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电东送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最大盆地超高压电力环网全线投入运行
新华网· 2025-10-30 19:51
作者:杜刚、冯洋、滚艳 10月30日,我国最大盆地超高压电力环网——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投入运 行。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历时15年建设,于今年7月13日全线贯通。工程由9项750千伏输变 电工程分阶段施工完成,环线总长4197千米,相当于给塔里木盆地装上了电力"能量环"。 工程全线投入运行后,南疆电网最大供电能力提升80万至100万千瓦,新能源消纳能力新增800万千 瓦,为环塔里木盆地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供应保障区建设夯实基础。而且,工程可以将汇集的千万千瓦 的新能源电力,形成一条输送绿电的"大河",进而通过"西电东送"通道把绿电输送至全国。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
宁夏构建“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格局 加速推进“宁电入湘”工程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16: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熊思怡 此次扩建项目聚焦于清洁高效,采用先进的超临界发电技术,旨在打造一个兼具低碳环保与灵活调峰能 力的可靠电站。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向湖南输送11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量,等效于节约标准煤消耗约360 万吨,将有力优化华中地区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助推区域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构建。 与此同时,在宁夏中卫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一片蔚为壮观的"蓝色海洋"正于黄沙之上迅速延展——这 正是配套"宁湘直流"特高压工程的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这片庞大的"光伏海"是我国首个获 得"双批复"的沙戈荒大型能源基地,总投资超过156亿元。项目一期工程已实现全容量并网,二期北区 也于近日成功投产,整体建设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 该光伏项目不仅承载着"西电东送"的国家战略使命,更创新实践了"光伏+治沙"的生态治理新模式,在 提供绿色电力的同时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待项目全部建成,年均发电量预计可达59亿千瓦时,将与 国能中卫火电项目形成"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的协同供应格局,共同为湖南等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注入持 续、稳定的清洁能源,以实际行动支撑国家"双碳"目标的稳步实现。(完) 国能中卫电厂扩建项目施工 ...
“黔电送粤”关键线路完成抗冰改造
新华网· 2025-10-26 14:41
据了解,本次抗冰加固改造项目新建杆塔15基、改造线路5.8公里,将铁塔自重提升3倍,并将复杂微地 形区的抗冰标准从10至15毫米提高到30毫米,实现了铁塔承重与抗冰标准的双提升。 500千伏黎桂甲线是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投运后承担送电广东、保障桂北 地区电力供应任务。线路起于黔桂两省区交界的贵州黎平县,途经苗岭山脉与雪峰山分界河谷地带的广 西东北部,局部地区海拔超过1000米,冬季寒潮在该区域内遇山脉和台地阻挡后爬升形成覆冰,成为每 年冬季防冰抗冰的关键区段。 新华社贵阳10月26日电(记者施钱贵)26日,"黔电送粤"关键线路500千伏黎桂甲线完成抗冰加固改 造,该工程通过全面提升铁塔承重与抗冰标准,增强西电东送主网架在极端天气下的运行可靠性。 "相当于给输电设备穿上'防冰铠甲',在应对极端自然灾害天气,抵御冰雪凝冻增添了一道'防寒保险 杠'。"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项目中心副总经理甘宗跃介绍,下一步,南网超高压 公司将继续推进"黔电送粤"主通道500千伏黎桂乙线等关键线路的抗冰改造。目前,施工人员正全力推 进作业,力争在寒潮到来前完成全部改造,为电网安全度冬提供坚 ...
