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能源

搜索文档
中国中亚合筑生态治理“绿堤”(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5 06:44
中国与中亚国家生态治理合作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开展"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区,通过棉花覆膜滴灌技术、光伏发电和智能水肥一体机,实现棉田智能滴灌和施肥,使棉花产量提高两倍以上,成本和用水量显著下降 [4][6] - 示范区棉田的籽棉平均亩产量达到307公斤,远高于当地120公斤的平均亩产量,且用水量仅约为当地的70%,滴灌和施肥所需能源主要来自于光伏发电 [6] - 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目前面积仅相当于原始面积的10%左右,干涸的湖床上形成了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 [4] 技术应用与成果 - 新疆生地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合作制定了咸海治理方案,通过联合科考、盐碱地治理、沙漠化治理、节水农业等技术合作,探索咸海生态治理新模式 [7] - 中国科研人员在咸海周边推进光伏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集成、试验与示范项目 [7] - 中国与中亚国家已合作搭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亚农业研究中心等平台,深化双边农业科技合作 [8]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 中国同中亚五国发布阿斯塔纳宣言,推动在荒漠化土地和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畜牧兽医等领域开展技术与人才交流合作 [8] - 新疆生地所对参与合作项目的乌方人员进行遥感技术、实验室化验分析技术等科研能力的集中系统培训,并在具体治理项目中及时回应乌方技术人员遇到的问题 [8] - 中国开拓"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成立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在中亚、非洲等地建立防沙治沙示范基地 [9] 行业影响与评价 - 乌兹别克斯坦政治观察家认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生态治理合作已见实效,是改善民生、增强信任的务实体现 [7] - 咸海国际创新中心主任认为中国在沙漠化防治、节水农业等领域积累了先进技术和丰硕成果,希望未来加强合作 [8] - 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局局长评价中国治沙模式对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国家而言是"希望的灯塔",提供了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9]
晶科能源出售子公司:11亿元转让款遭拖欠近一年 买家已承诺分期支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3 22:59
晶科能源子公司出售及回款问题 - 公司出售子公司新疆仕邦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交易价格为43亿元,分三期支付(首期12亿元、第二期15亿元、尾款16亿元)[2] - 第二期转让价款15亿元中仅收到3.94亿元,剩余11.06亿元被拖欠近一年,买方承诺分期支付至2028年[1][2] - 公司对拖欠款项计提5%坏账准备(5530万元),并持续催促买方仕阳绿能科技履行付款义务[2] 买方付款计划安排 - 买方计划2025年支付1.06亿元,剩余10亿元于2026-2028年分期支付[3] - 公司认为后续款项收回"不存在实质性障碍",将通过协商督促买方履约[3] 子公司业绩未达标及补偿问题 - 子公司仕邦光能2024年业绩承诺为税后扣非净利润5亿元,实际未达标需支付3.9亿元业绩补偿款[4][5] - 业绩补偿款可与买方应付的4亿元尾款抵销,但公司暂未支付补偿款以保护自身利益[4][5] - 公司已预提对赌期(2024-2027年)内6亿元补偿金额,并计入交易性金融负债[5]
产业扶贫改变乡村面貌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走向乡村振兴
央视网· 2025-06-18 17:04
贵州松桃玩具产业 - 松桃县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转型为"玩具之城",重点发展塑胶玩具制造,产品包括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代工的潮玩手办[1] - 2021年通过东西部协作从广东东莞引进大型玩具企业,目前已在松桃设立1个总部、2个分厂和11个微工厂,吸纳就业4500人,其中近半数为脱贫群众[4] - 玩具生产流程包含注塑、打磨、喷油等上百道工序,62台注塑机和18台打磨机全天运转,近年来为国内品牌代工及自有品牌产品比重显著提升[1][2] 易地扶贫搬迁成效 - "十三五"期间松桃县完成易地搬迁14000余户近7万人,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搬迁群众可通过社区工厂就近就业[6] - 贵州省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6.1%,全省实现就业96.38万人,通过配套教育、医疗等设施促进新市民城镇化融入[6] - 班彦村129户土族群众2016年完成搬迁,从深山迁至省道旁,配套建设医务室、幼儿园等设施,生活条件显著改善[16][21] 云南古生村科技农业 - 中国农业大学2022年在古生村设立科技小院,推广鲜食玉米育苗移栽和减肥减密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提升作物品质[7][9] - 科技小院建立土壤数据库,为农户提供精准施肥方案,并开展洱海水质监测,三年来累计取样分析污染来源[7][9] - 2023年大理州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科技小院还拓展文旅融合业务,开发民宿经济和电商培训[11][9] 班彦村特色产业 - 依托"浪山"民俗发展生态农旅,2024年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旅游收入超百万元,建设采摘园、游乐场等综合设施[13][16] - 盘绣产业培训370余名绣娘,采用"非遗+订单+农户"模式,产品销往20多个省区市,绣娘人均增收5000元,年增村集体收入8万元[18] - 2022年起发展屋顶光伏,每户年分红2500元,2024年全村使用绿电79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8吨,形成微电网系统[20]
天合光能:拟以2.62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天合富家2.07%的股权
快讯· 2025-05-30 17:44
股权收购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控股子公司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所持有的2.07%股权 [1] - 合计收购金额为2.62亿元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交易审批 - 交易已通过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 [1] - 交易已通过第三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1]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已审议通过 [1] - 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1] 标的状况 - 交易标的产权清晰 [1] - 不存在抵押质押及其他限制转让情况 [1] - 不涉及诉讼仲裁或查封冻结等司法措施 [1] - 不存在妨碍权属转移的其他情况 [1]
一图看懂:主动优选基金经理,在2025年1季报里都说了啥?
