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金属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彻底解决“枝晶”问题 韩国研发新电池:充电12分钟续航804公里!
起点锂电· 2025-09-07 18:23
技术突破 - 韩国科学技术院与LG新能源联合开发新型锂金属电池电解质 可实现电动汽车充电12分钟续航804.7公里 [2] - 新型电解质通过抑制内聚力机制彻底解决枝晶问题 确保锂金属阳极在快速充电过程中均匀沉积 [5] - 实验数据显示该电池在超过350次循环中保持稳定 12分钟内可从5%电量充至70% [6] 性能参数 - 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显著高于主流锂离子电池 建模验证能量密度达386Wh/kg [3][6] - 高密度电池设计可在17分钟内实现10%至80%充电 为超快充电和超高能量密度提供新路径 [6] 行业影响 - 枝晶问题被列为当前动力电池发展的最大挑战 涉及性能降低和短路安全隐患 [4] - 技术突破为磷酸铁锂项目、储能合作及固态电池国际峰会等行业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6]
亿纬锂能(300014):2025年半年报点评:坏账减值影响业绩,大圆柱起量改善动力电池盈利
光大证券· 2025-08-24 13:5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坏账减值影响短期业绩表现 但大圆柱电池起量改善动力电池盈利 [1] - 25H1营业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30%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下降25% [1] - 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单项坏账计提影响后 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3.78% [1] - 海外大圆柱产品逐渐起量提升中期盈利能力 储能电池产品竞争力强 [3] - 下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1% 上调2026-2027年预测2%和8% [3] 财务表现 - 25Q2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20% [1] - 25Q2归母净利润5.04亿元同比下降53%环比下降54%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10亿元/69.26亿元/86.42亿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21/14/11倍 [3]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17.4%提升至2027年21.0% [10] 业务板块分析 - 动力电池25H1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42% 出货21.48GWh同比增长59% [1] - 动力电池毛利率17.60%环比提升0.96个百分点 [1] - 储能电池25H1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32% 出货28.71GWh同比增长37% [2] - 储能电池毛利率12.03%环比下降2.93个百分点 [2] - 消费电池25H1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5% 毛利率26.68% [2] 产能与技术进展 - 海内外布局超过70GWh大圆柱产能 25H1已装车超过6万台 [1] - 24年大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1] - 率先量产600Ah+电芯 25H1储能电池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 [2] - 成功开发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 百MWh中试线预计2025年投入运行 [2] - 锂金属电池系统适配低空无人飞行器 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明显 [2]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小圆柱电池产销量突破1亿只/月 [2] - 通过创新智能浸没式液冷技术保障用户安全 [2] - 储能大客户商务条款优化及客户结构优化将推动盈利修复 [2]
国家数据局: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将在今年推出,数据资产资本化起飞——《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8:17
重要市场新闻 - 美股三大指数接近平收,标普500指数涨0.03%,纳指跌0.01%,道指跌0.02%,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英特尔大涨超7%,亚马逊、奈飞涨超2%,微软、英伟达、谷歌、Meta小幅上涨,特斯拉跌超1%,苹果小幅下跌 [1] - 中概股多数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2.13%,理想汽车、虎牙跌超4%,小鹏汽车、网易、蔚来、阿里巴巴跌近4%,京东、百度跌近3% [1] - 7月美国批发价格涨幅远超预期,表明通胀仍是美国经济面临的威胁 [1] - 旧金山联储玛丽·戴利反对9月议息会议上实施50个基点大幅降息,支持逐步向更中性的政策立场调整,时间跨度为"未来一年左右" [1] 行业掘金 数据要素市场 - 国家数据局推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今年还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2] - 全国已建成25个数据流通节点城市,布局16个省市区的数据基础设施架构,7月底完成互联互通,预计年底节点城市规模扩大到50个左右,覆盖80%的省市区 [2] - 国家层面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开展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建设,以场景牵引带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2] - 上海数据交易所举办"RDA"闭门研讨会,探讨数据价值化、RWA及RDA等议题,RDA本质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真实实体资产数据资源确权并资本化 [2] 储能行业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储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已有152家企业参与,涵盖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业链单位 [3] - 前十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中有九家参与倡议,前十名储能系统集成企业中有八家参与 [3] - 行业出清加速与技术迭代推进,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具备成本与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盈利弹性值得期待 [3] 高能金属锂电池 -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首创高能金属锂电池电解液"离域化"设计理念,实现能量密度与综合性能双提升 [4] - 该电池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性能指标比现有锂离子电池提高2-3倍 [4] - 锂金属电池被视为解决现有电池性能瓶颈和续航能力的新一代电池技术 [4] 避雷针 - 麦澜德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陈江宁计划减持不超过25.98万股,占总股本不超过0.26% [5] - 君实生物股东上海檀英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2053.38万股,占总股本不超过2% [5] - 美信科技股东润科股权投资基金计划减持不超过132.78万股,占总股本不超过3% [5] - 盟科药业股东MicuRx(HK)Limited计划减持不超过1966.82万股,占总股本不超过3% [6] - 西藏旅游股东旅投集团计划减持不超过220万股,占总股本不超过0.97% [6] - 翔腾新材大股东及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206.06万股,占总股本不超过3% [6] - 百普赛斯实控人一致行动人及高管计划减持,其中苗景赟计划减持不超过40万股(占总股本0.24%),上海百普赛斯和上海百普嘉乐合计拟减持不超过460万股(占总股本2.74%),林涛计划减持不超过9.45万股(占总股本0.06%) [7]
全球无人机电池市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6-19 17:27
无人机电池行业核心观点 - 预计2030年全球无人机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2538百万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9% [1] - 锂聚合物电池是主导产品类型,占据约67%的市场份额 [9] - 消费级无人机是最大下游市场,占据约41%的份额 [12]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五大厂商(宁德新能源科技、欣旺达、深圳格瑞普、鹏辉能源和EaglePicher)合计占有约38%市场份额 [5] - 全球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中国 [5] 主要驱动因素 - 无人机在摄影、农业、送货服务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推动锂离子电池需求增长 [15] - 更长的飞行时间需求促使高能量密度电池发展 [15] - 技术进步(电机、材料、控制系统)推动高效能电池需求 [17] 行业发展机遇 - 民用无人机应用前景广阔,涵盖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9] - 高电压电池系统(4S/6S配置)趋势明显,可提升功率输出和飞行时间 [19] - 轻量化电池解决方案需求增长,有助于提升飞行性能和有效载荷能力 [20] 技术发展趋势 - 电池技术持续进步,重点关注能量密度、充电效率和安全性改进 [19] - 硅阳极、固态电池等新材料可能带来性能突破 [19] - 锂金属电池等创新技术正在深入研究 [21] 市场细分 - 产品类型:锂聚合物电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等 [22] - 应用领域: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军用无人机 [22] - 重点地区:北美、欧洲、中国、日本 [22]
锂金属负极:材料圭臬,远眺终局
长江证券· 2025-05-29 17: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以锂金属负极为代表的技术路径,在超高能量密度、大容量电芯开发和实际产业落地上,展现出高速度和潜力,伴随固态电池东风和宁德时代“自生成负极”技术,锂金属负极凭借体系革新触摸锂电池体系能量密度天花板,并有望突破特殊应用场景的性能桎梏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锂金属负极:第一性原理下的价值回归 - 负极材料技术路线迭代呈现“石墨负极➡️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的商业化共识,2025 年 4 月宁德时代在首届“超级科技日”提出自生成负极技术,实现电池材料革命性突破,可提升体积和重量能量密度 [13] - 锂金属负极是负极材料中的“圣杯”,拥有超高理论比容量,是石墨负极的 10 倍以上,且电化学电位低,与不同正极材料匹配时比能量提升显著,其应用对提升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意义重大 [3][15] 荆棘遍布:锂枝晶和规模化是永恒议题 - 锂金属负极应用存在挑战,其高反应活性导致利用率降低、产生气体并引发安全隐患,高活性和表面 SEI 锂离子扩散能垒高促进锂枝晶形成,不均匀锂沉积是锂枝晶生长温床 [4][19] - 锂金属电池生产加工对商业化重要,尤其是超薄、超宽锂负极的连续化、规模化制备,当前主要有物理法、电化学法和自生成负极等技术路线,主流物理法有局限,新兴技术方案有望打开商业化基础 [4][21] 步履不停:材料&结构创新搭建多元解法 - 锂的不均匀沉积源于电解液中阴阳离子分布不均,锂初始成核位点和 SEI 层性质决定锂金属负极沉积界面稳定性,改性方案主要有电解液体系优化、3D 结构化设计、电解质/负极界面改性 [5][24] - 电解液体系优化可减少 SEI 形成、提高锂沉积/剥离效率,固体电解质能抑制锂枝晶生长、降低风险、提升快充速率 [25] - 3D 结构化设计为金属锂构建三维导电骨架,引导锂离子均匀沉积,可缓解体积膨胀和应力变化,抑制树枝状锂生长 [31] - 电解质/负极界面改性通过人工涂层增强固 - 固接触、降低界面电阻、保持界面稳定,锂合金负极构建可改善充放电动力学 [33] 玉汝于成:产业加速推进,潜力逐步验证 - 电芯端,锂金属电池在高要求领域率先突破,部分产品突破 500Wh/kg,规模化应用成熟度提升,多家企业产品进入导入验证或产品交付阶段 [6][35] - 材料端,锂金属负极凝聚行业共识,结构化设计取得突破,宁德时代“自生成负极”概念潜力被验证,多家公司推出相关产品或达成合作协议,有望打开市场空间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