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标侵权
icon
搜索文档
溜溜梅惊现“人咬青梅”!杨帆治下溜溜果园445条投诉背后陷“商标侵权+劳动纠纷”,IPO前资本大撤退
金融界· 2025-07-29 14:18
法律纠纷 - 2025年累计卷入17起法律纠纷,案件遍布安徽、山东、上海等五省(市),案由包括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劳动争议及著作权纠纷 [1] - 作为被告的案件数量占比36.82%,案件金额25元占比0.01% [2] - 具体案件包括与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的商标权纠纷、与揭西县风江兴雅源食品商行的不正当竞争纠纷等 [2] 股东结构 - 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董事长兼法人为杨帆 [2] - 杨帆直接持股38.5717%,为第一大股东 [3] - 第二大股东安徽聚润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7.1109% [3] - 创始人杨帆夫妇通过直接持股及聚润投资合计控制超78%的股份 [9] 消费者投诉 - 黑猫投诉平台含"溜溜果园"关键词投诉17条,"溜溜梅"关键词投诉高达445条 [4] - 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如"发霉"、"食品异物"、"食品变质"等 [4] - 有用户投诉在"溜溜梅官网旗舰店的脆青梅"中发现"被别人咬过"的产品 [5] - 公司对投诉普遍存在不回复现象 [7] 经营状况 - 在安徽、福建等八省推广青梅种植30余万亩,总产值近200亿元 [8]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11.74亿元增至16.16亿元,但毛利率从38.6%波动至36% [9] - 原料成本占比从41.7%攀升至47.7% [8] - 梅类产品贡献超98%的收入,品类单一化风险凸显 [8] 研发与营销 -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骤降43.8%至1894.8万元 [8] - 明星代言费用高达1.06亿元,占净利润的71% [8] - 试图通过梅冻、西梅等新品拓展边界,但研发投入断崖式下降 [8] 资本运作 - 2024年6月红杉中国通过减资方式退出 [9] - 2019年个人投资者李青在A股申请撤回后以1.185亿元转让股份 [9] - 股权高度集中或影响决策透明度 [9] 行业警示 - 过度依赖流量营销、忽视产品本质导致信任危机 [10] - 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质量与口碑 [10] - 需从源头把控原料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售后服务 [10]
山西德厚泉酒业因“傍名牌”商标侵权被罚没1.6万余元
齐鲁晚报· 2025-07-25 13:07
行政处罚事件 - 山西德厚泉酒业因侵犯"青花"注册商标专用权被汾阳市监局行政处罚,罚没款合计16660元 [1][5] - 处罚内容包括没收侵权白酒46箱、没收违法所得1660元并处罚款15000元 [5] - 处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六十条第二款 [3] 违法事实 - 公司自2023年起委托生产"杏义泉青花"白酒两批次共95箱(60箱批号20231007213和35箱批号20241006403)[3] - 在包装上刻意弱化自有商标"杏义泉",显著放大"青花"字样,与山西汾酒"青花汾酒"商标构成高度近似 [3] - 侵权产品中60箱销往鹤壁市商贸行,其余赠予他人,货值金额8950元,违法所得1660元 [3][4] 产品生产销售情况 - 2023年10月7日生产60箱,成本价56元/箱,销售价85元/箱 [3] - 2024年10月6日生产35箱,成本价89元/箱,销售价110元/箱 [3] - 销售给鹤壁市淇滨区酒别重逢商贸行50箱批号20231007213和10箱批号20241006403 [3] 召回情况 - 2025年6月发布召回公告,成功追回46箱(批号20231007213的42箱和批号20241006403的4箱)[4] - 召回产品被汾阳市监局依法扣押 [4] 公司基本信息 - 山西德厚泉酒业成立于2014年12月17日,法定代表人任海红 [5] - 注册资本200万元,注册地址位于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门店 [5] - 所属行业为零售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411823171441335 [5]
三轮车取名智界、问界!“重庆摩托车大王”旗下公司紧急道歉:下架所有争议内容!集团子公司股价去年涨近300%
新浪财经· 2025-07-11 09:04
