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洁电力
icon
搜索文档
宁夏绿电外送内用并进
经济日报· 2025-11-11 08:37
绿电项目建设与供应能力 - 国能宁夏中卫电厂4×66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湖南输送118亿千瓦时清洁电力 [1] - 宁夏龙源新能源公司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投产后年均发电量达57.8亿千瓦时,可满足480万个家庭一年用电 [1] - 宁夏龙源新能源公司在中卫市的25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力争年底并网发电 [1] - 宁夏新能源装机比重已达60%,并启动了11个绿电园区建设以加快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 [1] 清洁能源本地化应用与创新 - 银川南智慧充电服务示范中心是西北地区首个集"风、光、储、充、放"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1] - 该中心自2024年7月投运以来,累计发电6.4万千瓦时,储能系统充放电4.29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超4000吨 [1] 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 - 宁夏西夏嘉酿啤酒有限公司通过冷凝水余热回收项目每年节约标煤180余吨,通过优化工艺年节水33.4万吨 [2] - 自2015年以来,该公司每百升啤酒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3%,水耗下降45.8% [2] - "十四五"以来,宁夏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7家、绿色园区11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95% [2] - 宁夏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4.8%,淘汰落后产能756.3万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7.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1% [2]
宁夏构建“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格局 加速推进“宁电入湘”工程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16:53
项目整体规划 - 宁夏依托丰富能源资源,加速构建“风光火储”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多能互补新格局 [1] - 该格局旨在为“宁电入湘”工程提供稳定、清洁、高效的电力保障 [1] 国能中卫火电扩建项目 - 项目为“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重要配套电源点,建设4台66万千瓦高效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2] - 项目于今年4月26日正式破土动工,首台锅炉钢架于6月20日启动吊装,标志主体安装工程全面展开 [2] - 规划前两台机组于2025年12月底投产发电,全部4台机组预计于2026年3月建成 [2] - 项目采用先进超临界发电技术,投运后每年可向湖南输送118亿千瓦时清洁电量,等效节约标准煤约360万吨 [2] 中卫光伏复合项目 - 项目为配套“宁湘直流”特高压工程的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 [3] - 项目是我国首个获得“双批复”的沙戈荒大型能源基地,总投资超过156亿元 [3] - 项目一期工程已实现全容量并网,二期北区也于近日成功投产 [3] - 项目创新实践“光伏+治沙”生态治理新模式,待全部建成后年均发电量预计可达59亿千瓦时 [3] 多能互补协同效应 - 光伏项目将与国能中卫火电项目形成“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的协同供应格局 [3] - 该格局旨在为湖南等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注入持续、稳定的清洁能源,支撑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3]
“十四五”山西晋中能源发展全景图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09:54
煤炭产业优化 - 原煤产量连续五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年均产量约1.1亿吨,年均增幅10%以上,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提供就业岗位超30万个 [2] - 累计建成22座智能化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7%,累计提升矿井产能1500多万吨/年 [2] - 完成6804万吨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惠及300余万人民群众 [2] 电力结构绿色转型 -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从2021年的267万千瓦增长至943万千瓦,增长超过3倍,装机占比从30.5%提升至60.80% [3] - 电网投资规模连年位居前列,变电容量和输电线路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53%和15% [3] - 累计建成充电桩8973台,桩车比为1:6.24,实现公共充电桩全市118个乡镇及重点区域全覆盖 [3] 天然气供应保障 - 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连续四年完成省定目标,晋祥榆社—武乡区块2024年产量实现翻番,2025年预计将再次翻番 [4] - 全市煤矿瓦斯利用率在2024年底达到52.9%,提前一年实现省定50%的目标 [4] 能耗强度降低 - 2021至2024年全社会煤炭消费连续实现负增长,14个耗煤项目共替代煤炭消费约1600多万吨 [5] - 新增清洁取暖改造约20万户,每年可减少散煤燃烧约50万吨,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以上 [5]
谭琦璐:统筹电力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
经济日报· 2025-10-23 08:04
