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icon
搜索文档
更“阳光”更惠民!国家“团购”药品为就医减负 健康保障更加“可及+可靠”
央视网· 2025-11-06 21:56
央视网消息:近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谈判先后结束,55种药品纳入集采,越来越多的质量优良、价格适宜的药 品中选,国家医保局首次制定商保创新药目录,给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以充分空间。本次药品集采规则调整更"阳光"更惠民,引导市场良性竞 争,为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国家医保谈判3日结束,120家内外资企业现场参与,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用药需求,今年目录调整中增设了商保创新药目 录,共有121个高值药品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称:"商保创新药目录由国家医保局组织制定,我们考虑与医保目录同时申报、同步调整。企业可以自 主申报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或者商保创新药目录,也可以同时申报两者。与医保目录调整的不同点在于,商保创新药目录将充分尊重商业保险公 司的市场主体地位。" 10月底,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公布中选结果,55种药品纳入集采,覆盖多种常用药品,全国患者预计将于2026年2月用上新一 批质量优良、价格适宜的中选药。 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海称:"我们这次一共超过了4.6万家医疗机构来进行报量,77%是按照厂牌来 ...
浏阳经开区4家药企8个药品拟纳入第十一批国家集采
长沙晚报· 2025-10-31 20:11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概况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有55种药品入围 覆盖抗感染 抗过敏 抗肿瘤 降血糖 降血压 降血脂 消炎镇痛等领域常用药品 [1] - 全国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预计全国患者将于2026年2月用上新一批中选药 [1] - 本次集采总体实现“稳临床 保质量 反内卷 防围标”预期目标 [1] 浏阳经开区药企集采表现 - 浏阳经开区4家药企共8个药品拟纳入第十一批国家集采 入围企业分别为湖南九典制药 湖南华纳大药厂 湖南先施制药 湖南明瑞制药 [1] - 九典制药及其全资子公司共有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 达格列净片和尼可地尔片3个产品拟中选 公司国家集采中选品种总数将达到11个 [1] - 华纳药厂的盐酸贝尼地平片拟中选 该产品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公司目前已有22个品种中选国家集采或地区/联盟集采 [2] - 先施制药有三款治疗药物拟中选 分别为盐酸丙卡特罗吸入溶液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 罗沙司他胶囊 [2] - 明瑞制药的罗沙司他胶囊拟纳入集采 该产品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贫血 [3] 集采对药品价格与市场的影响 - 集采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减低药品价格 切实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2] - 先施制药的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集采价格不到40元 而此前进口同款药品售价在4000~5000元 价格降幅显著 [2] - 先施制药打破进口药的专利和价格垄断 坚持制药工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让利于民 [2] 相关企业研发与生产情况 - 先施制药于2021年落户浏阳经开区 于2024年10月正式开展商业化生产 [2] - 明瑞制药是一家创新驱动型医药企业 新药研发累计投入超4亿元 成功研发出数十个新产品 每年都有新的产品批文落地投产 [3]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华纳药厂盐酸贝尼地平片拟中选
长沙晚报· 2025-10-31 18:25
国家药品集采概况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纳入55种药品 覆盖抗感染 抗过敏 抗肿瘤 降血糖 降血压 降血脂 消炎镇痛等领域 [1] - 全国共4.6万家医药机构参加报量 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 [1] 公司核心产品中标情况 - 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的盐酸贝尼地平片在本次集采中以第三顺位中选 [1] - 盐酸贝尼地平片为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的仿制药 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原料药盐酸贝尼地平也已获批 [2] - 通过化学原料药自供和规模化生产 公司对化学药制剂的生产成本和质量有更强控制力 更加适应集采政策变化 [2] 产品市场潜力与行业背景 - 盐酸贝尼地平片是一种长效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心绞痛 [2] - 据报告推算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3.3亿 心脑血管病经济负担沉重 [2] - 《健康中国行动》方案明确 计划到2030年将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及以下 [2] 公司质量优势与集采经验 - 本次国家集采关键词为"稳临床 保质量" 提高了企业投标的质量门槛 [3] - 公司在集采产品全国密集抽检中保持合格率100% 树立了良好的质量品牌 [3] - 公司积极拥抱集采 目前已有蒙脱石散 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等22个品种中选国家或地区/联盟集采 [3]
