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
搜索文档
中国石化首套大型压缩机组VR仿真训练系统通过验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7:04
技术研发进展 - 中国石化首套大型压缩机组全尺寸VR仿真训练系统通过验收 标志着茂名石化在智能实训领域取得新进展[1] - 系统聚焦乙烯装置核心机组 运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构建1:1高精度模型 覆盖机组本体及上下游关键工艺设备[1] - 创新采用"VR沉浸式演练+电脑协同操作"双模式 支持单人自主训练与双人协同作业[1] 系统功能特点 - 集成压缩机组开停工、异常处置等全流程的1000余项标准化操作步骤 完整复现生产实际场景[1] - 自2024年12月试运行以来 已用于茂名石化化工分部开展10余批次培训[1] - 参训人员可在虚拟场景中反复模拟高难度操作 大幅降低培训的时间与安全成本[1] 行业应用价值 - 为炼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创新范式 解决传统培训中实操场景不足、培训效率低等痛点[1] - 大型压缩机组作为炼化装置的"心脏" 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安全生产大局[1] - 项目经验将为虚拟仿真技术在催化裂化、加氢装置等领域推广应用提供实践经验[1]
探索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
新华日报· 2025-08-28 07:51
数字化技术在教育行业的融合应用 -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重塑教育生态 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并增强教学互动性 [1] - 在线思政课程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支持视频讲座、电子文献、案例素材等多样化教学资源 [2] - 虚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融入思政教学 重现历史战役场景和模拟社会道德困境 提升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 [3] - 社交媒体工具(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B站)成为思政教育新阵地 通过短视频、推文、直播等形式渗透学生日常生活 [4] 行业技术基础设施发展需求 - 高校需构建高性能硬件支撑体系 包括数据中心、云计算资源和智能终端设备 以保障数字化教学顺利开展 [6] - 与高新企业合作开发综合服务平台 集成教学资源管理、学习行为分析、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等功能 [6] - 加强技术平台建设资金投入 满足思政教育多样化需求 [6] 行业人才发展与培训机制 - 定期举办网络思政工作坊和数字化教学研讨会 邀请技术领域专业人士开展数字技能培训 [5] - 培训内容涵盖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工具操作和虚拟现实场景设计等实用技术 [5] - 搭建数字化思政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支持教师参与在线课程开发 [5] - 将教师数字素养纳入绩效评价指标 并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5] 数据安全与合规要求 - 出台系统化数据治理规定 规范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流程 [7] - 定期开展师生数据安全教育培训 培养基本数据安全防护技能 [7] - 建立数据安全应急预案 针对数据安全事件制定快速响应机制 [7]
电力行业VR培训新趋势——虚拟仿真变电站全景还原与应用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8-21 19:10
相比传统的培训方式,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尤为突出。首先,它突破了场地和设备限制,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与训 练。其次,虚拟环境下的操作避免了实际高压环境中的风险,保障了学员的人身安全。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复演练和情境模 拟,学员能够逐步养成规范化操作习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随着社会对清洁能源和电网安全要求的提升,电力行业正加快迈向智能化和数字化。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枢纽,其运行安全 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电网的稳定性。然而,变电站结构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传统的学习与培训方式往往存在效率低、成本 高、风险大的问题。针对这一痛点,深圳华锐视点推出了虚拟仿真变电站系统,为电力行业带来全新的解决思路。 虚拟仿真变电站采用先进的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将真实变电站的构造、设备及运行机制高度还原。学员进入虚拟环境 后,可以像走进真实场景一样,进行自由漫游和交互学习。无论是电力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是企业工程师进行设备认知 与巡检练习,都能通过这一系统获得沉浸式、互动性的学习体验。 虚拟仿真变电站对电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具有深远意义。在当前行业背景下,企业不仅需要提升员工技能,还要降低培训成 本、提高安全性。虚拟仿真系统 ...
“中国速度”走向世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8 09:54
行业转型与效率革命 - 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效率成为企业竞争力核心变量,"中国速度"成为行业标杆 [2] - 跨国企业如大众集团、日产、马瑞利等正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马瑞利从3年压缩至12个月,大众从54个月缩短至36个月 [2][3][5] - 中国车企如比亚迪、奇瑞、零跑通过缩短海外车型研发周期和快速响应本地化需求,加速全球化进程 [2] 中国速度的全球影响 - "中国速度"体现在研发周期从传统3年以上缩短至12-18个月,被跨国车企如大众、宝马、奔驰等积极采纳 [3][4][5] - 大众集团通过与小鹏汽车合作缩短开发周期超30%,并与地平线、国轩高科协作强化技术布局 [3][4][9] - 日产将主要车型开发时间缩短至37个月,中国市场进一步压缩至24个月 [5][11] 技术驱动研发加速 - 车身结构简化、敏捷开发模式、信息技术应用推动研发提速,行业从"瀑布式开发"转向"敏捷开发" [6] - 数字孪生、虚拟仿真、模块化架构和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显著缩短开发周期,AI技术提升电池等零部件研发效率 [6][8] - 汽车产品属性趋近消费电子,华为、小米等跨界企业带来快速迭代理念,智能电动车迭代周期缩短至2年 [7] 中国研发反哺全球 - 国际车企如奔驰、日产将中国研发成果反哺全球,奔驰中国研发的导航和语音控制功能已全球推广 [10][11] - 中外技术合作案例包括大众与小鹏/地平线/国轩高科、丰田与小马智行、奥迪与上汽等 [9] - 宁德时代技术授权福特,远东电池与英国Volklec合作,体现中国零部件企业技术输出 [10] 中国车企全球化布局 - 比亚迪、上汽、广汽等在泰国、巴西等多国建厂,从"产品输出"升级为"技术赋能",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12] - 中国车企在泰国带动完整产业链形成,推动当地汽车工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13] - 中国车企全球扩张倒逼日系和欧系车企加速电动化战略,如丰田在东盟、雷诺与吉利合作等 [13]
从今年9月的滨州铝博会看中国铝产业智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奔涌!
搜狐财经· 2025-05-27 10:47
铝产业智能化转型趋势 - 铝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材料产业,正迎来智能化变革的关键节点,2025滨州铝博会展览面积25000平方米,汇聚500余家参展企业,成为窥探中国铝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最佳窗口 [3]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展会呈现从智能切削刀具到数字化车间管理系统的全链条革新,印证铝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跃迁的澎湃势能 [3][13] 技术应用与场景落地 - 高精度金属切削刀具搭载AI磨损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反馈刀具寿命数据,实现加工从"经验导向"升级为"数据驱动" [1] - 智能成形机床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从订单排产到设备运维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1] - 轻量化铝合金新材料与3D打印技术结合,实现材料设计到成品制造的数字化联动 [7] 产业链协同升级 - 展会串联铝产业"原材料-研发-制造-检测"完整链条,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生产线的应用,打破传统制造业孤岛式升级瓶颈 [7] - 行业专家与企业围绕"铝产业数字孪生系统构建"展开探讨,促进全周期智能化协同 [7] 行业生态创新 - 铝工业新兴企业与行业龙头形成"智造双矩阵":前者在精密加工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后者将数字化管理系统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 [11] - 企业合作开发的"铝加工工艺知识库"通过机器学习整合生产数据,使新产品研发周期大幅缩短 [11] 展会价值与行业影响 - 滨州铝博会成为"行业智造试验场",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双轮驱动产业升级 [3] - 展会搭建交流平台,帮助不同规模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找到发展坐标 [11] - 中国铝产业智能化转型已融入每个生产环节,成为万亿级产业向"智造"高地冲锋的缩影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