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经济

搜索文档
【西街观察】LABUBU不能为黄牛“造富”
北京商报· 2025-06-22 21:30
LABUBU市场现象 - LABUBU3 0大面积发售导致二级市场价格腰斩式下跌 限量款曾被炒至上万元 普通款挂件最高达上千元 [1] - 黄牛通过外挂系统操控多台手机抢占大量货源 拦截普通消费者购买通道 并在二手平台溢价几十倍到上百倍 [2] - 泡泡玛特将LABUBU定位为大众消费品而非奢侈品 认为遏制炒作才能保护IP长期价值 [3] 黄牛经济影响 - 黄牛利用供不应求的市场经济特点 在演出市场和博物馆经济等领域伺机出没 [2] - 失控的二手市场无法为品牌带来正向加持 反而扰乱市场秩序 [2][3] - 多地消保委提示警惕黄牛炒作 避免将潮玩异化为投资品或身份符号 [3] 行业监管与消费者行为 - 监管部门需保持高压态势 提高对黄牛违法倒卖的处罚力度 扩大对异常IP和账号的监管覆盖 [3] - 消费者应保持理性 结合自身购买力和实际需求 避免盲目跟风购买非必需品的二手潮玩 [3] - 潮玩市场火爆得益于IP创意 产业链开发和企业出海等多重因素 [3] 潮玩产业发展挑战 - 潮玩产业扩大带来黄牛囤货炒作 盗版产品泛滥和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 [4] - 需要构建健康有序 不断创新和可持续的市场生态 需要消费者 厂商 平台和监管部门共同参与 [4]
Labubu3.0二级市场“腰斩”,谷子经济本质是“黄牛经济”?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9 18:30
产品热度与市场反应 - Labubu3 0系列开启线上预售 由于抢购人数过多导致系统卡顿 补货通知频繁但实际购买界面难以进入[1][2] - 二手平台Labubu3 0整盒(6个盲盒)挂价1500-2800元 但黄牛群回收价已回落至650-800元 且有价无市[8] - 预售开启后黄牛报价呈现递减趋势 部分卖家挂价1200元无人响应 市场情绪转向"崩盘"预期[1][8] 产品背景与IP价值 - Labubu由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 以"表面叛逆 内心柔软"的反差形象吸引年轻消费者[9] - 第三代产品"前方高能"系列4月全球上市后引发抢购潮 带动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9] - 获得蕾哈娜 凯特·布兰切特等国际明星青睐 但假货问题同步涌现[10] 供应链与产能挑战 - 春节后公司紧急扩充产能仍无法满足需求 内部描述为"甜蜜的烦恼"[11] - 海关查获20599件侵权商品 山寨问题对品牌造成冲击[11] 资本市场表现 - 6月18日公司股价收涨1 63%至262 6港元/股[12] 销售策略调整 - 为改善消费体验 公司优化发售环节 首次采用线上预售模式[6] - 预售商品定价99元/个(含运费) 7月17日前发货 不支持无理由退货[3][7]
Labubu溢价超30倍,黄牛挑衅:你们能抢到算我输
虎嗅APP· 2025-06-11 21:32
泡泡玛特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约1459亿元人民币)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 [1] - 泡泡玛特股价2024年初至今涨超11倍,市值达3400亿港元(约3113亿元人民币) [1][2] - 公司两大顶流IP THE MONSTERS(Labubu家族)和MOLLY系列2024年收入分别为30.41亿元和20.93亿元 [15] Labubu产品热度 - Labubu搪胶系列全线缺货,消费者需线上预约抢购线下提货 [2] - 二手市场部分Labubu溢价超30倍,普通版溢价100%以上 [2] - 产品受到泰国公主、贝克汉姆女儿、蕾哈娜等明星追捧,火遍海外市场 [10] 黄牛抢购模式 - 黄牛使用"科技"外挂系统操控多台手机自动抢购,利润与抢手五五分成 [5][6] - 建立付费补货监控群(15-18元/月)提供内部消息,闲鱼出售抢购软件 [6] - 通过带"徒弟"模式发动路人帮抢,每单支付100-200元回收 [7] 国际黄牛运作 - 马来西亚代购将原价399元的Mokoko以1200元人民币(3倍溢价)售出 [11] - 国际黄牛进行"反向代购",将东南亚Labubu以1.5-2.3倍溢价销往国内 [12][13] - 整盒马卡龙系列二手价1500元(原价594元),前方高能系列2000元 [13] 盗版市场情况 - 直播间公然销售仿冒品"Lafufu",马卡龙系列仿品销量达5086个 [15] - 义乌高仿"Lafufu"成本仅几元,仿真度超90%并能通过正版验证 [16] - 泡泡玛特毛利率达66.8%,模具成本仅4800万元,IP授权支出5.07亿元 [15]
SKP黄牛江湖:薅富人的羊毛,月入10万
36氪· 2025-05-24 17:22
SKP黄牛生态 - 黄牛通过收购客户积分礼金再转售赚取差价 形成客户得实惠 商场有业绩 黄牛赚服务费的三方闭环 [14] - 积分兑换阶梯制导致客户需不停凑单消费 部分客户选择直接找黄牛折现 [11][12] - 老铺黄金代购成为特殊黄牛群体 通过满50万送金币活动在45天促销期可净赚10万 [19][26] 黄牛运营模式 - 黄牛分为东北派 北京派 河北派等帮派 存在层级加价模式 顶级黄牛经手流水超千万 [29][30] - 团队作战效率更高 不同楼层同步进行积分收购与转售以应对礼金使用期限 [30] - 部分黄牛转战线上 通过社交平台接单 客户输入会员卡号完成交易避免见面 [40] 商场与品牌态度 - SKP通过签保证书 调整大客户政策等方式限制黄牛 但效果有限 [36] - 品牌柜员对黄牛态度分化 部分借助黄牛冲业绩 存在隐匿交易 [17] - 老铺黄金柜姐称黄牛也是顾客 因其能集中出货减少推荐工作 [26] 行业影响 - SKP2023年销售额265亿 2024年下滑至220亿 失去保持13年的全国店王地位 [36] - 黄牛乱象导致商场秩序混乱 曾发生抢购踩踏事件 引发顾客投诉 [8][21] - 部分黄牛转战西安SKP或线上 反映北京市场已过度竞争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