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基因治疗

搜索文档
2025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召开
证券日报网· 2025-09-15 17:13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崔瑛指出,海淀依托区域内清华、北大等37所高等院校,以及 北医三院、北大肿瘤医院等57家二级以上医院在CGT领域的深厚积淀,形成创新研发与临床资源交汇 的"人才高地",同时,聚集了一批致力于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为CGT等前沿领域提 供了持续的创新动能。 本报讯 (记者张敏)9月12日至13日,2025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CSGCT)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展 示交易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与CSGCT 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联盟共同主办,HIEA医疗创新生态联盟、动脉网承办。 大会以"立足监管、汇聚智慧、链接全球、共创未来"为核心理念,"全球市场 中国力量"为主题,设立1 场主论坛、15场分论坛及2场项目路演,吸引包括10余位国际CGT领军人物的科学家、临床医生、企业 家、投资者等近2000位嘉宾参会,共商细胞与基因治疗发展大计。 "近三年来北京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数量居全国的首位。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了1.06万亿 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的城市。"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
2025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在京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16:31
9月12日至13日,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与CSGCT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联 盟共同主办,HIEA医疗创新生态联盟、动脉网承办的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CSGCT)在北京举 行。大会以"立足监管、汇聚智慧、链接全球、共创未来"为核心理念,"全球市场 中国力量"为主题, 设立1场主论坛、15场分论坛及2场项目路演,吸引包括10余位国际CGT领军人物的科学家、临床医生、 企业家、投资者等近2000位嘉宾参会,共商细胞与基因治疗发展大计。 会议期间,CSGCT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搭建集科学研究、沟通协作于一体的国 际化平台,助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会议还发布《中国细胞与基因 治疗产业发展及监管政策解读蓝皮书》,为CGT产业与监管的深度对话搭建权威桥梁。搭建全球未来医 药健康产业孵化平台,依托中关村前孵化创新中心,全面升级建设数据底座、技术平台与保障机制,推 动CGT、多组学和精准医疗、脑机接口、AI医疗四个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展,为北京打造世界领先的未 来产业策源高地注入强劲动力,助推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在海淀这片创新热土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会上,As ...
2025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在京开幕 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联盟宣告成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9-14 15:13
"作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区,海淀区在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功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同时,全力推 动CGT产业全链条发展",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三处副处长袁学勤介绍道,政策层面,发布行 动计划与若干措施,为产业发展锚定方向。空间上,释放专业CGT产业聚集区,为企业提供优质发展载 体。服务方面,培育全球未来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平台,设立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海淀站), 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积极开放医疗应用场景,促进医企深度合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建设全国首个 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整合多元数据,为产业创新注入强劲动力,助力CGT产业迈向新高度。 会议首日,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联盟宣告成立,由美国ASGCT的创始人之一Mark Kay教授共同创立, 未来将保持密切合作,搭建集科学研究、沟通协作于一体的国际化平台,助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实现 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会上发布《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及监管政策解读蓝皮书》,为CGT产业与监管的深度对话搭建 权威桥梁。 9月12日至13日,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CSGCT)在北京海淀区举行。大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 府的指导下,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与CSGC ...
《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及监管政策解读蓝皮书》发布
中证网· 2025-09-14 13:16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傅苏颖)9月12日至13日,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CSGCT)在北京海淀区中 关村展示交易中心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及监管政策解读蓝皮书》发布。蓝 皮书提出,未来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产业的成功将取决于技术创新、监管科学、支付体系与产 业链成熟度的协同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本助力与产学研医的深度融合,中国有望在全球CGT领域扮 演更为关键的角色,最终惠及全球患者。 "近三年来北京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数量居全国的首位。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的城 市。"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汤健在会上表示。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崔瑛介绍,海淀区依托区域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7所高等院校,以及 北医三院、北大肿瘤医院等57家二级以上医院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深厚积淀,形成创新研发与临床 资源交汇的"人才高地"。同时,聚集了百图生科、艺妙神州、因诺惟康、诺思兰德等一批致力于细胞与 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为CGT等前沿领域提供了持续的创新动能 ...
