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钙钛矿光伏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国盛证券:钙钛矿光伏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加速并行 设备与材料环节迎来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11-17 17:17
技术进展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及运行稳定性取得显著进展 [1] - 韩国联合团队通过新型固态添加剂将电池寿命提升至传统方案3倍以上并保持26.2%高效率 [1] - 南京工业大学采用全真空热蒸发技术制备器件在千小时运行后性能保持率超95% [1] - 南京大学与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推动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全球首次突破30% [1] - 隆基绿能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85%,晶科能源TOPCon/钙钛矿叠层效率为34.22% [1] 产业化进程 - 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线首片2400mm×1150mm全尺寸组件正式面世 [2] - 纤纳光电发布全球最大商用组件面积2.88平方米功率509.21W效率18.60% [2] - 京东方1.2米、2.4米中试线效率与稳定性通过ITC认证 [2] - 2025年成为钙钛矿GW级产线投产元年,极电光能实现首条GW级产线量产,协鑫光电GW级产业基地投产,纤纳光电两条500MW产线启用 [2] - 宁德时代、仁烁光能、杭州柯林等企业积极规划GW级产能,预计2026年迎来产能集中释放期 [2] 政策与下游应用 - 工信部发布文件明确提出支持钙钛矿光伏电池、叠层光伏电池等先进光伏技术研发与中试 [3] - 理光公司将轻量化抗辐射钙钛矿电池搭载于日本太空货运飞船开展在轨发电测试,验证弱光环境高效发电太空适应性 [3] - 柔性钙钛矿薄膜电池企业获资本青睐,加速推进下一代产品量产,有望渗透至建筑、汽车等新兴领域 [3]
机构:钙钛矿有望成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方向
证券时报网· 2025-11-11 08:45
技术研发进展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团队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达27[1]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1] - 该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电池的运行稳定性[1] 产业化进程与成本 - 钙钛矿行业百MW中试线在2022年至2023年密集落地并已稳定运行2年多[1] - 行业正从百MW中试线迈向GW级产线逐步落地投产[1] - 当前百MW量产成本约为1至1[1]5元/W[1] - GW级量产成本有望降至0[1]8元/W以内[1] 市场前景与产业链 - 钙钛矿效率潜力高且成本低[1]有望成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方向[1] - 预计到2030年钙钛矿产能有望达到100GW以上[1]组件市场规模近400亿元[1] - 产业链中设备与材料环节将率先受益[1]其中镀膜设备价值量最高[1]占投资绝大比例[1] - 在组件成本中[1]玻璃等封装材料占比超过30%[1] 下游应用渗透 - 钙钛矿电池在下游市场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1] - 预计到2030年[1]在分布式场景的渗透率有望率先达到5[1]6%[1] - 地面电站市场的应用也将逐步拓展[1]
太空算力,用电需求几何?
2025-11-10 11:34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太空算力与商业航天产业 重点关注空间电源系统 特别是太阳能光伏技术 以及运载火箭 通信技术等环节[1][2][3] * 纪要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名称 但指出多家头部火箭公司开始IPO申报 并有国内大厂和航天专业团队在探索钙钛矿技术[16][7][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太空算力的核心优势** * 太空能源供应近乎无限 太阳能发电效率是地面的8倍 可实现72小时不间断供电 有效缓解地面数据中心能耗压力[2] * 太空散热环境优越 温度接近绝对零度 散热效率是地面液冷系统的三倍以上 有利于数据中心运行效率和稳定性[2] * 在轨计算(天数天算)能显著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实时性 解决传统遥感卫星因带宽限制仅有约10%数据能传回地面的问题[2] **空间电源技术发展与挑战** * 太阳能电池板技术正从第一代硅电池 第二代砷化镓(GaAs)电池向第三代钙钛矿(Perovskite)电池过渡 钙钛矿具有天然抗辐射特性且成本优势明显 成本约为硅的1/3到1/4 砷化镓成本为每平方米20万到30万元人民币[4] * 钙钛矿实验室单结效率可达28%-29% 