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光伏技术

搜索文档
海归博士15年苦熬未来技术,获腾讯、“宁王”押注
36氪· 2025-08-13 08:21
7月,就在《中国企业家》采访协鑫光电董事长范斌的当天,C2轮的投资款到账。近2亿元的融资,加上去年底近5亿元的C1轮融资,协鑫光电成为近两年 光伏行业为数不多的亮点。 "我们计划2025年跑通量产线,2026年出货百兆瓦级(营收上亿元),2027年单条500兆瓦线实现盈亏平衡。"范斌说。 现在,创业在他口中,除了"冲动"之后的坚持之外,更多是自我认知的重塑。上学时,他总觉得理工科最牛,瞧不上文科,"但创业之后,才明白商科、 经济这些要比理工复杂多了。每天看书,开车时都要学这些(内容)。"马上要上战场了,他也要抓紧补补课。 范斌从2023年就在筹备这轮融资,他当时就预见到了行业的扩产潮所对应的内卷。协鑫光电所处的钙钛矿(具有ABX3结构的晶体材料)赛道是光伏的下 一代技术路线,当下的市场不好,也会极大冲击它的演进。范斌就是要拿到更多的钱,尽早把产线推向量产,并开始利用技术优势实现盈利。 在这条路上,他已经走了十几年了。2010年,海外研学回国的范斌,认准钙钛矿方向,埋头创业;2016年,在最艰难的时刻,团队被协鑫集团以3000万元 收购,有了现在的协鑫光电。 来源:受访者 他硬生生地扛过了三轮光伏产业周期。他反 ...
清华三学霸创立的昆山“独角兽”,又完成近2亿元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03 16:28
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协鑫光电")近日宣布完成C2轮近2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信达资产和赛富基金共同投资,加上C1轮的金石投资、 昆高新集团、红杉中国、瀚漾资本等机构,共同完成了C轮融资。光源资本持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2002-2006年,协鑫光电董事长范斌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习,取得硕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范斌研究的领域是导电高分子。 他认为,应该用人工合成的材料降低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为此去瑞士洛桑高等理工学院读博研究钙钛矿结构。 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范斌归国创业,与当年两位清华同宿舍校友一起,创立了厦门惟华研究团队,研发制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 2013年3月,厦门惟华开始建设国内第一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卷对卷印刷生产线,生产了国内第一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长期关注和跟踪钙钛矿相关信息。2016年,协鑫集团主动登门拜访范斌并收购了范斌的团队。 | 时间 | 轮次 | 品出品 | 投资方 | | --- | --- | --- | --- | | | | | 信达汉石 | | 2025-07-21 | C+轮 | 2亿人民币 | 赛富投资基金 | ...
钙钛矿能否照亮光伏未来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5
钙钛矿光伏技术概述 - 钙钛矿并非天然矿物,而是一类具有特殊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光吸收能力极强,能高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 - 与传统硅基光伏材料相比,钙钛矿具有更高光电转换效率潜力,生产过程更节能环保且成本更低 [1] 技术优势与潜力 - 钙钛矿单结理论效率超30%,叠层电池可达40%以上,远超晶硅电池的27%理论极限 [2] - 制备工艺简洁高效,生产速度远超晶硅,有望大幅降低生产门槛与成本 [2] - 轻薄、柔性、可半透明及弱光响应好的特性,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穿戴设备、汽车车顶等新场景 [2] 商业化进展与产业链布局 - 协鑫光电、纤纳光电、极电光能等初创企业已投建吉瓦级生产线 [3] - 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科技、天合光能等头部企业投入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研发,部分建成百兆瓦级产线 [3] - 中国石油、中国中核、宁德时代、比亚迪、京东方等跨界企业加速布局中试线及大规模产线 [3] 技术挑战 - 稳定性短板:水、氧、光、热长期侵蚀下性能衰减问题待解 [3] - 大面积制备时薄膜均匀性与缺陷控制是工艺放大难题 [3] - 专用材料与设备供应链未成熟,行业标准及认证体系亟待建立 [3] 发展阶段与市场前景 - 短期:钙钛矿与晶硅叠层电池形式推广,利用现有硅基产业链快速打开市场 [4] - 中期:独立钙钛矿组件在建筑一体化、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规模化应用 [4] - 长期:若稳定性突破,可能颠覆传统光伏格局成为主流 [4] 行业共识与关键因素 - "钙钛矿是未来"成行业共识,未来几年是验证商业化可行性的黄金窗口期 [4] - 量产组件良率、成本下降速率、长期可靠性数据将成破局关键 [4] - 政策引导、标准建立、产业链协同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4]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2 17:55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突破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因其高效率、低成本及可溶液加工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核心方向[2]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隆基绿能团队在Science发表论文,开发出双自由基特性的自组装分子材料,显著提升PSC的光电转换效率、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均匀性[2][8] 