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才通计划

搜索文档
61岁北京退休女“青年”勇闯香港
经济观察报· 2025-09-17 19:09
香港人才引进政策 - 香港通过优才计划和高才通计划吸引内地人才 其中大部分申请者来自内地且集中于50岁以下 [2][8] - 香港对年龄要求较宽松 但50岁以下申请者可获加分 61岁申请者未必具有优势 [8] - 申请需详细列出与香港的连接 包括赴港计划 在港生活及往来人员等情况 [3] 人才流动趋势 - 内地人才通过读书 优才计划和高才通计划等渠道赴港工作生活 形成明显人才流动趋势 [2][8] - 生物医学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国际学术前沿 香港对该领域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7] - 内地职场存在35岁危机 部分高学历人才希望赴港发展 [10] 跨境生活与工作安排 - 无香港身份证无法在当地工作或注册公司 导致科研成果转化计划搁置 [2][10] - 内地六类人才可申请1至5年无限次赴港澳签注 每次停留不超过30天 [4][5] - 无香港身份证者需全额自费医疗 费用高昂 但可通过深圳公费医疗解决需求 [11] 学术与产业结合 - 生物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成为行业风向标 计算机技术解决生物医学问题趋势明确 [7] - 香港为学术研究提供前沿土壤 同时实现个人理念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 [7] - 科研成果转化可通过设立公司实现 经营公司无年龄限制 [10]
内地打工人,挤满香港国际人才招聘会
36氪· 2025-09-03 19:56
内地人才赴港求职趋势 - 内地求职者成为香港招聘会主体 大部分来自内地且几乎全场使用普通话 其中包含大量香港硕士毕业生及通过人才计划申请者[1] - 香港职场竞争异常激烈 单个岗位面临200人争抢 投递200份简历仅获得1次面试机会[2] - 求职者专业背景与岗位匹配度低 会计与供应链双专业背景仍难觅对口岗位[4][5] 招聘岗位结构特征 - 金融机构提供岗位以销售类为主 包括恒生银行/众安银行客户经理及保诚保险/安达人寿保险代理人[4] - 非金融类企业涵盖多元化领域 包括中原地产物业/普华永道审计/香港赛马会行政及香港空运货站管培生[4] - 管培生岗位数量稀缺且专业限制严格 香港空运货站仅提供1个不限专业管培岗 其他多设专业门槛[5] 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效果 - 香港高才通计划成为主流申请渠道 累计接收135000宗申请且109000宗获批 整体获批率达80.7%[8] -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间新增49680宗申请 40446宗获批且获批率提升至81.4%[8] - 内地申请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025年上半年16875宗获批案例中内地人才占比高达94%[8] 薪酬福利与生活成本 - 保险销售岗位提供过渡期保障 前6个月无业绩要求且每月发放15000港元底薪[5] - 基础岗位薪酬水平普遍较低 银行客户经理月薪约15000港元 远低于香港生活成本要求[10] - 求职者薪资预期趋于理性 期望月薪18000-20000港元 相当于内地5000-6000元购买力[11] 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 - 核心业务岗位供给不足 资产管理/投资类职位稀缺 金融岗位多以保险代理/客户经理等业务岗为主[10] - 语言要求成为重要筛选条件 多数用人单位要求粤语流利 英语能力无法替代粤语要求[10] - 签证续签问题影响就业选择 非本地毕业生工作签办理繁琐 仅驻港国企及内资企业更愿意处理[10]
内地打工人,挤满香港国际人才招聘会
经济观察报· 2025-09-03 18:48
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的定位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招聘会。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香港本地求职者和外国求 职者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来自内地的求职者。 作者:老盈盈 封图:受访者供图 8月30日一早,林先生从深圳过关前往香港尖沙咀喜来登酒店,当天这里会举行2025第三季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招聘会)。林先生是2020届香港 理工大学供应链专业的硕士,曾在深圳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工作了几年,2025年6月中旬辞职后决定赴港求职。 在林先生看来,内地职场实在是"太卷",此前的银行工作每周仅能休1天,遇上关键节点冲业绩和"开门红",有时候连续好几个周末都需要加班。因此 他不想在内地"卷"了,希望能在香港找到有周末、工作与生活可以平衡的工作。 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的定位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招聘会。8月3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 香港 本地 求职者和外国求职者并不多, 大部分都是来自内地的求职者,全场几乎都在说普通话。 在这些内地求职者中,有不少是港硕,其中有的是在回内地求职后因为工作"太卷"又想回香 港找工作。也有一些内地求职者则是通过"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下称"香港优才计划"),到香 ...
