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机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无人机电池也疯狂!宁德、赣锋已开启“跨界混战”
华夏时报· 2025-07-13 08:03
锂电池新兴应用场景拓展 - 锂电池应用场景从新能源汽车向无人机、载人飞行器、机器人等领域拓展,头部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赣锋锂业、比亚迪加速布局 [1] - 飞行器对电池需求聚焦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和高安全性,固态电池具备优势,但高性能无人机和载人飞行器市场空间有限,5-10年内难量产 [1][9] - 电池技术升级方向明确,固态和半固态电池是核心趋势,动力电池厂商主导开发节奏 [1][10]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市场 -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33.8%,飞行器制造和运营服务占比55%,预计2027年产值达1.3万亿元 [2] - 无人机商业化最快,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1174.3亿元,消费级占全球74%份额,工业级占55%以上,ATL、蔚蓝锂芯、珠海冠宇为主要供应商 [3] - 无人机电池技术门槛较低,以软包电池为主,珠海冠宇2024年无人机电池营收同比增长95.92%,欣旺达等厂商产品适配性已满足当前需求 [3][7] 飞行器电池需求与挑战 - eVTOL领域电池成本占比超60%,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赣锋锂业等已推出适配产品,但认证周期长(如亿航智能EH216-S耗时3年) [7] - 飞行器电池需能量密度超300瓦时/千克,充放电倍率达10C-12C,但现有技术如凝聚态电池仍处测试阶段,未规模化生产 [9] - 欣旺达预测2027年"低空+文旅"或需5000-10000架eVTOL,但载人飞行器市场空间小,技术安全性要求高,短期内难普及 [8][9] 机器人领域电池布局 - 人形机器人赛道受资本关注,2014-2024Q3中国投融资金额超55亿美元,比亚迪、宁德时代跨界布局,侧重智能交互与工业机器人 [4][5] - 机器人电池非核心部件,成本集中于电机和芯片,Figure 02机器人电池组仅2.25度电,续航5小时,电池厂商认为当前应用前景有限 [6] 动力电池仍是发展重心 - 车用动力电池为厂商研发主线,飞行器电池技术可下放至汽车市场,但专用开发成本高,厂商优先满足汽车需求 [10] - 三元圆柱电池因高倍率性能成为载人飞行器首选,但市场量级小导致电池采购被动,适配性不足 [9][10]
充电宝登机新规实施第4天,落地情况如何?
第一财经· 2025-07-01 23:50
充电宝新规核心内容 - 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属召回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1][4] - 新规实施后,国内机场通过广播、标识牌、人工检查等多环节强化执行,部分旅客因不合规充电宝被拦截[1][4][9] - 国际航班暂未执行此规定,符合容量要求的无3C认证充电宝仍可携带[2][5][15] 机场执行差异 品牌处理 - 安克、罗马仕等品牌充电宝若不在召回批次且带3C认证,多数机场允许携带,但存在个别机场一刀切现象[1][6][9][13] - 明确受限型号包括罗马仕PAC20-272等4个型号部分批次及安克A1366等8个型号[9] 检查流程 - 北京首都机场:值机柜台提示→安检前预装袋→安检二次核查[4] - 上海虹桥机场:安检入口初查→安检机后复验[9] - 杭州萧山机场:值机询问→预检贴绿标→安检确认[11] 处置方案对比 - **寄存服务**:北京首都机场(7天)、厦门高崎机场(30天)、深圳宝安机场(7天)[5][13][15] - **邮寄服务**:北京/深圳/厦门等机场提供快递,但安克、罗马仕品牌部分受限[5][13][15][24] - **自弃处理**:广州白云机场设专用托盘收集,专业公司统一处置[18] 其他设备政策 - 相机/无人机电池:无3C标识要求,仅需满足额定能量≤100Wh且无鼓包[4][11][15][22][26] - 电脑电池:与相机电池要求一致,无额外限制[11] 容量标准 - 国内航班充电宝额定能量需≤100Wh(约2万毫安/5V),超限需航空公司批准[15][22][26] - 国际航班沿用旧规,容量合规即可,无3C认证要求[2][5][15]
充电宝登机新规实施第4天,记者调查全国十余机场:落地情况如何?
