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资本开支周期
icon
搜索文档
巴克莱最新研究报告:OpenAI算力需求持续激增,2028年支出将达到1100亿美元的峰值 | 巴伦精选
钛媒体APP· 2025-11-21 00:25
AI领域的泡沫要破了吗?AI领域的投资开始减缓了吗? 巴克莱银行发布最新研究报告得出结论:远远未到。而且AI行业的资本开支周期仍将持续,2027至 2028年的关键技术突破可能引发算力需求的大幅激增。 除了现有业务的算力支撑,OpenAI的下一代技术研发进一步推高了算力需求。目前公司正在推进GPT-6 大语言模型和Sora 3视频生成模型的研发工作,更关键的是,2027至2028年有望落地"递归自改进"技术 ——这一技术能让AI模型自主优化升级,将显著提升模型的性能和效率,但同时也需要海量的算力资 源作为支撑。为此,OpenAI已预留约430亿美元的额外"可变现算力"资金,用于应对该技术落地后的算 力需求。巴克莱预测,受OpenAI等企业的需求驱动,2024至2030年全球AI数据中心总容量将实现翻 倍,仅OpenAI就需要合作伙伴承担超过600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用于算力集群的建设和升级。 OpenAI的快速发展也倒逼行业竞争对手加大投入,进一步巩固了AI资本开支周期的持续性。为追赶 OpenAI的技术优势,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不得不扩大用户规模、加快模型迭代速度。例如,谷歌旗 下DeepMind持续推 ...
拆解OpenAI的AI需求后,巴克莱得出结论:AI资本开支周期仍将持续,技术突破可能在27/28年引发算力需求激增
美股IPO· 2025-11-21 00:07
文章核心观点 - AI资本开支周期将在中长期内持续 远未到投资放缓阶段 [1][5] - OpenAI业绩持续超预期 强劲增长态势降低行业泡沫破裂风险 [1][3] - 模型迭代与递归自改进等技术创新将推高算力需求 锁定高强度资本投入 [1][8][9] OpenAI业绩表现 - 2025年实际营收比年中内部预测高出约15% [4][6] - 2027年预期营收从600亿美元上调50%至900亿美元 [4][6] - 2027年每周活跃用户从14亿增至18亿 付费用户年度平均收入从748美元提升至880美元 [6] - 公司CEO透露有望在2027年实现1000亿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目标 较此前预测提前一年 [6] AI资本开支驱动因素 - OpenAI所有收入均意味着算力 业绩增长直接驱动算力投入 [7] - 模型持续迭代如GPT-6 Sora 3推高算力需求 倒逼合作伙伴加速基础设施部署 [8] - 2027-2028年是实现递归自改进的关键窗口 将为2028年单独预留约430亿美元可变现算力 [8] - 行业竞争加剧引发军备竞赛 为应对OpenAI技术领先 竞争对手被迫同步扩大用户规模并加快模型迭代 [9] 资本开支规模与合约 - OpenAI在2024至2030年间计算运营支出预算总额超过4500亿美元 [7] - 预计2028年计算支出达到峰值约1100亿美元 [4][7] - 已与合作伙伴签订约6500亿美元算力租赁合同 覆盖未来十年 [9] - 主要合约包括甲骨文OCI 3000亿美元 微软Azure 2500亿美元 谷歌GCP 400亿美元 亚马逊AWS 380亿美元 CoreWeave 224亿美元 [9]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互联网巨头与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将继续维持高强度资本投入 半导体需求保持旺盛 [4] - 预计2024至2030年间全球AI数据中心总容量将从1143GW增长至236GW 实现翻倍 [9] - 仅OpenAI一家即需合作伙伴承担超过6000亿美元资本开支用于建设算力集群 [9] - 科技巨头创始人重视AI长期竞争 战略决心进一步锁定高投入态势 [9]
拆解OpenAI的AI需求后,巴克莱得出结论:AI资本开支周期仍将持续,技术突破可能在27/28年引发算力需求激增
华尔街见闻· 2025-11-20 20:41
