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联网

搜索文档
兴图新科(688081):视频指控系统核心配套商,军民两端共拓成长边界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3 13:4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兴图新科,给予“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兴图新科作为视频指控系统核心供应商,业绩有望企稳回升,技术契合特种需求,民用领域市场广阔,有望贡献新增长极,预计2025E - 2027E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4、0.56、0.8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3/32/22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特种视频指挥核心供应商,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 兴图新科是基于网络通信的军队专用视频指挥控制系统提供商,发展历经初创、成长、快速发展三阶段,实际控制人为程家明,管理层产业经验丰富 [18][19] - 公司业务涵盖智能视频指挥系统和视频智算系统,产品在军民两端均有应用,军用领域技术实力获军方认可,民用领域与实际场景结合成功部署 [25] - 2023年以来公司营收企稳,智能视频指挥类产品是主要营收及毛利来源,受产品结构和费用端影响,公司近年亏损,未来下游需求恢复和费用管控或使净利率回升 [34][39] 2. 军工信息化重要板块,公司技术契合特种需求 - 指挥信息系统是国防建设重要板块,历经四代发展,正建设以“网络中心、面向服务”为特征的第四代系统,全球看指挥信息系统向综合集成发展 [44][50] - 军用视频指挥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重要部分,信息延时和传输质量是核心指标,系统需平衡延时与码率,适应各种网络环境,正从IP网络化向云视频阶段过渡 [55][57][60] - 兴图新科自主创新,低延时编码和信息传输技术领先,发明图像片段错峰编码传输算法,复杂环境网络适应性技术保障视频传输,推出“军队云视系统+”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 [63][64][66] - AI技术助力军用机器人战场应用升级,兴图新科参与无人武器站核心模块配套,产品已投入比测及应用 [69][74][77] - 量子通信可保障信息安全传输,契合战场指挥体系建设需求,兴图新科发布基于量子可信的视频指挥体系,推动军事指挥智能化 [79][84][86] 3. 民用领域市场广阔,有望贡献新增长极 - 视联网历经四阶段发展,云化是方向,各大运营商启动视联网建设,市场前景广阔,有望带动图像压缩传输产品需求增加 [89][96]
工信部近日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 部署六方面16项重点任务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9 06:28
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核心内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旨在提高公共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算力高质量发展 [1] - 计划部署六方面16项重点任务,包括构建统一算力标识、增强异构计算和弹性网络能力等 [1] - 目标到2026年建立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建成国家、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 [1] - 目标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 [1] 算力互联互通技术架构 - 算力互联互通基于现有互联网体系架构,通过标准化互联实现数据和应用在算力间高效供需匹配、流动互通、迁移计算 [1] - 将不同主体、不同架构的公共算力资源互联,形成可查询、可对话、可调用的服务能力 [1] - 推广新型高性能传输协议,提升算力节点间网络互联互通水平 [1] - 推动算、存、网多种业务互通,实现跨主体、跨架构、跨地域算力供需调度 [1] 重点任务领域 - 六方面重点任务包括筑牢算力互联基础、优化算力设施互联、促进算力资源互用、创新算力业务互通、打造算力互联应用场景、夯实算力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 [2] - 在筑牢算力互联基础方面,部署了攻关核心技术、制定标准规范、构建互联规则等任务 [2] - 在打造算力互联应用场景方面,推动算力互联在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企业级场景应用 [2] - 推动算力互联在智能驾驶、云渲染、云电脑、云游戏等消费级场景应用 [2] 产业应用与生态建设 - 推动算力互联与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进行融合创新应用 [2] - 着力解决算力资源利用率不高、异地异构协同难、产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 [2] - 支持算力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2] - 通过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等方式,推动算力服务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 [2]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赋能典型应用场景
快讯· 2025-05-30 13:54
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 核心观点 - 工信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算力互联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1] 算力互联应用场景 - 推动算力互联在算力资源服务、任务调度、市场交易、开源社区运营等新业态场景应用 [1] - 推动算力互联在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智能制造、远程医疗、视联网等企业级场景应用 [1] - 推动算力互联在智能驾驶、云渲染、云电脑、云游戏等消费级场景应用 [1] 融合创新应用 - 推动算力互联与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创新应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