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药物研发

搜索文档
2025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召开
证券日报网· 2025-09-15 17:13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崔瑛指出,海淀依托区域内清华、北大等37所高等院校,以及 北医三院、北大肿瘤医院等57家二级以上医院在CGT领域的深厚积淀,形成创新研发与临床资源交汇 的"人才高地",同时,聚集了一批致力于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为CGT等前沿领域提 供了持续的创新动能。 本报讯 (记者张敏)9月12日至13日,2025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CSGCT)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展 示交易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与CSGCT 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联盟共同主办,HIEA医疗创新生态联盟、动脉网承办。 大会以"立足监管、汇聚智慧、链接全球、共创未来"为核心理念,"全球市场 中国力量"为主题,设立1 场主论坛、15场分论坛及2场项目路演,吸引包括10余位国际CGT领军人物的科学家、临床医生、企业 家、投资者等近2000位嘉宾参会,共商细胞与基因治疗发展大计。 "近三年来北京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数量居全国的首位。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了1.06万亿 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的城市。"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
微芯生物: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之上市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8-22 18:18
公司基本情况 -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21日 注册资本40,853.999万元 股票代码688321 于2019年8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2] - 公司专注于原创新分子实体药物研发 具备从药物靶点发现到商业化销售的全产业链能力 核心平台为"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及早期评价平台"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72人 其中博士30人 硕士及本科230人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5.59% 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91项 [5][6] 核心产品管线 - 西达本胺为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HDAC抑制剂 已在中国获批外周T细胞淋巴瘤(2014年12月) 乳腺癌(2019年11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24年4月)适应症 在日本获批成人T细胞白血病(2021年6月)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2021年12月) 在中国台湾获批乳腺癌(2023年3月) [4][7][8] - 西格列他钠为全球首个PPAR全激动剂 2021年10月获批单药治疗2型糖尿病 2024年新增联合二甲双胍适应症 均已被纳入医保 [4][17][18] - 在研产品西奥罗尼为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正在开展卵巢癌III期临床试验和胰腺癌II期临床试验 CS32582(TYK2抑制剂)完成I期临床 CS23546(PD-L1抑制剂)进入I期临床 CS231295(透脑Aurora B抑制剂)在中美进入I期临床 [8][20][22][23][24] 商业化进展 - 公司建立集团化商业板块 下设肿瘤产品事业部 代谢病产品事业部和2025年新成立的新零售部 负责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 [5] - 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结直肠癌的CAPability-01研究显示客观缓解率达44.0% 中位PFS达7.3个月 2024年6月被NMPA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13] - 西达本胺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一线治疗黑色素瘤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入组 II期数据显示18个月总生存率达85.7% [14] 国际合作与授权 - 西达本胺通过专利授权方式许可给美国沪亚生物国际 开创中国创新药对欧美专利授权先河 日本权益再许可给卫材公司 里程碑付款达2.8亿美元 [15] - 日本分销权授予明治药业 收取首笔许可费700万美元 中国台湾地区授权给华上生技 [15][16] 财务数据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5,794.94万元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16,226.37万元 [24]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1,457.06万元 2025年1-3月为-1,915.47万元 主要因持续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费用增加 [2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总资产331,170.31万元 资产负债率52.84%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5.02% [24][26]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构建"AI+药物研发平台" 整合华为云医疗智能体EIHealth平台和深势科技Hermite平台 提升分子设计效率 [27] - 西格列他钠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II期临床试验显示可降低肝脏脂肪分数和炎症损伤 具有改善纤维化趋势 [19] - 西奥罗尼III期临床试验截至保荐书签署日已完成超90%入组 预计2026年上半年达到事件数 [21]
微芯生物: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之发行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8-22 18:18
