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改革
搜索文档
我们为什么要怀念一位早已被市场遗忘的老人家?
第一财经· 2025-10-10 12:09
公司创始与早期发展 - 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由管金生于1988年7月18日创办,是上海首批三家证券公司中唯一无银行背景且首家实行股份制的券商,初始股东包括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企业[10] - 公司成立初期面临无正式人事编制、无法核定工资等挑战,曾近两年以劳务费方式维持运营,直至1990年下半年首次公开招聘才解决用人权问题[18][19][20] - 万国证券早期资本金仅1000万元人民币,在1988年达成近4亿元交易额,资本金不足导致头寸调度捉襟见肘,业务周转资金成本显著高于银行系券商[25][26] 业务创新与市场地位 - 公司黄埔营业部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包括1990年实行全天候营业、开放首部证券行情报价咨询电话、1991年开办电话委托买卖及股票抵押试点业务等[46][47][48][49] - 在一级市场承销业务中,万国证券通过变"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的申报策略,于1993年实现A股主承销业务在上海市场排名第一,承销总金额近40亿元[37][39][52] - 1994年公司将发行部改制为投资银行部,明确服务范围涵盖境内外股票发行、并购咨询等七大领域,并首创"购并及新产品开发组",当年售后服务组利润贡献达部门总利润的25%[43][44] 国际化战略与扩张 - 万国证券于1993年以6800万港元收购香港王集团,更名为上海万国(香港)有限公司,使其交易量占香港联交所2%,成为活跃的综合性券商[57][58][59] - 公司联合欧美专家合资设立北美及欧洲分公司,业务覆盖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成为首家登上国际金融舞台的中国证券公司[61] - 1992年公司进行法人股定向募集,实收资本增至6.5208亿元,规划资金用于增设80个国内外网点及投资3亿元建造万国证券大厦[53] 风险事件与行业影响 - 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合约交易中,万国证券在收盘前8分钟蓄意违规卖出1057万口空单,导致当日国债期货交易量达8500多亿元,相当于此前14年国债发行总量2.7倍[75][76] - 上海证券交易所认定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并将收盘价调整为违规前最后一笔成交价151.30元,证监会随后暂停全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76][80][81] - "327事件"直接导致管金生于1995年4月被免职,并于同年10月因受贿与挪用公款罪被判17年有期徒刑,万国证券此后逐步退出市场主导地位[80][81]
我们为什么要怀念一位早已被市场遗忘的老人家?
第一财经· 2025-10-10 11:3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回顾了“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的生平及其创办的万国证券的兴衰史,重点阐述了万国证券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早期开拓者的创新实践、辉煌成就以及因“327国债期货事件”而最终陨落的过程 [1][2][3] 中国证券市场早期发展 - 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始于基层经济体的自发探索,改革开放初期地方集体企业与乡镇企业以不规范股票集资形式催生了最早的股票发行与流通活动 [2] - 早期股份制企业面临股票发行阻力,需通过住房抽奖等优惠政策激励购买,反映了市场认知的滞后 [3] - 股份制企业数量有限导致股票供需失衡,价格波动剧烈,凸显早期市场自发性与不稳定性 [3] - 1986年后全国掀起“股份制热”,试点从沿海向内陆延伸,社会金融意识、风险意识与信用意识逐步培育 [3] - 市场发展呼唤规范化中介服务,早期银行柜台交易模式无法满足需求,组建正规证券公司成为必然选择 [4] 万国证券的创立与早期挑战 - 1988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推动下,上海同期筹建三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申银证券、海通证券 [4][5] - 万国证券于1988年7月18日正式成立,是上海三家券商中唯一无银行背景、第一家实行股份制的证券公司,初始股东包括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企业 [6] - 公司成立初期面临无级别、无编制、无上级主管单位的“三无”困境,导致无人事招聘权、无工资核定权,甚至无法从银行提取现金发工资 [14] - 公司早期以劳务费开支方式过渡近两年,直到1990年下半年才首次公开招聘,解决用人权问题 [15] - 初创期资本金仅1000万元人民币,在达成近4亿元交易额时调度头寸捉襟见肘,资本成本也高于有银行背景的同行 [21] 业务创新与市场拓展 - 万国证券在股票交易代理、证券承销方面曾占据国内半壁江山,集聚大量优秀人才,大胆启用高学历人才 [15] - 公司倡导“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在用人与激励机制上主动性强,个人所得与贡献成正比,曾打破论资排辈为年轻贡献大的员工分房 [17] - 通过举办全国性证券知识讲座积累人脉,为后续全国业务开展奠定基础,尽管一度被金融管理部门质疑资格 [18] - 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创造多个全国第一:实行全天候营业、开设证券行情报价咨询电话、开办电话委托买卖股票业务、公开受理股票抵押试点等 [38][39][40] - 公司研究并借鉴美林、野村等国际投行,设立投资银行部,建立“大投行”体系,开创中国券商先河 [26][34] 增资扩股与国际化战略 - 为应对资本金不足,万国证券于1992年10月进行法人股定向募集,实收资本增至6.5208亿元人民币 [43] - 公司规划利用募资增设国内外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并计划营造万国证券大厦,目标是建成全国性大型证券公司 [44] - 国际化是公司核心战略,1993年以6800万港元收购香港王集团,更名为上海万国(香港)有限公司,正式登陆香港市场 [47] - 收购后香港公司业务迅猛发展,营业额从1.47亿港元急升至6.59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扭亏为盈至4200万港元 [49] - 公司随后联合欧美专家合资组建北美和欧洲公司,业务覆盖国际主要资本市场,成为首家登上世界性金融舞台的中国证券公司 [51] “327国债期货事件”与公司陨落 - 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合约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万国证券在收盘前8分钟巨额透支抛售1057万口空单,导致价格暴跌 [64] - 当日国债期货交易量达8500多亿元,相当于此前十四年国债发行总量的2.7倍 [64] - 上海证券交易所认定万国证券严重蓄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并会同管理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65] - 事件后监管部门出台多项紧急措施,包括实行涨跌停板制度、限制持仓上限等,并于1995年5月17日起暂停全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65][67] - 1995年4月,管金生被免去万国证券副董事长兼总裁职务,标志着万国证券时代的终结 [67]
对话松禾资本厉伟:不幻想自己是天才,老老实实按常识做事
36氪· 2025-08-14 08:59
投资案例与业绩 - 松禾资本投资三个不同行业的80后创业者 包括商汤科技徐立 大疆创新汪滔和柔宇科技刘自鸿[2] - 大疆创新占据全球80%以上非军用无人机市场份额[2] - 商汤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第一梯队 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力竞争者[2] - 柔宇科技估值曾达60亿美元 但2024年5月进入破产重组程序[2] - 对柔宇科技从2012年天使轮开始连续三轮领投或跟投 投资和借款金额合计超过1亿元[2][10] 投资理念与策略 - 投资更笃定技术而不是人[5] - 新兴行业只要行业没有到顶 龙头企业再贵都是便宜的[27] - 电池领域早期布局正极材料和隔膜[28] - 基金规模较小时倾向于投资更早期项目 基金规模较大时投资相对大而安全的成熟项目[30] - 早期项目关注技术先进性和一把手 后期项目关注财务指标 法务法律和公司治理结构[36] 创业者分析 - 刘自鸿是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创业者 但未能成功转化为企业家[3] - 刘自鸿执意做C端产品 追求大闭环导致发展困难[15][16] - 汪滔不喜欢抛头露面 专注做好科学家和企业本业[21] - 德方纳米创始人孔令涌在实验室用全新合成方法做出纳米级磷酸铁锂 吃住在工厂逐步做到A股上市公司约100亿元市值[31] - 壁仞科技张文被评价为能团结人 组织团队 游说能力强且做事规矩[37] 行业与技术观点 - 成功不止一种模式 举例曾毓群做电池智能制造也做出伟大企业[26] - 技术变化快时不需要搞懂所有技术 应听取专业人士意见[42] - 企业家精神是不断开拓新边疆的精神 利润是创造出来的 需要不断开拓新领域 降低成本 提升服务和用户价值[53] 投资经验总结 - 投资本质是发现美 需要理想主义色彩但也要务实[38][39] - 同时搞懂两件事比搞懂一件事难度增加很多倍[41] - 不幻想自己是天才 按常识做事情[50] - 成功除了努力还需要运气[18][19][29] - 投资不要有赌的心态 赌是专业能力不够[28]
一汽奔腾新一轮增资引战:股改、技术、资本的三重解题
经济观察网· 2025-05-01 11:55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一汽奔腾启动新一轮增资引战,重点面向地方产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中国一汽战略合作伙伴,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加速新能源转型 [3] - 2023年引入悦达集团后,公司实现从"单兵作战"到"资源协同"的转变,盐城新能源基地总投资超50亿元,首款车型奔腾小马18个月下线 [4] - 股份制改革后公司更名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决策链条缩短30%,产品开发周期大幅压缩,2024年新增有效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3倍 [5] 产品与技术布局 - 2024年推出悦意03、奔腾小马等车型,奔腾小马连续多个月销量破万,悦意03具备565公里续航和10分钟补能120km的快充技术 [7][10] - 越影平台支持多域融合和智能驾驶,逐日动力涵盖纯电、混动和增程三条技术路线,如意座舱搭载AI大模型实现个性化体验 [10][11] - 未来2年计划投放6款产品,覆盖8万-20万元主流价格带,包括A0级纯电轿跑悦意05和增程/纯电双能SUV悦意07 [11] 市场表现与销售数据 - 2024年奔腾品牌销售15.8万辆同比增长25%,新能源销售8.2万辆同比增长214%,渗透率达55% [8] - 2024年一季度销量达3.9万辆同比增长47.4%,新能源销量2.8万辆渗透率73%,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 [8] 生态合作与产业链协同 - 与地平线合作推动智能驾驶技术下沉主流市场,与华为搭载鸿蒙OS 4.0,与科大讯飞共创车载语音助手3.0 [13] - 与亿纬锂能合作量产4680大圆柱电池,联合宁德时代研发新一代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量产 [13] - 2024年技术合作方数量超20家,覆盖智能驾驶、电池、芯片等核心领域,形成"去中心化"创新网络 [14]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40%,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 [3] - 公司通过"纵向技术协同+横向资源互补"生态网络打破单一供应商依赖,构筑差异化技术护城河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