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远海运国际(00517)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空仓持单统计|10月10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8:33
未平仓空单比最高公司 - 中远海控未平仓空单比达15.66%,空仓股数由4.37亿股增至4.51亿股 [1][2] - 赣锋锂业未平仓空单比为15.25%,空仓股数由6230.47万股增至6763.89万股 [1][2] - 中兴通讯未平仓空单比为15.16%,空仓股数由1.13亿股增至1.15亿股 [1][2] 未平仓空单比显著增加公司 - 赣锋锂业未平仓空单比绝对值增加最多,由14.05%升至15.25%,增加1.20% [1][2] - 五矿资源未平仓空单比绝对值增加0.96%,由1.96%升至2.93% [1][2] - 越秀交通基建未平仓空单比绝对值增加0.76%,由1.08%升至1.84% [1][2] 未平仓空单比显著减少公司 - 协鑫科技未平仓空单比绝对值减少最多,由11.76%降至8.59%,减少3.16% [1][3] - 东方电气未平仓空单比绝对值减少2.03%,由6.78%降至4.75% [1][3] - 锦欣生殖未平仓空单比绝对值减少0.76%,由10.61%降至9.85% [1][3]
中远海运国际(00517)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3 17:32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9月30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遠海運國際(香港)有限公司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517 | 說明 |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1,465,971,429 | | | 0 | | 1,465,971,429 | | 增加 / 減少 (-) | | | | 0 | | 0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465,971,429 | | | 0 | | 1,465,971,429 | 呈交日期: 2025年10月3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9月30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08:29
华润啤酒-R(80291)、安踏体育-R(82020)、联想集团-R(80992)上一交易日沽空比率位于前三位,分别为 100.00%、100.00%、72.39%。阿里巴巴-SW(09988)、小米集团-W(01810)、腾讯控股(00700)的沽空金额 位居前三,分别为55.00 亿元、33.05 亿元、24.14 亿元。中远海运国际(00517)、华润啤酒-R(80291)、融 创服务(01516)的偏离值位居前三,分别为36.57%、32.83%、28.66%。 前十大沽空比率排行 | 股票名称 | 沽空金额 | 沽空比率↓ | 偏离值 | | --- | --- | --- | --- | | 华润啤酒-R(80291) | 19.28 万元 | 100.00% | 32.83% | | 安踏体育-R(82020) | 1.69 万元 | 100.00% | 16.96% | | 联想集团-R(80992) | 44.47 万元 | 72.39% | 13.99% | | 李宁-R(82331) | 25.06 万元 | 69.54% | -1.28% | | 中银香港-R(82388) | 157 ...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9月2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8:29
沽空比率排行 - 新鸿基地产-R(80016)和华润啤酒-R(80291)沽空比率均达100% [1][2] - 李宁-R(82331)沽空比率为96.79% [1][2] - 联想集团-R(80992)和中银香港-R(82388)沽空比率分别为92.85%和86.36% [2]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09988)沽空金额40.96亿元居首 [1][2] - 小米集团-W(01810)和腾讯控股(00700)沽空金额分别为34.91亿元和22.44亿元 [1][2] - 中芯国际(00981)和泡泡玛特(09992)沽空金额达12.48亿元和10.64亿元 [2] 沽空偏离值排行 - 中远海运国际(00517)偏离值50.31%位列第一 [1][2] - 中银香港-R(82388)和大酒店(00045)偏离值分别为42.42%和39.95% [1][2] - 新创建集团(00659)和联想集团-R(80992)偏离值达38.23%和36.64% [2] 特殊个股表现 - 深圳国际(00152)沽空金额701.90万元且沽空比率达40.78% [3] - 比亚迪股份-R(81211)在沽空比率前十中呈现负偏离值-6.59% [2] - 地平线(N24028)在沽空金额前十中偏离值为-7.43% [2]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9月25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08:25
沽空比率排行 - 新鸿基地产-R、华润啤酒-R、友邦保险-R、长城汽车-R、中银香港-R五只股票沽空比率均达100% [1][2] - 联想集团-R沽空比率92.90%位列第六,中国移动-R以88.23%紧随其后 [2] - 前十名中港股R类证券占据八席,显示离岸市场衍生品活跃度较高 [2]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以106.59亿港元沽空金额居首,相当于腾讯控股22.34亿港元的4.8倍 [1][2] - 科技股包揽前七位,百度集团-SW(15.16亿)、美团-W(10.46亿)、小米-W(9.99亿)形成第二梯队 [2] - 半导体板块表现突出,中芯国际(9.14亿)与华虹半导体(4.94亿)同时入围前十 [2] 偏离值异常个股 - 中银香港-R以57.86%偏离值居首,显著高于第二名中远海运国际的51.89% [1][2] - 中国平安-R虽沽空金额达379.23万港元,但偏离值仍达47.58%位列第三 [1][2] - 新创建集团以676.92万港元沽空金额对应43.38%偏离值,显示异常交易波动 [2] 板块特征分析 - R类证券在沽空比率前十中占比80%,但在金额排行中无一入围 [1][2] - 科技巨头沽空金额集中度显著,前三位合计达144.09亿港元,占前十总额65.2% [2] - 传统行业个股偏离值普遍高于科技股,反映市场预期分化加剧 [2]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9月2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8:22