与硅叠层后效率可达36%-37% 目前国内最高效率为23%左右 目标未来达到28%以上 其重量比传统砷化镓轻1/4至1/5[7][8] * 柔性太阳翼技术取得进展 但全柔性电池片成本高 例如柔性砷化镓制造成本是刚性砷化镓的1.5倍 每平方米30万至40万元 2026年将进行柔性钙钛矿电池片在轨验证[10][2] **未来电力需求激增与成本挑战** * 传统卫星功率需求在几百瓦至几千瓦级别 而未来算力卫星(如马斯克的100G计划)单颗卫星功率需求将超过2万瓦 太阳帆板面积需达到40至50平方米甚至更大[1][5] * 为实现5G网络覆盖 手机直连型通信卫星需2万瓦功率 总计5万颗卫星将形成庞大能源需求体系 对太阳能帆板面积和成本提出极高挑战[5] * 当前太阳能帆板成本高昂(每平方米20万至30万元人民币) 亟需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如钙钛矿)显著降低成本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目标是将成本降至几百或几千元每平方米[5][8] **太空算力中心发展的关键挑战与驱动因素** * 主要挑战包括能源系统 发射成本和通信技术 可回收火箭技术是降低发射成本的关键 国内项目(如蓝箭朱雀3 星河动力直升机)正在推进 2025年将进行可回收火箭实验[9][16] * 新建激光通信系统是重要环节 已有厂家实现400DPS小速率通信 新地速率可达100G[9] * 巨型太阳翼的机电热综合设计是技术难点 其展开面积可达近100平方米 对卫星姿态控制 散热材料(缺乏水冷和风冷)提出更高要求[12] 其他重要内容 * 商业航天五大值得关注的环节包括:空间电源(带动最强) 运载火箭(最大制约点) 算力和载合 星间及新通信 运营服务 这些环节蕴含庞大投资机会[2][15][16] * 空间电力产业发展将利好抗辐射芯片 二次电源转换模块 车规级芯片 GPU等电子元器件[13] * 国内航天产业链已非常成熟 技术难点已通过传统遥感卫星基本解决 主要制约点是发射瓶颈 一旦解决 有能力迅速建立宏伟的算力中心[13][14] * 2025年6月监管机构将商业航天纳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多家头部火箭公司开始IPO申报[16]
大正微纳完成超亿元A3轮融资,加速柔性钙钛矿电池百兆瓦产线建设|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11-07 08:13
公司融资与产能建设 - 大正微纳完成超亿元A3轮融资,由日本SPARX Asset Management运营的未来创生三号基金领投,国兴投资旗下基金继续增持 [5] - 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建设厦门海沧的全球首条100MW柔性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加速推进量产进程 [5] - 公司计划通过100MW产线建设,推动柔性钙钛矿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落地 [5] 公司技术与研发实力 - 大正微纳是全球最接近量产化的柔性钙钛矿电池企业,已建成全球首条柔性钙钛矿中试线并开始向国内外客户供货 [4][5] - 公司核心原料自主合成,获得国内首个柔性钙钛矿发明专利,已获20多个专利授权,并多次创造柔性钙钛矿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7] - 公司掌握SHJ+PSC叠层太阳能电池研发核心技术能力,通过加速老化试验理论上可稳定运行15年以上,有效提效降本 [7] - 公司具有柔性钙钛矿制备核心设备狭缝涂布、PVD的自主开发能力,核心设备自产能力是大规模量产的关键 [7] 公司市场应用与验证 - 柔性钙钛矿电池具有轻质、柔性、弱光响应强等特性,应用场景与传统晶硅电池和刚性钙钛矿电池有显著区别 [6] - 产品可作为建筑材料贴合在工业厂房立面、农业大棚曲面屋顶,为新能源汽车车顶、轨道交通车身提供辅助电力,并应用于消费电子与户外应急领域 [6] - 公司已于2023年搭建全球首个户外光储示范项目,迄今稳定运行且发电数据优异,并在湖南、日本等地进行户外验证,为产业化奠定基础 [7] 行业政策与战略地位 - 中国在《“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推动高效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技术研发 [6] - 日本在2025年将柔性钙钛矿电池写入《第七次能源基本计划》,作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发展重点 [6] - 钙钛矿光伏技术被多个国家纳入能源战略,被视为先进的下一代太阳能光伏技术 [6] 行业挑战与发展前景 - 柔性钙钛矿电池的商业化仍面临长期耐久性、大规模生产良率控制等产业化挑战 [8] - 与刚性电池相比,柔性产品对材料结合力和器件架构有更高要求,上下游核心材料商和设备商也较为匮乏 [7] - 大正微纳全球首条100MW产线的建设与运营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步骤,将实际验证该技术的产业化可行性 [8]
20cm速递|全球尺寸最大的钙钛矿光伏商用组件!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规模同类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14:15
