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For Science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顶尖学者齐聚,2025年乌镇峰会共探“AI For Science”新范式 | 巴伦精选
钛媒体APP· 2025-11-01 17:51
图片由AI生成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即将启幕。作为专题论坛之一,"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论坛将于11月9日上午在乌镇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与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科曙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及钛媒体协办。论坛以"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在科研体系中的深层次应用,旨在推动基础学科的交叉创新,并贯通从算法、计算基础设施到科 研范式、青年科学家生态的全链条,系统勾勒新一代"智能科研"的全景图。 论坛期间,来自科研院所、产业界和国际智库的多位顶尖专家将围绕AI的前沿应用场景、关键技术的突破与交叉学科创新等议题展开主旨演讲。 本次论坛将推出两份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磅报告。报告围绕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发展以及超集群基础设施布局进行深度研究,为促进技术治理协同与科研创 新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论坛还将发布AI赋能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现AI与基础科学融合的多元场景和前沿动态。 青年科学家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论坛圆桌对话环节,将邀请青年科学家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青年科学家研究探索"展开讨论。 在当前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快 ...
泉果基金调研科大讯飞,2025年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2.40%
新浪财经· 2025-10-27 14:53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0.78亿元,同比增长10.02% [3]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202.40%,扣非净利润2623.89万元,同比增长76.50% [3] - 销售回款70.77亿元,同比增加10.89亿元,增幅18.1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95亿元,同比增长25.19% [3] - 公司采取"优选G端"策略,对智慧城市等定制化程度高、回款压力大的项目持审慎态度,影响了部分收入增速,但优化了业务结构 [3] 消费者业务发展态势 - 公司前三季度C端业务营收增长近40%,C端总收入占比达到34% [3] - 讯飞AI学习机前三季度实现80%增长,连续四年拿下全国高端学习机销量和销售额双第一 [6][7] - 学习机市场整体渗透率估计在6-7%,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8] - 公司C端品牌渠道宣传投入增长近100%,学习机的渠道和品牌投入占一半以上 [9] 星火大模型技术优势与商业化进展 - 星火教育大模型采用知识联结+工具验证方法,在化学分子理解维度相比GPT-4o、Gemini2.5 Pro等模型效果提升超过15% [5][12] - 2025年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公司在大模型企业端中标项目数量与金额继续双第一,星火军团收入同比增长200%+ [17][18] - 星火大模型是目前主流大模型中唯一实现全栈自主可控的模型,多语言支持能力扩展至130多个语种 [19][21] - 公司上半年整体研发投入近24亿元,但星火大模型核心技术相关投入仅增加8200万元 [16] 人工智能出海战略与成果 - 2025年第三季度海外收入增长2.7倍,海外C端硬件同比增长2.5倍 [11][23] - 公司前三季度海外市场费用投入约1.4亿元,去年同期约5000万元,已在多个地区建立完整销售渠道体系 [10][23] - 办公本在日本上市两个月即成为日本最大Makuake众筹平台有史以来平板类Top1,在韩国Wadiz平台位列2025年全品类TOP1 [16][23] - 截至2025年9月底,海外开发者数达54.5万,近一年增长率25% [24] AIForScience科研进展 - 在深度神经网络建模方面,参与蛋白质设计及可控核聚变等离子体AI控制,将托卡马克模拟器的预测误差从7%降至2%以内 [11] - 在基于大模型的科学知识推演方面,承研化学基础科学大模型和智能化工大模型,在多项任务上达到很好效果 [12] - 与中科院共同研发科技文献大模型,推出的"星火科研助手"已有17.6万名科研工作者注册使用,功能调用近400万次 [13] 未来增长动力与战略重点 - 公司未来重点是大模型商业化落地,通过"做强C端、做深B端、优选G端"的战略调整提升经营质量 [14] - 医疗业务GBC联动模式形成闭环,面向C端的AI诊后管理业务在试点中高值服务包平均收费转化率达50% [15] - 公司将受益于国家自主可控政策支持,大模型商业化带来的营收增长将高于研发投入增速 [16] - 1024开发者节将发布星火大模型技术升级,包括记忆能力、多模态交互虚拟人技术,并开源全球首个企业级Agent平台 [19][20]