沽空比率排行 - 新鸿基地产-R(80016)和友邦保险-R(81299)沽空比率均达100% 为当日最高水平 [1][2] - 比亚迪股份-R(81211)以84.08%的沽空比率位列第三 沽空金额达211.85万元 [1][2] - 前十名沽空比率均超过64% 包括安踏体育-R(83.05%)、华润啤酒-R(75.33%)等公司 [2]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09988)沽空金额40.52亿元居首 沽空比率21.31% [1][2] - 百度集团-SW(09888)和美团-W(03690)分列二三位 沽空金额分别为17.58亿元和16.15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以11.87亿元沽空金额位列第四 沽空比率12.24% [2] 沽空偏离值排行 - 阿里巴巴-SWR(89988)偏离值达32.37% 为最高水平 其沽空比率为66.93% [1][2] - 日清食品(01475)和中国旭阳集团(01907)偏离值分别为31.05%和26.53% 分列二三位 [1][2] - 友邦保险-R(81299)虽沽空比率100% 但偏离值为25.88% 位列第四 [2] 人民币-港币双柜台交易特征 - 带"-R"后缀的股票为港币柜台 沽空比率普遍较高 如新鸿基地产-R、友邦保险-R均达100% [2] - 主要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采用-SW后缀 为人民币柜台 沽空金额较大但比率相对较低 [2]
中远海运国际(00517) - 致非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 - 2025年中期报告之刊发通知
2025-09-18 18:20
公司信息 - 公司为中远海运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517[1][8] 报告通知 - 2025年9月19日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之刊发通知[1][6] 通讯获取 - 建议股东阅览网站版本,网址为hk.coscoshipping.com和www.hkexnews.hk[1][4] - 难以接收邮件或访问网站可申请免费印刷本[2][5] - 非登记股东需中介提供邮箱或地址才会收到通知[3][5][8] 申请方式 - 申请印刷本需填表格,可邮寄或发邮件[2][5][8] 其他说明 - 有查询可在工作日致电或发邮件[4][6] - 股东可选择通讯语言版本[8] - 申请印刷本即确认接收后续通讯[8] - 指示适用至股东更改或2025年12月31日[8] - 公司可按规定处理个人资料[8]
中远海运国际(00517) - 致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 2025中期报告之刊发通知
2025-09-18 18:01
报告通知 - 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之刊发通知[1][6] - 通知日期为2025年9月19日[1][7] 通讯接收 - 建议股东阅览网站版本,网址为hk.coscoshipping.com和www.hkexnews.hk[1][6] - 无法接收邮件或访问网站可申请免费印刷本[2][6] - 登记股东需提供有效邮箱地址,否则以印刷本发送[3][7] 咨询方式 - 对通知信函有疑问,工作日9:00 - 18:00致电(852) 2980 1333或发邮件至517 - ecom@vistra.com咨询[4][7] 回条要求 - 回条需清楚填写,未作选择、无签名或填写错误均无效[1] - 联名股东需由姓名列首位的股东签署回条才有效[1] 个人资料 - 公司可将个人资料披露或转移给附属公司、登记处及第三方服务供应商[1] - 查核及更正个人资料需书面寄至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的个人资料私隐主任[1]
中远海运国际(00517)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8 17:46
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487,223,000港元,同比上升26%[14][17]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3.24港仙,同比上升26%[14][17] - 集团收入为1,934,118,000港元,同比上升10%[15][18] - 集团毛利为498,803,000港元,同比上升24%[16][19] - 整体毛利率为26%,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16][19] - 经营溢利为250,363,000港元,同比上升84%[23] - 营业利润为2.5亿港元,同比增长84%[28]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4.87亿港元,同比增长26%[34][38]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0.3%,从17.53亿港元增至19.34亿港元[120] - 毛利同比增长24.2%,从4.02亿港元增至4.99亿港元[120] - 经营溢利同比增长84.2%,从1.36亿港元增至2.50亿港元[120] - 期内溢利同比增长26.0%,从3.92亿港元增至4.95亿港元[120]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25.6%,从3.88亿港元增至4.87亿港元[120]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3.24港仙,较去年同期的26.47港仙增长25.6%[120] - 公司期内溢利为494,62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392,428千港元增长26.1%[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88041亿港元[135]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行政及一般费用为3.5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7] - 财务成本为72.6万港元,同比下降37%[31][35]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28.1%,从4312万港元增至5521万港元[1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付所得税2798.5万港元[137] 其他收益及利得 - 其他收益及利得净额为63,560,000港元,同比上升366%[21]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6356万港元,同比增长366%[26] - 其他收益及利得净额大幅增长366.4%,从1363万港元增至6356万港元[120] 财务收益和成本 - 财务收益为112,872,000港元,同比下跌19%[24] - 财务收入为1.13亿港元,同比下降19%[29] - 财务收益净额同比下降19.3%,从1.39亿港元降至1.12亿港元[120] 合营及联营企业表现 - 应占合营企业溢利为1.79亿港元[32][36] - 