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拟货币外汇犯罪
icon
搜索文档
用虚拟货币非法买卖外汇,5人获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1:31
10月28日,在"数智化时代下的金融风险防控与协同治理"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上,北京市人民 检察院重磅发布《金融检察高质效履职典型案例》(2024-2025)。本批案例共13件,涉及银行、保 险、信贷、证券、外汇等主要金融业务领域。 据通报,该团伙非法经营总额达人民币11.82余亿元,其中夏某某、包某某等5名成员参与数额介于1.49 余亿元至4.69余亿元。 2024年12月2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对林某甲等5人提起公诉;2025年3月21日,北 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5名被告人均因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至四年不等,并 处相应罚金。目前各被告人均认罪认罚,未提出上诉,判决已正式生效。 优化办案思路,锁定行为本质 针对虚拟货币交易隐蔽性强、行为人易混淆行为性质、跨境数据取证难等问题,北京市检察机关通过优 化办案思路、构建完善证据体系,实现了对新型犯罪的精准打击。 针对此类新型犯罪特点,检察机关一方面加强与公安机关协作,提升专业化审查力度,另一方面结合虚 拟货币特征、交易规律,重构办案思路。以资金数据证据为切入点,通过比对银行账户和虚拟币交易账 户的时间关联性、分析银 ...
用虚拟货币非法买卖外汇,5人获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1:26
案件核心信息 -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金融检察高质效履职典型案例》(2024-2025),本批案例共13件,涉及银行、保险、信贷、证券、外汇等主要金融业务领域 [1] - 在维护金融安全对外开放方面,以“虚拟货币为交易媒介的非法经营外汇犯罪”案例为代表,展现了检察机关对新型金融犯罪的精准打击能力 [3] - 该团伙利用虚拟货币变相买卖外汇,涉案总额超过11亿元 [4] 非法经营外汇案件细节 - 2023年1月至8月间,林某甲受他人指使,伙同林某乙、夏某某、包某某、陈某某,利用5人名下多张银行卡,接收非法换汇组织“上家”对接客户转入的大量人民币资金 [5] - 该团伙通过实际控制的多个泰达币(USDT)交易平台账户,将接收的人民币转化为USDT,再经平台交易完成资金跨境转移,实质实施变相买卖外汇行为,并从中牟利 [5] - 该团伙非法经营总额达人民币11.82余亿元,其中夏某某、包某某等5名成员参与数额介于1.49余亿元至4.69余亿元 [6] - 2024年12月2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对林某甲等5人提起公诉;2025年3月21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5名被告人均因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至四年不等,并处相应罚金 [6] 检察机关办案方法与策略 - 针对虚拟货币交易隐蔽性强、行为人易混淆行为性质、跨境数据取证难等问题,检察机关通过优化办案思路、构建完善证据体系,实现了对新型犯罪的精准打击 [8] - 以资金数据证据为切入点,通过比对银行账户和虚拟币交易账户的时间关联性、分析银行资金流水异常特征、梳理虚拟货币交易归集链路,精准甄别出虚拟货币交易行为在操作模式、交易目的上的多重异常性 [8] - 委托检察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协作工作,对侦查人员调取境外数据的路径及内容进行远程勘验,完整“复现”调证全过程,确保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资金数据的取证合法性、内容真实性和流转过程规范性 [10] - 采取“全覆盖+类型化”取证策略,引导侦查机关优化取证工作,加强对侦查机关抽样取证数量、比例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论证,破解跨境类“资金密集型+人员密集型”经济犯罪案件取证困境 [10] - 优化对专项审计报告等资金证据的审查模式,通过“资金接收—虚拟币转换—跨境转移”的全链路数据核验,精准锁定每名被告人的犯罪数额,最终形成完整、扎实的证据体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