科大讯飞(002230) - 2025年10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业绩说明会)
2025-10-22 01:04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0.78亿元,同比增长10.02% [4]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202.40% [4]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2623.89万元,同比增长76.50% [4]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回款70.77亿元,同比增加10.89亿元,增幅18.18% [4]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95亿元,同比增长25.19% [4] - 公司前三季度C端业务营收增长近40%,C端总收入占比达34% [6] - 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费用投入约1.4亿元,去年同期约5000万元 [15] - 2025年第三季度海外收入增长2.7倍 [1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研发投入近24亿元,星火大模型核心技术相关投入仅增加8200万元 [22] 业务战略与运营 - 公司执行"优选G端"经营决策,对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项目协议签署极其谨慎 [6] - 教育业务增长约30% [6] - 学习机前三季度实现80%增长,第三季度增速因国补资金暂停而稍缓 [13] - 公司销售费用增加主要投向C端产品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及AI出海营销 [14] - C端品牌渠道宣传投入增长近100%,其中学习机渠道和品牌投入占一半以上 [14] - 公司在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日韩、拉美地区建立完整销售渠道体系 [15] - 通过"做强C端、做深B端、优选G端"的战略调整提升业务质量 [20] - 星火大模型训练成本因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支持而具有比较优势 [22] 学习机业务 - 科大讯飞AI学习机连续四年全国高端学习机销量和销售额双第一 [10] - IDC Q2报告显示科大讯飞AI学习机登顶全渠道销售额第一 [10] - 学习机市场渗透率总体处在6~7%水平 [13] - 国补资金预计第四季度到位,保障双11、双12销售 [13] - 讯飞星火教育大模型采用知识联结+工具验证方法,具备强教育属性 [8][9] - 公司构建AI 1对1体系,将精准学、答疑辅导、互动课三大能力打磨到闭环 [9] AI技术研发与科学应用 - 在深度神经网络建模方面,参与蛋白质设计及可控核聚变等离子体AI控制工作 [16] - 托卡马克模拟器预测误差从7%降至2%以内 [16] - 在化学大模型任务上,相比GPT-4o、Gemini 2.5 Pro等模型效果提升超过15% [17] - 智能化工大模型2.0 Pro在10个化工测评维度平均准确率达72.16%,领先DeepSeek R1和OpenAI o1 [18] - 科技文献大模型"星火科研助手"已有17.6万名科研工作者注册使用,功能调用近400万次,覆盖全国1300多所高校 [19] 企业端商业化与行业落地 - 2025年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大模型中标项目数量与金额继续双第一 [23] - 星火军团在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00%+ [24] - 与中粮集团、中国物流、国家电投集团等央国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4] - 医疗业务GBC联动模式形成闭环生态,AI诊后管理业务高值服务包平均收费转化率达50% [20] AI出海进展 - 讯飞星火大模型实现全栈自主可控,支持130多个语种 [28][29] - 发布专门为东盟十国打造的星火东盟多语言大模型底座 [29] - 海外开发者数达54.5万,近一年增长率25% [34] - 翻译机、办公本等C端硬件在日韩、中东、东南亚展开销售,第三季度海外C端硬件同比增长2.5倍 [15][32] - 办公本在日本上市两个月成为Makuake众筹平台平板类销售额历史Top1,在韩国Wadiz平台为2025年全品类TOP1 [21][32] 未来展望与产品发布 - 1024开发者节将发布星火大模型技术升级,包括实现超大尺寸MoE模型高效长稳训练、新增记忆能力 [25][26] - 首次实现多模态交互虚拟人技术,开源全球首个企业级Agent平台 [26] - 人工智能出海是公司重大市场机会和增量空间 [27] - 随着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公司盈利空间将进一步释放 [22]