第十一批集采拟中选结果公示:445家企业竞逐55种药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23:16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概况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于10月27日产生中选结果,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消炎镇痛等领域 [1] - 全国共4.6万家医药机构参加报量,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参与企业数量创历次集采规模之最 [1][4][5] - 最终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企业中选率约60%,产品中选率约57% [1][8] -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共开展多批集采,成功采购490种药品,本次集采结果公示后,预计全国患者于2026年2月用上中选药品 [3] 集采政策目标与措施 - 本次集采总体实现"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预期目标 [3][7] - 强化"稳临床":医疗机构可按通用名或厂牌报量,医疗机构要求采购产品报量的75%得到满足,中选品牌与临床需求匹配度高 [3][7] - 促进"保质量":提高投标企业资质门槛,要求具有同类型药品生产经验,且生产线2年内无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情况,药监部门将对中选产品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 [3][7] - 引导"反内卷":通过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设置"锚点价"防止极端低价冲击、引入复活机制等措施,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7] - 坚持"防围标":将存在股权关联、委托生产等关联关系企业视同为1家,探索引入"首告从宽"机制,落实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 [3][8] 企业竞争格局与策略变化 - 竞争形势激烈,外资药企面临成本劣势,例如印度仿制药企业代表坦言,中国药企掌握原料、辅料与包材供应,更具价格优势,而外资药企多依赖进口原辅料 [6] - 规则变化引导企业调整竞争策略,医疗机构可按具体品牌报量,中选品牌将直接成为供应企业,企业必须回归产品本身,注重长期品牌建设、临床口碑积累和药品质量提升 [9] - "光脚企业"(原本市场份额较小的企业)报低价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立项更趋理性,开始重新审视产品策略,转向仿制格局更好、未充分开发的品种 [9][10] - 新增报价合理性声明规定,对于低于"锚点价"的企业,要求其书面解释具体成本构成,包括制造成本、期间费用、销售利润等,例如齐鲁制药、科伦药业等企业被要求提交声明 [11] 拟中选结果与企业影响 - 多家A股上市药企披露产品拟中选公告,例如九典制药的达格列净片、尼可地尔片等产品拟中选,福安药业及其子公司有8款产品拟中选,但也有5款产品未中选 [11] - 在采购周期内,医疗机构将优先使用中选药品并确保完成约定采购量,有利于中标产品快速放量销售及市场开拓,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1]
复星医药前3季营收扣非净利双降 靠出售资产拉升净利
中国经济网· 2025-10-30 11:01
分拆上市计划 - 公司拟分拆控股子公司复星安特金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提升其企业管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1] - 复星安特金为疫苗业务平台企业,专注于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其约70.08%股权 [1] - 2024年复星安特金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742万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2,339万元 [1] - 2025年1至6月复星安特金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5,316万元,净利润为人民币-5,845万元 [1]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为98.79亿元,同比下降5.46%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8.21亿元,同比增长4.52% [1] - 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6.12亿元,同比增长5.20% [1]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收293.93亿元,同比下滑4.91% [2] - 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5.23亿元,同比增长25.5% [2] -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15.73亿元,同比减少14.32% [2] 财务表现驱动因素 - 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主要受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续标及部分地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展的影响 [2] - 利润总额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系出售和睦家剩余权益以及其他非核心资产的收益贡献 [2] - 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对外许可的利润贡献以及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27亿元的综合影响 [2] -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营业收入减少及对复星凯瑞持股比例增加导致亏损相应增加的影响 [2]
