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生态重塑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月度跟踪(2025年10月):满怀信心,增持实施与预案金额均大幅增长-20251104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04 21:44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信心增强,2025年10月A股实施增持金额和预案金额均实现大幅环比增长,同时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使用比例持续提升,有望重塑A股生态 [1][3]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情况 - 为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央行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额度8000亿元,包括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3000亿元),后续已合并使用并优化申请细节 [6] - 截至2025年10月底,两项工具申请金额占总金额比例为54.8%,较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 [3][6] -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在10月无新操作,历史共进行两次操作,金额分别为500亿元和550亿元 [3][6] -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方面,截至10月底申请专项贷款的交易共759笔,金额约1532.0亿元,其中用于回购的申请占比63%(金额960.5亿元),用于增持的申请占比37%(金额571.5亿元) [3][6] - 仅10月单月看,回购、增持再贷款的申请总额环比下降52%,主要因增持申请金额下降98% [3][7] A股市场回购情况 - 2025年10月A股回购实施金额环比下降34%,共有93笔交易,金额约130.2亿元 [3][9] - 同期A股新发布回购预案20笔,按上限计算金额为53.3亿元,环比9月增长41% [3][9] - 回购资金约83%来源于自有/筹资金,含专项贷款的金额约占17% [3][9] - 回购目的包括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13家)、注销(7家)和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1家) [3][9] - 拟回购金额最大的三家公司为海大集团(10-16亿元)、中远海控(7.5-15亿元)和九安医疗(3-6亿元) [3][9] A股市场增持情况 - 2025年10月A股控股股东实施增持交易31笔,完成金额98.7亿元,较9月增加65.7亿元,环比增长近2倍 [3][15] - 新发布的增持预案有5项,按上限统计为5.5亿元,较9月增长3.8亿元,环比增长2倍 [3][15] - 增持资金约69%来源于自有/筹资金 [3][15] - 拟增持金额最大的三家公司为海南华铁(1.25-2.5亿元)、华贸物流(0.65-1.29亿元)和北辰实业(0.45-0.9亿元) [3][15] 港股市场回购情况 - 2025年10月港股实施回购金额约93.7亿港币,环比9月下降55%,主要因部分公司进入静默期无法实施回购 [3][19] - 港股回购后均直接注销,10月回购金额最高的三家公司为腾讯控股(33.0亿港币)、汇丰控股(27.9亿港币)和小米集团-W(12.8亿港币) [3][19] 值得关注的回购增持组合 - 报告梳理10月发布新回购、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结合基本面、估值、回购/增持金额占比等信息,筛选出值得关注的公司 [3][23] - A股值得关注的公司包括九安医疗、艾德生物、之江生物等 [24] - 港股值得关注的公司包括固生堂、联易融科技-W等 [25]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月度跟踪(2025年7月):市场进入上涨波段,企业回购增持意愿下降-20250805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05 14:12
核心观点 - 2024年9月24日,央行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包括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5000亿)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3000亿)[4] - 2025年5月7日,国务院宣布将两项工具总额度8000亿合并使用,优化申请细节,提升便利性和灵活性[4] - 截至2025年7月底,回购增持再贷款累计申请金额1421.5亿,其中回购占比63%,增持占比37%[4] - 7月A股回购实施金额209.4亿,环比上升24%,但回购预案金额38.7亿,环比下降11%[6] - 7月A股控股股东增持实施金额10.1亿,环比下降84%,增持预案金额7.9亿,环比下降53.8%[13] - 7月港股回购金额100.3亿港币,环比下降52%,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为回购金额前三公司[18] 互换便利+回购增持再贷款使用情况 -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本月无变化,此前两次操作金额分别为500亿和550亿[4] - 7月回购增持再贷款申请金额75.8亿,环比下降21%,其中回购申请金额下降65%,增持申请金额增加182%[5] - 回购增持再贷款累计申请704笔,回购502笔(893.1亿),增持202笔(528.3亿)[4] A股回购情况 - 7月A股实施回购143笔,金额209.4亿,环比上升24%[6] - 回购资金来源中,自有/筹资金占比83%,专项贷款占比17%[6] - 回购目的主要为注销(6家)和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9家)[6] - 拟回购金额最大的三家公司:柳药集团(10-20亿)、能特科技(3-5亿)、神马电力(3-4亿)[6] A股增持情况 - 7月A股控股股东增持实施8笔,金额10.1亿,环比下降84%[13] - 增持资金来源全部为自有/筹资金[13] - 拟增持金额最大的三家公司:苏州银行(不少于4亿)、华侨城A(1.1-2.2亿)、太原重工(0.8-1.6亿)[13] 港股回购情况 - 7月港股回购金额100.3亿港币,环比下降52%[18] - 回购金额前三公司:腾讯控股(35.0亿港币)、友邦保险(27.0亿港币)、汇丰控股(22.2亿港币)[18] 值得关注的回购增持组合 - 筛选标准结合基本面、估值、回购/增持金额占比等因素[18] - A股重点关注:神马电力(3-4亿)、能特科技(3-5亿)、柳药集团(10-20亿)[19] - 港股重点关注:首程控股、维他奶国际等[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