第一财经· 2025-07-01 21:57
充电宝新规实施情况 - 民航局6月26日发布紧急通知,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属召回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2] - 新规实施后多地机场设置多道检查环节,包括值机柜台提示、安检前人工核验、安检机二次确认等流程[1][2][5][8][9][11][19] - 国际航班暂未执行此规定,符合容量要求的无3C标识充电宝仍可携带[2][7][14][15][21][22][23] 机场执行差异 - 北京首都机场对安克、罗马仕等品牌存在部分安检人员"一刀切"拦截现象,即使有3C标识且非召回批次[5] - 北京大兴机场明确非召回批次且带3C认证的罗马仕、安克充电宝可放行[8] - 上海虹桥机场对罗马仕PAC20-272等4个型号、安克A1366等8个型号实施禁带[9] - 杭州萧山机场对预检合格的充电宝贴绿色标识放行[10] 处置方式 - 北京首都机场提供7天免费暂存及快递邮寄服务,但安克、罗马仕品牌暂不可邮寄[5][6] - 深圳宝安机场T3航站楼设4个寄收点,鼓包/破损充电宝不予邮寄[15] - 厦门高崎机场提供30天暂存服务[14] - 广州白云机场设置自弃托盘,由专业公司统一处理[19] - 成都天府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等明确不提供充电宝寄存服务[21][22] 产品影响 - 相机备用电池及无人机电池暂未纳入新规检查范围[3][5][10][14][15][21][22][23] - 网络售卖的3C认证贴纸无法通过机场多层安检[4] - 额定能量100Wh(约2万毫安/5V)为统一上限标准[14][15][20][21][22] 品牌动态 - 安克创新A1680等型号被列入部分机场禁带名单,但SN码查验后可个案放行[8][9] - 罗马仕PAC20-392等型号因批次问题被重点核查[9] - 倍思等品牌充电宝出现在首都机场《召回信息卡》公示名单中[5]
机场被拦,邮寄被拒!快看看你的充电宝有3C认证吗?
大众日报· 2025-06-27 18:25
充电宝召回事件 - 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1] - 安克创新在中国召回充电宝71万件,在美国召回115.8万件;罗马仕在国内召回49万件 [2] - 召回事件与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有关,该公司所有电池/电芯3C证书均被暂停或撤销 [4] - 罗马仕、安克创新、绿联科技、倍思科技等移动电源品牌的多个3C认证也被暂停 [5] 机场执行情况 - 深圳、成都、长沙等地机场已明确禁止携带罗马仕、安克召回型号及批次的充电宝 [6] - 安检通道严查充电宝,无3C标识或标识不清的均不允许随身携带登机 [6] - 上海虹桥机场安检中心表示3C标识通知只针对充电宝,相机电池等仍按原标准执行 [15] - 南京禄口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及广州白云机场均表示新规只针对充电宝 [17] 消费者影响 - 多位网友反映因无法随身携带且邮寄不便,不得不将不符合要求的充电宝留在安检处 [9] - 多家快递公司拒收被召回的充电宝,导致消费者退货困难 [11] - 消费者尝试通过无害化处理方案(如盐水浸泡)但仍未获得退款 [12] 3C认证相关 - 3C认证是中国政府实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认证的充电宝不得销售或使用 [22] - 充电宝"CCC"认证是对整个产品而言,消费者可通过外包装或国家认监委官网查询认证信息 [24][25] - 专业人士建议充电宝充放500次后最好更换,工作温度应控制在0°到40° [24] 其他电子设备电池 - 大疆客服表示其产品电池不属于充电宝设备,未纳入CCC认证目录 [17] - 针对"Pocket3续航手柄"的归类,机场安检人员认为属于相机电池而非充电宝 [17] - 国铁集团12306客服表示目前对被召回充电宝能否上高铁暂无新通知 [21]
96GWh!50亿锂电项目落地天津
起点锂电· 2025-06-20 18:59
行业活动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7月10-11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7] 飞毛腿储能项目 - 飞毛腿绿色储能智能制造项目在天津宝坻九园工业园区开工 占地500亩 总投资50亿元 为宝坻区首个储能智造项目 [2] - 项目聚焦电力储能电池箱、商用车换电PACK插箱、工商业储能系统等高端产品 规划建设15条锂电池PACK线、6条储能集装箱装配线 年产能达96GWh [2] - 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00亿元 目标打造北方新能源储能“超级工厂” [3] 飞毛腿公司布局 - 飞毛腿储能由飞毛腿能源科技(持股70%)与允公聚能合资成立 2024年11月成立 2025年3月落户天津 [3] - 飞毛腿能源科技为集团储能业务核心企业 总部福州 依托30年电池技术积累 现有年产能27GWh 合作方包括远景能源、蜂巢能源等 [3] - 推出7.8MWh预制舱储能系统 采用CTP-PACK设计 空间利用率提升15%-20% 能量密度达280Wh/kg [4] - 业务覆盖动力电池、无人机电池、VR眼镜电池等多领域 [5] 天津新能源产业动态 - 天津宝坻九园工业园区为市级示范园区 已吸引道克特斯固态电池等项目 其生产线每分钟可产30块电池 [6] - 天津正加大新能源全产业链招商力度 涵盖电池、材料、回收等环节 [6]
