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本压缩
icon
搜索文档
中原证券副总王晓刚转战信托!20载生涯留警示,业务结构困局待破
新浪财经· 2025-08-27 13:18
人事变动 - 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刚因工作变动辞职 其职务变动由河南省政府主导 调任至同属河南投资集团控制的中原信托担任副总经理 [1][4] - 王晓刚拥有超过20年公司任职经历 曾分管经纪业务 财富管理 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 并担任总裁助理 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等管理职务 [3] - 其在2020年分管资产管理业务期间因公司存在尽职调查缺失 债券交易风控不足等合规问题被监管出具警示函 [3] 股权结构 - 河南投资集团作为河南省财政厅下属国有独资企业持有公司17.73%股份 拥有实际控制权 H股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为25.74% [4] - 王晓刚调任中原信托属于同一控制体系内人事调整 中原信托64.94%股权同样由河南投资集团持有 [4] 业务表现 - 经纪业务2024年手续费净收入6.43亿元 同比增长20.88% 2025年一季度同比上升55.33% 成为营收绝对主力但高度依赖市场波动 [5] - 投行业务2024年手续费净收入0.56亿元 同比下降38.79% 2025年一季度仅0.04亿元 同比再降50.12% [5] - 资管业务收入从2015年0.53亿元升至2018年1亿元后持续萎缩 2024年收入缩水至0.24亿元 [5] - 投资业务2024年净收益5.12亿元 但受公允价值变动-1.99亿元拖累 合计净投资收益3.13亿元较2023年明显缩水 2025年一季度两项合计仅0.73亿元 [7] 财务趋势 - 营业收入从2018年16.50亿元跃升至2021年44.21亿元后 2022年骤降至18.81亿元 [7] - 2024年营业支出14.86亿元较2021年压降近六成 管理费用从2021年18.04亿元下降至2024年11.43亿元 [7] - 人均薪酬从2021年48.73万元减少至2024年27.25万元 员工总人数从2023年2738人下降至2024年2543人 [7][10] - 成本压缩推动2024年归母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 但收入结构未改善使利润持续性存疑 [13]
餐饮人的下半年:不下牌桌,就是胜利
36氪· 2025-08-05 20:11
行业核心观点 - 餐饮行业正经历深度洗牌与价值重构阶段 高度饱和的市场与激烈竞争导致企业生存压力加剧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模式 [1][2][18] 外卖补贴战影响 - 外卖平台投入超800亿补贴资金 单日订单峰值达2.5亿单 [3] - 极端优惠活动导致商户实际收益大幅缩水 部分茶饮订单门店实收仅1-2元 单杯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 [4] - 成本压力引发品质下降现象 包括缩减食材标准 降低包装成本 减少产品分量等操作 [4] - 外卖投诉量显著上升 长期补贴战影响行业生态良性发展 [4] 一线城市经营困境 - 北上广深餐饮企业存量超85万家 2025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超6万家 [8] - 核心商圈租金成本高企 广州六运小区商铺月租达700-800元/平方米 [7] - 一线城市门店存活率低下 广州六运小区三年存活率不足15% [5] - 知名连锁品牌包括皮爷咖啡 汉堡王 稻香酒家等均出现核心商圈关店调整 [7] 商场餐饮撤离潮 - 餐饮品牌撤离商场趋势持续 预计调整周期至少2年 [10]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购物中心客流量仅为2019年同期的78.3% 工作日客流量仅为周末四分之一 [10] - 商场租金与流量不匹配成为核心矛盾 中小餐饮品牌经营压力显著 [10] - 下沉市场及商场B2 B3层因成本较低和客流稳定成为新关注点 [10] 传统酒楼没落现象 - 2025年6月珠三角地区约70-80家大型酒楼咨询设备回收 [12] - 广州 深圳 上海等地超30家知名老牌酒楼关闭 包括经营超30年的老字号 [12] - 传统酒楼面临年轻消费群体偏好转变 成本结构压力 品牌老化三重挑战 [12][13] - 成功转型酒楼通过文旅融合 主题门店打造 新渠道探索实现突破 [14]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全国餐饮相关企业存量接近1700万家 创历史新高 [15] - 同质化竞争加剧 北京合生汇购物中心聚集约25家烘焙甜品店 惠州华贸天地负一层达十几家烘焙店 [16] - 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 具备清晰品牌定位 强大供应链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具优势 [17] - 从存量市场中挖掘新需求成为破局关键路径 [17]
沃尔沃裁员3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7%
日经中文网· 2025-05-27 14:38
裁员计划 - 公司宣布将裁减3000名员工,占全球员工总数的7% [1] - 裁员对象包括瑞典办公室1200名职员、1000名顾问及其他地区员工 [2] - 裁员计划将在2025年秋季前完成 [2] 裁员原因 - 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成本增加 [1] - 纯电动汽车销售低迷对公司经营造成巨大打击 [1][3] - 公司2025年1-3月营业利润为19亿克朗,同比减少60% [3] 成本削减措施 - 公司4月下旬公布重组计划,目标压缩180亿克朗成本 [2] - 预计此次裁员将产生最多15亿克朗的追加成本 [3] 业绩影响 - 由于特朗普关税不确定性,公司撤回2025财年业绩预测 [3] - 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新车销售中纯电动汽车比例较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