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火储多能互补
搜索文档
霍林郭勒市:“绿电+”成铝产业转移优选地
搜狐财经· 2025-10-27 21:58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以"绿电+产业基础"破解铝加工产业痛点,降低企业成本,成为产业转移优选地,助力内蒙古打造全国绿色铝产业基地。 此外,霍林郭勒市严守生态底线,设定能耗、环保双准入标准。2024年实施39项工业技改项目,减排二氧化碳340万吨,实现产业、能源与生态协同发展。 "积极推行排土场修复治理,加快电解铝厂配套废气回收、水循环系统改造,进一步加强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的利用 率。用能源革命提供绿色动力,靠生态保护守住底线,让我们的发展既有质量又可持续。"霍林郭勒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经济运行科科长曹献超说。(来 源: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 企业总部位于广东肇庆,受原料、电力、土地等成本影响,选择向能源与原材料聚集的霍林郭勒转移产能,既能延伸产业链、控制上游成本,又依托当地产 业基础降低综合成本。为进一步扩能,企业正推进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二期将建设4条铝箔生产线和6条涂层生产线,三期规划8条铸轧生产线。全部建成 后,总产能将达20万吨,丰富铝箔产品种类。 霍林郭勒市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原铝产能达270万吨,占全国6.5%、内蒙古45%,原铝就地转化率94%,产品超120种。同时, ...
宁夏构建“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格局 加速推进“宁电入湘”工程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16: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熊思怡 此次扩建项目聚焦于清洁高效,采用先进的超临界发电技术,旨在打造一个兼具低碳环保与灵活调峰能 力的可靠电站。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向湖南输送11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量,等效于节约标准煤消耗约360 万吨,将有力优化华中地区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助推区域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构建。 与此同时,在宁夏中卫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一片蔚为壮观的"蓝色海洋"正于黄沙之上迅速延展——这 正是配套"宁湘直流"特高压工程的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这片庞大的"光伏海"是我国首个获 得"双批复"的沙戈荒大型能源基地,总投资超过156亿元。项目一期工程已实现全容量并网,二期北区 也于近日成功投产,整体建设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 该光伏项目不仅承载着"西电东送"的国家战略使命,更创新实践了"光伏+治沙"的生态治理新模式,在 提供绿色电力的同时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待项目全部建成,年均发电量预计可达59亿千瓦时,将与 国能中卫火电项目形成"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的协同供应格局,共同为湖南等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注入持 续、稳定的清洁能源,以实际行动支撑国家"双碳"目标的稳步实现。(完) 国能中卫电厂扩建项目施工 ...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电力“引擎”驱动新能源产业跑出“加速度”
中国能源网· 2025-08-12 17:44
项目概况与进展 - 寰泰储能全产业链项目位于北大桥现代高载能产业园,生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并已投入运行 [1] - 项目包括寰泰工业(瓜州)有限公司300兆瓦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生产项目 [1] - 项目于2021年11月由寰泰储能与瓜州县达成战略合作并投资建设 [3] 电网支持与服务 -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为项目提供配电设施巡检、负荷监测及定制用电方案等服务,保障企业高效运转 [1] - 公司在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全过程中提供全程跟进与精准服务 [3] - 公司通过26次电网方式优化与67项电网风险管控,提升电网安全性 [3] 新能源发展与消纳成效 - 项目对破解当地新能源消纳难题、推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格局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3] - 通过统筹112座新能源场站联合检修,推动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7.19% [3] - 公司建立动态能效模型,挖掘需求侧响应容量16.7万千瓦,并服务66万千瓦/138万千瓦时新型储能并网 [3] 未来战略规划 -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将聚焦新能源企业用电需求,持续优化电网结构与供电服务水平 [4] - 公司旨在以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助力企业在绿色储能领域深耕发展 [4] - 目标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及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4]
带动上下游投资超千亿元 疆电千里入巴渝(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6-11 05:55