全球无人机电池市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6-19 17:27
无人机电池行业核心观点 - 预计2030年全球无人机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2538百万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9% [1] - 锂聚合物电池是主导产品类型,占据约67%的市场份额 [9] - 消费级无人机是最大下游市场,占据约41%的份额 [12]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五大厂商(宁德新能源科技、欣旺达、深圳格瑞普、鹏辉能源和EaglePicher)合计占有约38%市场份额 [5] - 全球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中国 [5] 主要驱动因素 - 无人机在摄影、农业、送货服务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推动锂离子电池需求增长 [15] - 更长的飞行时间需求促使高能量密度电池发展 [15] - 技术进步(电机、材料、控制系统)推动高效能电池需求 [17] 行业发展机遇 - 民用无人机应用前景广阔,涵盖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9] - 高电压电池系统(4S/6S配置)趋势明显,可提升功率输出和飞行时间 [19] - 轻量化电池解决方案需求增长,有助于提升飞行性能和有效载荷能力 [20] 技术发展趋势 - 电池技术持续进步,重点关注能量密度、充电效率和安全性改进 [19] - 硅阳极、固态电池等新材料可能带来性能突破 [19] - 锂金属电池等创新技术正在深入研究 [21] 市场细分 - 产品类型:锂聚合物电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等 [22] - 应用领域: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军用无人机 [22] - 重点地区:北美、欧洲、中国、日本 [22]
珠海冠宇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珠海冠宇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24.98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归母净利润亏损2400万元,去年同期盈利900万元 [4] - 一季度毛利率下降,主要因消费电子淡季、启停和无人机业务占比提升、出口退税成本转嫁滞后及产能利用率低,预计二季度改善 [2][11] 2. **业务板块表现** - **消费电芯**:一季度出货量约8000万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价格下降,pack自供率约40%,较去年同期增长;预计二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40%-50%,全年有望达1.2亿只,价格预计略好于一季度 [2][5][6] - **动力板块**:一季度收入约4亿元,同比增长超一倍,智擎和无人机业务占90%以上收入,连续两个季度正向毛利但仍亏损9000万元;预计二季度收入达6亿元,同比增长超100%,全年收入为上半年两倍 [2][5][6] - **启停电池**:预计今年继续翻倍式增长,已获大量国内外客户定点订单 [2][7] - **无人机业务**:主要客户为大疆,预计今年消费加动力类无人机总收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一倍 [2][7][33] 3. **新业务进展** - 在智能穿戴设备和机器人领域取得进展,获定点订单并将批量生产,得益于软包技术和小电池方案优势 [2][8] - 传统冻冻储板块拓展业务并开拓新客户,通过来料加工模式降低出口退税影响,库存状况良好 [22] 4. **市场份额与技术** - 预计未来占据手机全系列30%市场份额,目前为8%-10%,通过技术迭代提升份额和盈利能力 [3][35] - 消费电池领域技术突破显著,如叠片替代卷绕、钢壳替代软包、硅碳负极体系等 [16] 5. **海外工厂布局** - 