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份支付费用
icon
搜索文档
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29 10:40
主要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股份支付费用为1693万元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3426万元 同比增长2966%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08110万元 同比增长3808% [3]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适用 但未列举具体项目及金额 [4] 股东信息 - 未披露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5]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未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 [5] 财务报表 -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3][6] - 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均以人民币为单位 未经审计 [6] - 本期及上期均未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6] 其他事项 - 无需提醒投资者关注报告期经营情况的其他重要信息 [6] - 2025年起未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或准则解释等涉及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的财务报表 [6]
此薪酬非彼薪酬——“贝壳”天价“薪酬”事件解析
和讯网· 2025-04-21 21:56
高管薪酬争议 - 董事长彭永东2024年财报显示薪酬总额达4亿元,其中股份支付费用占比超97%,实际现金薪酬不足200万元,仅占0.5% [1][5][12] - 股份支付费用源于港股上市时授予的7182.4万股限制性A类股,按会计准则分5年摊销计入薪酬成本,属于非现金账面数字 [5][6] - 限制性股票价值与股价深度绑定,未解锁部分可能因市场波动大幅缩水,存在"纸面富贵"与实际变现的差异 [6][12] 股权架构设计 - 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A类普通股1股1票,B类普通股1股10票,管理层通过B类股放大投票权 [7][8] - 彭永东团队持有7.7%股本但控制32.1%投票权,其中彭永东个人持股5%却拥有22.1%投票权 [9] - 该设计为满足港股上市合规要求,需管理层持股≥10%经济利益,同时避免创始人离世后的治理真空 [7][8] 行业对比分析 - 房地产中介行业基层收入低(年均约8万元),与高管账面薪酬形成5000倍差距,加剧公众对分配公平性质疑 [1][11] - 相比"特斯拉"业绩对赌型薪酬,"贝壳"限制性股票授予源于上市合规而非业绩目标,缺乏明确合理性锚点 [11] - 公司选择详细披露高管薪酬,而"京东"、"小米"等通过豁免或特殊设计降低敏感度 [11] 投资者分析框架 - 需区分薪酬现金含量(0.5%)与股权激励(99.5%),后者价值取决于未来股价表现 [12] - B类股投票权与任期强绑定,离职即转为A类股,形成"权力倒计时"机制制约长期独裁风险 [12] - 房地产行业特性易引发"暴利"联想,基层收入透明度与高管会计处理差异激化舆论矛盾 [12][13] 资本市场规则 - 超30%港股新经济公司采用AB股架构,平衡创始人控制权与公司长期发展 [13] - 联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但要求管理层持股≥10%,公司通过限制性股票补足经济利益缺口 [5][8] - 会计规则将限制性股票公允价值按解锁期分摊,导致财报数字与公众认知存在鸿沟 [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