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SI(人工超级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一家芯片“新”巨头,横空出世
36氪· 2025-08-21 11:13
软银的AI与半导体战略布局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第一的ASI(人工超级智能)平台提供者 重点关注AI芯片 AI机器人 AI数据中心和能源四大方向 [7] - 公司净资产价值约为31万亿日元 市值约为14万亿日元 约为资产价值的一半 [3] 战略投资与收购行动 - 向英特尔投资20亿美元 成为其前十大股东 支持半导体制造扩张和算力自主化战略 [9] - 收购Ampere交易金额65亿美元 补齐服务器CPU领域缺口 与Arm形成上下游联动 [14] - 收购Graphcore 获得差异化IPU技术路径 形成对GPU的补充 [15] - 向OpenAI投资400亿美元 分两阶段进行(先投100亿美元 年底追加300亿美元) 强化应用层布局 [11] 数据中心与制造合作 - Stargate项目规划投资规模高达5000亿美元 与OpenAI和Oracle合作建设AI算力基础设施 [10] - 与富士康合作改造俄亥俄州工厂 生产Stargate设备 实现AI服务器标准化和本地化供应链 [10] Arm的业务表现与战略动向 - 基于Arm的芯片全球出货量超过3250亿个 云计算芯片增长显著 2025年超大规模提供商新服务器芯片中50%将基于Arm [19] - Arm2024财年收入40.07亿美元 同比增长25.3% 专利收入21.68亿美元 增长22.7% 受益于Armv9架构和云服务器需求 [20] - Arm商业模式具备长尾效应 约50%专利收入来自10年前推出的产品 [20] - Arm计划投入自研芯片与芯粒 挖角亚马逊AI芯片负责人 可能推出面向数据中心的整芯片产品 [21] 产业链整合与竞争定位 - 公司构建从IP(Arm)到CPU(Ampere) AI加速(Graphcore/NVIDIA) 制造(Intel Foundry) 数据中心(Stargate) 应用(OpenAI)的完整算力栈 [16] - 与英伟达技术闭环和云厂商垂直整合不同 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跨资产集成 在多个生态同时布局 [23][24]
OpenAI对微软的“独立战争”
虎嗅APP· 2025-07-05 11:09
核心观点 - OpenAI与微软的谈判核心围绕技术主权、股权结构和利润分成展开,双方从蜜月期走向战略博弈 [1][2][9] - OpenAI寻求商业化独立,通过重组为公益公司(PBC)摆脱非营利架构限制,需微软同意新股权结构 [1][8] - 微软希望维持技术主导权,尤其关注AGI条款对独家使用权的潜在影响 [3][13][14] - 双方在云服务合作、并购案审批等具体条款上存在直接利益冲突 [11][12][17] 合作历史与现状 - 2019年微软首次投资10亿美元成为OpenAI独家云合作伙伴,累计投资达130亿美元 [5][6] - 2023年微软追加100亿美元投资,获得2030年前技术使用权及20%收入分成 [6] - 2024年OpenAI因服务器资源不足与甲骨文、谷歌达成云合作,启动"Stargate"数据中心项目(投资5000亿美元) [7][18] - OpenAI开发自研AI芯片并计划年底投入使用,加速"去微软化" [18] 关键谈判分歧 股权与利润分配 - OpenAI提议微软放弃1200亿美元利润分成权,换取新PBC中33%股权 [11] - 微软坚持利润分成模式,原协议下2030年或可获350亿美元收入分成+1200亿美元利润 [11] - OpenAI若年底未完成重组,软银300亿美元投资可能削减100亿美元 [2] 云服务合作 - OpenAI希望终止Azure独家托管权,允许模型部署在谷歌、亚马逊等平台 [11][17] - 微软要求保留Azure优先销售权或获取其他利益补偿 [11] AGI条款 - "充分AGI声明"触发后微软独家使用权终止,OpenAI可与其他云厂商合作 [3][13] - 判断标准由OpenAI董事会自主决定,需微软同意评估方法 [14] - 双方可能以"人工超级智能(ASI)"替代AGI作为新触发条件 [14] 战略博弈手段 - 微软采用拖延战术,利用OpenAI年底前必须完成重组的时限施压 [16] - OpenAI准备反垄断投诉,指控微软云资源垄断,并加速与谷歌/甲骨文合作 [17][18] - OpenAI开发竞争性产品如ChatGPT协作功能,直接威胁Microsoft Office [16] - 未来四年OpenAI预计烧钱460亿美元,融资中断将严重影响研发 [19]
OpenAI的“独立战争”
虎嗅· 2025-07-04 18:57
OpenAI与微软谈判的核心分歧 - 谈判围绕"充分AGI声明"条款展开 该条款触发后微软对OpenAI技术的独家使用权将终止 允许OpenAI与其他云厂商合作 [5][16] - 关键争议在于AGI定义权 OpenAI董事会可自主判断是否达到"为投资人创造最大利润"的能力 但需微软同意评估方法 [16][17] - 最新进展显示双方可能以"人工超级智能(ASI)"替代AGI作为分割标准 延缓对微软利益的冲击 [18] 双方合作历史与现状 - 2019年微软首次投资10亿美元成为OpenAI独家云合作伙伴 2023年累计投资达130亿美元 换取2030年前技术使用权及20%收入分成 [6][8] - 2023年OpenAI高层动荡暴露治理缺陷 微软CEO纳德拉公开表示即使OpenAI消失仍将保留所有知识产权 [9][10] - 2024年OpenAI加速"去微软化" 与甲骨文/谷歌达成云合作 推进5000亿美元Stargate数据中心项目 微软未参与 [10][23][24] 重组与IPO关键条款博弈 - OpenAI计划转型为公益公司(PBC) 需微软同意新股权结构 原利润上限机制取消 软银等投资者威胁撤回300亿美元投资中的100亿 [1][2] - 微软坚持保留利润分成权 原协议下2030年前或获350亿美元收入分成及1200亿美元利润分成 拒绝OpenAI"股权换利润"的33%股权提议 [13] - OpenAI要求终止Azure独家托管权 允许模型部署在谷歌/亚马逊云平台 微软试图保留优先销售权并寻求补偿 [13][14] 战略布局与反制措施 - OpenAI开发自研AI芯片 计划2025年投入使用 同时构建不依赖微软的技术生态 [23] - 微软考虑利用谈判僵局施压 因OpenAI需在年底前完成重组以避免200亿美元融资失效 [22] - OpenAI准备"核选项" 拟向监管部门投诉微软垄断云资源 已与谷歌敲定更大规模云合作协议 [22][23]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谈判实质是技术主权争夺 OpenAI寻求商业化独立 微软要确保核心技术控制权 [11][12] - OpenAI未来四年计划投入460亿美元 若融资中断将影响研发 微软AI产品线高度依赖OpenAI模型 [25] - 无论结果如何 双方关系已不可逆转 标志着AI产业资本与技术合作模式的转折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