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农业

搜索文档
中国中亚合筑生态治理“绿堤”(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5 06:44
这一节水农业示范区是中乌咸海生态环境治理合作的典型成果之一。通过棉花覆膜滴灌技术、光伏发电 和智能水肥一体机,示范区实现棉田智能滴灌和施肥,使棉花产量提高两倍以上,成本和用水量显著下 降。 横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人类活动用水激 增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咸海水域逐步缩小,目前面积仅相当于原始面积的10%左右。由于水 岸线严重后退,土壤盐碱度升高,咸海干涸的湖床上形成了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咸海成为令人 痛惜的"中亚之泪"。2010年4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咸海干涸是"地球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技术人员正在交流。 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之际,中国助力中亚国家解决咸海生态危机的合作成果引人关注。近年来, 中国和中亚国家深入开展联合科学考察,推进盐碱地治理,建设节水棉田示范区,携手推进一系列生态 环境治理合作项目,共筑生态治理"绿堤"。 "看到盐碱地生态治理和经济效益协同的可能性" 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努库斯的咸海滨湖区盐碱地上,由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阿克苏有限公司和乌兹 别克斯坦咸 ...
【榆林】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
陕西日报· 2025-06-03 06:52
2023年,榆林粮食播种面积达1099.2万亩,位列陕西第一; 答案写在田间地头—— 从"人追着水跑"到"水跟着苗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鼠标一点管千亩",榆林在黄土高原展 开"藏粮于技"的探索实践。 ■ 一场"滴水必争"的突围 5月19日,米脂县郭兴庄镇阳石坬村,水肥一体化设备正为农田精准"解渴"。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雄 感叹:"现在有了节水设备,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曾经,榆林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十年九旱是常态。 榆林人深知,改变局面,首先要"争水"。 2022年,榆林市出台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方案,多措并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024年,榆林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区粮食产量突破亩均400公斤; 今年,榆林计划新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59.73万亩; …… 曾被称作"沙漠之城"的榆林,如何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成为陕西重要的"生态粮仓"? 眼下,榆林市正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农田节水技术,提升 灌溉效率、增加底墒,为粮食生产筑牢根基。 按照"用好天上水、用足地表水、适度利用地下水、保住地中墒"的思路,榆林各地采取"节、集、 蓄、调"四类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开源节流 鄂尔多斯地下水位连续三年上升
内蒙古日报· 2025-05-28 21:08
转自:草原云 鄂尔多斯市作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1299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地区年均降水量190—300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2000—3000毫米,属于资源性、工程性、结构性、指 标性缺水并存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通过构建"分质供水-梯度处理-循环利用"体系,持续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截 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地下水水位同比上升1.84米,连续3年上升。 为了做到开源节流,鄂尔多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2022年11月,鄂尔多斯市印发《"四水四定"方案》,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 2024年1月1日,《鄂尔多斯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为水资源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撑。 2024年7月18日,通过全国首个"拦沙换水"取得黄河用水指标的供水工程,换来每年2800万立方米黄河 取水指标。 2025年3月21日,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鄂尔多斯市节水行动方案》。 …… 循环利用 保障工业生产 走进乌审旗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中央控制室,智慧大屏上跳动的用水指标折射出工业节水的精细化管理 图景。这个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构建的三级网格化节水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