新能源电力输送工程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 电能传输仅需0.007秒即可完成2260公里输送 [1] - 工程配套电源总规模1420万千瓦 其中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装机1020万千瓦 占比超70% [2] - 采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模式 通过智能控制将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控制在5%以内 [2] 技术创新与工程挑战 - 换流变压器实现100%国产化 换流站整体设备国产化率超90% [3] - 针对新疆三塘湖—淖毛湖风区115天大风天气 优化铁塔设计增强抗风性 [3] - 采用7条索道运输塔材 运输周期从15天缩短至5天 使用高强度铝合金间隔棒提升重冰区设施强度 [3] 产业链与区域经济影响 - 哈密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实现核心供应商本地配套率70% 供应链周期从45天压缩至20天 [4] - 哈密形成8兆瓦—15兆瓦全系列机型配套能力 孵化20多项专利技术 构建全产业链闭环 [4] - 工程带动上下游投资超1000亿元 创造4万余个就业岗位 拉动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00亿元 [4] 电力供需与资源配置 - 重庆电力需求年均增长6%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达11% [2] - 利用新疆与重庆经度差实现时空互补 提升清洁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能力 [2] - 工程促进新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 [4]
这条特高压够绿!——走近我国第三条“疆电外送”直流大动脉
新华社· 2025-05-24 06:52
工程概况 - 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第三条"疆电外送"直流大动脉,线路全长约2290千米,途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个省份 [1][2] - 工程起于新疆哈密,止于重庆渝北,配套电源装机1420万千瓦,其中风、光、热装机达102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创同类工程新高 [3] - 工程投资286亿元,带动上下游投资超1000亿元,激活4万余人的就业市场 [8] 清洁能源输送 - 工程每年可向重庆送电360亿千瓦时,其中超过180亿千瓦时来自风力和光伏发电,相当于替代燃煤消耗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50万吨 [4] - 采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模式,1020万千瓦新能源与400万千瓦火电协同调节,通过智能控制将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控制在5%以内 [4] - 新疆与中东部负荷中心存在时差互补性,哈密光伏发电可覆盖重庆用电晚高峰 [4] 技术创新与挑战 - 工程面临风、冰、寒、山四重极限挑战,316千米线路位于新疆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全年8级及以上大风天气达115天 [5] - 首次采用落地双摇臂抱杆技术,抗风能力提升50%,施工效率提高一倍 [5] - 线路部分区段采用新设计铁塔并对金具进行加强,塔重共增加超4600吨 [5] - 7条索道组成的"空中走廊"将塔材运输周期从15天缩短至5天 [6] - 哈密巴里坤换流站14台换流变压器全部自主研制,实现±800千伏换流变压器100%国产化 [7] 产业与经济影响 - 工程推动哈密从煤炭资源依赖转向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从研发设计到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9] - 直接拉动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00亿元,实现塔筒、叶片等核心部件全流程制造 [9] -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将跻身哈密第二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构建"风光储输造"一体化产业集群,形成年产值数百亿元的绿色产业生态圈 [9] - 工程建成后将助力新疆成为全国能源战略保障基地,形成外送规模超3300万千瓦的"三直两交"输电通道 [9]
铁岭县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进入冲刺阶段
辽宁日报· 2025-05-13 09:46
项目概况 - 铁岭县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是铁岭市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的关联项目,采用"资源换产业"模式 [1] - 项目由明阳新材科技(铁岭县)有限公司与铁岭铁诚新能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总投资22.4亿元,分三期建设 [1] - 一期工程已进入投产冲刺阶段,计划5月15日投产 [1] 建设进展 - 叶片厂房、综合楼等5栋建筑单体已完成主体施工,综合楼内部装饰完工,厂区重载道路正在铺设 [1] - 叶片厂房为省内最大单体风机叶片生产厂房,长650米、宽151米、高24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相当于13个标准足球场) [1] - 自3月复工以来,500余名工人参与建设 [1] 生产规划 - 厂房内将建6条风机叶片生产线,单条生产线模具长度超110米、对开宽度近9米,需分割三段运输 [2] - 一期投产后年产能:风机叶片1200支、机舱罩1万套 [2] - 预计年产值12亿元、利税5000万元,带动就业1500人 [2] 技术细节 - 风机叶片成型模具需10辆加长货车运输辅助设备 [2] - 投产前工人正进行设备参数核对与模具调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