商标侵权事件 - 宗申智慧出行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及抖音账号发布的内容涉嫌侵犯"问界""智界""尚界"商标权,已下架争议内容并整改产品命名[1] - 此前宗申在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两款电动三轮车,分别命名为"智界S300""问界Q1p",引发"碰瓷"鸿蒙智行旗下汽车品牌的质疑[4][7] - 宗申工作人员回应称展示产品为未上市规划车型,名称仅为代号,上市时会调整命名[9] 鸿蒙智行品牌情况 - 智界、问界均为鸿蒙智行旗下品牌,奇瑞汽车2020年注册"智界"商标,赛力斯持有"问界"相关商标[5] - 问界现有M5/M7/M8/M9四款车型,智界有R7/S7两款车型[5] - 鸿蒙智行6月全系交付52747辆,单日交付3651辆,刷新销量纪录并成为新势力月度销量冠军[5] 宗申公司背景 - 重庆宗申车辆成立于2001年,主营新能源车辆、三轮摩托/电动车等产品,位于重庆璧山高新区[13] - 公司由宗申产业集团(51%)、袁理(34.3%)、袁德山(14.7%)共同持股,实际控制人为"重庆摩托大王"左宗申[15] - 左宗申1992年创立宗申公司,1993年研发出首代发动机,1995年公司营收超5000万元[15] - 左宗申家族2024年以7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754位[16] 宗申业务发展 - 传统电动三轮车产品命名包括霹雳、悍擎、途威等,三轮摩托以鸿运当头、金运来等命名[13] - 已构建短视频矩阵账号,"宗申车辆旗舰店"抖音直播间场均观看近万人次[20] - 拓展航空发动机、新能源及高端零部件等新兴领域[22] - 核心子公司宗申动力2024年营收103.84亿元(+29.84%),净利润4.61亿元(+27.45%)[22] 资本市场表现 - 宗申动力2024年股价累计涨幅近300%,从2月4元/股最高涨至35.13元/股(涨幅超7倍),入选A股十大牛股[19][22]
涉嫌侵权! 问界、智界、尚界三轮车整改,涉事企业道歉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23:35
商标侵权事件 - 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及抖音账号发布的内容涉嫌侵犯"问界""智界""尚界"商标权,引发公众关注和传播 [4] - 公司已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内容不当并立即整改产品命名,下架争议内容,加强内部审核机制 [4] - 争议源于公司发布的两款三轮车产品"问界Q1"和"智界S300",被质疑碰瓷鸿蒙智行旗下品牌 [4] 鸿蒙智行业务情况 - 鸿蒙智行旗下拥有"五界"品牌,分别与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上汽合作打造 [4] - 问界现有M5、M7、M8、M9四款车型,智界有R7和S7两款车型 [4] - 2024年6月鸿蒙智行单月交付52747辆,单日交付3651辆,均创历史新高并成为新势力销量冠军 [4][5] 宗申公司背景 - 重庆宗申车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2000万元,宗申产业集团持股51% [5] - 江苏宗申电动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2000万元,宗申产业集团持股51%,淮海控股持股49% [5] - 两家公司实控人均为左宗申,与上市公司宗申动力为兄弟企业 [5] 宗申动力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03.84亿元,同比增长29.84%,归母净利润4.61亿元,同比增长27.45% [5]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2.26亿元,同比增长40.57%,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88.28% [5]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小型动力机械产品,在摩托车动力、通用动力机械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5]
三轮车名字碰瓷问界、智界!“重庆摩托车大王”旗下公司紧急道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8:37
公司动态 - 重庆宗申车辆有限公司在7月8日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两款新型电动三轮车,分别命名为"智界S300"和"问界Q1p"[1] - 公司于7月10日通过"宗申智慧出行"官方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发布和直播内容不当,已立即整改相关产品命名并下架争议内容[6] - 公司成立于2001年,专业致力于新能源车辆、三轮摩托车、三轮电动车等多元化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10] - 公司电动三轮车产品原有命名包括霹雳、悍擎、途威等,三轮摩托车产品以鸿运当头、金运来、火云龙等命名[11] 股权结构 - 重庆宗申车辆有限公司现由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袁理、袁德山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51%、34.3%、14.7%[12] - 股权穿透后"重庆摩托车大王"左宗申为实际控制人[12] - 江苏宗申电动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淮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12] 品牌争议 - 智界和问界均为鸿蒙智行旗下热门汽车品牌,其中智界商标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注册,问界相关商标由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持有[2] - 宗申发布的两款电动三轮车命名引发网友质疑,认为有"碰瓷"鸿蒙智行旗下汽车品牌之嫌[4] - 淮海控股集团公众号发布的发布会报道中未提及"智界S300"与"问界Q1p"产品,而是着重介绍其他四款新品[12]
碰瓷问界、智界!“重庆摩托车大王”旗下公司发致歉声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6:44
新品发布事件 - 重庆宗申在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两款新型电动三轮车,分别命名为"智界S300"和"问界Q1p" [1] - 智界和问界均为鸿蒙智行旗下热门汽车品牌,商标分别由奇瑞汽车和赛力斯汽车持有 [2] - 宗申作为非汽车企业使用汽车品牌名称引发网友质疑和"碰瓷"争议 [3][4] 公司回应与整改 - 宗申智慧出行官方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承认涉嫌侵犯商标权 [5] - 公司已立即整改产品命名,下架争议内容并加强内部审核机制 [5] - 江苏宗申电动车有限公司由宗申产业集团和淮海控股集团共同持股 [9] 公司背景与产品线 - 重庆宗申车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新能源车辆、三轮摩托车等产品研发制造 [7] - 公司电动三轮车产品原有命名包括霹雳、悍擎、途威等,三轮摩托车产品以鸿运当头等命名 [7] - 公司股权结构显示宗申产业集团持股51%,"重庆摩托车大王"左宗申为实际控制人 [9] 发布会内容差异 - 淮海控股集团公众号报道的发布会内容未提及争议产品,而是聚焦其他四款新品 [9] - 报道的新品包括摩三新品CJ8威龙、电三新品劲霸180、极客系列熊猫P和休三新品宗申智客S1 [9]
最高法裁定!“雷士”系列商标权均属于惠州雷士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14:44
商标侵权纠纷案件核心 - 惠州雷士与山东发展公司涉及字号案和商标侵权纠纷系列案件 最高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均作出查处函件或裁判文书 山东发展公司擅自使用惠州雷士注册商标的行为被明确定性为商标侵权行为 [1] 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 最高法确认2015年6月15日签订的终止商标授权《协议书》真实合法有效 明确载明"即使存在20年商标授权协议 双方同意立即解除 不再执行" 山东发展公司在10年前已不再享有所谓"20年商标授权" [2] - 最高法驳回惠州雷士要求山东发展公司更改企业字号的再审申请 因《协议书》未对"雷士"字号作出明确终止使用约定 [3] - 最高法明确指出"雷士"系列商标权均属于惠州雷士 山东发展公司不得单独或突出使用"雷士"字号 包括不能缩写为"山东雷士""山东雷士照明"等 [3]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判决 - 天津法院一审认定山东发展公司及其代工厂 销售商构成商标侵权 要求立即停止侵权 停止生产或销售惠州雷士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4] - 判决代工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销售方须承担惠州雷士的维权合理开支 [4] - 惠州雷士于2025年6月30日再次向山东发展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停止擅自使用注册商标 否则将追究刑事责任 [4]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行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4月底下达《关于对"雷士照明"商标侵权案开展全面查处的函》 [6] - 查处函明确自2015年8月31日起山东发展公司商标使用授权已终止 未经许可使用惠州雷士商标构成侵权 [6] - 执法稽查局要求全国市监局从4月30日起开展集中行动 对相关经营单位和个人开展全面检查 8月15日前报送案件办理结果 [6] - 多地代工厂及经销商已被查封扣押大量山东发展公司产品 [6] 惠州雷士后续措施 - 惠州雷士表示将继续追究生产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侵权产品主体的刑事责任 对制假售假行为一打到底 [5]
