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H溢价率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AH统计|9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6:17
AH股溢价率排名 - 东北电气AH溢价率最高达815.25%,H股价格0.295港元对应A股2.25元 [1][2] - 弘业期货和中石化油服溢价率分别为234.51%和222.78%,位列第二和第三 [1][2] - 前十名溢价率均超过170%,广汽集团以174.19%溢价率位列第十 [2] AH股折价率排名 - 宁德时代AH溢价率为-12.98%,H股505港元对应A股366.89元 [1][3] - 恒瑞医药溢价率-5.18%,紫金矿业溢价率3.36%,位列折价率前三 [1][3] - 招商银行溢价率4.6%,美的集团溢价率6.59%,位列折价幅度较小的个股 [3] 溢价偏离值正向排名 - 长飞光纤光缆偏离值达29.36%,当前溢价率131.44% [1][4] - 东北电气偏离值28.81%,昭衍新药偏离值26.44%,浙江世宝偏离值22.13% [1][4] - 前十名偏离值均超过11%,中石化油服以11.67%偏离值位列第十 [4][5] 溢价偏离值负向排名 - 龙源电力偏离值-29.23%,当前溢价率155.43% [1][5] - 龙蟠科技偏离值-23.15%,复星医药偏离值-22.01% [1][5] - 复旦张江偏离值-18.58%,南京熊猫电子偏离值-16.6%,位列负向偏离前列 [5]
智通AH统计|9月1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6:17
AH股溢价率排名 - 东北电气AH溢价率最高达831.03% [1][2] - 安德利果汁和弘业期货溢价率分别为236.50%和223.11% [1][2] - 前十名溢价率均超过175%,其中浙江世宝溢价率216.26% [2] AH股折价率排名 - 宁德时代H股相对A股折价10.11% [1][3] - 恒瑞医药H股折价1.06%,美的集团溢价率仅3.86% [1][3] - 后十名溢价率均低于18%,招商银行溢价率4.91% [3] 偏离值正向排名 - 东北电气偏离值最高达44.04% [1][4] - 昭衍新药和浙江世宝偏离值分别为22.30%和21.80% [1][4] - 前十名偏离值均超过10%,金隅集团偏离值10.94% [4] 偏离值负向排名 - 复旦张江偏离值最低为-22.95% [1][5] - 龙源电力和辽港股份偏离值分别为-21.66%和-20.47% [1][5] - 后十名偏离值均低于-14%,康希诺生物偏离值-14.06% [5] 股价对比数据 - 东北电气H股0.29港元对应A股2.25元 [2] - 宁德时代H股502.5港元对应A股377.1元 [3] - 昭衍新药H股24.88港元对应A股41.03元 [4]
广发证券:A股指数跑赢港股难掩溢价率创四年新低 资金抄底港股资产致估值收敛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7:35
AH溢价率与A股港股表现 - 近期AH溢价表现与A股港股走势呈现相反趋势,A股指数表现优于港股,但AH溢价率指数创2020年以来新低 [1][2] - 8月以来84%的H股表现优于A股,显示资金持续抄底港股优质资产 [1][11] - 传统AH溢价率125%的底部已失效,当前溢价率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1][10] 历史AH溢价率形成机制 - 2014-2023年AH溢价率125%的底部逻辑基于港股通20%红利税与A股免税差异 [5] - 港股通开放前(2006-2014)AH溢价率均值115.8%,与香港证券账户10%红利税理论值111%接近 [5] - QDII因外汇额度限制主要用于美股投资,港股通成为H股主要交易渠道后溢价率升至125%以上 [5] 红利税制度差异 - 内地个人及投资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H股需缴纳20%红利税,企业投资者持有满12个月可免税 [9] - A股投资者持股超1年免税,1个月至1年税负10%,1个月内税负20% [9] - 香港红筹股对内地企业投资者全额征收企业所得税,非H股股息可申请税收抵免 [9] AH溢价率新常态驱动因素 - 险资在利差损压力下加大H股配置,2024年初至今举牌H股23次,免税优势推动溢价率下行 [10] - 外资通过H股配置中国高端制造/科技/创新药资产,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出现AH倒挂 [10][16] - 香港证监会建议降低港股通红利税,若实施将进一步压缩溢价率空间 [10] 市场实证数据 - 6家公司AH溢价率已回落至负值,包括宁德时代(-25.9%)、美的集团(-3%)等 [14][16] - 高股息H股基本不存在溢价,显示红利税影响减弱 [10] - 南向资金与外资持续流入港股优质资产,形成与A股指数背离的资金配置现象 [1][11]
港股保险股走强,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涨超5%
搜狐财经· 2025-08-13 15:56