华能水电: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推动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 2025-10-23 15:43
公司战略定位与发展成果 - 公司是中国华能集团水电资产整合的唯一平台,以“双碳”目标为指引,积极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 [1] - 公司坚持水电与新能源并重发展,全速推进澜沧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建设 [2] - 近五年来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攀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稳步增长,累计派发现金红利223亿元,市值最高突破2250亿元 [3] 业务规模与运营业绩 - 公司总装机容量超过3500万千瓦,全部为绿色清洁能源装机 [2] - “十四五”期间,公司装机容量增加1180万千瓦,资产总额近2200亿元,增加554亿元 [2] - 公司发电量连续7年超过千亿千瓦时,累计发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 [2] 项目开发与资产扩张 - 公司相继建成13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级水电站,全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标杆示范区 [6] - 在2023年注入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优质水电资产后,公司后续发展规模和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6] - 公司保持了“运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态势,未来装机规模将大幅跃升 [2] 资本运作与融资活动 - 2025年9月,公司完成上市后首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58.25亿元 [8] - 募集资金全部投向澜沧江上游RM、TB水电站项目建设,服务于国家“西电东送”战略 [8] - 通过再融资引入国家级战略投资者,包括国企混改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10家机构 [8]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聚焦水风光协同发展,攻克复杂条件下山地光伏建设和运行、水风光综合发电系统协同互补等技术 [9] - 公司锚定“数字华能、智慧华能、一流华能”目标,加快数智华能建设,推动生产方式智能化变革 [9] - 公司加强新兴技术研究应用,以提升新质生产力为目标,让数字化、人工智能融入各项工作 [9]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面向“十五五”,将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绿色电力企业为目标 [9][10] - 公司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产品和服务 [10] - 公司将继续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0]
人民日报丨特高压架起电力“闪送通道” 中国已投运40余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
国家能源局· 2025-10-23 12:57
特高压电网建设规模与成就 - 中国已累计投运特高压工程45项,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超远距离输电网络,包括1条±1100千伏、23条±800千伏和21条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9][14] - “十四五”期间全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由“十三五”末的2.7亿千瓦提升至约3.4亿千瓦,增幅达25%[9][14] - 特高压直流线路长度由2.8万公里增长至4万公里以上,特高压交流线路长度由1.4万公里增长至2万公里,电网结构显著加强完善[14] 特高压工程的技术特点与优势 - 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点对点直达、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可达2000-3000公里)、线路损耗低等优势[13] - 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长2080公里,输送水电至江苏仅需7毫秒[11] - 国家电网首次形成±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标准化系列成果,覆盖设计、装备、施工、调试、管理全领域,形成500余项各类标准规范文件[21] 清洁能源输送与绿色发展 - 2024年跨区特高压直流通道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已达约4200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70%,占总送出电量的比重接近60%[17] -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4][17] - 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输送的电能超过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能源,其配套电源装机1450万千瓦中新能源达1050万千瓦[16]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 - 近5年来国家电网已投产8项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长度1.36万公里,形成超5000万千瓦的特高压直流跨区输电能力[13] - 陇东至山东工程是中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采用±800千伏额定电压、800万千瓦额定容量,输电距离915公里[16] - 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是以输送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最大输送功率达800万千瓦[17] 技术创新与产业引领 - 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创造了26项“世界首个”,包括世界首条海拔最高、冰区最重等[19][20] - 白鹤滩至江苏工程是首条采用混合级联输电技术的直流通道,有效化解多回直流密集接入地区的安全运行压力[20] - 多项“卡脖子”技术瓶颈取得突破,如陇东至山东工程首次应用国产分接开关、基于自主可控芯片的直流控保系统,成功打破核心装备的国外技术垄断[21]
特高压架起电力“闪送通道”(“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3 06:21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首条获 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 输电通道,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 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 袁宏彦摄(人民视觉) 今年7、8月份,中国的单月全社会用电量连破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电量,引起海外关注。 这背后,离不开一项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的"硬保障"。 近日,甘肃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安徽段 进入架线施工阶段。图为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安徽送 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高空进行架线施工。 郑贤列摄(人民视觉) 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1000千伏淮盱Ⅱ线检修现场,江苏省 送变电有限公司检修人员对复合绝缘子进行更换作业。 史 俊摄(人民视觉) 为何需要这样的输电线路?这与中国的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格局有关。 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呈逆向分布。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大,但生产量占比却与之有差距;多数重 要能源基地则位于西部。长久以来,便形成了"西电东送"的能源传输格局。 特高压直流,具有点对点直达、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等优势,其输电距离,可达到 2000至3000公里。这好比西部发的电搭上了 ...
