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fake

搜索文档
Deepfake political scam ads surge on Meta platforms, watchdog says
TechXplore· 2025-10-02 16:50
This article has been reviewed according to Science X's editorial process and policies . Editors have highlighted the following attributes while ensuring the content's credibility: US consumers face an explosion of online fraud, with surveys showing a growing number of adults experiencing scams or attacks. Scammers are among the top political ad spenders on Meta's platforms, using deepfake videos of American politicians—including President Donald Trump—to promote fake government benefits, a watchdog group ...
GEN Boosts Cyber Safety With Norton Deepfake Protection on Intel PCs
ZACKS· 2025-10-01 23:41
Key Takeaways GEN launched Norton deepfake protection on Intel Core Ultra PCs with real-time on-device scanning.The tool builds on Norton Genie and supports video, audio, and scam protection on major platforms.Partnerships with Intel, Qualcomm, and AMD expand Norton 360's coverage across the AI PC market.Gen Digital (GEN) has added a new feature to Norton 360 to protect users from deepfake scams. The company is working with Intel (INTC) to make the new protection feature run directly on Intel Core Ultra pro ...
Deepfake风险加剧,金融壹账通智能视觉反欺诈产品服务香港头部银行
中金在线· 2025-08-26 13:29
行业背景与挑战 - Deepfake技术正从娱乐工具演变为金融风险工具 全球银行系统面临AI攻防战[1] - 2023年全球基于AI的身份欺诈案件增长超30倍 银行系统成为攻击重灾区[4]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 海量跨境业务与远程开户需求对身份验证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4] 公司技术解决方案 - 金融壹账通智能视觉反欺诈产品在香港实现关键性落地 涉及eKYC与大模型防伪技术的合作项目总金额达亿元级[3] - 系统具备人脸识别 多国证照NFC识别 深伪检测等七大核心功能 采用显式+隐式双重特征学习方式[5] - 实验室数据显示端到端识别准确率超过99% 可有效识别对抗性换脸和伪造视频等复杂攻击[5] 市场落地与覆盖 - 技术预计为香港超过70%的零售银行用户提供在线认证服务[5] - 采用可持续SaaS服务模式 支持香港身份证鉴伪 活体检测与犯罪记录筛查[5] - 项目标志SaaS订阅模式在高端市场的全面破局 并为拓展更多场景打开空间[5] 技术优势与合规性 - 产品高度适配香港市场 符合数据跨境 安全运营 身份审核等多项合规要求[6] - 依托平安集团三十余年AI与金融风控积累 具备百万级Deepfake图像样本库训练的强泛化能力[5] 战略意义与全球化布局 - 香港作为平安综合金融生态协同战略的国际市场关键支点[7] - 项目落地巩固高端市场技术壁垒 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提供路径示范[7] - 未来将在东南亚拓展大数据 人工智能 车生态等核心能力应用场景[7]
用AI图「仅退款」,这群人真穷疯了?
36氪· 2025-08-01 08:17