港股保险股上涨表现 - 8月12日中国太保上涨6.20%至33.90港元/股 中国太平上涨5.18% 新华保险、众安在线、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分别上涨3.86%、3.29%、3.10%、2.96% [2] - 恒生指数较年初上涨20% 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国企指数分别上涨18.68%和19.05% [3] 上涨驱动因素 - 资金流向估值低且基本面良好标的 AH溢价率收窄但资金更偏好港股 倾向选择折价较多标的实现补涨 [2] - H股较A股平均折价幅度近三成 中国平安折价15% 中国太保折价25% 新华保险折价32% 中国人保折价37% 中国人寿折价52% [2] - 预定利率下调至2.0% 分红型产品利率上限1.75% 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上限1.0% [3] 行业政策影响 - 预定利率下调与渠道"报行合一"措施共同优化险企利差和费差空间 头部险企竞争优势凸显 [3]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7%以上缓解资产端配置压力 为板块估值修复提供空间 [3] - 新单资金成本2.5%远高于30年国债1.8%-1.9%收益率 利率下调改善新单盈利性并缓解成本收益倒挂 [4] 机构观点与投资逻辑 - 广发证券指出银行保险标的对AH溢价率收窄贡献最大 包括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 [3] - 资产负债匹配决定保险股真实价值 低利率环境下匹配压力提升但盈利稳定性有望改善 [4] - 投资者结构差异导致保险H股存在折价 资金流向折价标的形成上涨动力 [2]
智通AH统计|8月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16:25
AH股溢价率排行 - 东北电气(00042)以770.97%的溢价率位居AH股溢价率榜首,H股股价0.310港元对应A股2.25元 [1] - 弘业期货(03678)和安德利果汁(02218)分别以229.95%和224.58%的溢价率位列第二、第三 [1] - 宁德时代(03750)以-22.46%的溢价率成为AH股折价最大的公司,H股407港元对应A股263.48元 [1] - 恒瑞医药(01276)和紫金矿业(02899)分别以-5.75%和6.68%的溢价率位列折价榜第二、第三 [1] AH股偏离值排行 - 安德利果汁(02218)以40.85%的偏离值位居偏离值榜首,其溢价率为224.58% [1] -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00588)和金力永磁(06680)分别以16.67%和16.31%的偏离值位列第二、第三 [1] - 比亚迪股份(01211)以-178.26%的偏离值成为偏离值最低的公司 [1] - 东北电气(00042)和晨鸣纸业(01812)分别以-116.66%和-43.85%的偏离值位列偏离值最低榜第二、第三 [1] 前十大AH股溢价率详情 - 复旦张江(01349)溢价率212.44%,H股4.020港元对应A股10.49元 [1] - 中石化油服(01033)溢价率205.00%,H股0.800港元对应A股2.04元 [1] - 京城机电股份(00187)溢价率197.35%,H股5.280港元对应A股13.11元 [1] - 浙江世宝(01057)溢价率193.69%,H股5.070港元对应A股12.43元 [1] - 龙源电力(00916)溢价率185.51%,H股7.040港元对应A股16.78元 [1] - 广汽集团(02238)溢价率182.76%,H股3.190港元对应A股7.53元 [1]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00553)溢价率178.09%,H股5.340港元对应A股12.4元 [1] 后十大AH股溢价率详情 - 潍柴动力(02338)溢价率8.73%,H股16.840港元对应A股15.29元 [1] - 美的集团(00300)溢价率9.22%,H股78.500港元对应A股71.58元 [1] - 药明康德(02359)溢价率9.53%,H股99.150港元对应A股90.67元 [1] - 吉宏股份(02603)溢价率13.12%,H股17.600港元对应A股16.62元 [1] - 赤峰黄金(06693)溢价率15.57%,H股26.840港元对应A股25.9元 [1] - 中集集团(02039)溢价率16.67%,H股8.400港元对应A股8.18元 [1] 其他AH股数据 - 农业银行(01288)溢价率49.17%,H股5.390港元对应A股6.71元 [2]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溢价率94.12%,H股34.380港元对应A股55.72元 [2] - 中国人寿(02628)溢价率117.90%,H股22.460港元对应A股40.86元 [2] - 龙蟠科技(02465)溢价率138.72%,H股7.180港元对应A股14.31元 [2] - 上海电气(02727)溢价率174.23%,H股3.570港元对应A股8.17元 [2]
港股新股折价发行惯例已破 A股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加速
