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mbodied Intelligence
icon
搜索文档
线下活动报名|智源“具身智能新基建”Workshop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6 17:06
9月24日(周三)下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举办具身智能新基建Workshop,带您了解智源具身智能 领域最新的工作进展 欢迎扫码报名共同探索具身智能的未来!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机器人大讲堂-客服(19560423866,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时间:2025年9月24日 14:00-17:30 地点:智源大厦一层报告厅(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150号) 工业机器人企业 埃斯顿自动化 | 埃夫特机器人 | 非夕科技 | 法奥机器人 | 越疆机器人 | 节卡机器人 | 松灵机器人 | 珞石机器人 | 盈连科技 | 集萃智造 | 优傲机器人 | CGXi长广溪智造 | 阿童木机器人 | 极智嘉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 亿嘉和 | 晶品特装 | 七腾机器人 | 史河机器人 | 九号机器人 | 普渡机器人 | 小笨智能 | 机器姬 医疗机器人企业 元化智能 | 天智航 | 思哲睿智能医疗 | 精锋医疗 | 佗道医疗 | 真易达 | 术锐®机器人 | 罗森博特 | 磅客策 | 柏惠 维康 | 迪视医疗 | 水木东方 ----------------END------------------- 具身智能企业 ...
AI人才争夺战下的暗流:谁在为源头创新续费?
36氪· 2025-09-12 17:01
一个AI博士的价值是多少? 01. 四大前沿"无人区"的远征 这场关于未来的探讨,聚焦于InTech奖所关注的四大真问题领域——它们是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最激烈、也最需要长期主义投入的远征方向。 通用人工智能(AGI)是这场竞赛的"红海",产业界对大模型的狂热需求,正虹吸着大量人才。产业界需求最迫切,但也最容易导致人才被黑洞吸入,从事 短期工程化任务,而非底层创新。正如蚂蚁集团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西湖心辰创始人蓝振忠在分享中所探讨的,"AGI是提 升智能上限的,不是说现在只做商业化,而是说我们想往前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的AI能够引领整个AGI,这才是我们的工作。"蓝振忠也是 2024InTech科技奖得主。 百万年薪的Offer,科技巨头间不惜代价的"挖角",还是大模型创业公司股权的诱惑? 在全球AI的顶尖人才版图中,中国青年人才在基础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中正成为核心力量。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世界上 61.1%的人工智能专利都来自中国。纵观全球顶尖AI技术团队,无论是在OpenAI的算法突破,还是谷歌DeepMind的科学发现中,核心团队都不乏华人 ...
免费报名!浙江人形机器人联盟大会【宁波9.5-9.6】
势银芯链· 2025-08-22 15:32
活动概况 - 浙江省举办"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人形机器人专场 [1] - 同期成立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 [1] - 活动将于2025年9月5日-6日在宁波市鄞州区泛太平洋酒店举行 [3] 主办承办单位 - 主办单位为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与宁波市人民政府 [1] - 承办单位包括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宁波银行、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及势银(TrendBank) [1] 行业聚焦 - 活动聚焦具身智能技术领域 [3] - 以"具身智能,就在浙里"为主题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3]
