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权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股市慢牛,基本面逻辑是什么?
虎嗅APP· 2025-08-14 17:37
市场表现 - 万得全a指数上涨至5777.7点,创四年新高 [5] - 股市持续上涨引发"水牛论"争议,但作者认为缺乏经济学基础 [6] 历史类比分析 - 当前股市牛市与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相似,标志资产阶级发展机遇 [7] - 《谷物法》保护地主利益却损害工业资本,最终被废除推动经济发展 [8] 企业盈利困境 - 房东不断涨租挤压企业利润,导致企业不敢扩大资本开支 [10][11] - 土地供给缺乏弹性时,GDP增长主要转化为地租而非企业利润 [16] - 沪深300指数13倍低PE反映地产对利润的挤压 [19] 经济结构转型 - 土地供给完全竞争时企业利润将显著扩张 [21] - 地产与股市存在跷跷板效应:楼市越差股市越好 [24]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7.30会议标志告别地产依赖型经济 [25][26] 新经济逻辑 - 利润分配模式转变是股市慢牛的核心基本面 [27] - 地租经济向股权经济转型疏通内循环堵点 [30] - 通胀低迷源于地租经济模式,转型后将改变 [30]
关于股市慢牛的基本面逻辑
对冲研投· 2025-08-13 20:04
市场表现 - 万得全A指数近期持续上涨至5777.7点,创四年新高[4] 核心经济逻辑 - 当前股市上涨反映经济模式从"地租经济"向"股权经济"转型,类似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历史性变革[8][29] - 土地供给弹性成为企业估值关键因素:土地垄断导致利润被地租侵蚀,完全竞争下企业可获得GDP增长红利[16][23] - 地产与股市存在根本性矛盾:楼市景气度与企业利润呈反向关系,楼市下行反而利好股市[25] 行业博弈分析 - 地主与企业主的永恒斗争:商业案例显示房东通过地段优势持续攫取50%经营利润,抑制企业资本开支意愿[9][10][11][12] - 中国过去经济结构问题:GDP增长主要转化为地租和房价上涨,企业仅获得剩余利润,导致沪深300长期维持13倍低PE[16][19] 政策转向 - 两大标志性事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终结城市增量扩张模式,7.30政治局会议删除"房地产"表述转向资本市场建设[26][27][28] - 政策导向明确:疏通上游土地供给堵点,建立利润向下游股东流动的新分配机制[28][29] 市场误判 - 部分分析师错误将"水牛"归因于流动性,忽视经济结构转型的本质[7][30] - 传统分析框架失效:用地产周期预测股市的范式已不适用新经济模式[25][30]
大A创下4年来新高,这是什么信号?
大胡子说房· 2025-08-13 19:50
市场表现 - 沪指盘中突破3674.4点,创2021年12月17日以来新高,收盘3683点,涨幅0.48%[1] - 深成指涨1.76%至11551.36点,创业板指大涨3.62%至2496.50点[2] - A股成交量时隔114个交易日重回2万亿以上,呈现量价齐涨[3] 上涨驱动因素 - 美国7月CPI同比增速2.7%低于预期,市场对9月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4] - 全球股市同步上涨,包括美股、港股恒生指数、日经指数及韩国综合指数[5][6] - 流动性宽松预期推动资金流入A股,形成消息面红利[7] 市场逻辑转变 - 经济目标转向内循环,地租经济向股权经济转型[9] - 国家队任务转向做多资本市场,量化及杠杆资金配合控盘形成慢牛[12] - 本轮行情以机构资金主导,散户参与度低,呈现逼空式上涨[10][12] 结构性行情特征 - 中证2000指数6月底以来涨幅18%,市盈率达148倍,表现强于纳斯达克[15][17] - 微盘股受量化资金推动,一个半月内上涨300点,与基本面脱钩[20][21] - 沪深300指数同期下跌6.15%,显示流动性而非基本面主导市场[23] 投资策略建议 - 优先配置宽基指数,避免追涨热点题材个股[25] - 若参与题材需采用中长线策略,以时间换空间[25] - 当前行情类似纳斯达克慢牛,适合普通投资者通过指数工具参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