AI生成内容在电商欺诈中的应用 - 电商平台出现消费者利用AI生成虚假商品瑕疵图片申请"仅退款"现象 部分案例显示AI生成的图片存在明显漏洞如多出右手、背景变化等[4][7][9] - 店主反馈遇到同一商品多次退款但破损位置不符 或衣物出现非自然撕裂等伪造迹象[10] - AI工具如豆包、腾讯元宝可在数秒内生成高仿真瑕疵图片 技术门槛大幅降低[13][17] AI生成内容的技术演进与行业影响 - AIGC技术简化了伪造流程 从专业PS操作变为"上传-生成-下载"三步 使欺诈行为呈现产业化趋势[15][16][17] - 早期伪造需处理EXIF信息等技术细节 现在AI可自动完成全部伪造环节[15][16] - 电商从业者担忧AI滥用将模糊平台规则边界 形成"黑暗森林"效应[6][17] AI生成内容的版权与伦理争议 - AIGC模型训练涉及海量受版权保护数据 生成物版权归属存在法律模糊性[19] - AI模仿特定画师风格的作品引发争议 尽管像素级数据不同但存在明显风格继承[22][24] - 部分原创作者对AIGC持支持态度 与行业普遍担忧形成反差[25] AI生成内容在社交媒体中的滥用 - 自然灾害事件中出现AI伪造图片获数万转发 如西藏地震和佛罗里达飓风虚假灾情图[27][29][31] - Deepfake技术被用于名人换脸诈骗 国内外均出现假冒明星互动骗局[33][35] - 新闻从业者表示专业群体亦难辨AI生成内容真伪[31][32] AI生成内容的鉴别方法 - 通过谷歌图片搜索追溯图源 多数AI内容会标注生成方式[38] - 观察图片细节异常 如手指关节、光影逻辑、物品物理状态等[39][41] - 行业呼吁建立AI内容标注标准 需技术监管与法律规范并行[43]
突发!全球最大 Deepfake 成人网站关门大吉,网友:为什么我现在才知道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5-07 11:05
Deepfake技术发展 - 2017年GAN技术突破解决了生成图像模糊问题,使换脸视频质量显著提升[2] - 首个知名deepfake案例出现在2017年11月,涉及将色情内容主角面部替换为明星[2] - Deepfake技术随后成为AI生成图像/视频的代名词,相关平台开始涌现[4] MrDeepfakes平台运营数据 - 平台巅峰期拥有4.3万个视频内容,总播放量达15亿次[5] - 吸引近4000名创作者参与,单笔定制服务收费高达1500美元[5] - 主要依赖谷歌Colab提供的免费云GPU资源维持运营[8] 监管政策影响 - 美国《删除法案》明确将未经同意的AI合成影像列为违法行为[8] - 英国2024年拟议类似法律时,平台已提前屏蔽英国地区访问[8] - 政策压力导致平台最终关闭,但相关技术仍通过GitHub等渠道扩散[11] 技术持续扩散 - DeepFaceLab软件支撑95%的deepfake视频制作,GitHub复制量超8000次[11] - 平台关闭后25万用户可能转向电报等新渠道[13] - 类似案例DeepNude下架后仍通过7个电报频道传播超10万张违规图片[14] 行业技术特征 - 技术工具开源化明显(如DeepFaceLab),监管存在滞后性[11][14] - 内容创作者与平台呈现分布式特征,打击后易转移阵地[13][14] - 伦理争议持续存在,部分开发者以"信息自由"为由推动技术传播[14]
2025年开年宏观展望:经济、政策与资产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中国宏观经济领域,包括消费、房地产、外贸、物价等行业;提及万科、城投等企业;海外资产包括美债、美元、美股、黄金、加密货币、原油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宏观经济开年情况 - 经济基本面较去年无大转变,制造业PMI延续去年四季度回温势头,但未更强;房地产有局部亮点,二手房及一线城市表现较好,整体维持销售韧性;春节消费结构性亮点突出,旅游、电影票房、以旧换新相关消费表现亮眼,但长假消费走弱斜率放缓,消费呈弱修复 [1][2][3] - 消费价格有回转空间,处于低物价运行状态;春节复工进度偏慢,或带来一二月经济增长结构变化 [3] 消费行业 - 以旧换新是今年消费最大亮点,自去年九月政策落地后成为重要抓手;宇宙幻星相关四大类产品增速显著抬升,拉动增强,但其他十三类产品增速回落,对消费拉动减少 [4] - 去年中央和地方投入以旧换新资金约1700亿,直接带动销售额达1.28万亿,杠杆比例7.6倍;对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超额拉动约3000亿,财政补贴及换新政策杠杆1.8倍 [5] - 年初首批810亿以旧换新资金,推算全年补贴可达3000 - 6000多亿,按1.8倍杠杆估算可拉动社零1.3 - 2.7个百分点,对经济有助益 [6] 房地产行业 - 销售面积降幅从去年六月开始收窄,去年十一月七十城房价降幅同比收窄,房价投资降幅也开始收窄,房地产止跌回稳链条在转动;二手房表现好于新房,去库存效果初步显现 [7][8] - 土地市场回稳有结构亮点,但部分城投拿地后开工率低,存在无效供应问题;120家发债房企整体缩表,经营性现金流下降,筹资性现金流恢复不明显,深圳国资介入稳定市场信心,但救助方式和体量存疑 [9][10] 