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与安全韧性 - 1月至8月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安全韧性水平持续增强 [1] - 全国一二三产累计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0.6%、3.1%、7.7% [1] - 7月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四次创新高,最高达15.08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亿千瓦 [1] - 1月至7月新增投产支撑调节性电源4000万千瓦,增加跨区输电能力1600万千瓦 [1] 电力需求增长驱动因素 - 传统产业电气化进程提速和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共同拉动电力需求增长 [1] - 华东、华中、南方等负荷中心区域通过需求侧响应、有序用电等措施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1] 绿色低碳转型与结构优化 - 1月至8月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88亿千瓦,约占新增装机的84% [2] - 5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突破60% [2] - 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超过25%,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贡献超90% [2] - 煤电实施“升级版”“三改联动”,全国95%以上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改造 [2] 未来系统建设方向:源网荷储协同 - 供给端需集中式与分散式开发并举,强化风光水火储氢耦合互补,提升煤电节能降碳效果 [3] - 需求端需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部门能效提升,优化算力布局,建设零碳园区 [3] - 电网侧需强化跨区互联互济,提高主干电网、配电网、微电网配合能力 [3] - 储调侧需优化新型储能、氢能、抽水蓄能规划,推动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灵活性资源参与调节 [3] 未来系统建设方向:市场机制完善 - 需深入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完善各电力品种的市场规则和政策体系 [3] - 需完善峰谷电价、容量电价、负荷补偿等价格政策以反映绿色价值和调节功能 [3] 未来系统建设方向:气候韧性构建 - 需将气候因素纳入电力系统规划发展、调度运行、市场交易、应急管理等环节 [4] - 需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对电力资源评估、电源布局、电网调度、灾害预警的支撑 [4] - 需因地制宜部署备用电源,推进电力与其他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完善极端天气联防联控机制 [4]
我省又一超大号“充电宝”满电投用 河南五岳抽水蓄能电站全容量投产
河南日报· 2025-10-19 07:36
项目概况 - 河南五岳抽水蓄能电站4台机组于10月14日全部正式投产发电,实现全容量投产 [1] - 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为8.57亿千瓦时,可满足4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 [1] - 项目是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重点能源项目及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1] 建设历程与运营表现 - 项目筹建期工程于2019年5月开工,主体工程于2020年12月开工 [1] - 自2024年12月首台机组投产以来,累计为电网提供清洁电源5.67亿千瓦时,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6.93亿千瓦时 [2] - 4台机组累计运行时长超过5200小时,累计启动超过1600次,启动成功率达到100% [2] 功能定位与环境效益 - 电站主要承担河南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 [1] - 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9.14万吨,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 电站高质量完成2025年迎峰度夏任务,获得河南电网调度中心充分肯定 [2]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累计发电量超4万亿千瓦时
人民日报· 2025-10-19 06:02
清洁能源走廊发电成就 - 长江干流六座大型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2] - 该清洁能源走廊累计发电量突破4万亿千瓦时 [2] - 通过“六库联调”技术累计增发电量超过1680亿千瓦时 [2] 核心设施信息 -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宁南县与云南巧家县交界处的金沙江上 [2]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累计发电量突破4万亿千瓦时 有力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央视网· 2025-10-18 11:15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总体成就 - 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电站构成,跨越1800公里 [1][6] - 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 [6] - 多年累计发电量突破4万亿千瓦时 [1] 近期运营表现 - 今年前三季度发电量达2351亿千瓦时 [4] - 单日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天数达89天,最大日发电量达16亿千瓦时 [4] - 在迎峰度夏期间实现110台机组全开运行,最大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 [3] 技术调度与效率 - 通过“六库联调”技术调度六座电站协同运行,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3] - “六库联调”技术使多年累计增发电量超过1680亿千瓦时 [3] - 在用电高峰时期有力支撑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4]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该绿色走廊在推动全国电网互联互通中发挥积极作用 [6] - 项目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6]
正在崛起的“零碳”能源基地 探访我国纬度最高的核电站
央视新闻· 2025-09-27 13:33
项目概况 - 徐大堡核电站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核电站 [1] - 项目于2021年"十四五"之初开工建设 [1] - 该项目是辽宁省"十四五"期间单体投资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之一 [1] 产能与效益 - 待6台机组全部投产后 年均可提供540亿千瓦时以上清洁电力 [3] - 项目投产后 年均可节约燃煤1920万吨 [3] - 项目投产后 年均可减排二氧化碳5670万吨 相当于36万公顷森林1年的吸收量 [3]
山东:鼓足“蓝色动能”,向海洋强省进发
新华网· 2025-09-06 09:40
