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Phone
icon
搜索文档
荣耀CEO李健:手机机器人,或许就是手机未来的样子
观察者网· 2025-10-21 22:31
产品发布与核心功能 - 公司于10月15日发布年度旗舰新品荣耀Magic8系列及自进化AI智能体操作系统MagicOS 10 [1] - 新产品定位为“自进化原生AI手机”,其智能体YOYO基于MagicGUI多模态感知大模型,可实现“感知-记忆-执行”的自主闭环 [2] - 智能体YOYO的场景自动执行能力从7月的200个场景提升至3000个场景,三个月内增长15倍 [3] - 新产品具备“8大AI技术领先、8大AI体验领先、4大影像领先、8大性能领先” [6] 战略转型与未来规划 - 公司宣布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 [5] - 公司发布“荣耀阿尔法战略”,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超过100亿美元建设AI终端生态 [5] - 公司认为行业正从智能手机时代进入AI Phone时代,并正在研发具备AI大脑和机器人行动力的荣耀ROBOT PHONE [4] - 公司的新愿景是让AI能力自进化,成为人类持续成长的伙伴 [4]
Robot Phone浮出 荣耀CEO李健称“开了两个手机新局”
证券日报网· 2025-10-18 12:48
三大维度重构"开新局"内涵 李健在此次采访中,首次深度解读了"开新局"的三个核心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手机形态演化的新局。"李健表示,智能手机时代经历了iPhone开启的第一个时代,而如今荣耀Magic8启动 的AI Phone时代将成为第二个重要节点。更值得关注的是,荣耀已在布局第三个方向Robot Phone。 "我们期望手机不能是一种固有的形态,"李健透露,荣耀已同时开启AI Phone和Robot Phone两个手机新局。 第二个维度是AI自进化的新局。随着AI技术的成熟,如何让AI能力持续增强并更好地服务用户成为手机企业立足的关键。 李健称,荣耀将打造能够"像人类一样不断进化"的AI系统,使其成为用户"持续成长的伙伴"。 第三个维度是未来生活方式的新局。如荣耀Magic8 AI键的价值,同步搭载的自进化AI智能体YOYO,只要AI键一按,手 机就能看见万物即"YOYO看见",它能帮你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选择Magic8,实际上是选择了一种由AI驱动的全新生活方 式。 本报记者 贾丽 近日,荣耀宣布正式推出年度旗舰新品荣耀Magic8系列,并发布自进化AI智能体操作系统荣耀MagicOS 10。日前, ...
荣耀的AI进化:让手机“活”起来
经济观察报· 2025-10-17 13:4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自2025年1月新任CEO上任后,战略从“求生存”转向开创“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的蓝海 [1] - 公司明确不再对标iPhone,而是开创全新品类“AI Phone”,旨在定义AI时代的游戏规则 [1][6][12] - 公司发布Robot Phone概念产品,计划于2026年在巴塞罗那亮相,意图彻底颠覆手机传统形态,引领终端演进下一个浪潮 [2][11][12] AI Phone产品特性 - 新产品Magic8系列的核心是让AI从被动工具变为能主动感知、思考并融入用户生活的智能伙伴,具备“生命感” [1][3][7] - YOYO智能体支持的生活场景从200个暴涨至3000多个,在三个月内实现15倍增长 [5] - AI能力具体体现在购物时全网比价省600元、出行规划、识别餐厅预制菜、优化网络抢票等具体场景 [4] - 公司通过“YOYO许愿池”和“Magic OS月月焕新计划”将产品进化主导权交还用户,通过月度OTA更新实现共同成长 [8] 核心技术支撑 - 公司魔法大模型3.0采用端云结合矩阵,达到业界顶尖水平 [8] - 与高通联合研发的低bit量化技术使模型存储节省30%、推理速度提升15%、功耗降低20% [8] - 向量化检索技术将检索性能提升400%,支撑端侧AI高效低功耗运行 [8] - 与高通深度合作定制优化引擎,常温跑分超428万分,并采用GPU-NPU异构的AI超分超帧技术提升游戏画质和帧率 [10] 影像系统突破 - 为补齐影像短板,公司投入超过千人研发团队 [9] - Magic8 Pro搭载2亿像素“超夜神”长焦,配备自进化AiMAGE影像系统 [9] - AiMAGE系统拥有每秒8000万次推理的夜神引擎、CIPA5.5级防抖引擎及参数达120亿的人像引擎 [9] - AI功能降低摄影门槛,提供“灵感帮拍”构图、“AI追色”调色及自然语言指令修图等能力 [9][10] 行业定位与愿景 - 公司试图颠覆消费者对手机作为工具的认知,开创属于自己的增量市场 [12] - 公司将Magic8系列视为Robot Phone的前身,是为未来AI终端生态埋下的种子 [11] - 新产品成败被视为公司能否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及验证“端侧自进化AI”路线可行性的关键风向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