SUNNY OPTICAL(02382)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20 11: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达到16.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2.6% [4] - 经营总开支增加6.8% 研发投入增加但销售与管理费用有所下降 [4]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增长14% [5] - 毛利率显著改善 主要得益于手机镜头及模组业务表现 [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手机业务 - 6P及以上高端镜头收入同比增长超9% [6] - 混合镜头收入增长超过100% 预计高需求趋势将持续 [6] - 高端产品毛利率同比显著提升 手机镜头毛利率达20-30% 预计全年维持此区间 [7] - 手机摄像头高端产品收入增长20% 模组毛利率维持在8-10%指引区间 [7] - 超微型模塑封装技术收入预计增长500% [9] - 全年手机业务收入预计增长5-10% [8][53] 车载业务 - 车载模组收入高速增长 [3] - ADAS渗透加速推动全球摄像头市场规模 [10] - 激光雷达项目总价值超15亿日元 车厂主动寻求合作 [11][12] - 车载镜头及模组收入上半年增长18% 其中高端模组表现突出 [54] - 全年车载业务收入预计增长20% [55] XR业务 - 智能眼镜业务收入达12亿日元 市场份额全球领先 [18] - AI赋能刺激XR需求 预计2025年智能眼镜总量超1000万台 [16][17] - 业务覆盖组件、整机、软件及算法全产业链 [19] - 上半年XR增长21% 全年收入预计温和增长 [56] 新兴业务 - 运动相机受益旅游及网红经济快速增长 [25] - 机器人领域显现增长机会 聚焦视觉传感器精度及算法优化 [28] - 依托机器视觉技术向集成系统解决方案扩展 [3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聚焦基于光学感知的智能硬件开发机会 延伸至决策控制领域 [32] - 在手机摄像头超微型化领域建立技术壁垒 [8] - 掌握超低反射镀膜、自适应可变光圈等车载核心技术 [13] - 主动开发除雾、除冰、污物清除等L3/L4自动驾驶必备技术 [14] - 大力发展具身智能、低空经济、医疗机器人等新场景 [35] - 推进智能制造 利用仿真数据与生产数据结合AI提升良率及效率 [38][39] - 进行组织优化 建立"小型CTO"机制聚焦特定领域创新 [43] - 采用灵活海外部署策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 [4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AI时代所有行业都必须与AI结合 否则将落后于主流 [31] - 制造业是重要基础 必须向智能制造转型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 [36] - 激光雷达技术路线日益清晰 将成为未来增长点 [13][60] - 波导技术被认为是AR主流技术 但需解决微LED等量产问题 [23] - 致力于建立开放共赢的生态系统推动行业发展 [24] - 车载业务海外拓展进展良好 特别是欧洲和日本市场 [77][79] 其他重要信息 - ESG评级从BB提升至A级 [48] - 上半年手机业务营收占比67% 非手机业务占33% [49] - 手机业务对利润贡献超50% [50] - 上海临港XR蚀刻设备工厂投资与跨国公司节奏相关 暂无明确时间表 [86][8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非手机业务盈利贡献及未来战略重点 - 非手机业务利润贡献未达50% 手机业务仍是主要利润来源 [50] - 战略上关注多条增长曲线 除手机外XR及智能软硬件业务增长曲线持续向上 [45][46] 问题: 全年业绩指引 - 手机镜头毛利率已超25% 预计全年在25-30%区间 下半年继续提升 [51] - 手机模组毛利率维持8-10% [52] - 手机业务全年收入预计增5-10% 车载业务预计增20% XR业务温和增长 [53][55] 问题: 车载业务拆分及激光雷达展望 - 未提供车载镜头、模组及激光雷达的具体拆分 [59] - 激光雷达发展趋势日益明确 公司凭借技术积累有望将其发展为支柱业务 [60][63] 问题: 出货量下降与ASP提升的平衡 - 更关注技术驱动的高附加值产品而非单纯出货量 [65] - 高端产品如潜望式摄像头工艺复杂 ASP大幅提升 产能利用率仍高 [67][68] 问题: 与大客户(苹果、Meta)合作进展 - 与国际大客户合作进展良好 但产品开发到量产需要时间 [74][75] - 组织架构调整均为满足客户需求 [76] 问题: 海外车载业务进展及毛利率影响 - 海外车载业务来自日韩欧趋势良好 视为长期趋势 [77] - 海外毛利率取决于产品结构 高端车毛利率更高 但市场竞争激烈 [78][79] 问题: XR业务毛利率 - XR不同部件(零件、模组、整机)毛利率不同 整体尚不理想 [81][82] 问题: 不同产品线毛利率差异及展望 - 将逐步淡出光电业务 [84] - 车载电机相关业务毛利率高于手机摄像头 [85] 问题: 上海临港XR工厂时间表 - 投资方向确定但时间受客户计划及微LED等技术成熟度影响 无明确时间表 [86][88][90]