全球未来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平台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4 06:14
CSGCT大会是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大会吸引包括政策制定者、科学 家、临床医生、企业家、投资者等在内的CGT产业核心参与者和国际国内专家深度交流、探索合作。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汤健介绍,近三年来北京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数量居全国首 位。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的 城市。 海淀区副区长崔瑛说,海淀区已形成创新研发与临床资源交汇的"人才高地",并聚集了百图生科、艺妙 神州、因诺惟康、诺思兰德等一批致力于细胞与基因治疗(CGT)药物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下一步,海 淀将以政策开放、数据开放、空间开放、机制开放与各界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我国CGT产业实现从"跟 跑"到"领跑"的跨越。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9月12日至13日,海淀区科技发布厅系列活动——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 (CSGCT)在中关村展示交易中心举行。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联盟在会上宣告成立,全球未来医药健 康产业孵化平台也在同日发布。 ...
共绘全球产业新图景 2025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在京召开
华夏时报· 2025-09-13 17:49
立足监管、汇聚智慧、链接全球、共创未来。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迎来年度顶级盛会。 2025年9月12日至13日,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CSGCT)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展示交易中心隆重举 行。本次大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与CSGCT中国细胞与基因治 疗联盟共同主办,HIEA医疗创新生态联盟、动脉网承办。 大会以"立足监管、汇聚智慧、链接全球、共创未来"为核心理念,"全球市场 中国力量"为主题,设立1 场主论坛、15场分论坛及2场项目路演,吸引包括10余位国际CGT领军人物的科学家、临床医生、企业 家、投资者等近2000位嘉宾参会,共商细胞与基因治疗发展大计。 在上述大会主论坛上,来自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以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 会领导也详细介绍了北京市以及海淀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近三年来北京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数量居全国的首位。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了1.06万亿 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的城市。"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 员汤健在会上表示,"相信在市区联动的加持下,北京市CGT产业一定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 ...
从“孵化”到“创造”,全球未来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平台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2 20:21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9月12日至13日,海淀区科技发布厅系列活动——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CSGCT)在中关村展示交 易中心举行。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联盟在会上宣告成立,全球未来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平台也在同日发 布。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汤健介绍,近三年来北京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数量居全国首 位。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的 城市。 海淀区副区长崔瑛介绍,依托区域内清华、北大等37所高等院校,以及北医三院、北大肿瘤医院等57家 二级以上医院在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的深厚积淀,海淀区已形成创新研发与临床资源交汇 的"人才高地",并聚集了百图生科、艺妙神州、因诺惟康、诺思兰德等一批致力于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 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为CGT等前沿领域提供了持续的创新动能。下一步,海淀将以政策开放、数据开 放、空间开放、机制开放与各界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我国CGT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舒婷介绍,会上发布的全球未来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平台 将依托中关村前孵化创新中心,升级建设数据底座 ...
南沙聚力细胞和基因产业 成立三大中心贯穿研发全链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00:22
行业活动与平台建设 - 中国南沙细胞和基因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 聚焦细胞和基因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 吸引逾千家企业报名 [1] - 大湾区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公共服务中心 大湾区生物治疗健康效应评价中心 大湾区临床级种子细胞库正式启动 推动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解决技术管理难题 [1][5] - 南沙区科技局发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地图 统筹产业图谱 空间载体 支持政策 人才供给 金融支持等关键要素资源 [3] - 广东医谷签约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和干细胞药品领域领先企业 总投资额约5亿元 年产值预计达10亿元 [5] 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 - 2024年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市场规模超80亿元人民币 其中CAR-T疗法占主导地位 2030年有望突破289亿元 [2] - 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CGT市场规模将达760亿美元 [2] - 2024年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约4486.63亿元 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1962.52亿元 [2]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基因诊疗 干细胞治疗 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 [2] - 南沙准许细胞和基因治疗企业经备案后依托医疗机构开展限制类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 [3] - 《南沙方案》给予15%企业所得税优惠 "创新驱动27条" "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等政策形成合力 [3] 产业生态布局 - 南沙依托区位 政策 人才优势将生物医药与健康 细胞与基因产业确立为重点培育方向 [3] - 南沙已有超400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 其中细胞与基因企业超过40家 各类企业和平台相互协作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3] - 广州市委常委表示南沙将依托政策温度 研发精度 临床速度 生态广度 人才高度打造大湾区细胞和基因产业创新高地 [1] 行业挑战与监管 - 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应用责任主体尚不明确 法律法规滞后于产业发展 安全与利益存在冲突 [4] - 行业良莠不齐加大监管难度 临床治疗环节全流程监管存在空白 [4] - 专家建议参照药品监管流程和上市标准要求细胞与基因治疗研究应用 采用"放管结合"方式包括飞行检查等稽查手段 [4]
三大中心落子广州南沙,贯穿细胞与基因产业研发全链条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10:28
政策支持与产业启动 - 2024年1月三部委联合发文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 允许细胞和基因治疗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开展限制类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 [1] - 8月26日大湾区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公共服务中心 大湾区生物治疗健康效应评价中心 大湾区临床级种子细胞库正式启动 均落户南沙 [1] 种子细胞库建设 - 广东济和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牵头推进大湾区临床级种子细胞库建设 计划总投资2亿元 [3] - 种子细胞库聚焦质量可控 安全可溯 伦理合规目标 推动区域细胞资源标准化管理 加速临床研究与治疗转化 [4] - 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帕金森病 糖尿病 卵巢早衰等疾病的新临床解决方案 提升细胞治疗技术可及性 [4] - 项目以产研学金服用融合发展为互动轴 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 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投资风险 [4] 评价中心建设 - 大湾区生物治疗健康效应评价中心致力于建立国际领先的生物治疗安全性 有效性及健康效应评价体系 [5] - 中心计划聚焦四大核心方向:细胞治疗疗效多维评价体系 毒副作用机制研究与预警 免疫力精准评估与干预监测 生理年龄精准预测与健康干预评估 [6][7] - 具体包括开发基于多组学分析的疗效评估模型 构建人工智能预警模型 建立免疫细胞功能动态分析平台 开发生物年龄量化算法等 [6][7] 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 大湾区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集高精度质量检测 智能化样本存储 全链条数据管理于一体的国家级公共服务中心 [9] - 中心由南沙公控集团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共同打造 总投资约6815万元 分两期推进 [9] - 将构建四端联动的干(体)细胞治疗信息数据全流程管理平台 覆盖采集 制备 质检 存储 临床应用等全流程 [9] - 一期计划于2026年完成建设并进入试运营 承接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临床研究和检验检测试点 [10] 临床应用案例 - 今年6月全国首例地中海贫血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应用患者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成功出舱 [3] - 全国首例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临床应用在南沙成功实施 [3] 产业生态现状 - 南沙已有超400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 其中细胞与基因企业超过40家 [13] - 企业和平台相互协作 加速构建完整的细胞基因产业生态体系 [13] - 南沙开发区投资促进局 南沙产发 广东医谷分别与企业就具体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 [13] 专家观点 - 南沙具有突出的大湾区区位优势 可充分联合港澳发挥生物医药发展优势 打造国际标准的临床评价基地 [12] - 南沙可集中精力建设全球生物治疗创新高地 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治疗方案 通过数据积累和AI技术提升疗效确定性 [13]
昌平生物医药产业收入增速超9%,前沿技术正加速迈向病患床旁
新京报· 2025-08-20 18:57
近五年产业收入年均增长9.2%、集聚企业2180家,生命科学园内在研管线180余条、科学家创办企业 112家……一连串数字,勾勒出北京昌平生命医药产业发展图景。 "这个故事讲来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但团队的实验实际上用了十余年,机缘巧合下,打通了渐冻症治疗 的通道。"彭林说正是因为这个无法成功的实验,团队找到精准的靶点和动物模型,加上腺相关病毒载 体基因递送系统的成熟,渐冻症 "缺药少药"的现状或将在未来得到改变。 记者了解到,2023年5月,神济昌华已完成首例渐冻症病人用药,24个月后病情稳定,进展明显减缓, 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目前,渐冻症的首研管线SNUG01正式获得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这是继今年 3月FDA获批后,本次获批标志着管线将正式开启中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作为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战略布局的核心引擎,昌平生命科学园不仅是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汇聚、顶 尖科研人才云集的创新高地,也是生命科学技术实现"从0到1"原始突破、加速"从1到10"成果转化的关 键平台。日前,记者探访生命科学园看到,在这里,随着医药健康初创企业的成长发展,前沿技术正加 速从实验室迈向病患床旁。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和共享平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