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价政策
搜索文档
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11月-12月硅料价格将保持“有价无市”的高位持稳局面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13:46
多晶硅 - 行业整体库存约42万吨以上,并有继续累库趋势,主要因下游拉晶厂库存仍处高位且采购策略趋于谨慎 [2] - 11月多晶硅龙头四川与云南生产基地计划停产,新特准东产能爬坡及宁夏东方希望试车增量有限,预计11月整体产出环比减少约1万吨 [2] - 尽管企业有意推高价格,但实际成交价未涨,预计11月-12月价格将保持"有价无市"的高位持稳局面 [1][2] 硅片 - 当前硅片库存约20GW,环比上周增加约1亿片,专业化硅片厂连续累库,210RN库存压力持续,183次之,210N维持紧平衡 [3] - 市场压力下企业策略分化,头部企业报价坚挺,二三线企业为缓解库存压力继续低价出货,导致整体成交价格重心下移 [3] - 从尺寸结构看,183N、210RN价格承压下行且后市仍有下行趋势,210N因阶段性需求旺盛价格坚挺 [3] 电池片 - 当前电池库存维持在5-7天左右,库存以210RN为主,183N尺寸因印度需求回落库存有上升趋势,210N库存极低 [4] - 183N电池受印度需求回落影响价格重心下移,210RN价格低位持稳,210N因国内少量集中式项目交货预期价格支撑较强,后市或有小幅上涨 [4] - 终端需求低迷,但在价格政策指导下电池厂、贸易商均在挺价,10月底电池厂面临减产或降价风险 [4] 光伏组件 - 组件终端需求疲软,主要以国内少量集中式项目为主,国内分布式及海外需求相对低迷 [5] - 720W版型需求旺盛,报价普遍上调至0.7元/W以上且成交良好,组件厂库存较低,后续价格有继续上行动力 [5] - 常规版型组件库存高企,价格多集中在0.65-0.68元/W左右且出货困难,终端需求疲软导致企业后续储备订单不足,全产业链价格整体或将承压下行 [5] 价格数据 - N型183单晶硅片均价为1.320元,周环比下跌2.22%,N型210单晶硅片均价为1.680元,周环比持平 [7] - M10L单晶TOPCon电池片均价为0.310元/W,G12R单晶TOPCon电池片均价为0.285元/W,周环比均持平 [7] - 集中式项目182-210mm TOPCon组件均价为0.680元/W,分布式项目均价为0.700元/W [7]
产业链价格逐步进入正反馈,重视光伏反内卷投资机会
2025-07-15 09:58
纪要涉及的行业 光伏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反内卷政策变化**:今年反内卷政策由国家最高领导指示主导,与去年行业协会自律主导力度不同;今年光伏产业链价格和股票价格降至新低,多晶硅价格从去年4万多元降至最低3万元左右,现报价回升至4.5万元以上,实际成交价接近4万元,投资性价比高[2] - **产业链现状**:各环节响应积极,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硅料价格回升至接近4万元,硅片涨幅超10%,电池片和组件开始涨价博弈;上游硅料库存约27 - 30万吨较多,硅片库存不到20GW相对较少;6月装机或下滑,但工商业分布式和集中式风光大基地项目仍在推进,刚需项目存在[1][3][4][11] - **反内卷政策预期**:分为预期、政策落地、政策产生效果三阶段,目前处于预期阶段,预计三季度末有具体政策落地,市场关注限价、限产、收储能等措施,硅料头部企业计划联合收储稳定价格[5] - **中央整治决心**:中央高层整治内卷竞争决心不可低估,此次整治有政府背书,与以往不同,是复杂系统性工程,需多管齐下综合整治[1][6] - **投资者建议**:关注原材料各环节商品价格变化和协会组织企业间会议精神;在股价距去年10月高点有较大空间时,重点配置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推荐顺序为硅料、新技术、辅材[7][12] - **限价政策影响**:限价政策效果显著,硅料价格一两周内从3万元涨至4.5万元并有望继续上涨,已向下游传导,硅片报价大幅提升,组件价格预计逐步提升,国央企将依法依规治理低价竞争[8] - **去年反内卷效果不佳原因及今年情况**:去年组件端提价未获五大六小企业认可,低价订单仍中标;今年国央企配合中央政策,有望改善恶意低价竞争现象[9] - **下半年需求担忧**:1 - 5月装机接近200GW,6月装机或大幅下滑,但头部企业海外收入占比高,涨价后海外市场接受度高,有助于提升整体盈利能力[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6月多晶硅产出约10万吨,7月排产预计增加五六千吨;6月硅片产出接近60GW,7月预计降至50GW左右;电池片6月产出约55 - 57GW,7月预计降至53GW左右;组件端7月排产从6月的47GW降至44GW,因海外需求多下滑幅度有限[11] - 新技术如BC技术可尽早走出周期底部,今年二季度爱旭率先扭亏为盈,其BC组件在海外实现较高溢价[12]
地产寻底的企业视角 - 地产2025年中期策略
