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分层
icon
搜索文档
惠民保“上新”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4 10:18
2025.11.14 本文字数:3733,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吴斯旻 惠民保面向全国推广即将进入第六年,"特药责任"俨然已成标配。据行业估算,去年惠民保以不到200 亿的保费规模贡献了约18亿元的创新药支付金额,是2021年的约9倍。 但对于全国每年约1.5亿左右的参保人而言,理赔获得感却不尽相同——有人单次获赔近80万元,有人 一年获赔了30次,但也有慢病患者"月月就医却没有一次达到起付门槛",有患者因既往症而遭遇"赔付 减半",还有的异地就医者、新市民被惠民保拒之门外。 低保费、高赔付率目标,叠加老年人和带病体的参保比例增加,让惠民保的发展面临"死亡螺旋"。部分 惠民保为了应对赔付压力,通过提高免赔额、下调高值药支付限额等方式,减缓保费上涨压力,却又隐 形地降低了医疗福利水平。与此同时,今年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出台后,惠民保被寄予承接该目录、增 加创新药支付的业界期待。 在此背景下,今年发布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下称《通知》)提出,城市商业医疗险(即惠民保)要按照商业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开展业 务,坚持保费收取与保障程度相适配、扩面提 ...
惠民保“上新”
第一财经· 2025-11-14 10:08
2025.11. 14 本文字数:3733,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吴斯旻 惠民保面向全国推广即将进入第六年,"特药责任"俨然已成标配。据行业估算,去年惠民保以不到200亿的保费规模贡献了约18亿元的创新药支付金额, 是2021年的约9倍。 但对于全国每年约1.5亿左右的参保人而言,理赔获得感却不尽相同——有人单次获赔近80万元,有人一年获赔了30次,但也有慢病患者"月月就医却没 有一次达到起付门槛",有患者因既往症而遭遇"赔付减半",还有的异地就医者、新市民被惠民保拒之门外。 在此背景下,今年发布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城市商业医疗险(即惠民 保)要按照商业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开展业务,坚持保费收取与保障程度相适配、扩面提质与商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得搞低价无序"内卷式"竞 争;及时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责任范围。 近期,多地2026年版惠民保"上新"并开放投保通道,第一财经观察发现:"保费分层"取代"低保费"成为多地惠民保宣传的新趋势;在肿瘤、罕见病用药之 外,慢病、精神疾病用药、院外药、海外药和原研药被 ...
惠民保“上新”:多地保费分层,汕头主动衔接创新药目录丨“病有所保”大调研
第一财经· 2025-11-13 20:41
惠民保发展现状与规模 - 惠民保面向全国推广进入第六年,“特药责任”已成为产品标配 [1] - 2024年惠民保以不到200亿元的保费规模贡献了约18亿元的创新药支付金额,是2021年的约9倍 [1] - 全国参保人约1.5亿,但理赔获得感差异显著,存在获赔近80万元或一年获赔30次的案例,也存在慢病患者因未达起付门槛或既往症导致赔付减半而获得感低的情况 [1] - 低保费、高赔付率目标及老年人和带病体参保比例增加,使惠民保发展面临“死亡螺旋”风险 [1] 监管政策导向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惠民保遵循商业保险基本原则,坚持保费与保障程度相适配,不得搞低价无序竞争,并及时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障 [2] - 监管明确要求基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责任分级或费率分组,实现差异化定价,不得预先设定赔付率或设置基金池 [6] 特药保障目录演变 - 全国90%的惠民保项目包含“特药责任”,2024年纳入药品绝对数量达672个,平均每个产品纳入50种药品,较2021年增长1.8倍 [3] - 特药保障以肿瘤和罕见病用药为主,内地上市的肿瘤创新药占比超四成(299款),超50%产品纳入罕见病用药 [3] - 2026年产品特药目录呈现扩容新趋势,纳入原研药、海外药、慢病高值药,部分城市保障范围与商业化百万医疗险趋近 [3] - 例如北京普惠健康保将特药覆盖病种扩至87种,药品清单增至159种,首次纳入CAR-T疗法及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等明星产品 [4] - 山东齐鲁保2026升级版将医保外正面药品清单增至3000种,特药创新药增至37种,罕见病药扩至15种,并涵盖互联网门诊50余款原研药及抑郁症、慢性乙肝创新药 [4] - 多地2026年产品延续趋势,将当年纳入基本医保的创新药移出特药目录 [4] 与商保创新药目录的衔接 - 2024年是商保创新药目录首年,地方惠民保特药目录与之存在重叠可能 [5] - 商保创新药目录侧重药品创新性,而地方目录更多从商保风控逻辑出发,如适应证人群可控性、风险测算模型等 [5] - 汕头率先主动衔接,规定使用商保创新药目录药品的报销比例单独提升10个百分点 [5] 产品定价与风险分层策略 - 2026年产品新趋势是“保费分层”取代“低保费”,通过开放“普通版”和“升级版”或将特药责任作为增值服务实现差异化 [2][6] - 分层后保障深度广度增加,如湖南医惠保升级版特药赔付比例达80%,起付线降至1万元,保费限额100万元 [7] - 另一种分层方式是按年龄,如西湖益联保对少儿/大学生/未满18周岁新市民保费便宜50-100元 [7] - 按既往症和非既往症划分给付比例也是风险分层体现,但差距过大会加大患者自费压力 [7] - 多地运营主体在医保数据开放支持下增加精算投入,提升对既往症患者等群体的特药给付比例 [8] 扩大参保与保障范围 - 行业估算中国约500亿元带病体保险市场中,惠民保规模约100亿元 [9] - 2026年产品采取策略吸引健康体和年轻体投保,包括降低起付线、增加门诊及互联网医疗报销、给予特定疾病补偿等 [10] - 另一策略是扩大投保资质,如开放医保个账实现“全家共用”,将异地就医人群和新市民纳入保障 [10] - 杭州西湖益联保将非杭州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如灵活就业者、流动人口纳入保障范围 [11] - 广州穗岁康将符合异地就医政策的被保险人在异地定点机构的医疗费用纳入报销 [11]
更好发挥期市的“减震器”“配置器”作用
期货日报网· 2025-08-15 08:36
期货市场资金总量创新高 - 期货市场资金总量达1.82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1.6% [2] - 产业客户参与度稳步提升,一般法人客户权益增长18.5% [3] - 期货工具从金融衍生品向经营必需品转变 [1] 宏观背景与驱动因素 - 2025年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疫情前水平 [2] - CPI与PPI背离导致企业通过期货锁定价格以稳定现金流 [2] - 央行结构性工具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套保成本显著下降 [2] 政策与市场机制 - 监管层支持上市新品种,实施套保手续费优惠 [3] - 龙头企业通过基差贸易将风险管理扩散至中小贸易商 [3] - 做市商机制和"保险+期货"试点改善流动性和覆盖面 [3] 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 品种从商品扩展至碳和数据衍生品,预计2026年纳入电解铝和水泥 [4] - 参与者结构从散户主导转向专业机构、产业客户和自然人三足鼎立 [4] - 技术升级推动交割成本下降30%,区块链和物联网应用提升效率 [4] 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 - 建立产业链景气指数指导排产和库存管理 [5] - 推出标准化期权产品和权利金补贴降低小微企业门槛 [5] - 物联网和区块链实现动态质押融资,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5] - 建设期现联动示范区整合港口、仓储和产业基金 [5] - 推出首席风险官认证培养风险管理人才 [5] 期货市场的战略定位 - 中国经济从成本中心转向定价中心,期货市场助力主动管理风险 [6] - 期货工具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支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