海洋经济规模与贡献 -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8万亿元 居全国第二位 [1] - 海洋经济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达23.9% [1] - 目标到2027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4]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创新 - 自然资源部出台政策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2] - 东营市将海域分为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等立体空间并分别设立使用权 [2] - 光伏与养殖企业通过分层设权获得产权证书 破解用海矛盾 [2] 港口与产业协同发展 - 日照港岚山港区拥有6个木材专用泊位 年接卸能力1500万立方米 [3] - 形成300余家企业的木材产业集群 年贸易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 [3] - 日照港近5年累计投资近430亿元 纳税近76亿元 [3] - 港口带动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比重均超85% [3] 海洋经济开放合作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吸引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参与 [3] - 山东计划与"一带一路"及RCEP沿线地区共建海洋产业园区和蓝色经济合作项目 [4] - 目标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并构建国际竞争力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4] 海洋开发机制改革 - 山东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体系 [2] - 实施自然岸线占补制度并深化海洋经济集成改革 [2] - 在海洋新业态培育、海域综合利用及海洋园区建设领域先行先试 [2] 海陆联动发展模式 - 山东统筹陆海空间布局、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3] - 探索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机制 [3] - 构建以港兴城、港产联动、产城共荣的港口枢纽经济圈 [3]
文山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9:46
制度体系建设 - 构建科学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包括《文山州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文山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绩效管理办法》等文件 [16] - 将生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硬指标 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奖惩直接挂钩 [16] - 率先建立州内珠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2023年与4州市签订省级跨州(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18] - 累计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49起 赔偿金额580余万元 [18] 环境治理成效 -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 细颗粒物浓度为19.4微克/立方米 [19] - "十四五"以来氮氧化物减排1533.93吨 挥发性有机物减排536.4吨 [19] - 27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率保持100% 1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 [19] - "十四五"以来减排化学需氧量3537.28吨 氨氮359.93吨 [19] - 投资超10亿元实施盘龙河文山城区段综合整治 普者黑湖流域智慧湖泊管理等项目 [19] 土壤安全与修复 - 267个"一住两公"地块完成污染调查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22] - 97.8万亩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 22个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点位完成治理 [22] - 治理生态图斑536个 修复面积达788.78公顷 [24] - 累计完成营造林560余万亩 石漠化治理200余万亩 "三沿"绿化3000余亩 义务植树7400余万株 [24] 生物多样性保护 - 2022年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记录物种11167种 [23] -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 动物22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7种 动物94种 [23] - 极危物种5种 濒危物种14种 易危物种14种 [23] - 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网络系统 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种数保护率达87% [24] - 收集珍稀濒危植物200余种 6万余株 2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原生境得到有效保护 [24] 绿色能源转型 -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586.74万千瓦 占比达99.8% [25] - 2024年发出清洁电量118.3亿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约1150万吨 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468.58万吨 [25] - 砚山 富宁产业园区入选全省第二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 [28] - 3家电解铝企业成为国内首批通过ASI认证及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 [28] - 建成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两家省级绿色工厂 [28] 绿色交通建设 - 新增及更换新能源公交车 出租车 网约车1246辆 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辆占比超70% [28] - 建成公共充电基础设施2498枪 集中式充电站256座 换电站7座 [28] 农村环境整治 - 2021-2024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41.94%提升至78.35% [29]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83%跃升至72.82% 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 [29] - 建成2312个绿美点位 56个省级标杆案例 [29] - 建设128个绿美社区 1430个绿美村庄 2145公里绿美公路 1.8万个美丽庭院 [29] 生态价值转化 - 西畴县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马关县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0] - 砚山 马关 丘北获省级示范区称号 [30] - 2024年获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4.85亿元 [32] - 广南蒜头果高纯度神经酸提取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文山市庄子田村通过种植仙人掌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32] - 丘北普者黑 广南六郎城等生态旅游景区带动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