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壳电池
搜索文档
珠海冠宇(688772):公司深度报告:消费电池龙头,打造AI终端高能量“心脏”
开源证券· 2025-10-16 13:1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珠海冠宇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1][4]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企业,消费类业务收入占比近80%,其中笔电类(54.97%)和手机类(28.16%)为主要收入来源 [4] - 公司在AI终端电池升级趋势中积极布局钢壳、掺硅、叠片、固态四大前沿技术,有望成为AI终端电池核心玩家 [4][5][6]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实现营收140.52/177.75/213.4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6.10/14.99/20.06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2.8/17.4/13.0倍 [4][7] - 电池作为能量核心有望持续贯穿AI终端的创新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消费类电池是公司核心业务,2024年公司笔电类锂电池市占率全球第一,手机类电池市占率全球第五 [4] - 其他消费类电池(智能穿戴、无人机等)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79.81% [4] - 动力类业务方面,公司聚焦高附加值细分赛道,重点布局汽车低压锂电池与无人机高倍率电池 [4] - 在低压锂电池领域,2024年公司出货量全球第四,全年出货量约90万套,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超70万套 [68][70] 技术布局与进展 - 钢壳电池: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消费类钢壳电池的设计研发并实现量产出货,同步扩充产线满足市场需求 [6][90] - 掺硅负极:2025年上半年成功量产25%高硅负极电池,电池体积能量密度高达900Wh/L,实现行业领先 [6][92] - 叠片工艺:公司布局的全自动异形叠片技术已量产,应用场景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电池等 [6][96] - 固态电池:公司推出的15000mAh电池已首次应用于手机概念机,标志着在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6][10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公司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0.52亿元、177.75亿元、213.40亿元,同比增长21.8%、26.5%、20.1% [7][106]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0亿元、14.99亿元、20.06亿元,同比增长41.8%、145.6%、33.8% [7][106] - 预计毛利率分别为23.1%、24.3%、25.1%,净利率分别为4.3%、8.4%、9.4% [7][106] 行业趋势与机遇 - AI终端加速渗透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以及续航升级成为刚性需求,电芯是AI终端的心脏 [5][83] - 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预计2025年将达到1899.3GWh,中国份额不断提升,2024年占比达78.6% [47] - 在消费电池领域,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是小软包电池最大的应用场景,2024年累计份额约45% [55] - 汽车低压锂电池市场快速成长,2024年规模达165.2亿元,预计2030年将扩至380.7亿元 [63][66]
恒铭达20250513
2025-05-13 23:1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消费电子、通信、新能源 [2][3][12] - 公司:恒铭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关税缓和对其影响较小,且能修复行业情绪 [3] - 在消费电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是北美大客户核心供应商,单机 ASP 有望提升至 10 美元以上,新技术将提升需求和价值量 [2][3] - 通过收购华阳通进入通信行业,在 AI 算力通信领域领先,金属架构和散热方面优势显著 [2][3] - 高增长、低估值,2025 年 PE 倍数约为十倍左右,2026 年可能降至个位数 [3] 公司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 - 2011 年成立,2015 年成为苹果合格供应商,2018 年列为苹果全球 200 家核心供应商之一,2020 年布局通信、新能源领域 [5] - 产业基地分布在昆山、惠州、越南北宁等地,治理结构偏向家族企业 [5] - 收入快速增长,2024 年营业收入接近 25 亿,同比增长 37%,19 - 24 年复合增速约 34%;归母净利润显著修复,2024 年约 4.6 亿,同比增长 62%;毛利率 32%,净利润率 18%,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5] 消费电子行业发展趋势及对上游供应商影响 - 发展主线为产品升级迭代和端侧 AI 提升,新技术带来结构性机会,端侧 AI 推动零部件需求增加 [2][6] - 2024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约 12.23 亿部,同比增长 7%;中国大陆市场出货量 2.85 亿部,同比增长 4.4%;苹果超越三星成全球出货量第一,占比 67%;个人电脑市场每年销量过亿,苹果 16 Pro Max 物料成本增加 30 美元,上游供应链受益 [2][7] 全球 PC 市场情况 - 2024 年全球 PC 市场止跌回稳,出货量约 2.63 亿台,同比增长不到 1%;中国 PC 市场 2024 年下滑;积压换机需求预计 2025 年释放,第三方预期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有个位数增长 [8] AI 技术对消费电子行业影响 - 端侧 AI 全面推广是消费电子长期增长重要驱动力,未来是混合架构,端侧部署 AI 有望带动终端更新换代和换机潮 [9][10] 公司各领域发展情况 - 消费电子领域:产品多样,2024 年收入约 21 亿元创历史新高,18 - 24 年复合增速约 27%,下游覆盖多领域,受益于 AI 终端发展 [11] - 通信和新能源领域:通过子公司开展业务,2024 年通信业务收入 3.9 亿元,同比增长 50% [12] 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情况 - 消费电子业务产品应用于苹果、华为、小米等,是苹果重要核心供应商;通信业务子公司客户包括华为、富士康、小鹏等,是华为无线 3G 主力和金牌供应商;2024 年前五大客户占比 72% [13] 公司研发投入及产能扩展情况 - 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19 - 2024 年从 3000 多万提升至 1.13 亿元,五年复合增速约 30%,研发团队人数占比 11.84% [14] - 定增扩充惠州基地产能,新产能预计新增 441.2 万件套,不含税年收入预计可达 26.09 亿元 [3][14] 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39.82 亿、58.73 亿和 72.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60.18%、47.46%和 23.7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21 亿、9.19 亿和 11.3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7.82%、27.51%和 23.49% [15] - 2025 年盈利要求约 7 亿元,对应 2025 年归母净利润给予 16 倍 PE 目标价 45 元左右 [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面临头部客户依赖、行业竞争加剧、贸易摩擦与关税等风险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