2025-07-07 08:5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房地产行业 公司:房地产企业,包括国央企、民营房企、全国化房企、地方型房企、长尾型企业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周期性变化特点** - 调控政策频繁但销量和房价未明显企稳,2021 年后调控未带动销售面积增速持续增长[2] - 长周期因素致需求端疲软,如出生率下降、适龄购房人群减少、收入增速放缓[2] - 现房和二手房销售面积连续三年双位数正增长,与新房销售不佳形成结构性差异[2] 2. **2021 年后调控政策影响小的原因** - 长周期变量难解释短期行业剧烈波动[3][4] - 新房限价使企业行为改变,采取高周转策略[3][4] 3. **2018 年后房企经营行为变化** - 缩短拿地到预售时间,高周转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库存压力[5] - 高周转使总资产规模扩张,注重快速出售回笼资金[5] 4. **当前房地产市场困境** - 需求端因人口和收入因素长期疲软[6] - 高周转带来财务压力,新旧数据结构差异增加行业下行解释复杂性[6][7] 5. **房企过去几年主要挑战** - 现金流周转放缓、项目销售不均衡,负债结构调整[8] - 金融机构融资难度增加,高周转使合同负债增长,经营风险显现[8] 6. **房企应对市场变化和限价政策策略** - 部分企业在销售好区域增储,或调拨现金流到低成本区域布局[9] - 限价抑制新房供应,核心城市新房供应分化[9][10] 7. **高周转策略未能持续提升行业发展原因** - 优质项目售罄后现金流不平衡,差项目难变现[11] - 信用环境压力大,需加速处置差项目[11] 8. **限价政策对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影响** - 新房供应减少,需求溢出到二手房市场,次新二手房价格高于新房[12] - 核心城市新房热销后分化,一二手倒挂现象减弱[12] 9. **2018 年起房地产市场变化及对房企影响** - 房企追求规模,面临债务到期压力,增加新房供应[13] - 限价不解除导致整体房价曲线下降,核心城市高周转难持续[13] 10. **核心城市集中供地政策及影响** - 政策有不确定性,高周转项目获取土地难[14] - 地价上涨,高周转区域企业市占率难保持,一二手倒挂减少[14] - 一线城市限价解除后地价涨幅超房价,高价地销售需需求支撑[14][15] 11. **房企应对现金流压力方式** - 信用扩张阶段发行信用债平衡现金流,2019 - 2023 年净融资为负[16] - 母公司现金短缺,向项目公司输送现金,缩表降价回收现金流[16] 12. **2024 年后房地产市场变化特点** - 融资缺口大,房价下行受房企自身因素影响[17] - 企业加速存量资产降价去化,复苏模式改变[17] 13. **当前地产周期与以往不同之处** - 本轮难见库存总量累积,开工和拿地规模小于销售规模[18] - 企业负债压力导致经营行为变化,加速项目处置和降价销售[18] 14. **房企应对当前市场环境策略** - 放慢周转,提高品质,差异化定价,收缩供给等待市场复苏[19] 15. **2025 年房地产市场情况** - 1 - 5 月销售面积占施工面积比例改善,信用债违约规模下降[1][3] - 融资环境积极变化,国央企经营好于民营房企[3][20] - 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现房销售带来现金流入[23] - 全国销售数据乐观但开工面临下行压力,房价企稳后开工或改善[31] - 信用风险有积极信号,企业可收缩供给等待复苏[33][34] 16. **不同类型企业表现** - 长尾型企业在市场复苏中贡献动力,上半年拿地面积排名靠前[24] - 全国化房企存货收缩,地方型房企存货扩张[26] 17. **不同城市房地产情况** - 核心城市土地价格涨但销量缩量,非核心区域有托底或流拍[25] - 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土地成交增速高,现房销售面积增速连续三年双位数增长[25][27] - 一二线城市供应收缩,弱线城市先行企稳[27] 18. **期房与现房销售对市场影响** - 期房去化率下行,现房销售面积占比提升至约 40%托底市场[28] - 期房去化率变化影响整体商品房销售面积[28] 19. **房企推盘变化** - 放慢推盘速度,少量多次推盘稳定价格,等待需求端政策[29] 20. **当前投资机会** - 融资压力小、降杠杆稳健、经营质量改善的头部龙头企业[35] - 困境中持续经营恢复正常、估值低的房企[3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2019 - 2023 年房企信用债融资净额为负,母公司现金流紧张依赖项目公司输血[1][16] 2. 2022 年以来部分头部房企信用债净融资持续下行,未大幅降价回收现金[16] 3. 一些经营保守企业降图储、降杠杆温和稳健,母公司现金占比稳定在 25% - 30%[21] 4. 今年期房新增供应去化率若改善,整体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望维持在 9 亿平以上[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