SUNNY OPTICAL(02382)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20 11: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达到1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 [5] - 总运营费用增长6.8%,研发投入增加但销售与管理费用有所下降 [5]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增长14% [5] - 毛利率显著改善,主要得益于手机镜头及模组业务的提升 [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手机镜头业务中6P及以上高端镜头收入同比增长超9%,混合镜头收入增长超100% [7] - 手机镜头毛利率区间为20-30%,预计全年将维持在此范围 [8] - 手机摄像头模组高端产品收入增长20%,毛利率维持在8-10%区间 [8] - 车载业务收入高速增长,其中镜头及模组收入增长20% [4][54] - XR业务实现12亿日元收入,智能眼镜市场份额全球领先 [18] - 激光雷达项目总价值超过15亿日元 [12] - 机器人业务收入达20亿日元 [6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手机业务预计全年收入增长5-10% [9][53] - 车载业务预计全年收入增长20% [55] - XR业务中VR相关收入可能下降,但智能眼镜项目推动整体增长 [57] - 海外市场策略灵活,正积极拓展欧洲及日本市场 [47][8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重点发展基于光学感知的智能硬件,并延伸至决策与控制领域 [32] - 在激光雷达、AR/VR、机器人等新兴场景布局技术 [35] - 推动制造智能化,通过AI模型提升良率和效率 [38][39] - 建立开放生态系统,整合资源实现技术突破 [24] - 优化组织架构,成立专项技术团队(小型CTO)聚焦创新 [44] - 海外部署策略灵活,考虑越南以外的生产基地 [4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AI赋能各行业发展,智能硬件、XR、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增长潜力巨大 [17][28][31] - 车载传感器技术(如除雾、除冰、防污)对高级别自动驾驶至关重要 [14] - 行业竞争激烈,但公司通过技术积累和垂直整合保持领先 [13][40] - 制造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智能化转型是必然趋势 [36][37] 其他重要信息 - ESG评级从BB提升至A级 [48] - 公司正逐步退出光电业务,聚焦核心产品 [86] - 在上海临港投资XR及蚀刻设备产线,但量产时间未明确 [88][90] - 波导技术被认为是AR眼镜的主流技术,但微LED等难题仍需解决 [2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非手机业务的盈利贡献及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49] - 非手机业务盈利贡献占比低于50%,手机业务仍是主要利润来源 [50] - 未来增长点包括XR、智能硬件、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50] 问题: 全年业绩指引更新 [49] - 手机镜头毛利率预计全年维持在25-30% [51] - 手机模组毛利率维持在8-10% [52] - 车载业务收入预计增长20% [55] - XR业务全年收入将适度增长 [57] 问题: 车载业务收入拆分及激光雷达发展势头 [58] - 未提供具体拆分,但激光雷达、HUD等产品均在增长 [59] - 激光雷达技术路线逐渐清晰,公司聚焦量产能力 [60] 问题: 手机业务量利平衡及下半年市场展望 [64] - 更关注技术驱动的高附加值产品,而非出货量 [65] - 高端产品(如潜望式摄像头)推高ASP和产能利用率 [68][69] 问题: 与大客户(如苹果、Meta)的合作进展 [74] - 与国际大客户合作顺利,但量产需要时间 [75] - 组织架构调整旨在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76] 问题: 海外车载业务进展及毛利率影响 [78] - 海外订单增长是长期趋势,但毛利率取决于产品结构而非区域 [79][80] - 欧洲及日本是重点海外市场 [81] 问题: XR业务毛利率情况 [82] - AR/VR毛利率整体不高,不同部件毛利率差异大 [83][84] 问题: 手机模组毛利率差异原因及光电产品展望 [85] - 产品结构导致毛利率差异,IoT和车载模组毛利率更高 [86] - 公司正逐步退出光电业务 [86] 问题: 上海临港XR产线订单及量产时间表 [88] - 订单取决于国际客户进度,暂无明确时间表 [88][90] - 波导技术是长期方向,但需产业链协同突破 [90][92]
