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板
icon
搜索文档
这座苏北城市,如何成为“海上风电第一城”?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20:43
地处黄海之滨的江苏盐城,是一片一直向海生长的土地。南边的长江,北边的淮河,穿过高山、越过原 野,将从上游裹挟而来的泥沙带到黄海,淤沙成地。这块土地上日新月异的绿色变革、正在崛起的产业 高地引人注目。 盐城在经济大省江苏风头正健。去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39位,服务业增加值、工 业技改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集群积厚成 势,将盐城坐标嵌入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版图。 这里不仅有海与陆的际会、南与北的交融,更有血与火的淬炼。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热血铸就 的"铁军精神"已成为城市的精神品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感念习近平总书记到盐城考察新四军纪念馆 时的语重心长,正在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攒起万千力量。 | | | 为何盐城的绿是世界的潮 驱车穿行盐城沿海公路,只见风机在海天间轻盈旋转,光伏板在骄阳下熠熠生辉。吹过盐城的那阵风、 洒下的那缕阳光,正在为这座城市充电。 走进盐城大丰港零碳产业园,能碳智慧管理平台上,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一目 了然。在盐城,绿电通过国网变电站汇集专线输送至园区、企业……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 源发电城 ...
“风光”无限、追“风”逐“日” 新疆戈壁滩上“绿电”奔腾
央视网· 2025-09-22 16:14
这里就是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西北地区首座投产发电的百万级抽水蓄能电站,两座水库海拔高差484米,相当于160多层楼 高,为高效电力调节创造了条件,电站将上水库蓄满一次,能持续发电6个小时,它全年的发电量足以满足200万个普通家庭一整年的 用电需求。 在新疆,一年中,满足光伏电站有效工作6小时以上的天数多达300多天,这样一块2.58平方米的光伏板日均发电量可满足1台1.5 匹空调连续运转4个小时。 再大的光伏矩阵也只能白天发电,如何实现24小时发电呢?这些由26.4万块反射镜组成的光热储能矩阵,白天将太阳能捕获"储 存",夜晚通过加热熔盐转化成电能,从而实现24小时发电,被形象的称作"超级充电宝"。 央视网消息:新疆地域辽阔,也有大量的戈壁荒漠。昔日的戈壁荒漠正孕育出无限"风光"。记者从国家电网了解到,截至今年7 月底,新疆电源总装机容量已突破2亿千瓦大关,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约60%,已成为新疆第一大电源。如今,乌鲁木齐、哈密、昌 吉、巴州、喀什等地已建成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戈壁荒漠间,风机成林、光伏连片,绿色电能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 力。 哈密是新疆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这里有近8000台 ...
【西安】首批45个村“光伏+”乡村振兴项目建成投运
陕西日报· 2025-09-22 06:41
秋日的阳光温暖和煦。 9月15日,西安市长安区魏寨街道魏寨村,民房顶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泛着微光。村民魏康利 站在院子里,打开手机查看光伏板发电量数据。 "以前,冬天取暖费一年得花3600多元。现在,有了这光伏板,取暖不花钱,每年还能有分红。"魏 康利感慨。 魏寨村是西安市首批"光伏+"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截至今年7月底,西安市16个"光伏+"乡村振兴 试点村全部建成并网,首批45个村的"光伏+"乡村振兴项目也建成投运。 西安地处北纬34度,光照时间长,发展光伏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在过去,像魏寨村这 样无优越资源的村庄,大多依赖传统农业,村民收入单一,发展后劲不足。 "我们村以前没啥特色产业,村民守着几亩地过日子,想富起来难。"魏寨村党支部书记魏富刚告诉 记者,"听说市里要推'光伏+'乡村振兴项目,我们立马报了名,想着这或许是村里发展的新机会。" "刚开始,不少村民有顾虑,担心有风险、不划算。"魏富刚回忆,村干部挨家挨户算经济账、讲政 策,还组织村民去其他试点村参观。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家的顾虑渐渐打消。 现在,西安乡村正借"光"生"金",绿色电能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晒太阳"生财 ...