AI与天文,望远镜与看星星的人
虎嗅· 2025-09-19 18:29
望远镜与端侧AI -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革新天文观测的范式 [1] - 端侧AI的应用可能改变望远镜等科学装置的底层设计 [1] - AI技术有助于降低望远镜的制造成本 [1] AI与天文科研教育 - 人工智能推动天文学领域的科研与教育发展 [1] - 高校正在利用AI壮大其巡天观测力量 [1] - AI技术有潜力让天文学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科学 [1] 技术应用与领先地位 - 在宇宙极端环境探测方面,AI技术有助于维持国际领先地位 [1] - 天文领域的技术创新有望惠及气象和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 [1]
王志珍院士:结构生物学家不会被AI替代
贝壳财经· 2025-08-26 09:40
AI For Science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与影响 - AlphaFold作为AI For Science的代表性应用,在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方面显示出惊人潜力,大大加快了生物研究领域的科研进度[1] - 在获得氨基酸序列后,科学家几乎马上就能通过AlphaFold知道蛋白质的结构,但其预测结果并非100%准确,对于新解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效果可能不佳[1] - 结构生物学家不仅需要研究蛋白质结构,还需要解析分子功能,这涉及细胞生物学和交叉学科手段,需要研究多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2] 结构生物学家的角色演变 - 尽管AI工具如AlphaFold已被该领域科学家广泛使用,但结构生物学家的工作不仅限于结构预测,还包括更复杂的功能解析[1][2] - 有观点认为结构生物学家未来可能被AI替代,但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分子如何"干活儿"、如何起作用等更深入的问题[2]
IDEA研究院沈向洋:从PMF到TMF, AI For Science是今天一定要做的事
IPO早知道· 2024-11-23 09:04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大量数据和合成数据,可能带来百亿美金规模的新机会 [2] - AI For Science是当前最重要的方向,今年诺贝尔奖的颁布是最好证明 [3] - 工业时代全球GDP年均增速1%-2%,信息时代3%-4%,人工智能时代增速将更高 [3] - AI能力逼近甚至超越人类,AI治理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议题 [3] 算力发展现状与趋势 - 过去几年新模型所需算力每年增长约4倍 [6] - 过去十年大模型训练对算力需求上涨100万倍,英伟达市值涨300倍 [7] - 英伟达H100芯片需求旺盛,微软、谷歌、亚马逊采购量巨大 [7] - 深圳未来可能成为全球唯二的算力中心之一 [5][7] - IDEA研究院拥有1000多张GPU卡,在深圳属于"小土豪"级别 [7] 算法与数据发展 - 2017年Transformer架构出现后,AI发展主要依靠堆数据和算力 [9] - GPT3使用2万亿Token,GPT4使用20万亿,GPT5可能需要200万亿 [10] - 互联网上高质量英文数据对AI训练至关重要 [10] - 合成数据将成为解决数据短缺的关键,可能创造百亿美金机会 [8][11] - IDEA Data Maker能节约85.7%的token消耗成本 [11] AI应用与创新 - IDEA研究院开发了MoonBit编程语言,希望改变中国无原创编程语言的现状 [13] - IDEA拥有化学、学术、营销、经济、运筹、投资、视觉等垂直领域大模型 [13] - ReadPaper学术大模型注册用户达99万,即将突破100万 [14] - DINO-X通用视觉大模型拥有物体级别理解能力,实现开放世界目标检测 [14] 大湾区发展机遇 - 大湾区是发展具身智能的绝佳机会,需要与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合作 [15] - IDEA与腾讯合作建设福田实验室,聚焦具身智能技术 [15] - 与美团合作探索无人机视觉智能技术,与比亚迪合作拓展工业机器人应用 [15] - 深圳是用迭代软件速度迭代硬件的城市,大湾区机会巨大 [15] - IDEA与深圳市政府合作研究低空经济,提出建设四张网的基础设施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