Kandi(KNDI)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19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净收入为3630万美元 同比下降39.3% 从2024年同期的5980万美元下降[16] - 销售成本为1990万美元 同比下降51.3% 从2024年同期的4090万美元下降[17] - 毛利润为1640万美元 相比2024年同期的1900万美元有所下降[17] - 毛利率显著提升至45.2% 较去年同期的31.7%上升13.5个百分点[8][17] - 总运营费用为1830万美元 同比下降21.4% 从2024年同期的2330万美元下降[17] - 研发费用为250万美元 同比上升48.5% 从2024年同期的170万美元增长[18] -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450万美元 同比下降45.8% 从2024年同期的700万美元下降[18] - 一般和行政费用为1130万美元 同比下降22.6% 从2024年同期的1460万美元下降[19] - 净利润为170万美元 相比2024年同期的240万美元有所下降[20] - 基本和稀释后每股净收益为0.02美元 相比2024年同期的0.03美元有所下降[2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受限现金和存单总额为2.567亿美元 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63亿美元显著增长[13][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核心业务通过库存优化和成本控制实现精细化运营 毛利率提升至45.2%[8] - 新兴业务重点发展智能设备和新能基础设施 包括与深度机器人合作开发智能高尔夫设备和四足机器人[12] - 新能源基础设施业务以换电技术为战略核心 通过子公司成为宁德时代重卡换电站设备供应商并获得首个订单[12] - 产品交付可靠性通过优化生产结构和流水线流程得到加强[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销售渠道更加平衡和战略化 强化与劳氏等主要零售商的合作关系[9] - 经销商网络稳步增长 产品覆盖50个零售网点[9] - 经销商与零售销售比例从1:9改善至2:8 显示渠道结构更加多元和韧性[10] - 积极探索高利润直销渠道 电商平台和主要分销网络[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以智能设备制造为核心的控股平台[7] - 双引擎战略平衡稳定现金流业务和增长孵化业务[14] - 重点发展智能设备和新能基础设施 与深度机器人合作开发智能设备[12] - 换电技术为战略核心 与宁德时代合作支持其万站计划[12] - 通过创新驱动新兴业务 强调智能设备和新能基础设施[1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给业务带来实际阻力[6] - 公司展现韧性和持续增长能力 尽管存在短期波动[14] - 对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通过优化运营 战略调整和技术创新定位公司[14] - 预计新产品将于明年年中推出 提供新增长动力[1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持有2.57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资产负债表异常强劲[13] - 新产品设计图已最终确定 预计明年年中推出[11] - 通过云边端智能计算系统开发新兴智能设备[12] - 电池产品研发项目导致研发费用增加[18]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 无相关内容
Kandi Technologies Reports First Half of 2025 Unaudited Financial Results
Globenewswire· 2025-08-19 19:00
Gross margin further expansion to 45.2%, up from 31.7% in prior-year period Maintains strong financial position with $256.7M in cash, restricted cash, and time deposits JINHUA, China, Aug. 19, 2025 (GLOBE NEWSWIRE) -- Kandi Technologies Group, Inc. ("Kandi" or the "Company") (NASDAQ GS: KNDI), a long renowned leader in all-electric personal transportation and utility vehicles, today announced its unaudited financial results for the six months ended June 30, 2025. First Half 2025 Financial Highlights Recent ...