银行螺丝钉· 2025-05-21 21:56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基金2025年的1季报更新 完毕, 螺丝钉也梳理了一下投顾组合基金经理池中,主动基金经理的 1 季报 。 包括基金经理的观点,以及基金的一些数据信息。 基金经理观点怎么看 基金经理在季报中会有两个主要的内容。 • 一个是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投资; • 另一个是对未来市场的观点。 后者会更重要一些。 不同基金经理,对待这一部分的态度也不同。 • 有的基金经理会很详细的写很多 ,例如景顺长城的杨锐文,就以报告观点详细著称。 • 有的基金经理写的不多(可能投资做的不错,但在报告里不怎么解释)。 并且,基金经理因为投资风格不同,每个人的偏好自然会有区别。 例如: • 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偏向于低估值的品种一些。 • 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会更看重品种的增长速度。 所以,对基金经理的观点,也要辩证看待~ 我们把基金经理分成了几组。 • 2016-2017年表现不错; • 2019-2020年跑输市场; • 2021 -2024年跑赢市场。 报告期内,本基金持仓基本不变,基 金业绩基本跑平市场,考虑到当前持 仓公司的基本面,我们对未来的信心 还是比较强的。 展望以后,我们认为影响市场的因 ...
Energyre LLC.和谷歌公司签署600 MW光伏能源(供应)协议。
快讯· 2025-05-15 22:13
能源合作协议 - Energyre LLC与谷歌公司签署600兆瓦光伏能源供应协议 [1]
5月15日电,Energyre LLC.和谷歌公司签署600 MW光伏能源(供应)协议。
快讯· 2025-05-15 22:13
智通财经5月15日电,Energyre LLC.和谷歌公司签署600 MW光伏能源(供应)协议。 ...
浙江持续打造品牌强省
搜狐财经· 2025-05-11 10:20
全琳珉 5月10日,正值第九个"中国品牌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湖州德清开幕。记者从大会举办的"品 字标·浙十年"品牌分享推介活动现场获悉,自浙江制造公共品牌"品字标"诞生至今,浙江已累计培 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颁发"浙江制造"认证证书7268张,持续推动浙江从"制造大省"向"品牌强省"转 型。 浙江是全国最早提出打造"品牌大省"的省份之一。10年前,浙江正式出台意见,打造"浙江制造"品牌, 在全国创新构建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品字标"品牌建设体系。"品 字标"由此诞生。 品牌建设的核心是质量,质量提升的关键在标准。为此,浙江构建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品牌标准 体系,从一颗螺丝钉到整机制造,全流程"斤斤计较"。截至目前,全省已相继研制"浙江制造"标准3923 项,并以全产业链视角先后研制发布数字安防、光伏能源等重点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指南30项。 有了高标准,还要做严认证。浙江构建"市场认证+自我声明"的品牌认定体系,广泛吸纳瑞士SGS、德 国TUV等14家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成立"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推行"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 证、多国证书"认证模式 ...
浙江十年来培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
搜狐财经· 2025-05-11 01:24
品牌建设成果 - 浙江累计培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颁发"浙江制造"认证证书7268张 [1] - "品字标"品牌推动浙江从"制造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型 [1] - 浙江制造曾面临国际市场"廉价"和"低端"标签问题 [1] - 浙江十年前出台《关于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意见》,构建"品字标"品牌建设体系 [1] 标准与认证体系 - 浙江构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品牌标准体系,已研制"浙江制造"标准3923项 [2] - 以全产业链视角发布数字安防、光伏能源等重点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指南30项 [2] - 浙江构建"市场认证+自我声明"品牌认定体系,成立"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 [2] - 推行"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多国证书"认证模式 [2] - 颁发"品字标"国际证书649张,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出口近1500亿美元 [2] 未来发展方向 - 浙江将继续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强企行动,提升品牌建设的质量支撑力和标准引领力 [3] - 进一步提升"品字标"的"文化+创新"属性,推进"品牌出海" [3] - 构建以信用为内核的"浙江精品"培育体系 [3]
浙江十年培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 推进“品牌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5-10 21:51
浙江制造业品牌建设成果 - 自2014年启动"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以来,浙江已累计培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颁发"浙江制造"认证证书7268张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浙江已研制"浙江制造"标准3923项,发布数字安防、光伏能源等重点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指南30项 [1] - 浙江构建了"市场认证+自我声明"的品牌认定体系,成立"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吸纳14家权威认证机构 [2] 品牌国际化进展 - 浙江已颁发"品字标"国际证书649张,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 [2] - "品字标"品牌累计带动出口近1500亿美元 [2] - 浙江将实施"货通全球产业带出海计划",加大海外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投入 [2] 产业集群发展 - 浙江拥有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慈溪小家电等多个制造业集群 [1] - 通过"浙江制造"公共品牌建设,推动从"制造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型 [1] - 推行"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多国证书"认证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