新能源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11月5日午后新能源板块大幅拉升,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上涨3.65% [1] - 持仓股中德方纳米涨超12%,鹏辉能源涨超1%,亿纬锂能、阳光电源涨超5% [1] 光伏技术突破 - 纤纳光电于2025年11月3日发布全球尺寸最大的钙钛矿光伏商用组件,尺寸2.88m²,功率509.21W,效率达18.60% [1] - 钙钛矿技术商业化标志着其从实验室及中试阶段向大规模应用迈出坚实一步 [1] 钙钛矿技术前景 - 传统晶硅电池效率接近理论极限约27%,成本下降空间收窄,行业陷入价格战困境 [1] - 钙钛矿单结电池理论效率达33%,叠层电池理论效率突破40%,成本下探潜力显著 [1] - 钙钛矿商业化落地将为光伏行业注入新增长动力,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技术创新转型,长期有望重塑市场竞争规则 [1] 创业板新能源ETF产品特征 -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是全市场跟踪创业板新能源指数的规模最大ETF基金 [2] - 指数涵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电池、光伏等多个细分领域 [2] - 该ETF弹性最大涨幅可达20cm,管理费和托管费合计仅为0.2% [2]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基金规模达8.29亿元,近一月日均成交9005万元 [2] - 基金持仓中储能含量达51%,固态电池含量达30% [2]
大正微纳完成超亿元A3轮融资,加速柔性钙钛矿电池百兆瓦产线建设|36氪首发
36氪· 2025-11-05 10:56
公司融资与产能建设 - 公司完成超亿元A3轮融资 由日本SPARX Asset Management运营的未来创生三号基金领投 国兴投资旗下基金继续增持 [1] - 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建设厦门海沧的全球首条100MW柔性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加速推进量产进程 [1] - 公司计划通过100MW产线建设 推动柔性钙钛矿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落地 [1] 公司技术与研发实力 - 公司是全球最接近量产化的柔性钙钛矿电池企业 已建成全球首条柔性钙钛矿中试线并开始向国内外客户供货 [1][2] - 公司柔性钙钛矿核心原料自主合成 获得国内首个柔性钙钛矿发明专利 已获20多个专利授权 曾多次创造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2] - 公司具有柔性钙钛矿制备核心设备狭缝涂布 PVD的自主开发能力 核心设备自产能力是大规模量产的关键 [2] - 公司掌握SHJ+PSC叠层太阳能电池研发核心技术能力 有效提效降本 通过加速老化试验理论上可稳定运行15年以上 [2] 产品应用与市场拓展 - 柔性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轻质 柔性 弱光响应强等特性 应用场景与传统晶硅电池和刚性钙钛矿电池有显著区别 [2] - 产品可作为建筑材料贴合于工业厂房立面 农业大棚曲面屋顶 解决传统组件因重量和刚性限制无法在建筑竖立面应用的难题 [2] - 在交通运输领域 产品可为新能源汽车车顶 轨道交通车身提供辅助电力 有效延长续航里程 [2] - 在消费电子与户外应急领域 可卷曲易携带的发电材料为便携设备供电 应急救灾提供新解决方案 [2] - 公司已于2023年搭建全球首个户外光储示范项目 迄今稳定运行 发电数据优异 并在湖南 日本等地进行户外验证 [3] 行业政策与产业化挑战 - 多个国家将钙钛矿技术纳入能源战略 中国在《"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推动高效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技术研发 [1] - 日本在2025年将柔性钙钛矿电池写入《第七次能源基本计划》 作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发展重点 [1] - 柔性钙钛矿电池商业化仍面临长期耐久性 大规模生产良率控制等产业化挑战 产品在材料设计和器件架构上存在待解决问题 [3] - 柔性钙钛矿上下游核心材料商 核心设备商较为匮乏 [3] - 公司全球首条100MW产线的建设与后续运营是发展的关键步骤 将实际验证该技术的产业化可行性 [3]
全球最大,光伏领域迎来重大突破,引领者是浙江企业
搜狐财经· 2025-11-04 08:35
技术突破 - 纤纳光电发布全球尺寸最大的钙钛矿光伏商用组件,尺寸达2.88平方米[1] - 该组件功率为509.21W,转换效率为18.6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1] - 钙钛矿组件厚度仅300到500纳米,材料成本仅为传统光伏材料的1/20[6] - 自2009年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组件转换效率的年提升速度超过1%[6] 商业化进程 - 此次发布标志着钙钛矿光伏技术从实验室及中试阶段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1] - 