马来西亚基地建设顺利,预计一年到一年半左右投产,关税税率较低,利于降低对美出口成本,保障供应链稳定性 [2][13][14] - 今年年底海外Pack厂已量产,电芯厂年底启动量产,消费类电芯预计明年四五月份量产,年底或明年初海外产能占总产能10%左右 [19] 6. **盈利预期** - 动力启停业务预计今年收入翻倍达20亿,一季度毛利率转正约五六个百分点,全年毛利率可能在10%左右 [29] - 针对a客户今年利润率相对乐观,供货量增加边际收益提高,客户提供研发费用将随量产确认成收益 [27] - 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率预计下降,因收入基数增长、产能利用率提升和新产线投产 [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二季度环比增长显著,主要增量来源为行业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如无人机、启天科技、手机和其他消费类产品领域 [23] 2. 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带来直接成本增加和下游传导压力,通过来料加工、与客户沟通传导成本、进口材料或保税区采购应对 [24][25] 3. 机器人电池价格比动力和储能电池高,成本也高,市场规模小,未进入成熟商业定价阶段 [30] 4. 韩系客户推动叠片替代软包,钢壳成新趋势,公司认为钢壳将成大规模批量供应重要领域 [34] 5. 市场出现6000 - 7000毫安时大容量电池,但占比不高,提高能量密度是技术迭代重要方向 [36] 6. 钢壳硅碳技术较明确,新型钴酸锂处于尝试推广阶段 [37] 7. 消费类电池短期内难应用钠电产品,启停领域有一定机会,公司推进启停锂电芯小型化并获48伏启停系统大量订单 [38] 8. 二季度出货量预期环比增长快,主要来自北美大客户和国内一些手机厂商 [39] 9. 二季度预计产能达1.2亿颗,产能饱满,在建工程按期转固,部分新产线设备投入使用后逐步转固 [40] 10. 二季度稼动率高,考虑NPI测试无多余产能 [41] 11. 30亿规模可转换债券利息较高,短期内不考虑下修转股价降低负债率,未来根据情况调整策略 [41] 12. 一季度消费电信业务出货量与去年同期持平,收入端不佳受春节、淡季、材料价格下降和出口退税影响 [42] 13. 二季度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国内客户需求,海外客户6月开始确认收入,业绩指引相对乐观 [43] 14. 过去两个季度公司业务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从动力储存困境走出,毛利率转正,重视市值管理和投资者回报 [44]
长虹能源:2024年净利润1.97亿元 打造“三位一体”业务格局
中证网· 2025-04-20 15:0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1亿元,同比增长31.2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实现大幅扭亏为盈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54亿元,同比增长1066.10%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45% [1] - 年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并转增4股 [1] 业务发展 - 公司坚持"做强、做大、做新"战略思路,提升产品价格、质量和技术竞争力 [1] - 碱性电池业务稳健增长,锂电业务实现实质性扭亏 [1] - 加快推进聚合物锂电池能力建设,打造新的增长极 [1] - 形成碱电、高倍率锂电、聚合物锂电三位一体、相互协同的业务格局 [2] - 碱电业务"稳存量、拓增量",经营持续稳健增长 [2] - 高倍率锂电业务在园林工具、清洁工具、便携储能等板块实现规模突破 [2] - 聚合物锂电业务3C数码、物联网终端电池销售收入大幅增加 [2] 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58亿元 [2] - 碱电业务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应用 [2] - 高倍率锂电业务推进磷酸锰铁锂电池、凝胶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等研发 [2] - 聚合物锂电业务推进无人机电池、低温升电池等产品研发 [2] 未来战略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新能源企业 [3] - 围绕"做强碱电、做大锂电、做新特种电池"的战略目标 [3] - 优化海内外布局,推动智改数转,提升运营效率 [3] - 积极寻找优质特种电池标的,打造新增长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