人形机器人-2025 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收获:拥抱未来-Humanoids_ WRC 2025 Takeaways_ Embracing the Future
2025-08-14 10:44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涵盖硬件、软件、传感器等)[1][3][9] - 涉及公司: - **集成商**:UBTECH(9880 HK)、Galbot(私有)、Robotera(私有)、Zhongjian(002779 SZ)等[3] - **灵巧手供应商**:Linkerbot(私有)、OY Motion(私有)[3][21] - **其他技术供应商**:Luster Tech(视觉技术)、Tashan(触觉传感器,市占率约80%)[3][23]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中国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高热度** - WRC 2025参会人数显著高于2024年,普通公众(尤其是家庭)参与度提升,反映中国对具身智能概念的广泛接受[4] - 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高于美国,可能推动中国在人才、资源和客户端的长期优势[4] 2 **市场情绪与短期催化** - WRC 2025符合预期(新产品发布但无实际工作能力突破),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股票可能上涨2-5%[5] - 潜在订单公告或进一步推高股价,后续关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8月15-17日)和胜利日阅兵(9月3日)[5][9] 3 **订单与交付目标** - **UBTECH**:2025年交付目标从300-500台上调至500+台,2026年目标2000-3000台[10] - **Galbot**:目标300-500台;**Robotera**:目标100台整机+500-600灵巧手[10] - **灵巧手供应商**:Linkerbot预计2025年出货5000-10000只(2026年增长10倍),OY Motion目标2000-3000只(2025下半年)[10] 4 **技术瓶颈与优化方向** - **硬件-软件协同**:全栈玩家(如Galbot)通过自研VLA模型优化算法与硬件集成,展示早期智能合作案例(如垃圾分拣机器人)[11] - **数据瓶颈**:机器人数据稀缺,争议在于仿真数据能否替代真实数据实现规模化泛化[12][15] - **效率提升**:当前机器人执行任务耗时远超人类(如1分钟 vs 人类几秒),需优化硬件(过热问题)和软件[13] - **边缘计算**:多数具身模型参数在100亿以内,边缘模型因低延迟需求更受青睐[14] 5 **产品形态与商业化路径** - **轮式人形机器人**:算法更简单、电池续航更长、稳定性更高,可能率先在商业服务和工业场景落地[17] - **双足机器人**:情感价值更高,但技术成熟度较低[17] - **灵巧手**:5指设计取代早期3指抓取器,触觉传感器(占灵巧手价值15-20%)正成为标配[21][23] 6 **全球化布局** - 中国企业瞄准海外市场,商业服务(如零售)因标准化环境或成初期重点[26] - 中国灵巧手供应商已向全球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供货,强化数据收集和模型训练能力[26] --- 其他重要细节 - **成本下降**:低价人形机器人(如Unitree G1售价<10万人民币)推动灵巧手厂商推出低自由度(DoF)廉价版本(约8000-9000人民币)[22] - **触觉传感器**:Tashan 2025年目标为约1万只灵巧手提供传感器[10] - **行业竞争**:灵巧手领域已有超30家厂商,包括电机供应商(如Zhaowei)跨界进入[22] --- 数据与图表引用 - 参会热度(Exhibit 1)[19] - 效率改进空间(Exhibit 2)[19] - 轮式机器人优势(Exhibit 3)[20] - AMR平台机械臂应用(Exhibit 4)[20] - 灵巧手与触觉传感器趋势(Exhibit 5-6)[24][26]
科创50ETF(588000)开盘涨近1%,GPT-5发布有望带动AI应用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14:14
市场表现 - 8月11日早盘三大股指集体上涨 科创50ETF(588000)上涨0.82% 持仓股涨多跌少 恒玄科技和佰维存储等表现亮眼 [1] 机器人产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8月12日在北京举行 受技术突破、政策驱动、资本涌动和劳动力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 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增长显著 未来有望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1] - 具身智能企业正积极探索出海路径 全球化成为关键词 [1] 人工智能技术进展 - OpenAI发布GPT-5 在长文本记忆、幻觉率降低和推理效率优化方面取得突破 为AI应用提供更好发展土壤 [1] - 后续可期待Google、Anthropic的更新和国内模型的跟进 以及基模优化下AI应用代币化的持续落地 [1] 科创50ETF投资价值 - 科创50ETF(588000)追踪科创50指数 持仓深度覆盖人工智能产业链核心环节 行业分布高度集中 电子行业占比63.74% 医药生物行业占比11.78% 合计达75.52% [2] - 指数涉及半导体、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等多个硬科技细分领域 目前指数仍在基点附近 参照创业板历史走势 未来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2]