核心观点 - 国投证券作为保荐机构推荐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该发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公司专注于原创新药研发与商业化 拥有已上市产品西达本胺和西格列他钠及丰富在研管线 同时面临研发失败、市场竞争及政策变化等风险 [1][18][26] 发行人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21日 2019年8月12日在科创板上市 股票代码688321 注册资本40,853.999万元 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 经营范围涵盖药物技术开发、新药研究及药品生产等 [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前五大股东合计持股41.48% 实际控制人为XIANPING LU(鲁先平) 通过一致行动关系控制22.00%股份 公司股权结构相对分散 [5][11] - 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筹资净额142,972.56万元 无现金分红记录 因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资金需求较大 2022-2024年度未进行利润分配 [5][6] 财务表现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16,226.37万元 2024年度营业收入65,794.94万元 较2023年度的52,371.02万元有所增长 [8] - 2025年1-3月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915.47万元 2024年度为-11,457.06万元 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 主要因研发投入较大及新药市场推广投入增加 [8]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2.84% 较2023年末的51.36%略有上升 流动比率为2.36 速动比率为2.23 [8] - 2024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997.98万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711.15万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856.24万元 [8] 研发与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与早期评价平台"核心技术平台 并融合AI技术(华为云医疗智能体EIHealth平台及深势科技Hermite平台)提升研发效率 [27][49] - 已上市产品包括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3个适应症)及全球首个PPAR全激动剂西格列他钠(2个适应症) [32][50] - 在研管线包括西奥罗尼(III期临床)、CS231295(I期临床)及多款早期临床产品(CS23546、CS32582、CS12088等) [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191项 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52] 生产能力与质量控制 - 公司在深圳和成都设有GMP产业基地 彭州微芯原创新药制造基地项目于2024年4月筹建 计划新增西格列他钠产能12亿片(本次募投项目新增4亿片) [45][53] - 公司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 符合NMPA、FDA、ICH等法规要求 确保产品质量与患者安全 [53] 募集资金用途 - 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58,125,305股(不超过总股本30%) 募集资金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彭州微芯原创新药制造基地(一阶段)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补充流动资金比例不超过30% [23] - 创新药研发项目包括西达本胺联合治疗结直肠癌III期临床、西达本胺联合CHOP治疗淋巴瘤III期临床及西奥罗尼治疗胰腺癌III期临床 [42] 风险因素 - 技术风险包括研发失败(临床结果不佳或监管审批未通过)、技术泄露或专利被宣告无效(2项专利正被请求无效宣告)及核心技术人员流失 [26][30][31] - 经营风险包括市场竞争加剧(如恩替司他、戈利昔替尼等竞品获批)、销售推广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7.73%)及境外业务不确定性 [32][35][36] - 政策风险主要来自医保目录调整及药品降价(西达本胺片医保支付标准从385元/片降至275元/片 西格列他钠片降至2.92元/片) [37] - 财务风险包括持续亏损、应收账款占用资金(2025年3月末账面价值13,925.11万元)及开发支出与无形资产减值风险(2025年3月末合计38,199.11万元) [37][38] - 法律风险涉及股权分散导致控制权变动、环保与安全事故及商业贿赂等 [39][41] - 募投项目风险包括研发失败、折旧费用增加及新增产能消化不足 [44][45] - 发行相关风险包括审核未通过、发行失败、即期回报摊薄及无法现金分红(合并未弥补亏损-1,614.34万元) [46][47]
AI工具唱主角戏 创新药再现高额“出海”交易订单
证券日报网· 2025-08-07 20:59
交易概况 - 晶泰科技与DoveTree签订总规模470亿港元合作订单 包括4亿港元首付款 3.85亿港元进一步付款及462亿港元潜在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1] - 合作覆盖肿瘤 免疫及炎症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失调领域靶点研发 未来计划推进高价值靶点项目[1] - 该订单刷新AI+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纪录 首次实现AI工具而非产品管线出海[1] 技术优势 - 晶泰科技建立由数百台自动化机器人组成的实验室 通过算法评估化合物并完成合成测试[2] - 研发体系实现靶点验证提速10倍 一周完成传统方法三个月靶点蛋白构象动力学模拟[3] - 单日完成数万化合物亲和力预测 一周高通量合成测试数千AI生成化合物[3] 行业竞争格局 - AI制药竞争核心为数据独占性 机器人实验室可7×24小时产生高质量专有数据赋能算法[3] - 国内AI制药企业达108家 94%聚集于北京 长三角及大湾区 近半数由中国科学院 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孵化[5] - 2025年中国智能制药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00亿元 2030年达40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5%-20%[5] 企业成果 - 英矽智能通过AI平台Pharma.AI产生超20项临床阶段资产 三项授权国际公司合约总价值超20亿美元[5] - 剂泰科技开发AI纳米基座大模型及OpenCGT平台 聚焦精准药物递送技术突破[4] - 深度智耀AI工具实现临床试验文本数据处理准确性98%以上 获全球1000多家药企认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