证券日报· 2025-07-29 01:07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今年以来已有10家A股公司成功赴港上市,募资规模占港股年内首发募资额70% [1] - 78家A股公司已递表港交所或公告筹划赴港上市,覆盖医药、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金融等行业 [1] - 行业龙头领衔赴港上市,包括恒瑞医药、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等10家头部企业 [2] 行业分布与驱动因素 - 半导体、消费电子公司赴港上市数量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 [2] - 纳芯微电子拟赴港上市以提升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竞争力,已进入多家知名车企供应链 [2] - 利欧集团境外收入同比增长53.9%至22.66亿元,赴港上市旨在强化全球化战略 [2] - 政策支持(如港交所"科企专线")、全球化布局需求及融资扩张为主要驱动因素 [2][3] 港股市场吸引力与资金动态 - 港股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连接,资金出境灵活,适合企业跨境资金需求 [3] - 外资机构积极参与港股IPO认购,包括北美、欧洲及中东的长线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 [4] - 港股IPO外资基石投资者规模创近5年新高,南向资金年内流入1050亿美元超2024全年 [4] - 港股通快速纳入机制吸引资金,主要上市个股更易获港股通资格 [4] 定价逻辑与市场结构变化 - AH溢价率收窄至123.44点,宁德时代A股较H股折价30.03%,恒瑞医药折价19.6% [5] - 港股新股发行折价收窄,宁德时代实现溢价发行打破惯例 [5] - 港股新经济板块崛起,资讯科技业市值占比27%首超金融业(21%) [5][6] - 创新药、新能源、消费电子等新兴产业更受全球投资者长期青睐 [5][6] 外资机构观点与展望 - 瑞银看好港股估值吸引力,尤其AI科技股可能吸引南向及海外资金 [6] - 美元走弱推动外资净流入新兴市场,港股因权重较高获益显著 [6] - 中期AH股溢价水平或维持低位,反映港股结构性变化 [5][6]
香港交易所(00388):成长性可验证,有望迎来重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4 17: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港交所估值复盘显示下限基本为30倍PE,上限可达近70倍,基本面和流动性是核心驱动因子 [6] - 当前港交所PE 38倍,美联储处于降息环境,背靠中国内地,看好公司投资价值,其盈利核心因子ADT受总市值和换手率影响,港交所改革使新经济行业市值占比提升,南向资金推高ADT、改善换手率 [6] - 坚定给予买入评级,相对PE估值法下公司上行空间24%,预计2025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179、188亿港元,yoy分别+26%、+9%、+5% [6] 各部分总结 估值复盘 - 2014 - 2015年PE∈【29,67】,受益于沪港通开通、H/A折价、公募/险资投资松绑,港交所估值在15年3月快速上行 [6] - 2017 - 2018年PE∈【28,54】,16年末深港通开启为南向流入提供条件,经济复苏使企业盈利向好、港股估值洼地吸引资金流入,18年中美摩擦及美联储加息使港交所估值回落 [6] - 2020 - 2021年PE∈【29,68】,港交所针对未盈利科技企业、中概股革新IPO上市制度,市场认可其新经济、中概股枢纽地位,叠加全球低利率资产荒,内外资流入港股市场 [6] 下一阶段估值催化 - 内部因素:IPO改革重点转向支持AH上市导流与中概股归回,AH导流使A+H IPO募资占港股IPO的72%,中概股回流已有33家中概股回流,有30家潜在回归中概股可为港股带来ADT增量 [61][63][64] - 南向资金流入:在美元降息、国内低利率与资产荒背景下,南向机构资金向港股倾斜,交易成本下行驱动南向个人投资者加速进入港股,公募基金持有港股仓位创历史新高,险资举牌港股公司增多,南向个人关注交易成本 [71][72][73] - 不同ADT下港交所业绩与市值:港交所依赖从每日成交额中抽佣,轻资产模式下支出端刚性,EBITDA率维持70%+、分红率稳定90%+,港交所PE与ADT、业绩均呈正相关 [86][87] 估值与盈利预测 - 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E营收分别为270、290、299亿港元,yoy分别+21%、+8%、+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179、188亿港元,yoy分别+26%、+9%、+5%,EBITDA利润率分别为74%、76%、77% [92] - 关键假设:预计2025 - 2027E港股ADT保持在2524、2737、2990亿港元,yoy分别为+110%、+8%、+9%;南向ADT分别为1205、1900、2540亿港元,对港股ADT贡献提升至2027E的42%;新增上市公司分别为80、85、90家 [7][8][93] - 相对PE估值法:选取洲际交易所、纳斯达克、伦敦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作为可比公司,2025E可比公司PE均值为26.37倍,考虑港交所ROE高于可比公司均值且港股流动性和市场结构佳,给予港交所2025E 42倍PE,对应合理市值6920亿港元,较当前上行空间24% [100][102]
港股流动性直追A股!南向资金持续增配红利资产
天天基金网· 2025-07-01 13:05