在香港国际人才招聘会上 挤满了内地求职者
经济观察网· 2025-09-03 14:25
内地人才赴港求职趋势 - 内地求职者成为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主要参与者 其中多数为香港硕士毕业生或通过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和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申请者 [1][2] - 香港职场竞争激烈 单个岗位达200人争抢 投递200份简历仅获得1次面试机会 [2][3][5] - 内地人才选择赴港主要原因为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 避免内地高强度加班文化 [1] 香港就业市场岗位特征 - 金融机构招聘岗位以客户经理 保险代理人和销售类为主 包括恒生银行 众安银行 富途证券 保诚保险和安达人寿等企业 [3] - 非金融类企业涵盖中原地产 普华永道 香港赛马会和香港空运货站公司 提供行政 法务和市场等岗位 [3] - 保险销售岗位提供前6个月1.5万港元底薪 无硬性业绩要求 6个月后需完成15万港元保费业绩 [4] 人才引进政策数据 - 香港高才通计划自2022年底共接收135000宗申请 其中109000宗获批 整体获批率80.7% [8] -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底新增49680宗申请 40446宗获批 获批率81.4% [8] - 2025年上半年16875宗获批个案中 内地人才占比94% 其余来自加拿大 美国 澳大利亚和新加坡 [8] 薪酬与生活成本现状 - 香港基础岗位月薪普遍为1.5-2万港元 银行客户经理底薪约1.5万港元 属于较低收入水平 [10][11] - 生活成本中租房支出约3000-10000港元/月 饮食支出约3000-4000港元/月 [10][11] - 双职工家庭月收入合计3-4万港元 扣除开支后仍被认为优于内地同等收入购买力 [10] 求职障碍与适应性策略 - 语言要求成为主要障碍 多数用人单位强制要求流利粤语 英语能力无法替代 [10] - 非本地毕业生工作签证续签存在困难 仅驻港国企和内资企业更易处理 [10] - 求职者采取降低薪资预期至1.8-2万港元 选择低价租房和跨城求职等适应性策略 [11][12]
香港“高才通”首批续签高峰期来临,申请率为54%符合预期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00:20
高才通签证续签情况 - 截至7月31日约1.3万人逗留期限届满 其中约7000多人提交续签申请 续签申请率约为54% [1] - 约2000名签证3个月内到期者提前申请续签 使7月底总续签申请达9000多宗 [1] - 整体续签成功率为94% 未获批主因是资料不完整或未补交文件 [4] 人才结构与经济贡献 - 续签人才中超半数年龄在40岁以下 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金融、商贸领域 [3] - 月薪中位数约为港币4万元 25%人才月薪达港币8万元 10%人才月薪超港币12万元 [7] - 人才为香港带来消费力及税收贡献 注入实质经济动力 [3][7] 居住选择与人口政策 - 约三分之二续签人才常居香港 其中70%选择租房 13%购房 17%住酒店或雇主提供住宿 [7] - 香港强调永久居民身份不能打折促销 人才审批需严辨真伪以维护诚信体系 [8] - 人口政策受《基本法》严格规定 需考虑对教育、房屋、医疗资源的供需影响 [8] 政策优化与挑战 - C类申请(名校毕业生)续签率最低 因工作经验不足符合预期 [4][12] - 需防范虚假材料、空壳公司滥用政策 加强资历审查和失信惩戒机制 [11][13] - 部分年轻人才面临求职困难或薪资预期落差 存在人才错配风险 [12][13] 政策定位与实施效果 - 高才通以人才为本而非工作为本 允许人才先来港探索机会 形成双向选择 [11] - 政策初步缓解本地专业人才短缺 增强国际竞争力 但需从数量导向转向质量与结构并重 [11][13] - 人才计划为青年提供快速通道 但需评估实际能力与职业规划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