青海省海南州市场监管局公布2025年“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3 15:31
市场监管执法案例 - 共和县某演艺厅因无证销售15瓶过期啤酒被没收产品并罚款50000元 [1] - 贵德某烟酒超市因销售14瓶假冒53°贵州茅台被没收侵权商品并罚款21000元 [2] - 共和县某食品超市因销售135袋过期食品被没收产品并罚款20000元 [3] - 贵德县某午托班因未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被罚款5000元 [4] - 共和县切吉乡某商店因销售52件过期食品被没收产品并罚款10000元 [5] - 贵德县某名烟名酒店因销售1瓶假冒五粮液被没收侵权商品并罚款2000元 [6] - 共和县某幼儿园因使用不合格消毒餐具被罚款5000元 [6] - 共和某茶餐厅因销售41件过期食品被没收产品并罚款10000元 [7] - 共和某超市因销售290袋过期食品被没收产品并罚款10000元 [8] - 共和县切吉乡某小学因使用不合格消毒餐具被罚款5000元 [10] 违法行为类型 - 6起案件涉及销售过期食品 [1][3][5][7][8] - 3起案件涉及商标侵权 [2][6] - 2起案件涉及餐饮具消毒不合格 [6][10] - 1起案件涉及未建立进货查验制度 [4] 执法依据 - 5起案件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和第一百二十四条进行处罚 [1][3][5][7][8] - 2起案件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和第六十条进行处罚 [2][6] - 2起案件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和第一百二十六条进行处罚 [6][10] - 1起案件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和第一百二十六条进行处罚 [4] 执法力度 - 最高单笔罚款达50000元 [1] - 最低单笔罚款为2000元 [6] - 平均罚款金额为16500元 [1][2][3][4][5][6][7][8][10]
清华回应起诉“清大经管”详情!有机构擅用相关字样曾被判赔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21:47
清华大学商标维权行动 - 清华大学针对"清大经管"相关机构涉嫌侵权行为已委托律师提起民事诉讼,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 - 学校表示在诉讼判决前不能对相关机构培训是否违规下定论,将持续通过官网更新措施 [1] - 此前已有多家公司因类似侵权行为被清华大学起诉 [1] 历史侵权案例判决 - 2018年江苏教育集团(香港)公司因在网站和宣传材料中突出使用"清华""清华园"字样被判侵权,终审赔偿260万元(商标侵权180万+不正当竞争80万) [2][3] - 该集团在宣传片、投资手册等多处使用清华相关标识,使公众误认为与清华大学存在关联 [2][3] - 2023年河南清华艺友托教公司被判停止使用含"清华"字样的企业名称,并赔偿13.6万元(经济损失10万+合理开支3.6万) [4] 清华大学商标保护现状 - 清华大学已注册超千个商标,包括"清华""清华大学""TSINGHUA""清华园"等核心标识 [4] - 北京市清华育才实验学校因使用含"清某""TSINGHUA"字样被判定违反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4] - 侵权行为多表现为在教育领域使用相似标识造成公众混淆 [2][3][4]
槟榔品牌“碰瓷”超豪车企,宾利紧急下场澄清
北京商报· 2025-06-26 19:54
宾利与和成天下联名事件 - 宾利官方声明与和成天下的联名活动无任何关联 未获得品牌授权或认可 [1] - 和成天下在社交平台发布联名礼盒发布会信息 现场采用古代帝王及英国女王形象站台 [3] - 活动文案引发争议 网友质疑宾利"尊贵优雅"品牌调性与槟榔企业联名的合理性 [3] 和成天下公司背景与营销行为 - 公司注册资金6180万元 从事槟榔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业务 [7] - 此前营销活动中曾未经授权使用劳斯莱斯、迈巴赫、保时捷等豪车品牌为其站台 [5] - 微博持续发布宾利联名内容未删除 宾利称将采取法律措施维护权益 [7] 槟榔行业监管政策 - 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列为1类致癌物 《柳叶刀》研究显示其导致全球1/3口腔癌病例 [7] - 中国市场监管部门明确槟榔制品不属于食品 禁止与食品混放销售 [8] - 2019年起禁止槟榔广告宣传 2021年广电总局叫停广播电视及网络节目推广槟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