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洪减灾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黄茅峡水库:筑牢大湾区安澜屏障 激活流域发展新动能
水利部网站· 2025-06-04 16:26
工程概况 - 黄茅峡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1] - 工程由泄水闸、电站厂房、船闸、鱼道和两岸连接坝等组成 [1] - 工程是广东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项目 [1] 核心功能 - 主要目标为系统性提升北江中下游流域防洪能力 [2] - 建成后可完善北江防洪工程体系,减轻广州佛山等地防洪压力 [1] - 将显著提升连江中下游河段防洪能力,改善通航和灌溉条件 [1] 战略意义 - 直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防洪韧性 [1] - 解决北江中下游防洪库容不足问题,填补连江干流无防洪控制性工程的空白 [1] - 项目符合《广东省水网建设规划》关于新建防洪水库的要求 [1] 综合效益 - 兼具航运、发电、灌溉及水资源调节等多重功能 [2] - 将为北江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通过创新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的多维突破 [2] 生态建设 -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空间造景 [2] - 将建设绿美人居示范点,助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2] - 项目设计包含活化商业街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等要素 [2] 建设背景 - 北江作为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历史上多次发生特大洪水(如"22·6"和"24·4"洪水) [1] - 2025年4月广东已进入汛期,防洪需求迫切 [1] - 国家和省级规划均明确要求在连江干流建设防洪控制性工程 [1]
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言)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31
防洪减灾体系现状 - 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流域已形成以堤防为基础、防洪控制性枢纽为骨干的防洪减灾体系,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 极端强降雨因气候变化呈多发态势,突破历史极值的暴雨洪水灾害频发,对现有防洪体系构成严峻挑战 [1] 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 - **第一道防线(云中雨监测)**:需推进水利测雨雷达建设,强化数据管理以提升短临暴雨预警能力,研发超精细化降水预报模型及耦合的洪水演进模型,延长预见期并提高精准度 [1] - **第二道防线(落地雨监测)**:建议在暴雨来源区、山洪易发区加密雨量站,结合高精度地理数据研发24-72小时水位流量涨幅预警产品,实现中小河流洪水自动预报 [2] - **第三道防线(洪水演进监测)**:优化水文站网布局,升级测验设备与方法,基于水文水动力学模型实现溃坝洪水计算和蓄滞洪区启用预演 [2] 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升级 - 需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智能大坝建设,提升水库数字化管理水平 [2] - 提高堤防建设标准并完善监测体系,加强砂基隐患治理及害堤动物防治 [2] - 全面升级蓄滞洪区管理,建设数字孪生蓄滞洪区以增强调控能力 [2]
徐曙海调研防汛工作 抓紧抓实防汛各项工作 确保全市安全平稳度汛
镇江日报· 2025-05-14 07:11
防汛工作调研 - 市长徐曙海调研扬中市、京口区、丹徒区和镇江高新区防汛工作,强调要落实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部署,确保全市安全平稳度汛[1] - 通江河道整治是提升防洪减灾能力的重要环节,徐曙海实地考察古运河入江口、太平河姚桥段,强调要统筹推进防汛工程建设和城市有机更新[1] - 长江堤防是长江防洪体系第一道防线,徐曙海要求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加快整改,并实施镇江市长江堤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1] 防汛应急物资储备 - 徐曙海实地察看市级防浪锥储备点,强调要拓展多元储备渠道,确保防汛物资齐全充足[2] - 要求优化物资储备布局,健全应急物资管理、调运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和快速投送能力建设[2] - 强调要备齐备足物资装备,建强抢险救援队伍,加强应急实战演练[2] 防汛能力提升 - 要求提升临灾应对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监测预报体系,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2] - 加强薄弱堤段等重点部位巡查抢护,做到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科学应对[2] - 强调要完善会商研判、联动响应机制,加强协调联动和值班值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