生态工程也是富民工程
人民日报· 2025-09-19 06:32
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全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经过几代治沙人的付出,区域生态 环境明显改善。"十四五"以来,当地不断创新治理模式,综合运用以路治沙、光伏治沙、工程治沙等手 段,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40%。 如今,库布其沙漠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沙区经济不断发展。在当地,沙漠治理已不仅是生态工程,也是 富民工程、发展工程。 穿沙公路带动产业发展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巴音至蒲圪卜穿沙公路穿过滚滚黄沙。公路北侧,新立起来的 光伏管桩地上部分2米高,如卫士般守护着公路。 项目负责人张皓棵告诉记者,这条16.8公里的穿沙公路,今年5月通车,正是以路治沙的生动体现。 一条条穿沙公路如丝带般延伸,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公路助沙区群众走出去,更将生态产 业引进来,鄂尔多斯市探索着治沙的全新路径。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驰骋上百公里,绿意绵延铺展。步入其中,扑面而来的不是印象中的黄沙漫漫,而是 夹杂了微湿和清凉的草香。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通过推广水冲插条、可降解容器造林等治理技术,应用飞播无人机、植树机器人、 灌木平茬机、沙障铺设机等装备,沙漠治理不断提速。 依托技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加强库布其沙漠治理 生态工程也是富民工程
人民日报· 2025-09-19 05:52
文章核心观点 - 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显著 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 治理率达到40% 生态资源逐步恢复 沙区经济不断发展 沙漠治理已成为生态工程 富民工程和发展工程 [1] 治理模式创新 - 综合运用以路治沙 光伏治沙 工程治沙等手段 创新治理模式 [1] - 将公路交通布局与治沙工程重点项目有机结合 依托穿沙公路推动沙化土地治理向沙漠深处延伸 [3] - 重点以沿黄高速两侧贯通补齐库布其沙漠北缘420公里锁边林带 有效阻止沙漠扩张 [3] - 累计建成穿沙公路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 带动防沙治沙400多万亩 [3] - 形成以路划区 路定沙阻 路进沙退 路通业兴的治理格局 [3] 光伏治沙产业 - 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建设光伏长城治沙带 分段集中线性布局 [3] -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从人工防沙到项目治沙再到产业兴沙的递进 [3] - 同步推进板下生态治理 促进生态建设与新能源开发互补共赢 [3] - 将形成约5公里宽 400多公里长的光伏治沙带 [4] 科技治沙应用 - 采用无人机飞播作业 效率高精度好播撒均匀成本低 [5] - 2023年6月至9月完成飞播约13万亩 播撒柠条花棒羊柴沙蓬等品种 [5] - 推广水冲插条 可降解容器造林等治理技术 [5] - 应用植树机器人 灌木平茬机 沙障铺设机等装备 [5] - 2023年以来累计新建锁边林 阻隔带 阻沙带340公里 [6] 生态经济效益 - 牧民收入显著提升 案例显示年纯收入达15-20万元 其中餐饮民宿占比超50% 另含甘草种植和牧业收入 [7] - 发展家庭林(草)场500余户 生态覆盖总面积达200多万亩 [7] - 培育生物质绿色甲醇 柠条饲草料加工等重点产业 年加工利用柠条沙柳等超5万吨 [8] - 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 [8] - 沙柳种苗销售年收入达数十万元 平茬材料作为沙障原料销售产生额外经济效益 [7]
实探中国最大沙漠治沙新模式,万亩流动沙丘变身“蓝板绿洲”
第一财经· 2025-09-18 17:00
项目概况与规模 - 中广核洛浦万亩沙漠治理示范项目占地总面积达2.2万亩(相当于2054个标准足球场)[4] - 项目规划种植区域包括美洲狼尾草(复播紫花苜蓿)4027亩、耐旱植物5830亩、防风林187亩[4] - 项目复播紫花苜蓿1800余亩,多样化种植区84亩,工程治沙187亩[4] 技术应用与创新 - 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沙膜"技术,通过在沙地表面20厘米处施加植物纤维粘合剂实现保水保肥[9] - 使用特殊高分子材料固沙,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优化作物生长环境[9] - 光伏板兼具发电与防风治沙功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为植物创造生长条件[9] - 采用"生物治沙+工程治沙"结合模式,应用沙漠土壤化改造、旱生作物种植及高效节水技术[12] 生态效益与产出 - 项目每年新增约1000吨苜蓿等干草饲料,可满足140头牛或1660只羊全年饲草需求[8] - 植被恢复后区域生物多样性提高,鸟类物种日益丰富,沙尘天气次数显著减少[12][13] - 洛浦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投运后年供电9.6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96万吨[14] - 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51万吨[14] 项目建设挑战与应对 - 塔克拉玛干沙漠85%以上沙丘处于流动状态,年移动速度达几米至几十米[8] - 建设期间遭遇沙尘暴18次,草苗补种20余次,设备运输协调困难且地质松软导致打井塌陷[8] - 施工前敷设草方格和密目网作为防沙屏障,并与气象部门联动调整作业计划[13] - 选择适应高温干旱的一年生狼尾草作为首年种植对象,为后续苜蓿生长提供遮阳固沙[13] 相关项目扩展 - 中广核洛浦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总容量50万千瓦,总投资约13.5亿元[12] - 项目安装约104万块高效光伏组件,采用"光伏+生态治理"模式结合节水灌溉与沙漠治理[13] - 项目于2024年9月25日核准,10月建设,2025年5月23日并网投运[12]
“东方新能源霸权成型,中国光伏与人民币清算搅动全球经济秩序”
搜狐财经· 2025-09-17 01:42
新能源时代的"东方日出":西方困境与中国崛起 当欧洲的工厂灯依旧亮着,仓库里堆积的却已是中国制造的光伏板。口号喊着绿色转型,核心设备却依赖东方供应,这种两难困境正在布鲁塞尔和柏林上 演。昔日风电明星西门子歌美飒宣布裁员万人,自顾不暇;东方阵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直言不讳:"我们靠中国光伏过冬。"舆论场上,法国媒体断 言"东方新能源霸权正在形成",美国的评论则更为尖锐——"光伏板正在取代美元定义世界秩序"。而身处海湖庄园的特朗普,看着这股势头,也忍不住提高 嗓门:"欧美必须联手,否则我们只能被动挨打。" 规则与货币:一场悄无声息的较量 新能源浪潮的涌动,最敏感的变化并非体现在工地,而是流淌在金融清算系统的脉络之中。中俄两国能源交易几乎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沙特也开始用人民 币出售石油,这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货币选择,标志着交易规则主导权的转移。中国的CIPS跨境支付系统已延伸至112个国家,甚至伊朗也通过它完成了首笔 光伏出口结算,SWIFT"一家独大"的时代接口已被悄然撬动。 货币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在能源贸易中,计价货币是金融收益的金矿,也是制裁与豁免的命门。当结算货币从美元转向人民币,意味着对手方的风险定价、 ...