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 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市场近7300亿港元,为历史同期最高 [1][2]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对港股市场流动性和估值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2] - 港股与A股流动性差距显著收窄,恒生指数滚动20日换手率已在近期追平沪深300 [2] 港股银行板块表现 - 港股银行板块成为南向资金核心增配方向之一,金融行业净流入规模约1770亿港元,占总净流入的24% [3] - 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个股增持金额居前 [4] - AH银行溢价率从年初峰值的60%大幅下降至25% [4] - 14家H股银行股估值均低于相应A股,呈现"更高股息、更低估值"现象 [4] 机构观点 - 多家机构表示港股潜在回报率更高,好公司的港股折价将会很快填平 [1] - 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股息资产中仍有优秀且便宜的公司 [1][5] - 银行股息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仍在3.5%以上的较高水平 [6] - 保险资金是银行股重要买家,年内针对银行股的举牌多达9次,其中8次发生在港股市场 [4] 市场数据 - 6月南向资金合计买卖成交总额达2.28万亿港元,高于5月全月成交额1.80万亿港元 [2]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在6月12日跌至126.91点,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 [2] -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过去两个月份额增加6.6亿份,资产规模逾18亿元 [4]
港股银行板块:南向资金流入近7300亿,溢价率降
搜狐财经· 2025-06-30 22:16
南向资金流入与港股流动性改善 - 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近7300亿港元,为历史同期最高 [1] - 南向资金流入显著改善港股流动性,成交金额攀升,6月买卖成交总额达2.28万亿港元 [1] - 恒生指数滚动20日换手率已追平沪深300,港股与A股流动性差距趋势性收窄 [1] AH溢价率变化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6月12日跌至新低,6月27日仍处低位 [1] - 银行板块是AH溢价率大幅下降的最大推手,溢价率较年初大幅收窄 [1] - 6月以来AH银行股跑赢大盘,建行等个股获南向资金大幅增持 [1] 银行板块投资价值 - H股银行股息率更高且估值更低,与国债收益率之差超3.5% [1] - 保险资金年内多次举牌港股银行,银行股受基金红利投资策略热捧 [1] - 港股通金融ETF份额增加,显示机构对高股息银行资产的配置需求 [1] 机构观点 - 多家机构认为港股潜在回报率更高,好公司折价将逐步填平 [1] - 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低于2%,高股息资产吸引力显著提升 [1] - 部分私募产品已全面放开港股投资上限,预期未来收益主要来自港股 [1]
AH溢价率的缘来和H股溢价背后
长江证券· 2025-06-29 14:29
港股行情现状 - 今年6月11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创5年新低,较2024年末跌幅超10% [4][27] - 今年5月以来,宁德时代、招商银行等部分标的H股较A股溢价 [4][27][63] AH溢价率相关 - AH溢价率衡量A股相对H股溢价程度,反映流动性、投资者结构、税收政策差异等因素 [6][28] - AH溢价率只代表部分AH同时上市个股估值折溢价,以其作为港股择时指标或有失偏颇 [6][60] AH溢价中枢变化 - 2014 - 2015年,陆港通开通使外资持有中国资产渠道扩容,对港股外资流入有分流,2015年年中AH溢价率达2010年以来相对高分位 [7][39][42] - 2019 - 2020年,外资流入放缓且持有中国资产产业结构审美变迁,AH溢价率中枢进一步抬升 [8][46] 历史H股溢价情况 - 2014 - 2015、2016 - 2018年等阶段有港股较A股溢价情况,溢价标的所在行业符合当时产业趋势,为行业龙头,港股流通盘较小 [9][11][63] - 2014年下半年18只个股H股较A股溢价,8只金融标的平均溢价率达11%左右,金融股大涨由政策宽松、增量资金、估值修复驱动 [64][67] - 2017年少数港股如海螺水泥等维持溢价,受益于国内经济反弹、产业景气及个股盈利质地好 [83] 风险提示 - 基于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受市场环境、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 [100] - 存在政策不达预期、模型失效风险,涉及个股复盘不代表推荐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