25%股权确认投资损失2.82亿元 [1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746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约6110万元有所扩大 [13] - 长园共创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16.62亿元、净资产2.74亿元,营业收入3.35亿元,净利润超4190万元,虽同比略有下降,但为公司旗下少数盈利子公司之一 [13][14] - 长园共创2024年、2023年净利润分别约为7200万元和1.2亿元,是公司2025年上半年对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主要盈利子公司之一 [14] 股权结构与股东动态 - 公司第一大股东格力金投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4.38%,第二大股东吴启权持股8.02%,第三大股东山东至博信息持股7.84%,第二和第三大股东持股之和为15.86%,略高于格力金投 [15] - 吴启权、山东至博信息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处于全数质押或接近全数质押状态 [16] - 格力金投股东于2025年7月底由格力集团变更为珠海科技集团,后者由珠海华发集团、格力集团分别持股60%和40%,实际控制人为珠海市国资委 [16] - 公司自2013年李嘉诚家族退出后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当前三方股东博弈可能对公司产生关键影响 [12][17]
宗馥莉冒险扶正“娃小宗”
北京商报· 2025-09-16 00:14
品牌变更决策 - 宏胜饮料集团旗下7家公司联合通知决定从2026销售年度起弃用"娃哈哈"品牌并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1][3] - 更换品牌主因是"娃哈哈"商标使用合规性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公司经营暴露在法律风险下且现行股权架构下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3] - "娃小宗"商标由宏胜饮料集团申请注册 其服务范围覆盖茶饮料 矿泉水 果汁等现有品类及啤酒等新品类[4] 股权结构与治理问题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复杂 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为第一大股东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宗馥莉不具备绝对话语权[6] - 股东博弈体现在经营管理层面 宗馥莉去年7月曾因部分股东对其经营管理合理性提出质疑而请辞[6] - 商标转让存在不确定性 娃哈哈集团2月声明称387件商标正申请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但5月表示转让登记备案过程具有不确定性[7] 法律风险与授权问题 - 宏胜饮料集团作为宗馥莉实际控制的体外代工体系 与娃哈哈集团无股权关联但生产经营深度绑定 全国拥有19个生产基地和48家子公司[8] - 宏胜饮料集团仅作为"娃哈哈"商标被授权使用方 其私下授权今麦郎代加工的行为涉嫌商标侵权[8][9] - 法律意见指出商标使用许可需商标注册人签订书面协议 被许可人不得自行转授权 宏胜行为违反《商标法》第43条和第57条[9]
中炬高新内控风波再起:突遭诉讼要求撤销罢免决议,董事会换届两度“难产”
钛媒体APP· 2025-05-30 17:28
公司控制权争夺 - 中炬高新控制权争夺战以火炬集团再度入主告终 但股东博弈仍在持续影响公司治理与发展 [2] - 深圳前海塔冷通基金以程序瑕疵为由起诉 要求撤销2023年临时股东大会罢免"宝能系"4名董事的决议 [2][3] - 塔冷通注册资本500万元且无参保人员 被市场视为"宝能系"利益代理人 [3][4] 法律诉讼进展 - 诉讼攻击点聚焦程序瑕疵 与"宝能系"此前阻击手段高度一致 [4] - 案件由中山市中院受理但未开庭 公司称生产经营正常且诉讼无直接损益影响 [4] - 市场解读为"宝能系"通过法律战谋求翻盘或增加谈判筹码的策略 [4] 治理结构困境 - 董事会换届选举两度延期 从原定2025年3月推迟至至少7月 [4][5] - 当前股东结构复杂:火炬系持股19.66%(含鼎晖5.56%) "宝能系"中山润田仍持4.48% [5] - 董事会成员背景多元含火炬系、鼎晖系和华润系 三方意见难统一 [5]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营收55.19亿元同比增7.39% 但归母净利润8.93亿元同比骤降47.37% [5] - 2024年股权激励因营收增速未达12%目标而触发回购注销 [5]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1.02亿元同比降25.81% 净利润1.81亿元同比降24.24% 出现双下滑 [6] 市场反应 - 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表达不满 公司股价持续低迷 [2][5] - 诉讼事件叠加董事会换届延期 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公司治理稳定性的担忧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