公司从2022年第一片量产90瓦组件到突破500瓦组件,仅用时3年,进度快于最乐观计划[1] -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四批次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与钙钛矿相关的两项均来自纤纳光电[4]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钙钛矿是制造更简单、成本更低、发电效率可媲美甚至超越传统硅电池的新一代太阳能技术[4] - 光伏新能源正步入第三代发展阶段,国家政策积极引导产业升级,鼓励支持钙钛矿等新一代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4] - 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国家对于晶硅产能过剩状况已有清晰认识[4] 科研实力 - 公司于5月在《科学》杂志发表研究型论文,是中国企业首次以独立第一作者单位在该杂志发表论文[1]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
中国能源报· 2025-10-28 15:00
技术突破核心 - 我国科研团队在钙钛矿光伏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突破30%,达到30.1% [1] - 该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运用太赫兹技术,首次实现了对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的精准、无损探测 [1][3] 技术原理与优势 - 太赫兹光子具有亚带隙能量特性,能够特异性地探测钙钛矿中自由载流子浓度,不会引发带间跃迁干扰 [3] - 太赫兹场振荡与载流子动量弛豫的皮秒级同步特性,为研究载流子输运行为提供了独特的时间分辨能力 [3] - 科研团队设计出一种偶极钝化层,有效驱动载流子运动,抑制界面损耗 [3] 性能提升数据 - 经钝化处理的钙钛矿薄膜,总载流子迁移率提升68%以上 [3] - 经钝化处理的钙钛矿薄膜,载流子扩散长度延长近30% [3] - 新型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达30.1%,首次突破30%门槛,并被国际《太阳能电池效率表》收录 [5]
聚焦消费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市场,落地百兆瓦级产线,「炎和科技」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 36氪首发
36氪· 2025-10-17 11:05
融资与公司概况 - 公司近期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由东方嘉富领投 追创创投 兴湘资本等机构跟投 老股东财鑫资本追投 [1]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产线建设以及全球市场的拓展布局 [1] - 公司成立于2024年2月 核心团队来自北京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 [1] - 公司聚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相关设备生产和研发 [1] 技术与产品优势 - 钙钛矿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理论极限可达33% 显著高于传统晶硅材料的29.4% [2] - 钙钛矿具备柔性 可弯折的特点 可融入产品设计 成为表皮或外壳的一部分 实现"万物发电" [2] - 产品具有弱光发电特性 能进一步延长发电时间和拓展应用场景 [2]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智能家居 智能穿戴 3C数码产品 [4] - 在智能穿戴领域 与客户开发的AI眼镜可将续航时长从6小时延长至10小时 [4] - 公司当前产品主要采用单结路线 整体产品使用寿命可以超过10年 [11] 量产能力与市场定位 - 公司定位为消费级光伏产品市场 专注于3C消费品和用户储能市场 [2] - 公司100MW级全自动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产线已于2025年8月在湖南常德建成投产 满足全年24小时不间断生产要求 [7] - 该产线从启动调通到全线贯通出片仅用时23天 良率稳定保持在90%左右 目标提升至98% [7] - 公司将自身定位为"制造型服务业" 强调技术必须通过量产交付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 [9] - 公司整体订单规模在千万元量级 部分产品正在交货中 预计明年完成客户导入进入交付周期 [11] 发展规划与竞争策略 - 公司明年计划建成投产500MW全自动化柔性产线 并完成消费级产线扩产 [11] - 公司已在海外成立子公司 覆盖欧美等重点市场 旨在嫁接海外终端客户和国内制造业客户 [11] - 公司未来3-5年计划探索叠层技术产品研发和小试 预计建成示范性电站 [11] - 公司通过快速迭代与投入 构筑竞争壁垒 体现在产线 产品设计 技术路径和客户选择上 [9]
京东方:钙钛矿光伏的寿命稳定性已经不是大问题,基本上是有保障的
格隆汇· 2025-09-12 13:51
技术进展 - 公司1.2米和2.4米钙钛矿光伏中试线效率稳定性通过ITC认证 [1] - 钙钛矿光伏寿命稳定性问题已基本解决 不再构成技术障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