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洗牌

搜索文档
餐饮人的下半年:不下牌桌,就是胜利
虎嗅APP· 2025-08-08 21:40
外卖补贴激战下的餐饮业困境 - 外卖平台补贴战导致餐饮利润大幅压缩 短短数月投入逾800亿补贴资金 单日订单峰值达2.5亿单 [6][7] - 极端优惠活动下商家实际收入微薄 部分茶饮订单到手仅1~2元 单杯利润被压缩甚至出现10单中1~2单微亏现象 [7] - 成本压力传导至产品质量 出现缩减分量 包装降级 堂食外卖双标等现象 外卖投诉量显著上升 [8] 一线城市餐饮创业高淘汰率 - 广州六运小区餐饮店三年存活率不足15% 商铺月租金达700~800元/平方米 [10] - 北上广深上半年新增餐企超6万家 总存量达85万家创五年新高 连锁品牌如皮爷咖啡 汉堡王等收缩一线城市核心商圈门店 [10][11] - 50平米小店月租金高达四五万元 价格战导致行业陷入恶性竞争内卷 [10][11] 商场餐饮撤离潮持续 - 广州 成都等地出现餐饮店经营不足一年即关闭案例 业内人士预测撤离潮将持续2年以上 [13] - 购物中心客流量仅为2019年同期的78 3% 工作日客流仅为周末四分之一 [15] - 下沉市场如商场B2 B3层及三四线城市商业综合体成为新布局方向 [15] 传统酒楼大规模闭店 - 珠三角地区6月份超70家大型酒楼咨询设备回收 广州 深圳等地30余家知名老牌酒楼关闭 部分经营超30年 [17] - 年轻消费偏好转向轻量化用餐方式 数千平米场地租金 人力成本导致传统酒楼入不敷出 [18] - 转型案例探索文旅融合 主题门店改造等创新模式 [19] 餐饮行业存量竞争白热化 - 全国餐饮企业存量逼近1700万家 茶饮 烘焙等同品类门店在单一商圈超20家 [21] - 同质化竞争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部分曾获资本青睐的百店规模品牌倒闭 [21] - 行业进入洗牌期 具备供应链优势 创新能力的品牌更易突围 [21]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 2025年餐饮业面临深度调整 淘汰赛加速 消费趋势变化与运营成本攀升为主要挑战 [23] - 存活关键要素包括品质把控 内功修炼 本地化创新及下沉市场布局 [8][15][19]
餐饮人的下半年:不下牌桌,就是胜利
36氪· 2025-08-05 20:11
行业核心观点 - 餐饮行业正经历深度洗牌与价值重构阶段 高度饱和的市场与激烈竞争导致企业生存压力加剧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模式 [1][2][18] 外卖补贴战影响 - 外卖平台投入超800亿补贴资金 单日订单峰值达2.5亿单 [3] - 极端优惠活动导致商户实际收益大幅缩水 部分茶饮订单门店实收仅1-2元 单杯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 [4] - 成本压力引发品质下降现象 包括缩减食材标准 降低包装成本 减少产品分量等操作 [4] - 外卖投诉量显著上升 长期补贴战影响行业生态良性发展 [4] 一线城市经营困境 - 北上广深餐饮企业存量超85万家 2025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超6万家 [8] - 核心商圈租金成本高企 广州六运小区商铺月租达700-800元/平方米 [7] - 一线城市门店存活率低下 广州六运小区三年存活率不足15% [5] - 知名连锁品牌包括皮爷咖啡 汉堡王 稻香酒家等均出现核心商圈关店调整 [7] 商场餐饮撤离潮 - 餐饮品牌撤离商场趋势持续 预计调整周期至少2年 [10]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购物中心客流量仅为2019年同期的78.3% 工作日客流量仅为周末四分之一 [10] - 商场租金与流量不匹配成为核心矛盾 中小餐饮品牌经营压力显著 [10] - 下沉市场及商场B2 B3层因成本较低和客流稳定成为新关注点 [10] 传统酒楼没落现象 - 2025年6月珠三角地区约70-80家大型酒楼咨询设备回收 [12] - 广州 深圳 上海等地超30家知名老牌酒楼关闭 包括经营超30年的老字号 [12] - 传统酒楼面临年轻消费群体偏好转变 成本结构压力 品牌老化三重挑战 [12][13] - 成功转型酒楼通过文旅融合 主题门店打造 新渠道探索实现突破 [14]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全国餐饮相关企业存量接近1700万家 创历史新高 [15] - 同质化竞争加剧 北京合生汇购物中心聚集约25家烘焙甜品店 惠州华贸天地负一层达十几家烘焙店 [16] - 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 具备清晰品牌定位 强大供应链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具优势 [17] - 从存量市场中挖掘新需求成为破局关键路径 [17]
餐饮巨头深陷亏损泥潭:超半数上市餐企净利润下滑,行业洗牌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5-06 15:5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上半年餐饮行业面临近十年来最严峻挑战 超半数上市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 头部品牌如奈雪的茶 味千中国 呷哺呷哺 海伦司等由盈转亏 单家企业最高亏损达9亿元[1] - 统计的20家上市餐企中 海伦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43.20% 上海小南国下降87.32% 唐宫中国下降145.40% 味千中国下降111.17% 奈雪的茶净利润暴跌4495.69%[3] - 一线城市餐饮市场集体遇冷 北京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下滑3.5% 上海住宿餐饮零售额下降3.1%[3] 企业财务数据 - 呷哺呷哺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5.9%至47.55亿元 净利润由2023年同期盈利212万元转为亏损2.6-2.8亿元[1][3] - 味千中国亏损超2000万港元 较上年同期盈利减少逾亿元[1] - 茶百道尽管营收达49.18亿元 但净利润同比下降58.55%至4.72亿元 较去年同期减少超3亿元[3] - 海底捞营收427.55亿元同比增长3.14% 净利润47.08亿元增长4.56% 成为行业少数逆势增长案例[3][9] - 霸王茶姬营收124.05亿元同比增长174.35% 净利润25.15亿元增长213.30% 达美乐中国净利润1.31亿元增长1394.20%[3] - 蜜雪集团营收248.29亿元增长22.29% 净利润44.54亿元增长39.80%[3] 行业挑战与压力 - 消费需求收缩与价格战白热化导致营收不及预期 房租人力等固定成本居高不下[4] - 价格战成为企业保份额的无奈选择 呷哺呷哺单人套餐均价从65元降至50元 降幅超10%[6] - 低价策略未带来可持续增长 瑞幸咖啡尽管通过补贴抢占市场 但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0%[6] 企业战略调整 - 餐饮巨头从激进扩张转向保守经营 奈雪的茶放缓开店节奏优先保障现金流[7] - 珮姐重庆火锅重点提高存活率 宁可少开店也要确保单店盈利[7] - 海底捞2022年启动硬骨头计划 关闭低效门店并优化供应链 2023年实现净利润45亿元[9] - 外卖业务成为新增长点 太兴集团通过开发线上套餐和会员体系维持800万-1200万港元微利[9] 行业发展趋势 - 餐饮行业已进入土里刨金的微利时代 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可能面临上半年赚钱下半年亏光风险[10] - 2024年餐饮行业新增门店数量同比锐减 闭店率持续攀升 预计全年倒闭餐厅数将突破百万[10]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阶段 需在品质效率与成本间找到平衡[11] - 二线城市及下沉市场仍存在增长空间 一线城市需通过场景创新如菜市场咖啡景区餐饮挖掘新需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