鹤舞金沙激荡澎湃水能
经济日报· 2025-10-21 14:15
工程核心技术与世界领先地位 - 白鹤滩水电站拥有六项世界第一的技术指标 包括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世界第一 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 圆筒式尾水调压室规模世界第一 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为世界首次 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 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 [1] - 该电站是全球在建规模最大 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 其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代表了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2] - 工程建设攻克了300米级特高拱坝温控防裂 全坝段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 巨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围岩稳定等世界级技术难题 [2] 研发创新与产业链提升 - 白鹤滩电厂在“十四五”期间累计开展科研项目近300项 提交专利申请近1100件 获得国内专利授权超742件 国际专利2件 [2] - 工程实践推动了中国水电在设计 施工 管理 装备制造领域的全产业链 价值链和供应链水平显著提升 [2] - 从硬件如“国产励磁系统碳化硅灭磁电阻”到软件系统如“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励磁和调速系统” 均实现了技术突破 [2] 智能化建造与运营管理 - 电站通过全生命周期智能建造 在坝体内埋设上万个监测传感器 累计采集3470万条温度数据 质量 安全 施工进度等数据突破10亿条 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和预警 [3] - 智能通水系统可实时感知混凝土状态 进行个性化温度调控 工程师可通过手机进行定期巡检 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3] - 工程构建了科学管理体系与精品质量文化 创造了“无缝”大坝等世界坝工奇迹 [4] 发电能力与清洁能源贡献 - 电站左右岸各安装8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单台机组满出力运转1小时发电100万千瓦时 16台机组日最大发电量可满足1.48亿人一天生活用电 [5][6] - 自2021年6月以来累计发电超1950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900多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亿吨 其多年平均发电量约624.43亿千瓦时 [6] - 作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一部分 该走廊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 年均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 可满足超3亿人一年的用电需求 [6] 综合效益与生态保护 - 电站兼具防洪 改善通航 促进地方发展等综合效益 是守护长江的重要生态屏障 [6] - 工程建设中枢纽区拦渣率达到99.2% 总绿化面积超过330公顷 全面落实“水气声固废”防治措施 所有指标满足环保要求 [6] - 工程保障了能源 防洪 生态 供水安全 充分发挥了流域大型梯级电站的核心功能与综合效益 [1][6]
甘肃常乐电厂600万千瓦火电机组建成投产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19:22
项目投产情况 - 甘肃常乐电厂6号机组于10月16日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正式投产 [1] - 标志着该电厂6台100万千瓦燃煤机组项目全部建成 总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 [1][3] - 项目总投资额为205亿元 [3] 项目战略定位与作用 - 一期4台机组是祁韶±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唯一配套调峰电源 已于2023年12月全部投产 [3] - 二期2台机组是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于2023年4月开工建设 [3] - 项目全面建成对推动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项目运营与经济效益 - 6台机组同时运行 年发电量可达330亿千瓦时 [3] - 项目年工业产值可达100亿元 [3] - 可支撑甘肃省河西地区新能源基地每年发电600亿千瓦时 外送400亿千瓦时 [3] 技术与区域协同效应 - 项目投产后可与1-4号机组完整配套 实现火电和新能源打捆稳定送出 [3] - 有利于跨区域大范围优化配置电力资源 [3] - 项目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戈壁腹地 该地风光资源富集 交通便利 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3]
地上逛吃、地下供电 西安商圈下藏着一个“电力大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7 01:01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 陕西建成75项电网工程,形成以750千伏为主干、330千伏为分支的智能电网体系[1] - 国内首座地下330千伏变电站投运,占地面积较同规模变电站减少60%[1] - 陕北至关中第三通道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长1271公里,预计明年建成,将成为西北电网核心枢纽[1] - 陕西境内特高压工程包括“两站九线”,总长度达2582公里,建设规模位居全国前列[3] 新能源发展与消纳 - 陕西电网新能源消纳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1] - 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每年可消纳富余风电、太阳能发电量31.21亿千瓦时[3] - 该抽水蓄能电站是西北地区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绿色电池”,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5万吨[2] - 陕西正从“火电大户”加速向“风光大省”转型[3] 跨区域电力输送 - 陕湖特高压直流工程已建成投运,每年可帮助华中地区节约标煤1800万吨[3] - 陕皖特高压工程预计今年底全线贯通,将向更多地区输送陕西绿电[3] - 陕北的“绿电”可通过电网在0.004秒内输送至关中地区,保障4000万户家庭用电[1]
他们的节日,在万家灯火之间
新华社· 2025-10-04 11:32
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 - 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正在进行关键施工,计划于2026年底投运,将连接阿坝与成都两座变电站,串联阿坝、绵阳、德阳、资阳4市(州)[1] - 工程建设面临高海拔、大风大雾等挑战,国庆假期有5000余名建设者坚守一线,并首次应用“十分裂导线”技术[1] - 工程投运后将把川西清洁电能稳定送往环成都城市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电东送”提供重要支撑[1] 电力运维与技术创新 - 甘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利用无人机巡检,半小时即可完成主变压器扫描,结合红外与可见光分析进行设备“全身体检”,效率相比过去6人10小时的传统方式大幅提升[2][3] - 该站点作为川渝特高压工程的送端站,累计外送电量已超136亿千瓦时,50余名保电人员依托数字孪生平台和AI预警算法确保电力安全[2][3] 节假日电力保障服务 - 为应对国庆期间预计超5000万人次的来川游客,电力服务团队在热门景区如眉山柳江古镇、绵阳北川大熊猫动植物园、乐山大佛景区等进行线路检查、应急电源测试和绝缘测试,确保旅游设施稳定运营[3] - 服务形式包括“全电民宿”线路检查、“电马儿”志愿服务队巡视10千伏供电线路及为商户解决用电问题,保障节日期间电力可靠供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