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861.6万港元[33][37] - 应占合营企业溢利同比增长19.4%,从1.50亿港元增至1.79亿港元[120] - 公司应占佐敦中远海运利润同比增长21%至171,319,000港元(2024年:141,466,000港元)[88] - 公司应占常熟纳斯卡福利润同比下降4%至5,612,000港元(2024年:5,837,000港元)[89] - 公司应占浙江四兄绳业利润同比下降17%至6,144,000港元(2024年:7,402,000港元)[92][9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取合营企业股息3748万港元[137]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航运服务业收入为1,928,259,000港元,同比上升16%,占集团收入99.7%[15][18] - 一般贸易分部收入为5,859,000港元,同比下跌93%,占集团收入0.3%[15][18] - 管理费收入为4227.7万港元,同比增长17%[25] - 航运服务业收入达1,928,259,000港元,同比增长16%[62][65] - 船舶贸易代理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7%至97,791,000港元[70] - 保险顾问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至119,639,000港元[75] - 船舶设备及备件供应收入同比下降3%至886,183,000港元[77] - 涂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至822,892,000港元[82] - 一般贸易分部收入同比下降93%至5,859,000港元(2024年:85,608,000港元)[92][96] - 航运服务科技分部录得税前亏损12,900,000港元(2024年:税前亏损12,121,000港元)[91][94] - 涂料销售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82289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95777千港元增长38.1%[192] - 船舶设备及备件销售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886183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09982千港元下降2.6%[192] - 船舶贸易代理佣金收益2025年上半年为97791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9554千港元增长97.3%[192] - 保险顾问佣金收益2025年上半年为119639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1633千港元增长7.2%[192] - 航运服务科技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1754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33千港元增长426.7%[192] - 一般贸易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5859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5608千港元下降93.2%[192] - 总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193411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752887千港元增长10.3%[192] 各业务线溢利表现 - 航运服务业所得税前溢利为410,991,000港元,同比增长26%[62][65] - 船舶贸易代理服务税前溢利同比增长124%至81,809,000港元[70] - 保险顾问服务税前溢利同比增长11%至83,841,000港元[75] - 船舶设备及备件供应税前溢利同比下降5%至54,103,000港元[77] 业务量指标 - 新造船交付量同比增长120%至22艘[71] - 新造船订单同比增长205%至58艘[71] - 集装箱涂料销售量同比增长94%至28,723吨[83] - 工业重防腐涂料(含车间底漆)销量同比增长4%至11,167吨(2024年:10,713吨)[87] - 船舶涂料销量同比增长19%至69,186,000升(约93,401吨)(2024年:58,367,000升,约78,795吨)[88] - 新造船涂料销量同比增长24%至48,719,000升(2024年:39,233,000升)[88] - 维修保养涂料销量同比增长7%至20,467,000升(2024年:19,134,000升)[88] - 沥青销量同比下降92%至1,641吨(2024年:20,285吨)[92][96] 现金流状况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2364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251.5万港元大幅增长[1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22.16171亿港元,主要由于到期日超三个月存款增加229.0173亿港元[1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出3.17263亿港元,其中向权益持有人支付股息3.15184亿港元[137]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37604亿港元,较期初减少22.09791亿港元[139] 资产和负债状况 - 现金及存款总额为60.92亿港元,现金回报率为3.75%[40][41] - 公司总资产从9,333,570千港元增至9,931,897千港元,增长6.4%[12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053,350千港元,较期初5,938,078千港元下降14.9%[12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从1,213,271千港元增至1,821,963千港元,增长50.2%[126] - 存货从401,734千港元降至237,946千港元,减少40.8%[126] - 非流动银行存款从0增至1,032,677千港元[126] - 公司总权益从8,209,339千港元增至8,480,427千港元,增长3.3%[128]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从807,372千港元增至1,073,450千港元,增长33.0%[128] - 当期所得税负债从20,619千港元增至49,585千港元,增长140.5%[12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总存款及现金为60.9151亿港元,其中受限存款548.3万港元[139]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初的81.87399亿港元增长至2024年6月30日的83.13664亿港元[135] - 