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产业

搜索文档
海南自贸港服务对接座谈会儋州专场举行
海南日报· 2025-07-13 07:28
海南自贸港航运产业发展 - 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对接座谈会儋州专场签约航运产业项目金额达20亿元,涉及5家重点企业投资协议 [1] - 活动吸引国际航运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及企业负责人等200余人参与,聚焦航运产业合作、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及船舶登记便利化 [1] - 洋浦港展示区位优势及自贸港政策红利,包括船舶登记和融资租赁便利化举措,强化"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吸引力 [1] 政企合作与战略布局 -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东湖实验室签署战略协议,覆盖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及人员交流三大领域 [1] - 儋州市政府提出通过62条全球航线网络、1000余家市场主体及15项船籍政策突破,推动"运输往来自由便利"政策落地 [2] 航运生态与绿色转型 - 儋州计划利用"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发展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探索船舶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活力航运生态 [2] - 洋浦经济开发区重点推介港口高质量发展机遇,强调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优势与实践 [1]
聚焦航海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首届海峡两岸航海文化交流活动在厦举行
人民网· 2025-07-10 17:28
海峡两岸航海文化交流活动 - 活动主题为"同心领航未来",由厦门海事局、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市总工会联合主办,集美大学等承办,重点围绕文化交流、产业合作、院校联盟、青年融合等开展 [1] - 设置学术研讨、技能交流、青年联谊、参观观摩等交流活动,旨在加强海峡两岸航海领域民间交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途径 [1] 活动内容与特色 - 举办海峡两岸航海文化暨航运高质量发展研讨交流,邀请两岸主管部门、航商负责人、学者等研讨航海文化传承、航运新业态发展、绿色转型、新能源运用等议题 [2] - 组建海峡两岸航海高校联盟并举行签约仪式,联合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 [2] - 活动突出两岸融合交流主题,设计开幕式、参观交流和联谊活动,展现"两岸一家亲"愿景 [3] - 活动是2024年两岸(厦金)海员技能竞赛的升级拓展,注重文化交流和现场参访,参观台湾海峡首艘大型巡航救助船、观摩海上联合搜救应急演练 [3] 两岸航运合作成果 - 厦门自贸片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站",开设对台海员培训基地、开展两岸航运人才联合培养试点项目 [4] - 设立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首创台胞紧急救援保险"两岸通保",构建两岸航运要素便捷流动的"高速通道" [4] - 2023年首创两岸高校联合培养国际邮轮船员,累计培训台胞超650人,246名台胞获发大陆船员适任证书 [5] - 191名台胞取得大陆游艇操作人员适任证书,97名台胞参加台湾船员换发大陆船员适任证书补差培训 [5] 厦门港与两岸航运 - 厦门港是两岸航运重要枢纽、两岸贸易核心港口之一,闽台客货运频繁、航运交流密切 [4] - 2023年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客运量突破125万人次,同比增长74 93% [5]
“中证中国银行-中国人保航运发展主题指数”发布,旨在反映航运产业链核心企业表现
快讯· 2025-06-19 13:30
指数发布背景 - 中证中国银行-中国人保航运发展主题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定制开发并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正式发布 [1] - 该指数由中国银行和中国人保共同申请开发 [1] 指数定位与目标 - 旨在精准反映航运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整体表现 [1] - 增强航运、造船、港口、物流等产业链主体的融资便利性 [1] - 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 - 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 [1] - 助力上海全面建成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1] 指数覆盖范围 - 选取水路运输、港口运营、船舶制造、集装箱制造、港口机械制造、空中运输、空港运营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可综合反映航运业行业景气繁荣程度 [1] - 体现航运企业的管理水平、盈利能力以及市场的供需情况 [1]
蹲点日记:头部航运企业为何聚集此地?