新型自组装分子设计 - 研究团队通过给受体共轭设计策略成功设计双自由基自组装单分子层,促进空穴传输[4] - 该分子层表现出高光热和电化学稳定性,并因分子空间位阻设计改善组装均匀性和大面积溶液加工性[5] - 采用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薄层循环伏安法技术精确测定载流子转移速率、稳定性及组装特性[5] 性能表现 - 小面积器件光电转换效率达26.3%,10.05平方厘米微组件效率23.6%,1平方厘米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突破34.2%(NREL认证)[7] - 材料及器件在45°C下运行2000小时后性能衰减几乎为零,PSC保持率超97%[8] 研究意义 - 为解决PSC中传输材料的导电性、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难题提供全新分子设计范式[8] - 通过原创表征技术建立分子组装态性能精准评价体系,推动下一代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组件产业化[8] 研究团队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秦川江、王利祥、周敏、张德重及隆基绿能何博、李振国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9] - 吴文平、高晗(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贾凌波(隆基绿能)、李远(华南理工大学)为共同第一作者[9]
新材料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
科技日报· 2025-06-30 07:18
新型有机自组装分子材料突破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秦川江、王利祥研究团队开发出高效、稳定且分散性优异的双自由基自组装分子材料,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运行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均匀性 [1] - 该材料在室温下表现出强烈且稳定的自由基特征,自旋浓度较传统自组装分子高出近3个数量级,显著增强载流子传输能力 [2] - 独特设计的位阻基团有效抑制分子堆叠现象,实现自组装分子在大面积溶液加工中的高均匀性 [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 - 基于新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小面积器件光电转换效率26.3%,微组件效率23.6%,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突破34.2% [2] - 新材料及器件表现出优异稳定性,在持续运行数千小时后几乎无性能衰减,远超传统材料及器件表现 [2] - 双自由基分子的载流子传输速率是传统材料的2倍以上,在模拟工况条件下表现出极高稳定性 [2]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意义 - 该研究为解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传输材料的导电性、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难题提供了全新分子设计范式 [3] - 研究团队采用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薄层伏安技术,实现对单分子层载流子传输速率及工作稳定性的量化分析 [2] - 研究成果为下一代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组件的产业化注入核心驱动力 [3]
专访极电光能于振瑞:钙钛矿光伏产业化提速,“效率到应用”仍面大考
新华财经· 2025-06-27 22:56
全球钙钛矿技术竞争格局 - 中国钙钛矿光伏技术处于全球前列,极电光能等多家中国机构刷新小面积钙钛矿电池和大面积组件的效率世界纪录 [3] - 欧美日企业加速布局钙钛矿产业化,牛津光伏掌握大量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专利,欧盟累计投入超1亿欧元支持研究 [3] - 美国第一太阳能通过并购欧洲钙钛矿企业进行技术储备,启动大面积单结钙钛矿生产线建设 [4] - 日本积水化学投资3145亿日元开发钙钛矿技术,政府计划提供1.2万亿日元支持产业化 [4] 中国钙钛矿产业化进展 - 极电光能全球首条GW级量产线投产,组件面积2.81m²,效率17%以上,已通过IEC认证并在多气候区实证检验 [10] - 钙钛矿组件在实证电站中比晶硅组件有10-20%发电增益,华电、华能等央企已启动钙钛矿产品试用 [12][13] - 国内大部分设备和原材料可实现自给,但FTO玻璃等关键材料性能与国外仍有差距 [9] 技术迭代与行业影响 - 钙钛矿产业链短且不受晶硅制约,可能改变国际光伏竞争格局,未来将呈现多技术路线并存局面 [11] - 晶硅技术被加速迭代是趋势,钙钛矿单结及叠层技术将推动行业持续降本增效 [11] - 产业化需满足大面积、长寿命、高效率、低成本四大条件,目前大面积已实现,稳定性通过实证验证 [12] 政策与产业链协同需求 - 中国需通过规模化应用测试和示范加速技术成熟,建议政府出台应用补贴、设立专项标段等鼓励措施 [6] - 行业正联合权威机构开展多气候区实证检验,并与国内企业合作攻关关键原材料和设备配套 [14]
直击现场!炎和科技携多款钙钛矿光能电池新品 亮相2025深圳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