大厂战投,重现江湖
36氪· 2025-08-11 12:10
互联网大厂AI战略投资整体趋势 - 互联网大厂再次将战略投资纳入核心议程 作为与业务并行的抓手 加速展开AI时代的卡位竞赛 [1][3] - 尽管战略手段一致 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 各公司已走出了迥异的轨迹 [1][3] - 3年前一片收缩声中走向沉寂的大厂战投 重现活跃 [2] 阿里巴巴投资策略 - 阿里领投核聚变初创企业诺瓦聚变的天使轮投资 金额达到亿元级别 其落地应用将聚焦AI数据中心的能源供给 [3] - 自生成式AI兴起以来 阿里已完成从能源 AI基础设施 基础模型到应用的全链条投资布局 涉及硅基流动 宇树科技 月之暗面等不同产业链环节的标志性项目 [3] - 阿里CEO吴泳铭表示 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 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5] - 阿里内部设有多个战略投资部门 不同的战投部门在投资方向和决策机制上各有侧重 例如阿里云战投主要围绕云基础设施相关领域展开投资 [5] - 阿里云战投今年公开投资事件共三起 涉及云原生项目环界云计算 AI计算基础设施平台硅基流动以及AI Agent开发平台BetterYeah AI [6] - 阿里集团为出手主体的项目则共有7起 包括家居定制服务平台氧屋东西 机器人项目宇树科技 升学规划服务平台圣达信教育以及机器人研发商源络科技等 [6] - 阿里投资策略打造了人工智能的能力闭环 涉及上游能源与算力端的卡位 又向中游的大模型和下游的应用延伸 [6] 蚂蚁集团投资策略 - 蚂蚁集团出手项目高度集中在具身智能产业链 星海图 星尘智能 宇树科技以及灵心巧手等均是其被投项目 [7] - 蚂蚁集团单独成立了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子公司蚂蚁灵波科技 打造应用于家庭 养老 医疗健康场景的机器人产品 [7] - 蚂蚁集团还投资了爱诗科技 秘塔科技等AI应用软件项目 并对大模型创业项目边塞科技进行了收购 [7] - 蚂蚁集团内部有着不同的"出钱口子" 既有内部的战略投资主体 也有市场化的盘子 [7] 美团投资策略 - 美团对机器人的关注由来已久 早在服务机器人兴起时期 美团就把市面上的项目基本都投了个遍 普渡科技 高仙机器人等知名项目背后均有美团的投资 [7] - 美团这轮对具身智能的出手 是其对机器人领域长期关注下来的一种延伸 [7] - 美团延续了"扫货式"的出手 星海图 它石智航 自变量机器人 银河通用 宇树科技等都是美团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被投项目 [8] - 其中有不少投资是由美团和美团龙珠联合进行出手 比如星海图的A+轮融资 自变量机器人的A轮融资 [8] 京东投资策略 - 京东近期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的激进玩家 连续官宣领投千寻智能 逐际动力 众擎机器人 RoboScience以及帕西尼等项目 [9] - 京东云对智元机器人进行了投资 [9] - 对于具身智能这类早期项目 除了有落地场景协同的考量外 短期内京东更看重的是这些项目与京东在数据 云服务以及大模型方面能力的结合 [9] - 京东的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近期将接入逐际动力 帕西尼机器人等 [9] 字节跳动投资策略 - 字节跳动在投资布局上保持审慎 今年至今只对外投资了影眸科技一家企业 [11] - 字节跳动近年较大投资动作是2024年上半年对穿戴式音频设备厂商Oladance的收购 [11] - 字节跳动AI战略相当激进 今年对外销售KPI是10亿token/天 明年的目标则是100亿token/天 [12] - 字节无意借助战略投资实现AI战略雄心 除非是一步到位直接实现对项目的收购吸纳 而是依托自研和业务落地推进 [12] - 由字节投资负责人杨洁发起的锦秋基金成立以来公开投资项目共21个 其中不乏诸如宇树科技 生数科技等知名项目 [10] 腾讯投资策略 - 腾讯在这轮AI中整体表现偏向谨慎 今年出手项目共计达到21个 但这些项目分散在各个不同领域 并无明显的人工智能聚焦趋势 [13] - 腾讯对多个AI头部项目均有参与 比如具身智能领域的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和乐聚机器人 也参与了MiniMax 智谱等大模型项目的出资 [13] - 在行业不明朗时期保持审慎 待行业逐步成熟后再发力 是腾讯的惯有策略和特色 [13]