集采转向:药企报价策略分化,不再追求最低价入选
第一财经· 2025-10-29 23:19
集采规则与市场影响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于10月27日开标结束,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领域,预计全国患者于2026年2月用上中选药 [3] - 共有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参与报价的企业数、拟中选企业数、参与报价的产品数和拟中选产品数均创历史新高 [5] - 集采规则引入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设置“锚点价”防止极端低价冲击、引入复活机制等措施,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5] 企业报价策略分化 - 企业报价策略出现分化,从之前为了中选而非理性降价,变为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合理报价,例如有小型药企要求“摸着成本线”报价,不能亏本报 [5] - 国内大企业对集采态度分化,部分企业根据成本和管理优势大幅降价,部分企业则选择放弃报量很大的仿制药市场份额,将更多资源投向创新 [6] - 外资药企报价低于国产企业并进入复活机制,例如江苏恩华和信医药营销有限公司申报的原研药复方电解质注射液(Ⅱ)通过规则二中选 [7] 未入围复活机制 - 本次集采新增未入围“复活”中选机制,对于医疗机构需求大但报价未入围的企业,如接受入围企业的中选价格,也可获得中选机会 [11] - 未入围复活企业按最终报价梯度带量,选择最高中选价格的企业最多按医药机构约定采购量的3折带量,选择锚点价格的最多按8折带量 [11] - 竞争最激烈品种中,报量排前列的企业多选择未入围复活,例如一家市场占有量较大的小针剂企业通过此机制以最高中选价格中选,比最低价高了近1毛钱 [12] 厂牌报量与临床影响 - 本次集采医疗机构可按通用名或具体品牌报量,有4.6万家医疗机构参加,报量的77%具体到了品牌,中选结果满足医疗机构要求采购产品报量的75% [14] - 按厂牌报量中标可保障临床选药和患者吃药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化解临床矛盾 [14] - 出现少数临床报量较多的企业未中选情况,例如阿斯利康达格列净医院报量4.63亿片是按厂牌报量最多品种,但因报价过高未中选 [15] 药品降价与患者负担 - 集采品种尼达尼布口服常释剂型有包括齐鲁制药在内的4家企业拟中选,集采前原研药昂贵,国产仿制药比原研便宜三分之一,集采后价格大幅下调将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17] - 治疗间质性肺病的尼达尼布价格下调,对于在癌症治疗费用基础上还需支付并发症费用的患者,可显著降低经济负担 [17]
集采转向:药企报价策略分化,不再追求最低价入选
第一财经· 2025-10-29 20:56
集采核心结果与影响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于10月27日开标结束,共有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参与报价的企业数、拟中选企业数、参与报价的产品数和拟中选产品数均创历史新高 [1][4] - 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领域,预计全国患者于2026年2月用上中选药 [1] - 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但通过规则优化保持了较高中选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4] 集采规则优化与特点 - 规则优化包括对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设置"锚点价"防止极端低价冲击、引入"入围复活"和"未入围复活"机制 [4][8] - "未入围复活"机制允许医疗机构需求大但报价未入围的企业,在接受入围企业中选价格后获得中选机会,旨在引导更多企业以适宜价格供应临床 [8] - 按厂牌报量是本次集采一大变化,医疗机构既可像以前按通用名报量,也可按具体品牌报量,有4.6万家医疗机构参加报量,其中77%具体到了品牌 [11] 企业报价策略分化 - 企业报价策略出现分化,从之前为中标非理性降价,变为根据自身经营战略、成本控制能力及产品竞争格局来合理报价 [1][4] - 部分国内大企业根据成本和管理优势大幅降价,部分则选择放弃仿制药市场份额,将更多资源投向创新药 [5] - 外资药企参与度提升,有外资药企报价低于国产企业并通过"入围复活"机制中选 [5] 具体品种与市场影响案例 - 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医院报量达4.63亿片,是按厂牌报量最多的品种,但因报价为同品种最高而未中选 [12] - 治疗间质性肺病的尼达尼布有包括齐鲁制药在内的4家企业拟中选,集采后价格大幅下调将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13] - 对于市场占有量较大的企业,"未入围复活"机制有利,使其不必被动卷入低价竞争,可根据自身成本及营销战略主动选择参与价格 [8][9]
营利双降叠加监管风波,甾体药龙头仙琚制药如何突围?