公司2024年保留溢利从71.14407亿港元增长至72.45671亿港元[135] 股息和股东回报 - 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33.0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26.5港仙增长24.5%[53][54] - 公司宣派股息315,184千港元[131] 股票期权计划 - 公司授予总计23,830,000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每股2.26港元[48] - 公司于2020年10月6日授予2,460,000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每股2.184港元[49][51] - 公司于2021年4月7日授予1,370,000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每股2.72港元[49][51] 市场趋势和行业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量为4,678万载重吨,同比下跌57.9%[57][60] - 集装箱船新船订单达2,174万载重吨(19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7.2%,占总订单46.5%[57][60] - 全球替代燃料船舶在手订单达16,096万载重吨,占全部在手订单41.5%[57][60] 公允价值计量 - 2025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总资产为253,046千港元,其中第一级别资产113,448千港元,第三级别资产139,598千港元[169]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总资产为221,139千港元,其中第一级别资产84,772千港元,第三级别资产136,367千港元[171] - 2025年6月30日第一级别金融资产(FVOCI股本证券)为113,448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4,772千港元增长33.8%[169][171] - 2025年6月30日香港商业投资物业(第三级别)公允价值为29,600千港元,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169][171] - 海外商业投资物业(第三级别)公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34,478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6,962千港元,增幅7.2%[169][171] - 中国住宅投资物业(第三级别)公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48,389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9,136千港元,增幅1.5%[169][171] - 香港住宅投资物业(第三级别)公允价值保持稳定,2025年6月30日与2024年12月31日均为23,900千港元[169][171] - 报告期内第一级别、第二级别与第三级别之间无资产转移[172][17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第二级别金融及非金融工具[173][176] - 第三级别资产估值采用直接比较法,需对物业异质性进行定性差异调整[178][181] - 公司投资物业于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由独立估值师Landscope Surveyor Limited和Cushman & Wakefield Limited进行重估[184] 会计准则和报告框架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计简明综合中期财务信息以港元列报[144]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8月27日批准了该中期财务信息[145] - 公司已首次采纳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缺乏可兑换性",于2025年1月1日生效[151] - 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对公司当期及过往期间财务表现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5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54][15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54][156] - 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影响综合收益表和综合全面收益表的呈列方式[158][160] 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 - 公司面临市场风险包括外币风险、利率风险和价格风险[161][162] - 自2024年底以来风险管理人员或风险管理政策无重大变化[163] - 与2024年底相比财务负债的合约性未贴现现金流出量无重大变化[164] 经营分部信息 - 公司经营分部包括涂料、船舶设备及备件、船舶贸易代理、保险顾问、航运服务科技和一般贸易[196] - 管理层基于所得税前溢利计量评估运营分部表现[199]
BHP to suspend operations, cut jobs at Australian coking coal mine
Yahoo Finance· 2025-09-17 08:30
公司运营调整 - 必和必拓将于2025年11月暂停与三菱合资的昆士兰州萨拉吉煤矿综合体南部作业 并削减750个岗位[1] - 该决定源于低煤价和高额政府特许权使用费对投资回报的挤压[1] - 萨拉吉综合体在截至2025年6月的年度中生产了820万吨炼焦煤[1] 合资企业与资产状况 - 必和必拓与三菱开发公司通过BMA合资企业在昆士兰州共同拥有另外四个煤矿[2] - BMA资产总裁强调 暂停运营和裁员是面对政府特许权使用费与市场条件共同影响下的必要决策[2] 市场与政策环境 - 尽管中期对硬炼焦煤的需求强劲 但在当前条件下维持低利润率矿区运营不可持续[3] - 昆士兰州政府于2022年7月将煤价超过175澳元/吨时的特许权使用费率提高至20% 超过300澳元/吨时最高达40% 此前超过150澳元/吨时的最高费率为15%[3] - 炼焦煤价格在2022年俄乌冲突后曾飙升至600美元/吨以上 目前已恢复正常 最新交易价约为190美元/吨[4] 劳工政策影响 - 联邦法院近期驳回必和必拓推迟执行同工同酬规定的申请 该规定要求劳务派遣工人与公司员工同岗同酬[4] - 根据裁决 约1800名为BMA提供服务的矿业公司雇员工资将提高约2万至3万澳元 叠加后年收入可能超过12万澳元的行业平均水平[5] - 矿业能源联盟批评公司不应将矿工和社区作为与政府特许权使用费争议的筹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