外贸行业 - 开年外贸比去年年末预期乐观,半导体周期回落使外需不如去年,但特朗普加征关税对中国幅度比想象小,目前加征10%,对中国GDP影响0.16个百分点,且加征是渐进式,有谈判博弈时间,或带来抢出口时间延长 [11][12][13] - 人民币相对美元超额贬值5%是政策可接受状态,若关税控制在20% - 30%区间,5%的超额贬值可缓和关税冲击;中国可通过出口管制稀有金属精炼技术、加强与欧洲联系应对贸易挑战 [14][15][16] 物价行业 - 房价回稳、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改善对物价运行关键,服务价格有积极迹象;产能周期是物价关键,目前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PPI为负增长,本轮产能过剩集中在中游高技术制造业和部分消费制造业 [17][18] - 若有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PPI及耐用消费品拖累减弱,物价水平有望恢复 [19] 宏观经济展望 - 全年增速目标约5%,节奏上一季度开门红,二三季度放缓,四季度量价同步回升;中国经济仍面临挑战,但有乐观理由,如抢出口效应时间延长、产能周期有望触底回升、宏观政策有定力有预案有共识 [19][20][21] 财政政策 - 2025年财政发力关键点包括提高赤字率至4 - 4.5%,对应赤字规模5.6 - 6.4万亿,比去年增加1.6 - 2.3万亿;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更关键,预计财政用于稳增长的赤字规模增量达2.5万亿左右,可对冲潜在外部冲击 [23][24] - 财政支出结构上,除直接民生支出,用于房产收租、促进生育、增加社保支出等民生领域更关键;一揽子化债方案未解决地方隐性债务压力,2025年零基预算理念或更大范围落地;增强地方转移支付,兜牢“三保”底线 [25][26][27] 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受稳汇率考量约束,央行通过保持人民币中间价平稳、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等方式维稳汇率;货币宽松推动十年国债下行,但降息需谨慎,目前货币宽松迫切性不高 [28][29][30] - 人民币汇率存在争议,一是关注双边汇率还是一篮子货币汇率;二是是否等到特朗普关税最凶险时贬值,参考上一轮经验,超额贬值5%左右可能是政策红线 [31][32] 股票市场 - 2025年股票市场关注盈利问题,盈利底来临依赖盈利GDP和实际GDP同步提升;美国加征关税已达预期水平,市场表现有韧性;政策态度值得期待,有助于产能周期触底回升和企业盈利恢复,高技术产业弯道超车信心增强 [36][37][38] 海外资产 - **美债**:特朗普当选后中长端美债收益率先上行后回落,投资者因经济和通胀不确定性寻求更高风险溢价;年内美联储有降息空间,预计二季度后美债利率下行至3.5 - 4区间 [39][40][42] - **美元**:特朗普当选后美元指数偏强,主要受关税影响,美国实施强势美元政策;欧元反弹空间有限,日本货币政策正常化操作不足以支撑日元持续大幅反弹 [42][43][44] - **美股**:全年持相对谨慎乐观观点,近期波动风险加大,特朗普关税政策加码可能带来通胀压力和企业股价压力,交易风格频繁切换,风格波动大 [45][46] - **黄金**:今年以来黄金上涨,驱动因素包括美债利率下行、美元指数松动、关税政策和宏观政策不确定性、美股波动;全年利多因素居多,关注美债利率和美元走势、全球避险情绪、去美元化叙事、中国配置力量 [47][48] - **加密货币**:比特币价格成为特朗普交易晴雨表,美国政府酝酿将加密货币纳入战略储备,若央行增持,有利于比特币价格稳定 [50] - **原油**:从库存看70美元左右油价合理,但全球能源市场供过于求,需求方面中国需求待观察,美国需求存疑,特朗普政府支持增产,OPEC+政策难扭转油价弱势,美国原油产量上升但库存井力量在消耗,全年看空油价 [51][52][5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春节影响长,返乡早、返城晚,或使服务受假期提振,带来一二月经济增长结构变化 [3] - 土地市场中城投拿地后,二线及以下城市开工率明显下降,存在无效供应问题 [9] - 2025年地方债发行用于化债的债融资保持较快势头,新增地方债发行进度快于去年同期,年初财政发力积极,但政府债供给压力可能影响资金链 [27] - 十年国债与存款利率、麻辣粉利率有相关性,历史规律显示十年国债收益率在五年期存款利率基础上加30BP,与麻辣粉利率相关性在 - 15BP到正30BP区间 [34][35] - 美国原油产量在疫情后上升,但钻井数量自2023年后下降,产量增长部分源于库存井重新投产,这部分力量在不断消耗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