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清单

搜索文档
专项债又现新用途:投向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证券日报· 2025-06-23 01:10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扩围 - 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三十五期)计划发行金额100亿元,期限10年,募集资金首次用于"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1] - 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是全国首次创新尝试,预计可通过财政资金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带动地方产业升级[1] - 专项债投向扩围包括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明确禁止投向无收益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一般房地产及商业设施[2] 政策创新与资金用途 - 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提出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资本金范围,未纳入"负面清单"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资金[2] - 当前专项债募集资金投向日趋丰富,涵盖土地储备、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领域[2] - 专项债资金覆盖领域从传统基建向新兴产业延伸,如低空经济等,同时用于改善企业现金流[3] 经济影响与资源配置 - 专项债投向扩围可精准激活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加速房地产库存去化[3] - 政策创新有助于吸引民间资本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防范系统性风险[3] - 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增强,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繁荣,避免资金闲置浪费[3]
以“负面清单”促规范办学(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6-20 05:51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 - 教育部印发通知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列出16条"负面清单"以整治违背教育规律、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行为[1] - "负面清单"涵盖考试安排、校规校纪、食品安全、校服采购等新增内容,实施一年后挑战底线的办学行为明显减少但仍存在隐性违规现象[2] - 典型案例包括统一购买质次价高校服、捆绑销售教辅材料、供应卫生不达标校园餐等,家长因顾虑监督效果有限[1] 监管机制创新 - 部分地区建立"校长负责制+家长监督委员会+第三方评估"体系,实现办学行为常态化监督[2] - 多地试点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课程开设及作业布置情况[2] - 需强化责任落实与协同联动整改,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监管漏洞[2] 教育资源优化 - 违规补课、"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等现象因片面教育观难以根除,部分学校甚至设置"阴阳课表"[3] - 基础教育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需推动线上线下资源统筹及校内校外力量整合[3] - 规范办学需结合素质教育推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3] 教育生态建设 - "负面清单"将原则具体化为"不可为"明细表,旨在构建更系统有效的规范管理机制[1][2] - 规范办学是提高教育品质的内在要求,最终目标为打造公平健康的教育生态[3] -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基点,需坚守育人为本初心,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化发展空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