贝壳财经· 2025-10-29 19:13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8.26亿元,同比下降12.71%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07亿元,同比下降23.29%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8%,同比下降2.16个百分点 [3] - 投入资本回报率为6.33%,较上年同期下降2.22个百分点 [3] 历史业绩趋势 - 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已连续多年下滑,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5.85%至41.23亿元,归母净利润下降24.86%至5.63亿元 [4] - 2024年营收为40.01亿元,同比下降2.98%,归母净利润为3.97亿元,同比下降29.46% [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8.69亿元,同比下降12.56%,归母净利润为3.08亿元,同比下降9.26% [4] 分业务板块表现 - 作为核心收入来源的制剂业务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11.27亿元,同比下降7.2% [5] - 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7.3亿元,同比下降20% [5] - 业绩下滑主要受国家药品集采影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产品销售收入下降 [5] 监管处罚事件 - 2025年4月30日,公司因达成并实施原料药价格垄断协议被处罚,没收违法所得2374.67万元,并处2023年销售额8%的罚款1.72亿元,罚没款合计1.95亿元 [7] - 公司主要负责人张宇松被处罚款60万元 [7] - 罚没款金额占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88%和49.17% [8] - 2025年9月19日,公司因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问题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暴露出内控漏洞 [9]
“流感药王”意外出局新一批集采
第一财经· 2025-10-29 17:22
文章核心观点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竞争激烈程度高于前十批,企业报价策略普遍保守,以争夺市场份额为优先目标,导致中标产品平均价差明显缩小 [3][4][5] - 国家医保局通过设置多项新规则引导企业理性报价,但短期内企业心态尚未完全适应,部分企业呼吁未来集采规则可考虑设定最低申报价 [4][12][13] 集采整体情况 - 第十一批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产品中标率接近六成 [3] - 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但通过措施保持了较高中选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4] 企业报价策略与竞争态势 - 企业报价普遍偏向保守,优先考虑生存和抢占市场份额,仅有少数企业敢报高价但在激烈比拼下无奈出局 [3][5] - 部分企业采取以小博多策略,例如某药企朋友10个产品参与竞标最终中标6个 [6] - 竞争最激烈的品种是二羟丙茶碱注射剂,竞标企业数量达48家,最终14家企业中标;头孢唑肟注射剂和法莫替丁注射剂竞标企业数量分别为41家和38家,中标企业数量分别为14家和16家 [6] 具体品种与公司案例分析 - 在奥司他韦颗粒剂品种上,6家企业竞标最终2家企业中标,原市场龙头东阳光药意外落标,其奥司他韦系列产品占公司营收约67% [7][8] - 东阳光药落选品种的医院报量需求为全国111.15万片,市场份额将被中选企业湖南慧泽生物和成都第一制药瓜分,中选价格分别为17.88元和19.03元 [7][8] - 在洛索洛芬贴剂/贴膏剂品种上,九典制药以每贴4.47元的最低价中标,中标量达3012.26万贴,该价格大幅低于其2022年广东联盟集采的18.19元和2023年浙江省集采的17.37元 [10][11] - 九典制药该产品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7.35亿元,占公司同期营业收入的48.63%,公司表示中标有助于新产品快速进入终端,但成熟产品盈利空间将面临阶段性调整 [10][12] 集采规则与行业影响 - 本次集采强调对药品进行综合评价,除价格外,品牌、质量、供应链等均在评价范围内 [13] - 政策层面鼓励理性报价,但企业因规则未限定最低申报价而在报价过程中心里没底,希望未来规则优化能考虑制定最低申报价 [12][13] - 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集采总体实现"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预期目标,拟中选结果公示后全国患者将于2026年2月用上新一批中选药 [13]
新一批集采仍有药企卷向低价,流感药王东阳光药意外出局集采
第一财经· 2025-10-29 17:03
集采整体情况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纳入55种药品,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最终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产品中标率接近六成 [1] - 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但通过设置多种机制(如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设置“锚点价”、引入复活机制等)保持了较高中选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1] - 国家医保局试图引导企业理性报价,但竞标过程中企业报价仍普遍偏向保守,存在“卷”向低价的现象 [1] 流感药奥司他韦集采结果 - 奥司他韦颗粒剂有6家企业竞标,最终仅有两家企业中标 [2] - 该品种的市场领导者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港股上市企业东阳光药,代码06887 HK)意外落标 [2] - 奥司他韦(包括颗粒和胶囊)销售额在东阳光药2025年半年报中占公司营收约67%,该公司长期被外界称为“流感药物之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