金投网· 2025-06-26 16:52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深圳)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以"AI智能,智能创新改变生活"为主题,吸引全球超过400家企业参展,展现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创新潜力 [1] 炎和科技产品亮点 - 公司推出"栖光系列"与"穹隐系列"两大钙钛矿光能电池产品,主打"有光即发电"概念,针对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便携储能等场景提供定制化能源解决方案 [2] - 10cm²光能电池生命周期发电能力相当于20节7号电池或50节纽扣电池,实现用户告别续航焦虑 [2] - 栖光系列在高照度下输出20mW/cm²,室内100~1000lux照度下输出9~180μW/cm²,厚度最低0.5mm,每平方厘米质量小于0.15g [2] - 穹隐系列厚度仅0.2mm,可贴合半径2cm的曲面,适用于柔性电子设备、智能标签、可穿戴设备等空间受限场景 [3] - Plus版集成完整电路设计及储能装置,实现AI智能硬件在灯光下的"光合作用",开创无感续航新模式 [3] 公司技术与产能 - 公司成立于2024年2月,专注钙钛矿光能电池研发与产业化,已获朝希资本、湖南财鑫、中科光荣等机构战略支持 [4] - 在湖南常德建成100MW级全自动化钙钛矿生产线,北京设有10MW级中试及研发平台,深圳设立销售中心,形成研发-制造-市场一体化布局 [4] 认证与国际化进展 - 钙钛矿光能电池获德国莱茵TÜV颁发的全球首批基于IEC 63163:2021标准认证证书,证实产品卓越稳定性和可靠性 [5] - 通过欧盟RoHS、REACH等多项权威认证,为产品全球化奠定基础 [5] - 计划在9月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览会(IFA)展示全新大尺寸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丰富应用案例 [5] 行业生态与未来规划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动钙钛矿光伏技术商业化落地,助力全球智能化生活和可持续发展 [5]
南昌大学教授、九江市柔烁光电技术总监胡笑添:可印刷柔性光伏器件
DT新材料· 2025-05-15 22:54
论坛概况 - 第三届钙钛矿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论坛将于2025年5月23-24日在苏州召开,聚焦柔性钙钛矿光伏、钙钛矿叠层及智能物联、可穿戴设备等室内弱光应用场景 [1] - 论坛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DT新材料联合主办,苏州大学、武汉九曜光电等协办 [9] - 参会嘉宾包括叶继春、陈炜、周欢萍等知名学者,以及协鑫、通威、光因、正泰等产业链企业代表 [1] 技术焦点 - 柔性可印刷光伏器件被视为下一代能源-结构融合关键技术,但面临材料脆性、界面不稳定、印刷一致性差等商业化瓶颈 [2] - 论坛将重点探讨钙钛矿叠层光伏、柔性光伏应用(BIPV、车载光伏)、消费电子(智能物联、可穿戴设备)三大应用方向 [12] - 技术难点包括大面积生产的高效稳定性保障、叠层电池界面工程优化、高性能柔性透明电极研发等 [13] 核心报告 - 胡笑添教授将作《可印刷柔性光伏器件》主题报告,分享柔性仿生器件结构、墨水剪切调控机制、高精度印刷系统开发等研究成果 [2] - 其他重点报告包括:协鑫光电高通量设备实践、仁烁光能产业化进展、通威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技术、德国莱茵TÜV组件认证方法等 [26][27] 产业现状 - 钙钛矿光伏当前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晶硅技术仍占据成本和效率优势,但钙钛矿具有更高理论转换效率(未披露具体数值)和轻薄柔性特性 [12] - 论坛汇集协鑫光电、通威太阳能、脉络能源、尚柔新能源、大正微纳、柔烁光电等产业链新兴企业 [1][11] 活动安排 - 论坛设置2天议程,包含24场主题报告,涉及反式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气相喷射沉积技术、AI赋能研发等议题 [25][26][27] - 配套活动包括企业展台参观、协鑫光电商务考察及欢迎晚宴 [27]
一季度净亏损13.2亿元,天合光能称“未来行业竞争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第一财经· 2025-04-29 23: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802.82亿元,同比下降29.21%,全年净亏损34.43亿元,同比下降162.30% [1]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13.2亿元,低于同行晶科能源(13.9亿元)、晶澳科技(16.38亿元)和隆基绿能(14.36亿元) [1] - 业绩亏损主因是光伏组件价格下跌及计提信用与资产减值,2025年Q1计提减值3.59亿元(信用减值0.73亿元+资产减值2.85亿元),2024年全年计提31.06亿元(信用减值5.08亿元+资产减值25.98亿元) [3] 业务发展动态 - 公司战略性布局海外轻制造,在沙特设立智能跟踪制造工厂并中标GW级订单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3] - 受益于光伏组件和储能设备价格下行,公司国内风光储项目指标获取量超5.7GW,支架业务出货7.3GW(欧洲、拉美、中东区域前五),储能舱及系统累计出货超10GWh [4] 技术路线与行业竞争 - 公司属于TOPCon技术阵营,预计该技术未来数年仍将主导市场,并通过工艺优化提升量产效率 [5] - 公司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TOPCon叠加钙钛矿后电池理论转换效率可超30%,为下一代技术奠定基础 [5] - 行业竞争焦点将从单一组件供应转向光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盈利能力取决于技术集成与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5] 行业需求展望 - 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已触底,终端需求持续释放 [1][5]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增装机215-255GW,全球新增装机531-583GW,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长迅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