逾三千五百平方米的光伏棚每年发电超六十万度 露天停车场撑起“光伏伞”
四川日报· 2025-09-16 10:25
位于遂宁市安居区梧桐南路的安居区人民医院,是安居区人流量最大的就医场所。这段时间,不少医患 发现,医院停车场上新增了一个大型装备——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阻隔着阳光,如同一把把巨大 的"光伏伞",为烈日下的车辆撑起一片清凉。 给停车场车辆"遮阴"?这显然不是"光伏伞"的主要功能。 "我们把原本功能单一的露天停车场,升级成了一个集停车、发电、环保于一体的大型'充电站'。"设计 承建方厦门金名节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石光华说。 发电是停车场"光伏伞"的核心功能。这座建在停车场上的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运行。 其所发的绿色电力优先供应医院日常运营,降低医院的用电成本。同时,"余电上网"还能增加医院收 入。安居区人民医院后勤科科长卢麒远介绍,目前停车场光伏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并网调试工作,准备 验收。 此外,停车场装机规模达115千瓦时的储能系统就像一个"储水池",每天两充两放,在用电低谷期储 电、用电高峰期放电,实现移峰填谷、应急备用。 实际上,遂宁并不属于太阳能资源富集的地区。随着科技发展,光伏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光伏材料价格 持续降低,太阳能资源一般的地区也开始发展光伏项目。 《遂宁市"十四五"节能减 ...
一座资源型城市的零碳实践
四川日报· 2025-09-15 10:33
攀枝花市西区的传统产业正经历绿色循环化改造。杨邦春 摄 大面山农风光项目。盐边县委宣传部供图 思路 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目标 9月的攀枝花市盐边县昔格达村,秋意盎然、硕果盈枝。田园画卷中,一座彩虹廊桥穿过花海。这不是一座普 通廊桥,它安装了150余块40%透光的彩色发电玻璃,装机功率超过了30kW。昔格达村也是"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 目"首批试点村镇之一。 追逐"零碳"目标的不止昔格达村。近期,2025年度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正式公布,攀枝花西区 经济开发区等4家园区入选首批试点。在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服务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园区安 全、排放、环保等各项数据,对园区安全与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监控与精细化管理。 攀枝花因矿而建、因矿而兴,城区与工矿区犬牙交错,工业占比大——这样一座城市却一直怀抱"零碳"梦 想。按照攀枝花的设想,到2035年,全市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绿色低碳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面对艰巨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任务,攀枝花如何走好这条"零碳"之路? 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33% 到2030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 ...
中国绿色投资崛起,全球新能源格局重塑,供应链竞争进入深水区
搜狐财经· 2025-09-15 06:40
一切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2025年3月,一组被路透社与彭博社陆续披露的数据。这些数字并非虚无缥 缈的口号,而是有着切实的"落地证明"——近三年内,中国对外的绿色技术和能源相关投资累计高达近 25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这笔巨资,在非洲的几个小型国家、东南亚一座繁忙的沿海城 市,以及中南美洲的电池制造厂等地,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这些钱,看得见吗?"我曾这样问一位负责项目的工程师。他笑了笑,将手机递给我。屏幕上,是一张 尘土飞扬的厂区门口照片:简陋的宿舍整齐排列,工人们身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堆 叠如山的太阳能电池板货柜之间。年轻的当地工人,人手一部手机,专注地学习操作技能。这幅画面, 粗糙却真实,正是庞大资金转化为钢筋水泥的瞬间写照。 2025年的春日午后,一股与往常截然不同的紧张气氛弥漫开来。美国华盛顿与北京之间那本应是礼节性 的电话寒暄,此刻却被一种夹杂着匆忙与不安的语调所取代,仿佛久违的老友突然发现家门口悄然多了 一把冰冷的刀。与此同时,欧洲几座主要首都的走廊里,外交官们低声交换着文件,他们的眼神中透露 出一种不言而喻的信号:"事态比我们预期的要严重得多。" 我还记得一次在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