营收表现超越预期 - OpenAI 2025年实际营收比年中内部预测高出约15% [1][2] - 2027年预期营收较原先预估大幅提升50%,总营收预期从600亿美元上调至900亿美元 [1][2] - 2027年每周活跃用户从14亿增至18亿,付费用户年度平均收入从748美元提升至880美元 [2] - 公司CEO透露OpenAI有望在2027年实现1000亿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目标,时间点较此前预测提前一年 [2] 资本开支与算力需求 - OpenAI所有收入均意味着算力需求,业绩增长直接驱动算力投入 [3] - 2024至2030年间计算运营支出预算总额超过4500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到峰值约1100亿美元 [1][3] - 公司已与合作伙伴签订约6500亿美元的算力租赁合同,覆盖未来十年 [7] - 模型持续迭代推高算力需求,预计2027-2028年是实现“递归自改进”的关键窗口,已为2028年单独预留约430亿美元额外“可变现算力” [6] 行业竞争与基础设施投入 - 行业竞争加剧引发“军备竞赛”,竞争对手被迫同步扩大用户规模并加快模型迭代 [7] - 预计2024至2030年间,全球AI数据中心总容量将从114.3GW增长至236GW,实现翻倍 [7] - 仅OpenAI一家即需合作伙伴承担超过6000亿美元资本开支,用于建设算力集群 [7] - 科技巨头创始人重视AI长期竞争,推动行业资本开支维持在较高水平 [7]
万亿资金抢筹!港股科技成四季度进攻王牌,内外资共振点燃行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09:04
市场观点 - 港股科技板块在震荡市中被视为资金青睐的资产,成为四季度最具爆发力的进攻选择 [1] - 内外资形成共振,叠加科技板块自身的成长动能,港股科技正迎来布局窗口期,有望在四季度延续强势表现 [2] 资金流向 - 南下资金年内净买入突破1.2万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 [2] - 内资机构在估值洼地积极布局,"内资定价权"持续提升,为板块提供坚实支撑 [2] 行业趋势 - 全球AI资本开支周期启动 [2] - 国际投行纷纷看好中国科技资产,将其纳入全球资本再配置的核心范畴 [2] 相关产品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覆盖科技全产业链 [3] - 恒生互联网ETF(513330)聚焦互联网龙头 [3]
BBMarkets:2026年美国经济再加速,市场尚未定价加息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9-29 17:14
经济前景与预测 - 高盛研报指出美国明年经济可能重新提速,而非软着陆,这将使2026年货币政策陷入两难 [2] - 劳动力市场韧性、财政脉冲与宽松金融条件三风叠加,令GDP超预期上行风险显著升温 [2] - 高盛模型已将三季度GDP环比年化增速上调至2.6% [2] - 若财政扩张、AI资本开支周期和低实际利率三项利好同时兑现,明年上半年GDP环比年化或突破3.5%,显著高于市场共识的1.8% [2] 经济驱动因素 - 国会明年上半年大概率通过新一轮财政扩张,AI资本开支周期刚进入第二年 [2] - 美元走弱与降息预期共同压低实际利率,风险资产高歌猛进 [2] - 去监管与财富效应把消费者支出托在高位 [2] - 初请失业金人数连续下滑,MAP意外指数飙升,显示短期动能强劲 [2] 货币政策与美联储挑战 - 经济过热风险将直接考验美联储的政治抗压能力,鲍威尔任期2026年5月结束,新主席提名成最大变量 [2] - 报告质疑美联储是否会把利率降至中性(3-3.5%)以下,以及若特朗普施压低利率,联储是否还敢加息 [2] - 期货曲线显示2026年中政策利率仅略高于3%,市场尚未计入任何再加速—再加息场景 [2] 投资策略与情景分析 - 情景A(政治麻痹):新主席鸽派,建议做多远期盈亏平衡通胀(5Y5Y breakeven)、黄金及纳斯达克,空美元 [3] - 情景B(独立加息):联储2026年二季度启动连续加息,建议2s10s利差走陡、做多金融股、空长久期利率债 [3] - 当前MOVE指数仅90,远低于历史均值120,一旦数据连续超预期,债市或重现2022年式抛售 [3] 市场预期与风险 - 无论哪种情景,波动率都会被低估 [3] - 投资者应提前布局曲线陡峭化工具,并密切关注白宫与联储的人事博弈 [4] - 2026年的利率路径可能由新主席提名决定,而非由通胀数据决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