新华网· 2025-06-13 12:12
行业聚集与规模 - 天津市和平区津汇广场及周边7座航运主题楼宇聚集了九成航运企业,形成产业高地[1] - 和平区目前集聚1100余家航运相关企业,2024年规上营收超190亿元,同比增长30%[1] - 小白楼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汇聚50余家船务公司、500余家货代公司、200余家供应链公司,实现全产业生态覆盖[4] 企业表现与增长 - 天津铁洋国际物流2025年1-5月营业额超5800万元,同比增长近17%[1] - 2024年和平区航运服务业增速近50%,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引擎[1][6] 历史底蕴与产业生态 - 和平区航运产业起源于19世纪天津通商口岸时期,解放北路曾被称为"东方华尔街"[3] - 全区现代服务业占比达95%以上,为航运产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撑[3] - 形成"航运+金融""航运+平台""航运+商服"等新兴服务业态,实现端到端产业链全覆盖[4] 战略合作与活动 - 和平区与天津港集团、海丰国际签署《港产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融合发展示范区[3] - 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于6月12日开幕,促进产业资源对接[6] 政府举措与规划 - 重点打造小白楼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延伸产业链条[4] - 推动航运产品数字化与金融专业化发展,服务超万家客户[4] - 未来将持续集聚航运高端要素,培育良好生态服务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6]
“蓝色引擎”点燃发展动力——天津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网· 2025-06-12 21:42
港口优势与物流网络 - 天津港作为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拥有147条集装箱航线,与180余个国家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2] - 新开通的中亚班列(天津港-霍尔果斯-乌兹别克斯坦)使整体运费减少20%-30%,提升中国企业进入中亚市场的效率 [2] - 中欧(亚)班列跨境陆桥运量规模稳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1-4月货物吞吐量达1.62亿吨(同比+1.2%),集装箱吞吐量771.4万标准箱(同比+4.3%) [2][3] 智慧化与绿色化转型 - 天津港实现全球首创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获评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年发绿电能力超3亿千瓦时 [3] - 全球首批港口风机投用,结合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数字化(如油套管工厂年产能6万吨) [4] 海洋装备制造高端化 -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为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1-2月海洋装备产业产值超35亿元(同比+89.2%) [4] - 中船天津建造的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提前162天交付,企业年产值目标100亿元 [5] - 天津计划打造"产业集群+港口群+航运网络"立体化配套体系,强化高端制造与供应链出海协同 [5] 航运金融创新 - 渤海银行提供2亿美元10年期跨境应收账款融资,通过政策性保险提升融资比例,服务船舶租赁产业链 [7] - 天津开发80余种航运金融产品,船舶/海工跨境租赁业务占全国90%以上,一季度航运保险保费3.58亿元(同比+16.74%) [7] - 港产城融合发展债券指数、跨境电商关税电子保函等创新产品陆续落地 [7]
“黄金60秒”——第七届ISEA跨口岸业务合作对接大会,6月11日相约天津(附嘉宾名单)
搜狐财经· 2025-06-05 19:04
第五届中国(东疆)航运产业周 - 2025年6月10日-12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洲际酒店举办 [2] - 同期举办"黄金60秒"第七届ISEA跨口岸业务合作对接大会等核心活动 [2][10] - 其他同期活动包括中国航运50人论坛、中国海事金融国际论坛、中国航运金融沙龙等 [10] "黄金60秒"对接大会 - 第七届ISEA跨口岸业务合作对接大会将于6月11日下午举行 [2] - 企业通过60秒自荐推广促进业务对接,达成跨口岸合作需求 [2] - 邀请船东、铁路、班列、航空、快运等运力方企业及仓储、货代、保险、跨境电商等物流企业负责人参与 [2] - 现场设置"一对一"交流环节 [2] 往届活动情况 - 第六届对接大会于2025年5月22日在上海举行 [7] - 参与企业包括美设国际物流、上海新景程国际物流、厦门汇英国际货运代理等 [7] - 现场座无虚席,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2759人,点赞量超5000 [8] 参会企业名单 - 已确认参会企业包括上海新景程国际物流、天津乾海国际供应链、大连启辰隽达国际物流等 [12] - 其他参会企业包括青岛大简云物流科技、中锐运通国际供应链、上海朋博软件科技等 [13] - 物流科技企业如壹沓科技、哪吒智慧科技等也将参会 [13]
中远海运国际: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46% 拟每股派息0.215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5-03 20:4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6.27亿港元,同比增长8.54% [3] - 归母净利润7.09亿港元,同比增长19.46%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780.5万港元,同比下降87.04% [3][24] - 基本每股收益0.4838港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03%,同比上升1.44个百分点 [3][20] - 分配预案为每股派息0.215港元 [3] 估值指标 - 市盈率(TTM)约9.26倍,市净率(TTM)约0.83倍,市销率(TTM)约1.81倍 [3] 业务构成 - 船舶设备及备件分部营收18.142亿港元,占比最高 [16] - 涂料分部营收13.441亿港元 [16] - 保险顾问、一般贸易、船舶贸易代理分部分别贡献2.219亿、1.394亿、1.071亿港元 [16] 现金流与投资活动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6.61亿港元,同比减少1.26亿港元 [2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1.04亿港元,上年同期为9.42亿港元 [24] 资产与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减少5.08%,占总资产比重下降4.34个百分点 [33] - 无形资产增加236.72%,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69个百分点 [33] - 存货增加34.66%,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06个百分点 [33] -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增加14.44%,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99个百分点 [36] - 合同负债减少4.44%,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13个百分点 [36] 运营效率 - 流动比率7.31,速动比率6.92 [39] - 总资产周转率0.46次,固定资产周转率17.09次,应收账款周转率2.73次 [28][30] 历史趋势 - 2019-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波动较大,2024年为8.54% [15]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2024年达19.46%,显著高于2023年的-15.67% [15] - 人均创利465.63万港元,创收指标未披露具体数值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